[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左手咖啡,右手世界(珍藏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史
    【市場價】
    440-638
    【優惠價】
    275-399
    【作者】 (美)馬克·彭德格拉斯特(Mark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經濟史圖書  管理  一般管理學  管理學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1153343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11533436
    作者:(美)馬克·彭德格拉斯特(Mark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4月 

        
        
    "

    編輯推薦
    一部咖啡經典,一場歷史穿越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生動描繪咖啡歷史的經典之作。據說,從羊兒喫到咖啡果而翩翩起舞的那一天起,咖啡的芳香就征服了人類的靈魂,從此,精彩的故事便隨著咖啡源源不斷、流芳百世。
    你會看到,人類喝咖啡的光榮與夢想是如何顛覆世界的。咖啡的秘密一經傳遍,人類的歷史和活動便迅捷改變。革命發生了、羅曼史迸出火花、文化從衝突到融合……令人驚嘆的是,咖啡賦予了全球商業生生不息的動力。
    讀過此書,你會發現,與一杯咖啡相遇,需要歷經漫長的歲月,等待無數個歷史偶然變成歷史必然。我們手中握著的,儼然已經不隻是一杯咖啡。
    閱讀建議:留給自己一段時間,泡上一杯好咖啡,邊品邊讀。
    作者簡介
    馬克·彭德格拉斯特 Mark Pendergrast
    獨立學者,著作包括《上帝、美國和可口可樂》等。
    目錄
    推薦序(劉蘇裡)
    第2版序
    第1版序
    引子
    征服世界之種
    第1章咖啡席卷全球 // 2
    第2章咖啡王國 // 21
    第3章美式飲品 // 44
    第4章鍍金時代的咖啡大戰 // 61
    第5章赫爾曼·希爾肯的巴西咖啡穩定措施 // 73
    第6章毒性飲料 // 89
    新鮮咖啡淡出,速溶咖啡入市
    第7章成長的痛苦 // 108
    第8章讓咖啡世界遠離硝煙 // 134推薦序(劉蘇裡)
    第2版序
    第1版序
    引子
    征服世界之種
    第1章咖啡席卷全球 // 2
    第2章咖啡王國 // 21
    第3章美式飲品 // 44
    第4章鍍金時代的咖啡大戰 // 61
    第5章赫爾曼·希爾肯的巴西咖啡穩定措施 // 73
    第6章毒性飲料 // 89
    新鮮咖啡淡出,速溶咖啡入市
    第7章成長的痛苦 // 108
    第8章讓咖啡世界遠離硝煙 // 134
    第9章爵士樂年代的咖啡形像大戰 // 144
    第10章焚燒咖啡,民不聊生 // 166
    第11章大蕭條時期,演藝場賣咖啡 // 176
    第12章美國大兵和咖啡 // 202
    苦咖啡當道
    第13章咖啡政治和速溶咖啡市場擴大 // 218
    第14章羅布斯塔豆大獲成功 // 237
    咖啡豆的浪漫史
    第15章咖啡狂熱者蔓延 // 266
    第16章霜凍降,咖啡殃 // 291
    第17章精品咖啡革命 // 309
