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國不能永遠為世界打工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中國經濟
    【市場價】
    179-259
    【優惠價】
    112-162
    【作者】 薛湧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概況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43888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2438885
    作者:薛湧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9月 

        
        
    "

    編輯推薦
       本書從一般經濟熱點問題分析,提醒政府在發展經濟,全面振興國家中,該采取哪些措施,如何對待經濟區域人和事,以利於保持國家的經濟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國實體經濟發展模式為主線,結合世界經濟發展史和經濟發展問題,並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分析了實體經濟的發展方向。作者敏銳捕捉時事熱點,以樸素、直白的語言作出分析,以不一樣的視角,對處於經濟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國的經濟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同時,作者把對美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經濟發展的觀察研究,以及留美十餘年的親身經歷融入本書。
    作者簡介
           薛湧,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繫,耶魯大學歷史博士,現在美國波士頓薩福克大學任教,同時為“薛湧留美預科”的創建人。已經出版有《美國是怎樣教育精英的》《草根纔是主流》《一歲就上常青籐》《城市的迷惘》《仇富》等書。其中,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城市的迷惘》,被評為2014年有影響的50本圖書。
    目錄
    章實業興國:體制實干探究
    人重物輕,大國崛起 /2
    “世界工廠”的轉移 /12
    “有同情心的帝國主義” /19
    大國經濟的博弈 /22
    發現歐洲 /25
    印度的挑戰 /27
    印度的世紀正在到來 /29
    日本會不會堵住東亞的發展之路?/31
    韓國:東亞模式的新起點 /32
    兩種計劃經濟 /36

    第二章創新立業:務實科學求富 /47

    章實業興國:體制實干探究


        人重物輕,大國崛起 /2


        “世界工廠”的轉移 /12


        “有同情心的帝國主義” /19


        大國經濟的博弈 /22


        發現歐洲 /25


        印度的挑戰 /27


        印度的世紀正在到來 /29


        日本會不會堵住東亞的發展之路?/31


        韓國:東亞模式的新起點 /32


        兩種計劃經濟 /36


     


    第二章創新立業:務實科學求富 /47


     


        大國小業/ 48


        知識產權不僅僅是履行國際義務/54


        風力發電:未來能源戰略的核心/59


        中國的魯班哪裡去了?/61


        自行車的權利有了,產品在哪裡?/63


        登月啟示錄 /65


        第三章人文樹德:立道立德立言 /67


        中國的人口危機和對策 /68


        欠薪是個發展問題 /117


        富人論 /124


        經濟學家的“大躍進”心態 /128


        貿易壁壘之後的價值壁壘 /130


     


        第四章大道行思:激情危機沉澱/135


     


