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國退耕還林效益評估與政策優化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各部門經濟
    【市場價】
    1179-1708
    【優惠價】
    737-1068
    【作者】 姚順波等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各部門經濟  農業經濟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65279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包裝:圓脊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30652799

    作者:姚順波等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6月 


        
        
    "

    編輯推薦
    退耕還林,效益評價,研究,中國,退耕還林,林業政策,研究,中國 
    內容簡介
    《中國退耕還林效益評估與政策優化》基於社會經濟學、景觀生態學、地理信息學等交叉或新型學科的理論、技術和方法,在小流域、縣域、流域、區域、國家等不同尺度,立足於土地利用/植被覆蓋變化,從時間—空間維度、投入—產出比例、計劃—市場調控、承載—供需配置和宏觀—微觀層面,統籌生態、社會、經濟、資源和人文五大繫統,繫統梳理了中國退耕還林工程實施20年的典型試點、全面啟動、優化調整、鞏固完善、新一輪政策實施5個階段的政策變遷、主要成效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全面研究了退耕工程實施對區域人力配置、減貧脫困、民生福祉和鄉村振興等的效應,優化了退耕工程社會效益評估體繫;深入探討了退耕工程實施對區域糧食產量、農業產業結構、農戶生產效率和退耕農戶收入的影響,豐富了退耕工程經濟效益評估體繫;繫統分析了退耕工程實施的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改善環境質量和碳儲量等效應,完善了退耕工程生態效益評估體繫。*後,從規劃區域、實施規模、坡度選擇及補貼標準四個維度給出了未來國家退耕政策制定改進或優化的建議。
    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目的 2
    1.1.3 研究意義 3
    1.2 文獻綜述 3
    1.2.1 退耕還林近20 年的研究進展 4
    1.2.2 退耕還林社會經濟效果研究綜述 14
    1.2.3 退耕還林生態效果研究綜述 21
    1.2.4 退耕還林政策優化研究綜述 24
    1.3 研究內容與方法及思路 27目錄