    第18章星巴克傳奇 // 336
    第19章後的戰場 // 348
    附錄完美咖啡衝煮之道 // 387
    致謝 // 390
    參考文獻 // 393
    訪談名單 // 400
    插圖引用源 // 403
    前言
    推薦序
    咖啡商業史啟示錄
    彭德格拉斯特的《左手咖啡,右手世界》是一部好書,透過該作,除獲得咖啡(豆)種植、制作、啜飲以及咖啡的商業史知識等,還能看到人性,看到因人的參與構成的世界,有著我們喝著咖啡而很難想像的另一層面貌。作者的意圖,大約從書名中可窺一斑。
    人類開天闢地以來,愛情之外,有三樣事物與人類相伴至今:土地、貿易和宗教。土地的意義無須多言。宗教於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意義;貿易在不同歷史時段,對各個人群有不同的意義。
    貿易即商業。就人類生存層面而言,貿易區別於土地的關鍵,是其流動性,流動性與生機有關,與自由有關,進而與創造力和自治有關。換句話說,一個人群無論大小,其生機、自由狀態,與貿易有著須臾不可分的關繫。或者還可以這樣說,無論過程多麼艱辛乃至血腥,貿易之路都導向自由之路。本書作者雖未直接論證上述歷史邏輯,潛臺詞卻包含此一邏輯,所以我稱之為"啟示"。

    推薦序
    咖啡商業史啟示錄
    彭德格拉斯特的《左手咖啡,右手世界》是一部好書,透過該作,除獲得咖啡(豆)種植、制作、啜飲以及咖啡的商業史知識等,還能看到人性,看到因人的參與構成的世界,有著我們喝著咖啡而很難想像的另一層面貌。作者的意圖,大約從書名中可窺一斑。
    人類開天闢地以來,愛情之外,有三樣事物與人類相伴至今:土地、貿易和宗教。土地的意義無須多言。宗教於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意義;貿易在不同歷史時段,對各個人群有不同的意義。
    貿易即商業。就人類生存層面而言,貿易區別於土地的關鍵,是其流動性,流動性與生機有關,與自由有關,進而與創造力和自治有關。換句話說,一個人群無論大小,其生機、自由狀態,與貿易有著須臾不可分的關繫。或者還可以這樣說,無論過程多麼艱辛乃至血腥,貿易之路都導向自由之路。本書作者雖未直接論證上述歷史邏輯,潛臺詞卻包含此一邏輯,所以我稱之為"啟示"。
    啟示首先來自作者繪制的咖啡傳播地圖。無論時間點,還是地理分布、商戰激烈程度,以至於後復歸平衡(咖啡公平貿易協議),咖啡傳播地圖都極其接近近代以來的世界歷史地圖。被發現於埃塞俄比亞的咖啡,盡管很早就越過紅海,但真正跨千山越萬水,覆蓋世界每個角落,其起點還是歐洲,尤其是中歐的荷蘭和西歐諸國。伴隨著地理大發現,歐洲人將咖啡豆帶到了南美大陸,獲得出奇成功,與包括棉花等的種植在內,翻開了種植園經濟史。奴隸制度的生成以及維護,有咖啡種植一筆。靠著南美大陸作為"北美(尤其是美國)後院"的優勢,圍繞咖啡貿易以及加工制作、廣告銷售,北美上演了一場持續久、過程慘烈、花樣無奇不有的商戰。因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後,美國在全球經濟地位提升,加之美國人"無釐頭"地偏愛咖啡,導致近百年的咖啡商業史幾乎就是美國咖啡進口、制造商與種植產地以及咖啡經營巨頭間無休止的商戰歷史。兩次世界大戰,在改變世界歷史地圖的同時,也改變著咖啡商業版圖。書中再現此一過程和狀態,細致入微,精彩紛呈。
    在將咖啡豆帶到南美大陸的同時,歐洲人也將咖啡種子撒向南亞和東南亞殖民地。著名的爪哇豆、麝香貓屎豆都是這場殖民運動的遺存。幾乎是美洲大陸的翻版,咖啡的播遷在改變南亞、東南亞種植結構的同時,也改變了它們的歷史進程,使之因咖啡種植和初加工而融入全球貿易進程。更有趣的是,因非洲獨立運動興起,咖啡豆種植回歸故鄉的故事。這一過程演繹的故事,因時代前行,其血腥程度遠不如南美大陸,但同樣和著血淚(跟血鑽貿易類似)咖啡價格的跌宕起伏則引發了非洲政局的潮起潮落。