        大國經濟 /136


        我們能不能住小房 /174


        中國需要“環境民主” /.176


        保護“中國”品牌 /178


        正視“中國制造”的信譽危機 /180


        第二次“農業革命”的來臨 /182


        糧食進口的“市場依賴”與“生存依賴” /184


        中國的未來取決於誰? /188


        中國經濟的轉折點 /191


        中國不能永遠為世界打工 /197


        經濟轉型中的城市戰略 /200


        城市:自治與信賴 /204


        中國必須對貧富分化說“不” /207


        何時是世界經濟的下一個大蕭條? /209


        創造中國的生活方式 /212 

    前言
    序 言
    中國人不能永遠這麼便宜 如今,“和平崛起”已經成為中國大國戰略的主題話語。這一高度前瞻性的討論,著眼於世界歷史上崛起大國與傳統大國不斷衝突的事實,試圖探求一條避免與美國這樣的超級強權衝突的崛起之道,無疑對21世紀中國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但是,“和平崛起”的討論,如果建立在“隻要和平,必定崛起”的預設上,就會把中國的崛起簡單地化約為一個外在環境的問題。其實,制約中國崛起的內在因素更為復雜。
    一個普遍貧困的國家,是不可能崛起為真正的世界大國的。過去30年,中國一直遵循著貧困國家的發展戰略:利用自己勞動力價格低的優勢,在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中,靠低廉的價格打敗對手,占領世界市場。如今“中國制造”遍布全球,正是這一戰略成功的明證。序  言
    中國人不能永遠這麼便宜 
             如今,“和平崛起”已經成為中國大國戰略的主題話語。這一高度前瞻性的討論,著眼於世界歷史上崛起大國與傳統大國不斷衝突的事實,試圖探求一條避免與美國這樣的超級強權衝突的崛起之道,無疑對21世紀中國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但是,“和平崛起”的討論,如果建立在“隻要和平,必定崛起”的預設上,就會把中國的崛起簡單地化約為一個外在環境的問題。其實,制約中國崛起的內在因素更為復雜。

        一個普遍貧困的國家,是不可能崛起為真正的世界大國的。過去30年,中國一直遵循著貧困國家的發展戰略:利用自己勞動力價格低的優勢,在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中,靠低廉的價格打敗對手,占領世界市場。如今“中國制造”遍布全球,正是這一戰略成功的明證。

        然而,當中國發展成一個小康社會後,這樣的戰略就會失靈。在未來幾十年,如果中國的勞動力還是這麼便宜,就說明中國的大部分人並沒有從經濟發展中獲益,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將制約中國的發展。反之,如果中國的大部分人口能夠從經濟發展中獲益,他們的生活水準有了實質性的提高,他們的勞動力就不再這麼便宜,我們就不可能保存現在的優勢。一個窮國要崛起成一個世界大國,就像是跑一場馬拉松。如果隻看眼前的便宜,拼命快跑,而完全不考慮後半程的戰術,到時就會精疲力竭,被迫退出競爭。

        那麼,我們的後半程戰略是什麼?    常識告訴我們,一個馬拉松運動員的後半程戰略,不應該建立在其前半程的身體狀態之上。中國小康後的發展戰略,也絕不能以中國人便宜為前提。相反,我們從現在起,就應該想想中國人“貴”起來以後怎麼辦。

        遺憾的是,這方面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不久前,筆者向一位為中國20世紀80年代改革立下汗馬功勞的自由派知名經濟學家提出,目前中國對勞工的利益缺乏保護,勞動力價格低得不正常。他聽後一擺手:“你不要老聽美國報紙上的宣傳。我是相信自由市場的。隻要活兒有人願意干,就無所謂工資低的問題。他們競爭不過,就抱怨我們勞動力價格低。你看看美國,勞動力這麼貴,根本沒有競爭力!”

        其實,筆者也並非不相信“自由市場”。問題是,中國勞動力價格過低的現實,不是自由市場的結果,而是市場不自由的結果。比如,中國勞工階級組織工會與老板討價還價的權利就沒有得到有力的法律保障,拖欠民工工資的新聞不絕於耳。這些“不自由”的因素,壓低了中國勞動力的價格。

        這位自由派經濟學家不過是代表了國內很有普遍性的想法:勞動力價格低企業纔有賺頭兒,纔有“良好的投資環境”。經濟起步之時,應該多積累、少消費,企業以創造利潤為上,國家不要干預企業的行為。    喫夠了計劃經濟之苦的自由派,知道應該限制國家在經濟領域的行為,卻不懂得也應該限制企業在經濟領域的行為。計劃經濟其實有兩種:一種是國家剝奪了社會集團和個人的自由,將全社會的資源集中在自己手上,計劃管理;另一種是企業不正當地從自己員工身上榨取高額的剩餘價值,把本來應該分散在個人手上的資源集中在自己手中,統一管理。自由派經濟學家們的誤區是:他們反對以國家為主體的計劃經濟,但並不反對以企業為主休的計劃經濟。