    前言

    第1章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目的 2

    1.1.3 研究意義 3

    1.2 文獻綜述 3

    1.2.1 退耕還林近20 年的研究進展 4

    1.2.2 退耕還林社會經濟效果研究綜述 14

    1.2.3 退耕還林生態效果研究綜述 21

    1.2.4 退耕還林政策優化研究綜述 24

    1.3 研究內容與方法及思路 27

    1.3.1 研究內容 27

    1.3.2 研究方法 28

    1.3.3 技術框架 29

    1.4 主要研究結論 29

    第2章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的歷史淵源與現狀 32

    2.1 退耕還林政策制定的背景和目標 32

    2.1.1 退耕政策出臺的背景回溯 32

    2.1.2 退耕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則 38

    2.1.3 退耕政策制定的既定目標 40

    2.1.4 退耕工程補助標準與方式 41

    2.1.5 小結 42

    2.2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的基本情況 44

    2.2.1 退耕工程實施的階段劃分 45

    2.2.2 退耕工程實施的造林面積 50

    2.2.3 退耕工程實施投資及結構 60

    2.2.4 小結 64

    2.3 典型省份退耕還林工程實施概述 65

    2.3.1 陝西退耕還林工程實施情況 66

    2.3.2 四川退耕還林工程實施情況 68

    2.3.3 甘肅退耕還林工程實施情況 70

    2.3.4 雲南退耕還林工程實施情況 72

    2.3.5 內蒙古退耕還林工程實施情況 74

    2.3.6 小結 77

    2.4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效果及存在的問題 77

    2.4.1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的主要成效 77

    2.4.2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存在的主要問題 80

    2.4.3 小結 82

    2.5 本章小結 82

    第3章 退耕還林工程的社會效果評價 86

    3.1 退耕工程實施的人力配置效應 86

    3.1.1 退耕還林區勞動力再配置機制 87

    3.1.2 退耕工程區勞動力配置結構的變化 89

    3.1.3 退耕對農戶非農勞動力就業的影響 91

    3.1.4 退耕還林工程對勞動力供需的影響 94

    3.1.5 小結 105

    3.2 退耕工程實施的減貧脫困效應 106

    3.2.1 相對貧困指標體繫的構建 107

    3.2.2 能力貧困指標與模糊函數設定 109

    3.2.3 材料搜集與數據處理 111

    3.2.4 工程實施對精準扶貧的影響 111

    3.2.5 小結 116

    3.3 退耕工程實施的民生福祉效應 117

    3.3.1 理論分析框架構建 118

    3.3.2 材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119

    3.3.3 工程實施對民生福祉的影響 122

    3.3.4 小結 126

    3.4 退耕工程實施的鄉村振興效應 127

    3.4.1 鄉村振興的內涵 128

    3.4.2 研究方法與材料搜集 128

    3.4.3 工程實施對鄉村振興的影響 131

    3.4.4 小結 134

    3.5 本章小結 134

    第4章 退耕還林工程的經濟效果評價 136

    4.1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對區域糧食生產的影響 136

    4.1.1 研究區概況 137

    4.1.2 模型構建與數據搜集 137

    4.1.3 工程實施對糧食生產的影響 139

    4.1.4 小結 146

    4.2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對農業產業結構的影響 146

    4.2.1 研究區概況 147

    4.2.2 數據獲取與研究方法 148

    4.2.3 退耕對農業產業結構的影響 150

    4.2.4 小結 158

    4.3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對農戶生產效率的影響 159

    4.3.1 模型構建與數據搜集 160

    4.3.2 退耕規模對農戶生產的影響 164

    4.3.3 小結 168

    4.4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對退耕農戶收入的影響 169

    4.4.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69

    4.4.2 研究方法與材料搜集 171

    4.4.3 工程實施對農戶收入的影響 174

    4.4.4 小結 177

    4.5 本章小結 178

    第5章 退耕還林工程對土地利用的影響 180

    5.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80

    5.1.1 研究區概況 180

    5.1.2 數據來源 183

    5.1.3 研究方法 187

    5.2 全國退耕工程區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特征 188

    5.2.1 全國退耕工程區土地利用/覆被變化 188

    5.2.2 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對退耕工程的響應 189

    5.2.3 小結 191

    5.3 黃土高原地區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特征 192

    5.3.1 退耕工程實施前後土地利用/覆被變化 192

    5.3.2 土地利用/覆被對退耕工程實施的響應 201

    5.3.3 小結 203

    5.4 長江中上遊地區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特征 203

    5.4.1 退耕工程實施前後土地利用/覆被變化 203

    5.4.2 土地利用/覆被對退耕工程實施的響應 213

    5.4.3 小結 215

    5.5 本章小結 216

    第6章 退耕還林工程對植被NDVI變化的影響 218

    6.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218

    6.1.1 研究區概況 218

    6.1.2 數據來源 220

    6.1.3 研究方法 221

    6.2 全國退耕還林工程區植被NDVI變化特征 222

    6.2.1 2015 年工程區植被NDVI空間分布特征 222

    6.2.2 退耕工程實施前後區域植被NDVI變化 223

    6.2.3 工程實施植被NDVI變化對坡度的響應 224

    6.2.4 小結 226

    6.3 黃土高原退耕工程實施植被NDVI變化特征 226

    6.3.1 2015 年區域植被NDVI空間分布特征 226