    用作者的話說,並非那麼誇張,是咖啡貿易將各個世界卷入全球化進程。咖啡貿易,如同其他重要商品貿易,引發了無數抗議、陰謀和暴力,導致商賈巨頭自殺,總統下臺,甚至政權更迭。人類近代以來的歷史,從來是伴著權力對抗喁喁前行從掠奪、殺戮、欺行霸市,走向談判、契約和公平。這是咖啡貿易史給讀者的另一啟示。轉換的節點與人民掌握自己命運的程度,有著密切關繫。對不論來自商業,還是政府權力的持續抵抗與制約,是咖啡貿易逐漸趨向公平的關鍵因素。作者說,進入20世紀80年代,咖啡公平貿易的曙光終於現於地平線,是謂人類自覺於歷史的見證希望中雖透著悲愴,然而前景可以期待。


    劉蘇裡
    萬聖書園創始人
    ◆第2版序◆
    自1999年本書第1版出版以來,我先後到了德國、意大利、秘魯、巴西、哥斯達黎加,還參加了美國精品咖啡大會,在全美做了多場報告,走進了精品咖啡烘焙廠,前往佛蒙特州參加咖啡行家們的聚會咖啡大本營(Camp Coffee),甚至還去了馬薩諸塞州,參觀了精品咖啡的先驅喬治·豪阨爾(George Howell)專門用來保存咖啡生豆的冷藏庫。我也一直在為一些咖啡雜志做自由撰稿人,比如《茶和咖啡貿易》(Tea & Coffee Trade Journal)、《一杯香咖啡》(Fresh Cup)、《咖啡大師》(Barista)和《葡萄酒觀察家》(Wine Spectator)中的不定期專欄。
    在咖啡之旅中,我見到了不少咖啡種植者,聽他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對咖啡的摯愛以及他們的沮喪和焦慮。我也見過熱情的咖啡烘焙師和零售商,他們不僅制作和提供好的咖啡,而且確保為自己供應咖啡的勞工們生計無憂,可以得到良好的醫療保障,他們還關心環境問題,采用蔭生咖啡樹促進物種的多樣性,合理進行咖啡加工處理以防止水污染,並使用有機肥料。
    我發現第1版的內容幾乎沒什麼需要修改的,不過我還是刪掉了"咖啡是繼石油之後,世界第二大有價值的商品"這一論述。盡管咖啡界經常提及此論述,但事實並非如此。小麥、面粉、蔗糖、大豆已經超過了咖啡生豆,更別說銅、鋁這些金屬了。然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咖啡確實是世界第四大有價值的農產品。
    在第2版中,我還是保留了"卡爾迪與羊群共舞"的傳說,有誰知道呢,也許咖啡確實是這樣發現的。書中還有其他故事:格奧爾格·弗朗茨·科奇斯基(Georg Franz Kolschitzky)創立了藍瓶咖啡館(Blue Bottle),這是開在維也納的一家咖啡館(也許並非維也納的家);加布裡埃爾·馬蒂阨·德·克利(Gabriel Mathieu de Clieu)把咖啡帶到了法國殖民地馬提尼克,美洲大部分咖啡樹都是克利帶去的這棵樹的後代(其實,荷蘭人和法國人已經把咖啡引到了拉丁美洲的其他地方);巴西官員弗朗西斯科·德·梅洛·帕赫塔(Francisco Palheta)通過法國總督的妻子,順利地把粒咖啡種子帶到巴西(也許,這並非巴西的顆咖啡種子)。