        不錯,美國的勞動力價格確實高,但是,高工資帶來的,並不僅僅是高消費,而且還有高投資。用自由派的名言來說,“小的是美好的”,個人的小規模投資,常常比企業大規模的投資更有效率,就像企業的投資常常比更大規模的國家投資更有效率一樣。且不說一半美國人手中持有股票,成為“投資階層”,高工資還使美國人能夠對自己和自己的家庭進行教育投資。干粗活的父母,能夠培養自己的孩子上常青籐。結果,干粗活的美國人越來越少,從事高技術、高智能產業的人越來越多。我們這裡呢?我們給工人的工資僅僅夠他們維持生存,他們很難對自己和自己的家庭進行投資。

        我們不遺餘力地吸引投資,把工資看成是消費,而不是積累,不是投資。工人自發組織工會被視為破壞投資環境,危及社會穩定。我們無法認識到:個人是聰明的投資者。個人比起國家和企業來,懂得如何運用手裡的經濟資源。把本屬於個人的經濟資源轉移、集中到企業那裡,其實不過是一種改頭換面的計劃經濟,終將給我們帶來災難。

        勞動力是一個國家重要的經濟資源。這對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人口大國來說,更是如此。要有效地開發這一寶貴資源,是要對人進行投資,第二要保證這樣的投資是自由的、非計劃的(既不能由國家來計劃,也不能由企業來計劃)。日本明治維新以後,一直靠壓低工人的工資來完成初期的資本積累,結果雖然迅速崛起,卻是“脫亞”而不“人歐”,在經濟上一直沒有達到主要西方工業國家的水平。二戰後日本再度以廉價的勞動力崛起,但到了20世紀60年代初,及時完成了小康社會的戰略轉型,把高工資、高生產力作為未來發展的目標,終於改變了戰前“跑得完工業化的前半程,跑不完後半程”的局面,一舉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再看印度,在教育投資、法治、高技術產業等方面,比中國有相當大的優勢,但是由於貧富懸殊太大,占人口大多數的窮人沒有資源對自己和自己的家庭進行投資,所以發展的動力一直趕不上中國。

        中國在崛起過程中,哪怕前半程跑慢些、少吸引點投資,也要保證勞動階層的基本權利和生活水平,使他們有足夠的資源對自己投資、向上發展。這樣纔能保證我們的人力資源是一種再生的資源,保證我們的“後半程”有足夠的動力。因此,一個均富的社會,不僅僅是一個道德問題,更是中國大國戰略的基石。
    媒體評論
    評論
    在線試讀
    大國崛起首先是人的崛起
    大國崛起首先是人的崛起。就像亞當·斯密所說,如果一國的大部分人口貧困不堪,這個國家就不可能強盛。他還特別針對中國的狀況指出,中國之所以陷入長期停滯,一是缺乏自由貿易,二是權貴獲得了太多的保護,小民百姓則完全沒有保護。這樣的國家是沒有前途的。想想亞當·斯密的分析,想想被他所預言的歷史,今天的中國,難道真會靠“保護富人”而成為大國嗎?
    中國要真正成為大國,就首先要作到“人重”,即捍衛人的價值,保護人的基本經濟利益。“低薪陷阱”必然帶來“低技術陷阱”。所謂“襯衫經濟”學,同當年東歐的領主靠農奴的低勞動力成本而獲得貿易的“比較優勢”其實非常類似,後隻能靠給先進地區供應廉價低端的產品度日,根本不可能成為大國。所以,提高中國勞動力的價格,應該是當今改革的首務之一。
    那麼,怎麼纔能提高勞動力價格呢?政府一紙命令,制定一個工資線,也許有必要,但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好的手段是靠市場。不過,西歐的經驗告訴我們,市場都是鑲嵌在一定的政治架構中運行。我們必須理解滋養市場經濟的政治架構。在這方面,中國的當務之急就是保護勞工的權利。
    亞當·斯密曾非常精闢地分析道:資方和工人之間雖然是互相依存,但每當雙方在勞資糾紛中陷入僵局時,資方都能依仗更多的資源和積蓄壓制那些等米下鍋的工人。同時,由於資方經常受到政府的支持,勞工獲勝的機會就更少。這會導致勞工進行一些徒勞的暴力活動。但是,現代民主政治則改變了這一切。工會成為重要的政治力量,勞工的人數和選票也遠多於老板。如果老板利用資本優勢在工人的報酬上進行不公的討價還價,工人們即使可能會在市場博弈上輸掉,但在政治博弈上則能贏回來。整個西方經濟在二戰後發展得好、健康,科技創新多。這也恰恰是勞工的權利被保護得充分的時代。看看美國三大汽車的工會和資方談判,那些年薪十、身後有奧巴馬總統作為後臺的工人還是弱勢嗎?雇傭著一群十年薪的工人的總裁,和雇傭著一群僅掙八百塊人民幣的月薪、每天超時工作、無依無靠的民工的東莞老板,在對待技術創新上態度當然大有不同。這種不同,將對經濟發展產生長遠的影響。