    6.3.2 工程實施前後區域植被NDVI變化 228

    6.3.3 工程實施植被NDVI變化對坡度的響應 229

    6.3.4 小結 229

    6.4 長江中上遊退耕工程實施植被NDVI變化特征 230

    6.4.1 2015 年區域植被NDVI空間分布特征 230

    6.4.2 工程實施前後區域植被NDVI變化 232

    6.4.3 工程實施植被NDVI變化對坡度的響應 233

    6.4.4 小結 234

    6.5 本章小結 235

    第7章 退耕還林工程對生態繫統服務功能的影響 237

    7.1 退耕還林工程對土壤保持的影響 237

    7.1.1 研究方法與數據處理 238

    7.1.2 黃土高原土壤保持功能變化 242

    7.1.3 長江中上遊土壤保持功能變化 246

    7.1.4 小結 251

    7.2 退耕還林工程對水源涵養的影響 251

    7.2.1 模塊運行與數據處理 252

    7.2.2 黃土高原水源涵養功能分析 257

    7.2.3 長江中上遊水源涵養功能分析 259

    7.2.4 小結 262

    7.3 退耕還林工程對生境質量的影響 262

    7.3.1 數據來源與模塊運行 263

    7.3.2 黃土高原生境質量時空變化特征 266

    7.3.3 長江中上遊生境質量時空變化特征 273

    7.3.4 小結 282

    7.4 退耕工程實施對區域碳儲量的影響 283

    7.4.1 數據來源與處理 284

    7.4.2 黃土高原碳儲量的時空分布特征 284

    7.4.3 長江中上遊碳儲量的時空特征 292

    7.4.4 小結 300

    7.5 本章小結 301

    第8章 退耕還林工程政策優化與效率提升 303

    8.1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區域選擇 303

    8.1.1 指標選取 303

    8.1.2 模型構建 304

    8.1.3 實證分析 306

    8.1.4 小結 310

    8.2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規模確定 311

    8.2.1 數據來源 311

    8.2.2 指標選取 311

    8.2.3 研究方法 312

    8.2.4 實證分析 314

    8.2.5 小結 318

    8.3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坡度控制 318

    8.3.1 數據選取 318

    8.3.2 研究方法 319

    8.3.3 實證分析 319

    8.3.4 小結 321

    8.4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補貼標準建議 321

    8.4.1 研究假設 321

    8.4.2 模型建立 322

    8.4.3 實證分析 324

    8.4.4 小結 328

    8.5 本章小結 329

    參考文獻 330

    Contents

    Foreword

    Preface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

    1.1 Research Background,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1

    1.1.1 Research Background 1

    1.1.2 Research Objective 2

    1.1.3 Research Significance 3

    1.2 Literature Review 3

    1.2.1 The 20 Years’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LCP 4

    1.2.2 Summary of Studies on the Socio-economic Effects of the SLCP 14

    1.2.3 Summary of Studies on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the SLCP 21

    1.2.4 Summary of Studies on the Policy Optimizing of the SLCP 24

    1.3 Research Contents, Methods and Framework 27

    1.3.1 Research Contents 27

    1.3.2 Research Methods 28

    1.3.3 Technical Framework 29

    1.4 Main Research Conclusions 29

    Chapter 2 Historical Origin and Status Quo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LCP 32

    2.1 Policy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of the SLCP 32

    2.1.1 Background Backtracking of the SLCP 32

    2.1.2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SLCP 38

    2.1.3 Established Objectives of the SLCP 40

    2.1.4 Subsidy Standards and Modes of the SLCP 41

    2.1.5 Summary 42

    2.2 Basic Sit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LCP 44

    2.2.1 Stage Divis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LCP 45

    2.2.2 Afforestation Area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LCP 50

    2.2.3 Investment and Structur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LCP 60

    2.2.4 Summary 64

    2.3 Implementation Survey of the SLCP in Typical Provinces 65

    2.3.1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he SLCP in Shaanxi 66

    2.3.2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he SLCP in Sichuan 68

    2.3.3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he SLCP in Gansu 70

    2.3.4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he SLCP in Yunnan 72

    2.3.5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he SLCP in Inner Mongolia 74