    本書參考了眾多咖啡書籍、文獻以及與咖啡的社會、環境和經濟影響相關的著作。這方面的書籍實在太多了,我無法一一列舉,但是在參考文獻中我盡可能地加入了其中一些。在此,我要特別感謝的書籍有馬伊卡·伯哈特(Majka Burhardt)的《咖啡:真正的埃塞俄比亞》(Coffee:Authentic Ethiopia,2010年),邁克爾·韋斯曼(Michaele Weissman)的《杯中乾坤》(God in a Cup,2008年),丹尼爾·賈菲(Daniel Jaffe)的《咖啡正義》(Brewing Justice,2007年),安東尼·威爾蒂(Antony Wild)的《咖啡:黑色的歷史》(Coffee:A Dark History,2004年),約翰·塔爾博特(John Talbot)的《咖啡協議》(Grounds for Agreements,2004年),貝內特·艾倫·溫伯格(Bennett Alan Weinberg)和邦尼K.比爾(Bonnie K.Bealer)合著的《咖啡因的世界》(The World of Caffeine,2001年)。我的這本書和其他書也已經被用於大學咖啡課程的教學中,這些開設咖啡課程的學校認為,咖啡課程是一門讓學生進行跨領域、跨學科學習的課程。這些課程中還會用一些咖啡方面的紀錄片,其中有兩部非常值得一提。艾琳·安傑利科(Irene Angelico)導演的《黑咖啡》(Black Coffee),這是一部時長3小時的加拿大紀錄片,綜合且較客觀平和地展示了咖啡世界,當時也許因為我在片中出鏡,所以略有偏頗。請不要把此片跟尼克·弗朗西斯(Nick Francis)和馬克·弗朗西斯(Marc Francis)的《黑金》(Black Gold)混淆了,《黑金》是一部英國紀錄片,提出了一個老生常談的重要問題,就是罪惡的烘焙商和可憐的咖啡農之間的對立。
    為了讓本書的長度適中,我非常謹慎地刪除了其中一些內容,剩餘的肯定都是非常精彩的咖啡故事。
    1999年本書第1版出版以來,咖啡界發生了很多事,包括1999~2004年災難性的咖啡危機,讓全世界的咖啡農變得更加貧困;公平交易咖啡的銷售量和認知度增加;"杯測大賽"(Cup of Excellence)、咖啡品質學會(Coffee Quality Institute)和質量品鋻分級咖啡師(Qgraders)成立,這些都是目前流行的單品咖啡品測繫統;氣候變化對咖啡種植者的影響;第三輪咖啡熱推動全球優質咖啡采購;手機和互聯網讓咖啡界開始變得扁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咖啡變化多端而又復雜的歷史和其引發的問題以及當下發生的各種咖啡故事。
    這麼看來,好消息是,公眾對咖啡的關注超過了從前,各種各樣的博客、網站和印刷媒體都在關注咖啡。越來越多的力量站出來指出全球經濟中的不公平。然而,壞消息是,不公平仍然存在,而且將永遠存在下去。讀過本書第1版的朋友對咖啡危機並不會感到喫驚。這種人道主義災難隻不過是19世紀末就開始的興衰循環的延續罷了,以後也將延續下去,除非我們真的從由古至今的歷史中得到教訓。
    後,我來說一說有些讀者問到的關於本書副標題的問題。"咖啡如何改變世界"我在正文中從未明確總結過咖啡對改變世界造成的影響,但是這些影響在書中確實存在。咖啡入侵並且改變了赤道地區的山坡,甚至在有些地方對環境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咖啡加速了土著居民和非洲人的奴隸化與破壞。咖啡館成為社交聚集點,孕育新的藝術、企業機構和革命,咖啡讓歐洲的工人覺醒。咖啡和其他商品一起,孕育了國際貿易和期貨交易。在拉丁美洲,咖啡帶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釀成了的貧窮,導致軍事獨裁鎮壓、反叛和大屠殺。今天,咖啡還在改變整個世界,可以參看本書第19章中關於公平交易咖啡和其他慈善組織的論述。
    ◆第1版序◆
    是泥還是靈丹妙藥
    啊!咖啡啊!你趕走了我的一切煩惱,你是思考者夢寐以求的飲品。咖啡這種飲品簡直堪稱上帝之友。
    阿拉伯詩歌《咖啡頌》(In Praise of Coffee,1511年)


    我們的老公,究竟為何會頭腦發熱,既花時間又花錢,就為喝那麼點兒又黑又濃、又臭又髒的泥水呢?