    大國崛起首先是人的崛起


       
    大國崛起首先是人的崛起。就像亞當·斯密所說,如果一國的大部分人口貧困不堪,這個國家就不可能強盛。他還特別針對中國的狀況指出,中國之所以陷入長期停滯,一是缺乏自由貿易,二是權貴獲得了太多的保護,小民百姓則完全沒有保護。這樣的國家是沒有前途的。想想亞當·斯密的分析,想想被他所預言的歷史,今天的中國,難道真會靠“保護富人”而成為大國嗎?


       
    中國要真正成為大國,就首先要作到“人重”,即捍衛人的價值,保護人的基本經濟利益。“低薪陷阱”必然帶來“低技術陷阱”。所謂“襯衫經濟”學,同當年東歐的領主靠農奴的低勞動力成本而獲得貿易的“比較優勢”其實非常類似,後隻能靠給先進地區供應廉價低端的產品度日,根本不可能成為大國。所以,提高中國勞動力的價格,應該是當今改革的首務之一。


       
    那麼,怎麼纔能提高勞動力價格呢?政府一紙命令,制定一個工資線,也許有必要,但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好的手段是靠市場。不過,西歐的經驗告訴我們,市場都是鑲嵌在一定的政治架構中運行。我們必須理解滋養市場經濟的政治架構。在這方面,中國的當務之急就是保護勞工的權利。


       
    亞當·斯密曾非常精闢地分析道:資方和工人之間雖然是互相依存,但每當雙方在勞資糾紛中陷入僵局時,資方都能依仗更多的資源和積蓄壓制那些等米下鍋的工人。同時,由於資方經常受到政府的支持,勞工獲勝的機會就更少。這會導致勞工進行一些徒勞的暴力活動。但是,現代民主政治則改變了這一切。工會成為重要的政治力量,勞工的人數和選票也遠多於老板。如果老板利用資本優勢在工人的報酬上進行不公的討價還價,工人們即使可能會在市場博弈上輸掉,但在政治博弈上則能贏回來。整個西方經濟在二戰後發展得好、健康,科技創新多。這也恰恰是勞工的權利被保護得充分的時代。看看美國三大汽車的工會和資方談判,那些年薪十、身後有奧巴馬總統作為後臺的工人還是弱勢嗎?雇傭著一群十年薪的工人的總裁和雇傭著一群僅掙八百塊人民幣的月薪、每天超時工作、無依無靠的民工的東莞老板,在對待技術創新上態度當然大有不同。這種不同,將對經濟發展產生長遠的影響。