    2.3.6 Summary 77

    2.4 Implementation Effects and Problems of the SLCP 77

    2.4.1 Major Effects of the Im
    在線試讀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2015年《巴黎協定》(The Paris Agreement)的達成標志著2020年後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認識和治理將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具有裡程碑式的非凡意義,它將全球氣候治理的理念進一步確定為低碳綠色發展,即從過去依賴化石能源的經濟形態向去碳化的低碳綠色經濟發展轉變。《巴黎協定》首次在全球氣候治理中將所有成員承諾的減排行動都納入一個統一的有法律約束力的框架,而以往氣候談判的與會代表,由於各國利益間的制衡,以及技術轉讓、資金機制、能力建設等議題的分歧較大,部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很難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公約。因而,在過去的數十年中,隨著全球經濟的不均衡發展,雖然許多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但其已經慢慢地推行出一繫列環境保護計劃。以政府補助為基礎,來激勵那些為生態服務作出貢獻的群體,以期獲得生態保護的效果,附帶發展貧困地區農村經濟,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這些項目主要包括:放棄不適宜農作物耕種的土地、采取先進耕作技術保護生態環境、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固碳和流域保護計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城市和農村飲用水源,等等;這些生態保護計劃在國際上一般被稱為生態服務補償(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PES)。
    在中國,同樣面臨著刻不容緩的環境保護問題,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對資源的過度索取,生態環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極大的破壞,環境惡化、資源枯竭、災害頻發、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也制約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發展逐步恢復,而且逐步進入快車道,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資源環境壓力。1998年長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先後發生的特大洪澇災害,給國家帶來巨大災難的同時,也為國民敲響了警鐘,加快林草植被建設,保護天然森林,改善生態環境已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中國政府先後啟動了多項大型遏制水土流失加劇的生態保護工程:1978年開始實施的“三北防護林工程”繼續進入二期和三期階段;1989年開始實施的“長江防護林工程”,2001~2010年和2011~2020年分別實施二期和三期建設;2000年開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1999年在四川、陝西、甘肅試點的退耕還林工程,2002年由國務院批準正式啟動,截至當前退耕還林政策實施已20年。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2015年《巴黎協定》(The Paris Agreement)的達成標志著2020年後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認識和治理將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具有裡程碑式的非凡意義,它將全球氣候治理的理念進一步確定為低碳綠色發展,即從過去依賴化石能源的經濟形態向去碳化的低碳綠色經濟發展轉變。《巴黎協定》首次在全球氣候治理中將所有成員承諾的減排行動都納入一個統一的有法律約束力的框架,而以往氣候談判的與會代表,由於各國利益間的制衡,以及技術轉讓、資金機制、能力建設等議題的分歧較大,部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很難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公約。因而,在過去的數十年中,隨著全球經濟的不均衡發展,雖然許多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但其已經慢慢地推行出一繫列環境保護計劃。以政府補助為基礎,來激勵那些為生態服務作出貢獻的群體,以期獲得生態保護的效果,附帶發展貧困地區農村經濟,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這些項目主要包括:放棄不適宜農作物耕種的土地、采取先進耕作技術保護生態環境、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固碳和流域保護計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城市和農村飲用水源,等等;這些生態保護計劃在國際上一般被稱為生態服務補償(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PES)。

    在中國,同樣面臨著刻不容緩的環境保護問題,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對資源的過度索取,生態環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極大的破壞,環境惡化、資源枯竭、災害頻發、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也制約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發展逐步恢復,而且逐步進入快車道,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資源環境壓力。1998年長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先後發生的特大洪澇災害,給國家帶來巨大災難的同時,也為國民敲響了警鐘,加快林草植被建設,保護天然森林,改善生態環境已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中國政府先後啟動了多項大型遏制水土流失加劇的生態保護工程:1978年開始實施的“三北防護林工程”繼續進入二期和三期階段;1989年開始實施的“長江防護林工程”,2001~2010年和2011~2020年分別實施二期和三期建設;2000年開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1999年在四川、陝西、甘肅試點的退耕還林工程,2002年由國務院批準正式啟動,截至當前退耕還林政策實施已20年。

    與其他區域性生態保護工程相比,退耕還林工程具有覆蓋範圍廣、工程規模大、財政資金投入大、涉及人口多等特點,其*初的目的是生態恢復和環境治理。另外,退耕還林不僅具有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等生態功能,更是通過生態補償轉變農業經濟結構,適當轉移農村勞動力,提高農村生產生活水平,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隨著工程的全面實施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賦予了退耕還林工程更多的政策目標,即生態治理與改善民生的共贏協調、實現精準扶貧、振興區域經濟、縮小地區差距、推動地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等。2002年,國務院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退耕還林還草工作的若干意見》(國發[2000]24號)中提出,生態效益是退耕還林工程首要堅持的基本目標,如何同時做到提高農民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也需要兼顧考慮。2004年政府首次將扶貧和增加農民收入納入退耕還林政策目標中(國家林業局,2004),明確了退耕還林政策的經濟目標。農民是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主體,隻有農民能夠增加收入並解決就業,纔會持續的積極參與和支持,纔能確保退耕還林生態目標的實現和長期保持。