    婦女反咖啡請願書(1674年)


    咖啡不過是一顆小小的果實,裡面有兩粒成對生長的種子。從你的視角或者按照你的身高來看,埃塞俄比亞雨林華蓋下(那裡就是咖啡的發源地)發現的咖啡樹隻不過是一顆小灌木而已,它長在高高的山坡上。咖啡樹的葉子四季常青,呈現富有光澤的橢圓形,和種子一樣,富含咖啡因。
    可是,咖啡卻成就了一個龐大的行業,也是全世界價值的農產品之一,更令人喫驚的是,咖啡中富含的咖啡因是全球使用廣泛的精神藥品。咖啡已經從非洲原產地走出,繞著地球走了一圈,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平原和山地廣泛種植。
    咖啡豆經過烘焙、研磨,然後衝泡成熱飲,後呈現給人們的是一場甜苦交融的盛宴、一場信馬由韁的思維競賽以及一次舒適的社交體驗。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人們把咖啡當作催情藥、灌腸劑、神經刺激劑,甚至長生不老藥。
    全球有1.25億人以各種形式,靠咖啡為生。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咖啡這種作物竟然承載著如此密集的勞動力。咖啡農們用自己粗糙的手播撒咖啡種子,照料蔭生樹華蓋下的咖啡幼苗,然後把長成的咖啡樹移植到山坡上,種成一排排的,接著修剪、施肥、噴灑殺蟲劑、灌溉、收獲,後拖著200磅重的咖啡果實,送到加工廠換錢。接著,加工廠的工人按照復雜的加工流程,去掉咖啡豆外的果肉和黏液,然後再把咖啡豆鋪開來,晾曬好幾天,或者在鼓風機裡加熱烘干,咖啡豆上的種衣和銀皮就會脫落,這就形成了咖啡生豆,包裝成袋後,即可運輸,行銷全球,再進行烘焙、研磨,後便可衝泡出一杯美味的咖啡飲品。
    這些從事重復勞動的工人,雖然他們大部分人的工作環境都景色優美,但平均每天隻能賺。他們大都生活貧困,缺乏基本的水電、醫療設施,食物匱乏。然而他們生產出來的咖啡卻出現在美國、歐洲、日本和其他發達國家的早餐桌上、辦公室裡和高消費的咖啡館裡,世界各地的消費者買一杯卡布奇諾的錢通常就是第三世界國家咖啡工人一天的工資。
    咖啡出口商、進口商和烘焙商也通過咖啡賺錢,但是並不需要待在咖啡原產國。進出口商是咖啡交易所裡瘋狂的交易人,他們在交易所裡打各種手勢、高聲尖叫,他們從未見過咖啡豆原始的形式,卻為咖啡豆這種商品定價。還有專業的咖啡杯測師,就像品酒師一樣,他們的時間都花在品評咖啡上,啜吸一口,然後讓咖啡在口中流動,用舌尖品味,停留幾秒後吐出,再看是否口有餘香。除此之外,還有零售商、咖啡機供應商、市場營銷人員、廣告撰稿人和顧問。
    咖啡品質的好壞首先取決於咖啡樹種、土壤環境和種植的海撥高度。從種植到生產的各個環節都有可能遭到破壞。咖啡豆很容易吸收周圍環境的氣味和口味。濕度過高會導致咖啡發霉。烘焙度太輕會導致咖啡烘焙不足,味道發苦;烘焙過度,咖啡喝起來又會像焦炭一樣。烘焙過的咖啡如果未在一周之內飲用,很快就會變質失鮮。衝泡溫度過高,或者把衝泡好的咖啡放在高溫下加熱,都會影響一杯好咖啡的味道,使其喝起來像一杯黑苦水汁一樣。
    咖啡的品質到底應該如何評價呢?咖啡專家認為,四個基本要素結合起來,纔能制作出一杯完美的咖啡,這四個要素是香味、醇厚度、酸度和風味。我們對咖啡的香味都不陌生,而且香味對咖啡至關重要,聞起來的香氣往往比品嘗起來的口味更能傳達一杯咖啡的精髓。醇厚度指的是咖啡在口中、在舌尖滑過以及落入喉中的一種感覺,或者是在口中時所感受的那種分量。酸度則是一種活力、明亮和強烈的口感,為一杯咖啡增色。後一個要素就是風味,這是一種入口後非常細微的口感,轉瞬即逝,但卻在味蕾上留下記憶,令人回味無窮。咖啡專家們在描述這些要素時會變成徹徹底底的詩人。比如,咖啡迷凱文·諾克斯(Kevin Knox)就曾寫道:"蘇拉威西島的咖啡,簡直就是黃油焦糖的香甜、當地草本植物和沃土特有風味的完美組合。"