       
    中國的問題,是經濟改革先行,政治改革滯後。在老百姓的權利沒有得到充分保證的情況下進行市場競爭,強勢對弱勢就會進行更為不公正的壓迫。普通的老百姓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房子被拆遷而得不到合理補償,打工討不到薪,子女教育受歧視,沒有醫療保障,更談不上自由組織工會和資方集體討價還價了。中國的低薪,並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市場競爭的結果。這是權力扭曲了經濟規律,政治秩序沒有保障市場秩序。我們不要忘記,中世紀以來東歐那種勞動者沒有任何權利可言的農奴制並不是不講市場經濟。相反,那些封建領主積極投入市場,把所生產的廉價糧食販運到發達地區,降低了發達地區的生活費用。這和中國通過壓低勞動力價格讓廉價的“中國制造”占領西方市場是非常相似的。問題是這種戰略所帶來的“比較優勢”無法長久。東歐之落後於西歐持續了幾個世紀,至今也沒有改變。中國要崛起,就不能在這條路上走太遠。


    中國不能永遠為世界打工


     


       
    目前國內外輿論都認定:21世紀的中國,將是一個崛起的“世界工廠’’。她將改變世界經濟的重心,在幾十年內成為世界經濟大國。近幾年,外資紛紛湧向中國,中國產品的出口行情看漲,經濟增長勢頭不衰。這一切,都使國人對中國的發展充滿了自信和樂觀。


       
    然而,這也是一個居安思危的時代。


       
    請看看幾個簡單的數據:


       
    2001年,世界零售商從中國購買了價值30的貨物。美國的頭號零售王朝沃爾瑪( Wal - Mart)在2002年就從中國購買了12的貨物,占其總進貨量的8%。今年沃爾瑪的在華采購,預計將達15。中國產品的影響力,越來越令人生畏。


       
    然而,這樣的采購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呢?仔細分析,人們看到的景像就不那麼樂觀了。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一家給沃爾瑪提供小電器的企業,10年前出廠批發價的產品,如今被砍(在美國市場的銷售價則是15-),如此低的價格使企業幾乎無法生存。萬般無奈,企業裁員一半,隻保留1500名職工,卻要生產同樣數量的產品。


     這就是像沃爾瑪這樣勢可敵國的跨國公司的厲害。它知道自己的訂單大,你小企業要靠它活,胳膊擰不過大腿,所以拼命砍價,直到把價格砍到讓企業隻能在生存線上掙扎的地步。這樣,沃爾瑪把為它供貨的企業,全變成了“打工仔”,掙的小時工資,勞動所得僅夠生存。靠給沃爾瑪供貨,不管你如何努力,你永遠做不大,因為沃爾瑪的價格戰使你沒有資本積累的空間。這些供貨的小企業,地位就像在美國國內的沃爾瑪連鎖店裡打工的小時工一樣,干的是死胡同裡的工作( dead - end job),除了眼下的生存之外,不可能有任何前途。


       
    所以,中國的出口雖然看起來轟轟烈烈,但利潤大部分都是這樣被別人賺去。中國社會從中獲益十分有限。近,美國政府和國會企圖迫使中國升值人民幣。但《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一反常態,相繼站出來為中國辯護。《華爾街日報》一語道破天機:我們與中國的貿易,是天下好的買賣。中國為我們生產我們覺得沒有賺頭的產品,而且價格奇低,利潤大部分也被美國公司賺走,我們則得到了長時段的高增長中的低通貨膨脹率,能夠集中精力提升產業的層次和勞動生產率。現在的問題不是擔心便宜的中國貨,而是要操心這樣的好買賣能持續多久。


       
    站在中國人的立場,我們的問題則是:難道中國人要永遠像這樣為世界打工?


        沃爾瑪之所以能夠如此上下其手,無限壓低價格,在於它抓住了中國的幾個弱點。


       
    首先.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健全,虧損企業無法被淘汰,優異企業無法脫穎而出。經濟起飛那麼多年,經濟規模在世界上舉足輕重,但仍然沒有索尼、東芝、尼桑、豐田乃至現代、三星這樣的名牌。我們除了東西便宜、勞動力便宜外,沒有任何砝碼。