    2014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從2014年開始,繼續在陡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實施退耕還林還草”,中國重啟中斷了6年多的退耕還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是一項“群眾要票子,政府要被子”的生態修復政策,退耕農戶每年從政府得到大量“票子”支持,以彌補農戶退耕的損失。截至2018年,退耕還林工程實施近20年以來,全國兩輪退耕還林還草增加林地面積3346.67×104 hm2,占人工林面積7866.67×104 hm2的42.5%;增加人工草地面積33.51×104 hm2,占人工草地面積1500.00×104 hm2的2.2%。退耕還林工程總投入超過5000×,相當於兩個半三峽工程的投資規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18)。但是,伴隨大量的財政資金的投入,一方面政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要被子”的生態目標,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對生態效果的貢獻大小還未被充分理解;另一方面,農戶“要票子”的經濟目標實現得怎麼樣,也還未進行全面、繫統、客觀的評估研究。從公共產品提供的視角看,退耕還林政策效果一方面取決於其生態修復效果,即“被子”的大小和厚度;另一方面也取決於其經濟效果,即農戶生計、產業結構、區域經濟等。由此,引出退耕還林政策實施效果的重要問題:退耕還林政策已經全面實施20周年,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對生態環境改善的效果究竟如何?對水土流失、涵養水源等生態問題的解決有多大改善?對退耕區農戶生計的提升效果有多大?以及對消除貧困產生了多大的影響?等等。因此,有必要對20年退耕還林政策實施的生態效果和社會經濟效果進行客觀、準確、全面地評估,以期為完善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證依據。

    1.1.2 研究目的

    退耕還林工程區生態與社會經濟效果是由區域自然、經濟、社會,甚至人文、歷史以及退耕還林政策共同驅動或交互作用的結果。本研究的核心目的是在國家層面不同尺度全面動態監測並準確地評估退耕還林工程實施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並對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的設計進行優化。具體而言,本研究試圖達到以下目的:首先在了解流域縣域、市域、省域、區域等不同尺度研究區生態、社會、經濟發展歷程中演變的基礎上,從政策的社會經濟效益出發,利用農戶實際調查數據和相關統計數據,借助計量經濟學模型定量評估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對農戶生計、消除貧困、種植結構、勞動力轉移等社會經濟效益的影響;其次從政策實施的生態效益出發,通過解譯遙感數據評估退耕還林對生態服務價值、水土流失治理、碳彙等生態效益的影響;*後通過綜合考慮社會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來評價退耕還林政策本身的可持續性,以期對退耕還林政策的設計和制定優化提供相應依據。通過上述研究目的的實現,擬回答以下具體問題。

    (1)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實施過程或階段性成果的成功經驗如何?還存在哪些主要不足或教訓?

    (2)退耕還林政策實施對社會效果的影響如何?尤其是對勞動力就業、消除貧困及糧食安全的影響如何?

    (3)退耕還林政策實施的經濟效果如何?尤其是對農戶收入、農民生計的影響如何?退耕還林的現有補貼是否合理?應該如何改進?

    (4)退耕還林政策實施產生了怎樣的生態效果?能否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對生態繫統服務、碳彙等的提升效果是否顯著?

    (5)如何優化退耕還林政策對農戶的補貼標準?退耕還林還有多大空間?退耕還林工程繼續實施前景如何?怎麼進一步提升退耕還林政策實施效率?

    1.1.3 研究意義

    理論意義在於,本項目研究綜合運用了繫統科學、經濟學、生態學、政策學、統計學、地理信息繫統等多學科知識及其交叉學科或新型學科,通過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繫統而全面地探討了退耕還林政策實施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一方面,能夠豐富和完善退耕還林政策效益評估的理論、方法與內涵,另一方面,通過評估結果能夠及時了解研究樣本區退耕還林工程實施的現狀、效益與潛力,有助於實現退耕還林政策實施的可持續發展,為退耕還林政策的進一步實施提供理論支撐。