    咖啡給人的味覺體驗可能如詩般美妙,但是咖啡的歷史卻充滿各種爭議和政治色彩。在阿拉伯國家和歐洲,咖啡曾被作為煽動革命的始作俑者而遭禁。後來,既有人站出來抨擊咖啡是世界上嚴重的健康殺手,也有人稱贊咖啡是上帝給人類的一種恩惠。透過咖啡,可以看出危地馬拉瑪雅印第安人的腹地不斷被占領,可以看出哥斯達黎加的民主傳統,也可以看出荒蕪的美國西部逐漸得到開發。烏干達獨裁者伊迪·阿明殘殺烏干達國民時,烏干達幾乎所有的外彙都來源於咖啡,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征占了尼加拉瓜獨裁者索摩查的咖啡種植園後,纔有足夠的資金發動革命。
    起初,咖啡是精英階層提神醒腦的藥用飲品,後來逐漸成為藍領階層休息時的一種時髦提神飲品;中產階級主婦們在廚房中討論家長裡短時,也少不了咖啡;咖啡還是熱戀情侶浪漫的結合劑,同時也是失去自我的人的苦命伴侶。咖啡館為人們籌劃革命、寫詩、做生意、會見友人提供了場所。咖啡成為西方文化中素,不知不覺地滲入很多流行歌曲中,比如"你如咖啡中的奶油一般甜美跟我再喝一杯咖啡,再喫一塊比薩吧我愛咖啡,我愛喝茶,我愛爪哇搖擺舞,爪哇也愛我就愛這口下來的黑咖啡"。
    現代咖啡業產生於19世紀末期,處於超級資本主義鍍金時代的美國。美國南北戰爭末期,傑貝茲·伯恩斯(Jabez Burns)發明的熱氣式咖啡烘焙機可有效用於工業咖啡烘焙。公路、電報和流水線的生產方式改變了商品分配與通信方式,報紙、雜志和平版印刷術的發展使大規模的廣告宣傳成為現實。巴西人瘋狂地種植了幾千英畝咖啡樹,後導致咖啡價格暴跌,美國的咖啡大亨趁機企圖壟斷咖啡市場。從此,世界咖啡市場開始了繁榮和蕭條交替出現的模式。
    20世紀初期,咖啡成為一種重要的消費品,廣告遍布全美。20世紀二三十年代,標準品牌和通用食品這樣的跨國公司不斷兼並其他大品牌,並借助廣播大做廣告。20世紀50年代,咖啡成為美國中產階級的飲料。
    現代咖啡業還涉及更廣闊的主題:廣告的重要性、大規模生產線的發展、城市化、婦女問題、全國市場的集中和鞏固、超市的興起、汽車、廣播、電視、短暫的快感、技術革新、跨國合並、市場細分、商品管制計劃和及時存貨等。從咖啡的歷史也可以看出整個咖啡業是如何失去其核心價值的,那些剛起步的小型咖啡烘焙商如何重塑咖啡品質,並獲得利潤,接著通過新一輪的整合和兼並,大公司吞並小公司,開啟新一輪的興衰交替。
    咖啡業在全世界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結構中占據重要角色,甚至起到了一定的塑造作用。一方面,為了滿足強勢文化國對咖啡的需求,原住民遭到壓迫和驅逐,為了出口更多的咖啡,原住民不得不拋棄自己固有的溫飽型農業模式,大規模種植咖啡,後導致過度依賴國外市場、雨林遭到破壞、環境惡化等。另一方面,咖啡又為生活困難的農民家庭提供了必要的經濟來源,成為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基礎,也是有機作物和公平交易的典範,還為候鳥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
    咖啡的傳奇故事是一幅驚人的社會全景圖,包括文化的衝突與融合、廉價勞動者的悲歌、全國性品牌的興起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後,隨著價格戰和優質產品的商品化,終犧牲了咖啡品質。在這幅全景圖中,還有很多離經叛道的人物,他們對咖啡都充滿無限的熱情。凡是和咖啡有關的事情,都足以讓很多咖啡業人士(包括越來越多在咖啡業立足的婦女)固執己見、爭論不休,甚至成為偏執狂。這些咖啡業人士幾乎否定一切,他們會爭論到底埃塞俄比亞的哈拉爾咖啡和危地馬拉的安提瓜咖啡哪個棒,他們也爭論好的咖啡烘焙方法是什麼,甚至對到底是壓濾壺還是滴濾壺能制作出上乘的咖啡,他們都會爭論不休。