       
    其次.勞動力便宜,國內的購買力就低。內需不足,隻好依靠出口,於是沃爾瑪就成了衣食父母。我們自然也就永遠抬不起頭來。


       
    中國目前的經濟與杜會,很像20世紀60年代初的日本,正處於一個戰略性的十字路口。維持增長的後勁,有賴於戰略性的思維,而不是沉溺於眼前的好時光,跟著感覺走。


       
    20世紀50年代,日本靠著自己的產品價格低以及朝鮮戰爭,美國對軍需品的需求,經濟迅速恢復,小康社會初具規模。美國人當時驕傲地告訴自己的日本小伙計:你們生產不出我們美國需要的高質量產品,還是趕快占領亞洲市場。一句話,日本應該倚仗自己勞動力便宜的優勢,打低端品位產品的主意。


       
    如果日本遵從這樣的戰略,就不會有今天的日本了。所幸的是,當時日本朝野的一些有識之士,能夠以超前的戰略眼光看待未來,認定日本永遠不可能靠日本人便宜這樣的“優勢”而崛起。於是他們瞄準高品位的產品,加大科技投資,提升國民的教育水平,改善國民的生活質量。終日本政府提出“國民收入倍增’’的計劃。推行全民醫療保險制度,口口聲聲要使日本有“美國的效率,前蘇聯的福利”,改變戰前那種讓國民勒緊褲腰帶工作、靠壓低老百姓生活水平來為國家創造積累的舊式思維,建立一個高生活水準的消費者社會。結果,日本的企業層次能夠隨著國民生活水準的提高而提升。等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固定彙率打破、成倍升值之時,日本的企業與社會已經作好了準備,並一鼓作氣,使日本的人均收入一度超過美國。如今,盡管日本經歷了那麼多年的經濟衰退,在日本過日子還是要比在美國貴得多,而日本仍然維持著其產業的競爭力。


       
    中國目前面臨著同樣的抉擇。我們不能因為有13億還很窮困的人口,就認定中國人可以永遠這樣便宜下去。我們必須對這13億人進行投資,使他們逐漸“貴”起來。這樣,他們不僅有足夠的技能從事高層次的生產活動,本身也具有相當的購買力。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提高國民的教育水平,扶植中產階級的成長。同時,應該迅速健全市場經濟體繫。這包括獨立、高效率的司法制度,自由的信息流動,高度透明的政府行為等等。因為真正國際級的大企業,隻有在這樣的環境下纔能夠成長。


    近美國的一項研究指出,印度經濟的經濟力在未來很可能超過中國。理由是印度目前雖然不如中國能夠吸引外資,但印度企業的層次要高於中國,已經產生了具有國際聲望的企業集團,利潤可以在自己的企業中積累。同時,印度對教育的投資,比重也遠超出中國。這樣的分析是否準確,當然是見仁見智,但我們應該有足夠的危機感。回顧歷史,從1500-1800年間,北美的白銀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85%,幾乎全被運往中國購物。當時的中國,就是個前近代的“世界工廠”。中國貨征服世界的日子,我們不是沒有經歷過。可是到19世紀怎麼樣?中國在與世界的競爭中連連敗退。因為我們沒有一個良好的制度,除了為別人打工外,發揮不出自己的優勢。目前沃爾瑪這樣的跨國集團到中國搶購,外資蜂擁而至,給中國造成了一個短期的優勢。這些資金和訂單,提供了相當的就業機會,使得淘汰那些無效率的企業所引起的社會陣痛有所減輕。我們隻有利用這樣的短期機會,加速市場經濟的改革,建立制度優勢,創造自己的跨國公司和優勢產業,中國在21世紀纔能立於不敗之地。


     


     


     


     


    創造中國的生活方式


     


     
    崛起的大國戰略       


        
    中國的崛起,已經成為2l世紀國際秩序的基本課題。中國和美國之間,是否會發生過去那種崛起大國與傳統大國的衝突,也成為理解21世紀世界格局的核心。


       
    簡單地說,崛起大國對傳統大國的挑戰有兩方面:一是國際政治上的正面衝突;一是生活方式上的“取而代之”。前者是短時段的對抗,後者是長時段的演進。長時段的歷史不具有短時段歷史那種戲劇感,因而常常被人忽視。但是,長時段的變化比起短時段的政治、軍事戲劇來,對歷史有更深刻的塑造力。我們在設計中國和平崛起的大國戰略時,對此不能不察。