    政策意義在於,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能夠全面繫統地了解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在社會經濟、自然生態方面的現狀、效率與存在的問題,能夠將退耕還林工程與農村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農民收入提高、區域經濟振興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更好地結合起來,進而從根本上繼續鞏固和擴大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等成果,使退耕還林政策成為促進本地區農村精準扶貧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效途徑,為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完善及後續相關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和政策參考。

    課題組立足全球視野,基於“3S”技術和景觀生態學理論,在小流域、縣域、區域、國家等不同尺度,從時間—空間維度、投入—產出比例、計劃—市場調控和宏觀—微觀層面,統籌生態、社會、經濟、人文四大繫統,梳理退耕還林工程實施政策演變過程,對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不同階段、不同尺度、不同區域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了繫統的研究,構建了退耕還林工程綜合績效評估體繫及效果仿真模型,部分成果已發表在《地理學報》、《地理研究進展》、《地理研究》、《地理科學》、《資源科學》、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和 Land Use Policy等國內外期刊上,主要成果彙聚於此。

    1.2 文獻綜述

    退耕還林政策制定的*初目的是為了遏制水土流失,從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出發,將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計劃、有步驟地停止耕種,並按照適地適樹原則,因地制宜植樹造林的一項環境保護工程。《退耕還林條例》(國務院第367號)中要求“退耕還林必須堅持生態優先”,並“應當與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防治水土流失、保護和建設基本農田、提高糧食單產”相結合,可以說,退耕還林工程不僅能夠解決生態問題,還要通過對農戶的補助直接作用於農民的種糧生產行為,並在增加農民收入、引導非農就業、調整生產結構、保障糧食安全等社會經濟領域產生影響。因而,本部分對退耕還林研究的梳理與綜述,首先通過 CiteSpace知識圖譜的可視化分析中國退耕還林工程全面實施20年研究的作者合作、機構合作、關鍵詞共現、引文圖譜、熱點演變等內容,了解20年以來研究的現狀、進展與趨勢;其次,分社會效果、經濟效果、生態效果三個方面具體梳理退耕還林政策實施效益或效果的主要文獻,並進一步梳理退耕還林政策模擬與優化方面的文獻。

    1.2.1 退耕還林近20年的研究進展

    本研究擬以中國知網 CNKI總庫與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為樣本數據來源,借助科學計量工具 CiteSpace V繪制中國退耕還林工程實施20年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知識圖譜(mapping knowledge domain),並結合常規統計方法對國內外退耕還林研究中的發文量、作者、機構、主題、關鍵詞等特征進行可視化,繫統性地分析與挖掘過去20年退耕還林研究的主題脈絡與演進歷程,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式地揭示退耕還林研究的軌跡、特征與熱點變遷,為後續退耕還林的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鋻。

    1.2.1.1 研究方法與數據處理

    1)CiteSpace方法說明

    CiteSpace 知識圖譜能夠將一個知識領域來龍去脈的演進歷程集中展現在一幅引文網絡圖譜上,並把圖譜上作為知識基礎的引文節點文獻和共引聚類所表征的研究前沿自動標識出來(陳悅等,2015)。因此,CiteSpace不僅能夠清晰地了解某一學科或知識演化進程中的走勢和動向(關鍵路徑、轉折點與發展前沿),還能釐清某一領域相關文獻之間的復雜關繫(研究主題、合作作者、合作機構等)。本研究基於 CiteSpace V(5.1.R8)關鍵詞共現、關鍵詞聚類、關鍵詞突現分析、合作機構、合作作者等圖譜功能,對退耕還林政策研究20年以來的演進路徑、知識基礎與研究前沿進行可視化呈現與文獻計量分析。參數選取(selection criteria)為 Top 50 per slice,時間跨度為1999~2019年(Slice Length=1),使用剪切(pruning)聯繫中的尋徑(pathfinder)功能,並勾選修剪合並網絡(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以簡化網絡並突出其重要的結構特征(孫威等,2018)。另外,需要說明的是,由於 CNKI數據庫缺乏參考文獻的記錄而無法進行文獻的共被引分析,故從 CSSCI數據庫(cssci.nju.edu.cn)中以“退耕還林”為主題詞進行檢索,通過篩選得到同一時段下241篇文獻進行引文分析與主題聚類。

    2)數據來源與處理

    為保證文獻數據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