    如今,我們正見證一次全球範圍的咖啡復興:小型咖啡烘焙商重拾精致的咖啡混搭藝術,顧客重新開始欣賞新鮮烘焙、新鮮研磨的現煮咖啡,並且懂得品味世界各地優質咖啡制作而成的濃縮咖啡。越來越多的人購買公平交易咖啡和其他認證咖啡,以引起人們對世界咖啡貿易中的不公平的注意。
    全球的咖啡文化像宗教一般,傳播廣泛,不僅有關於咖啡的博客和新聞組,還有不計其數的網站,星巴克的門店跟其他咖啡館和咖啡連鎖店爭奪市場,大有遍布每個街角的勢頭。
    然而,這一切隻不過都源於埃塞俄比亞一棵灌木的種子而已。
    這就是咖啡。希望你享受咖啡的同時,也能從其復雜的歷史中得到樂趣。
    ◆引子◆
    危地馬拉奧裡弗拉馬種植園的收獲
    故事發生在危地馬拉的聖馬可地區。那是我次采摘咖啡果實(像櫻桃一樣),我費了很大勁兒,纔能在陡峭的山坡上保持平衡。我在腰上綁一個采摘筐,然後就按照采摘師傅赫爾曼所要求的,隻采摘已經成熟的紅色果實,但有時候,也會不小心踫到尚未成熟的綠色果實,它們掉進我的采摘筐裡,所以,采摘過後,我還得進行分揀。
    我把成熟的咖啡果實放進嘴裡,啪的一聲咬開後,就能品嘗到咖啡果甜甜的果肉。想要用舌尖踫到保護咖啡豆的種衣,卻還要花點工夫。跟花生一樣,咖啡豆通常成對生長。吐掉種衣,我終於剝出了咖啡豆,上面還覆蓋著一層透明的銀色種皮。如果種咖啡的土壤中素,咖啡果中可能就隻有一顆咖啡豆,叫作豌豆咖啡果,有些人認為,這種單粒的咖啡豆味道更濃。終,我還是吐出了咖啡豆,因為咀嚼起來實在太苦了。
    其他的采摘者通常都是一家人齊出動。采摘期間,我聽到他們用西班牙語聊天的聊天,唱歌的唱歌。這是一年中幸福的時光,整整一年,人們辛苦地忙著修剪、施肥、播種、看護,甚至維修公路和開鑿水渠,全都是為了收獲成熟的咖啡果。我也唱了一首歌,隻有幾句西班牙語:"我的愛啊,我的心……"
    采摘結束的時候,我聽到一陣咯咯的笑聲和掌聲。沒想到,我竟然吸引了一群孩子圍觀,當我發現他們以後,他們害羞地四散開來,繼續采咖啡果,或者躲在父母的身後。這些孩子一般七八歲就開始幫忙收獲咖啡果實。危地馬拉孩子們放假的季節和咖啡收獲季一致,這絕不是巧合,雖然其他季節很多農夫也會以其他各種理由,不讓孩子去上學。
    貝蒂·漢斯坦·亞當斯(Betty Hannstein Adams)的咖啡種植園奧裡弗拉馬地處海撥4500英尺之上。100多年前,貝蒂的祖父伯恩哈德·漢斯坦(Bernhard Hannstein)來到危地馬拉,成為危地馬拉早期種植咖啡的先驅者之一。奧裡弗拉馬種植園占地超過400英畝,僅有原來的一半,以前叫作拉巴斯種植園。
    這裡的咖啡樹大多為卡杜拉(caturra)和卡杜艾(catuai),這些雜交品種更容易種植和收獲,較之早期的波旁(bourbon)變種,這些新的雜交品種種植期較短,而且可以種得更密集。即便如此,要想夠到咖啡果,還是會壓彎一些樹枝。大約半小時以後,我摘了半筐咖啡果,估計有12磅,經過去果肉、去黏液和去種衣的處理後,大約還剩2磅咖啡生豆。再經過烘焙,估計會再損失20%左右的重量。即便如此,也夠衝泡好幾壺上好的咖啡了。對此我感到非常自豪,直到看到我的采摘師傅赫爾曼,他站在比我高超過5英尺的地方,采了約100磅咖啡果,滿滿一籮筐,他和顏悅色地說我采摘得實在太慢了。
    整個咖啡種植園美極了,遍布著綠色的咖啡樹,樹葉閃閃發光,路邊用來防止風蝕的樹蕨和絲蘭久經時間的洗禮,繁盛茂密,山巒連綿起伏,采摘師傅們的勞動之歌此起彼伏,孩子的歡笑聲不絕於耳,鳥兒嘰嘰喳喳地叫著,山坡上、泉水旁、溪水邊點綴著高大的蔭生樹。和其他高海撥的咖啡種植區一樣,這裡的氣溫常年保持在24篊。
    眺望遠方,能看到聖馬利亞活火山,其他小型的圓錐形火山還冒著煙。1902年,聖地亞哥火山的一側噴發,奧裡弗拉馬咖啡種植園上覆蓋了1英尺火山灰,所有的鳴禽都未能幸免。此後不久,貝蒂的祖母艾達·漢斯坦寫道:"天哪,當時的景像太震撼了,目力所及一片死寂,簡直就是一座巨大的墓地。"
    如今,我們已經無法想像當時的場景。各種蔭生固氮樹和柏樹、橡樹以及夏威夷堅果樹的華蓋,為生物多樣性提供了豐富的基礎,成為候鳥絕佳的棲息地。早餐時,我喫的甜瓜、奶油、蜂蜜,全都產自種植園,除此之外,種植園還生產黑大豆、大米,當然,主要的還是咖啡。
    下午4點,一天的采摘工作結束了,所有人都滿載著鼓囊囊的咖啡果,到咖啡加工廠過秤。在危地馬拉的其他咖啡種植區,主要的咖啡采摘力量是瑪雅印第安人,但在聖馬可地區,主要的采摘勞動力則是拉迪諾人,他們是印第安人和西班牙後裔結合的人種。他們個頭都很小,也許是因為祖先長期以來的營養不良造成的。很多人穿的都是別人穿過的美國T恤衫,其中一個人的T恤圖案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看起來和周圍很不協調。
    小個子的婦女背的袋子大得驚人,差不多是她們80磅體重的兩倍。有些婦女胸前還用布兜掛著孩子。一位成年的采摘好手每天能摘200多磅咖啡果,可以賺,大約是危地馬拉日薪的兩倍多。
    危地馬拉的貧富差距非常明顯。土地分配不均,從事艱苦勞動的人根本得不到合理的報酬。而且,這種不公源於經濟體繫,一時間也難以解決,在山區,也沒有什麼其他可行的作物能夠替代咖啡。然而,危地馬拉勞工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卻比美國做同樣工作的勞工要強很多,因為他們更注重傳統和家庭生活。
    眼看著采摘工人把收獲的咖啡送到加工廠,我不禁想到,經過加工處理,這些咖啡都被運往幾千英裡之外的地方,那裡的人們可以盡情地享受咖啡帶來的味覺美感,但是他們恐怕很難想到危地馬拉這些辛苦的采摘工人。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界定那些享受咖啡的人是罪魁禍首,而采摘者是受害者,顯然很不公平,因此,我意識到,對這種故事很難簡單地妄下結論。
    我把自己采摘的那麼點兒咖啡果送給了一個孩子,然後轉身,再次眺望遠處的山谷和火山。回到美國後,我開始收集各種研究材料,它們已經堆滿了我那間狹小的家庭工作室,而我將在這間工作室裡撰寫這部咖啡史。但即便是現在,那些經歷和畫面依然在我腦中栩栩如生,我敢說,這些經歷和這本書改變了我以前的很多觀點,我也希望,這些經歷和這本書能引發你的思考。

    媒體評論

    劉蘇裡,萬聖書園創始人
     彭德格拉斯特《左手咖啡,右手世界》,是一部好教材,透過該作,除獲得咖啡(豆)種植、制作、啜飲等,以及咖啡的商業史知識,還能看到人性,看到因人參與構成的世界,有著我們喝著咖啡,而很難想像的另一層面貌。


    詹臏,奇遇花園咖啡館
     咖啡豆和咖啡館在兩條完全不同的跑道上奔跑,前者是一個包含全球化、平等與發展等諸多議題的政經商貿篇章;後者則是一個充滿情趣、情緒和情懷的文化生活篇章。兩者都可以宏大或微小,而兩者的交織進展則展開了一幅奇妙的圖卷,並指向更為美好的價值。


    《紐約時報》
     彭德格拉斯特用幽默的語言,向讀者展示了有關咖啡的各種奇聞軼事、人物研究、市場分析和社會歷史等。通過本書,你可以了解咖啡的一切,包括如何做一杯咖啡。


    《出版周刊》
     彭德格拉斯特在書中將自己寬廣的視野、精密的研究和口語化的表述完美結合。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