       
    回顧歷史,那些在國際政治上正面挑戰傳統大國的崛起大國,後都因力不從心而踫得頭破血流。德國、日本、前蘇聯都是活生生的例證。但是,在國際政治上采取低姿態,同時在生活方式上逐漸取代傳統大國的後起之秀,終能夠和平崛起,主宰世界。美國在這方面是有力的典範。


       
    18、19世紀屬於歐洲列強的時代。美國建國以後,一直采取孤立主義的外交戰略,置身於歐洲事務之外。甚至到了20世紀前期也不改初衷:在一戰時要等到歐洲交戰國雙方都成了強弩之末後,纔勉強出來“摘桃子”;二戰也是因為日本偷襲了珍珠港纔被迫宣戰。


       
    在19地紀60年代的南北戰爭之前,美國的對外貿易主要不過是依靠給蒸蒸日上的英國紡織業提供棉花原料,然而在戰後短短二三十年間,其國力就全面超過歐洲。靠什麼?除了其制度優勢外,她靠的就是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所催生的嶄新工業體制。在19世紀大部分時間裡,工業技術和資本的優勢全在歐洲,但是,這些技術和資本無法在歐洲生根開花,隻能源源流人美國。原因之一,在於歐洲小國林立,經濟割據,隻有幾個貴族有錢,是市場經濟的小國寡民,即使有技術、有資金,新的發明也因為沒有足夠大的市場潛力而變得無利潤可賺,終無法被采用。美國則地大物博,有規模經濟的優勢。同時,如同托克維爾所指出的,美國沒有歐洲的貴族傳統,老百姓在政治和經濟層面上要比歐洲平等得多。也正是因為如此,美國企業敢把在歐洲隻有貴族纔享受的產品對普通百姓推銷,創造了一種平民化的現代生活方式。一個的中產階級的市場,也由此產生。靠著這樣的規模,美國得以迅速運用歐洲的技術和資金,創造的工業體繫。於是鐵路鋪滿了新大陸,工業部件被標準化,大規模生產、大規模消費的模式,成為美國經濟的主導。任何一點小發明,不管成本多高,都因為有了這麼大的一個市場而一本萬利。到19世紀末,美國不僅是世界的工廠,更是世界的市場。


       
    因為美國是世界的市場,因為世界經濟要圍繞著美國人的錢包來運轉,美國的生活方式就漸漸主宰了世界。汽車、麥當勞、好萊塢、Microsoft,不管你對之愛也好恨也好,你都無法抵抗這種生活方式的統治。而美國的企業因為對本土社會熟悉,總能夠先人一步地開發與之相適合的產品,然後通過向世界推行美國的生活方式來擴大自己產品的市場,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從伍德羅·威爾遜提出建設“對民主而言安全的世界”之後,美國的戰略目標就是維持一個根植於美國生活方式的世界自由市場,盡管自己在二戰前一直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所以美國幾乎不像歐洲列強那樣掠奪殖民地,她要求的是世界各國對美國“門戶開放”。隻要美國在為世界創造著生活方式,隻要地界對這種生活方式開放,美國就會永遠主宰世界。


       
    然而,這一圖景,將隨著中國的崛起而改變。到本世紀下半期,中國的國民經濟產值將超過美國而成為世界。中國不僅是的世界工廠,而且將變成的世界市場,頗像19世紀末的美國。這個規模的經濟,將有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生活方式的塑造者:世界生產什麼,取決於中國人買什麼。中國人買什麼,則取決於中國人怎麼過日子。


       
    在這樣的遠景下,立足於中國生活方式的中國企業,就可能搶到先行一步的地位,建立自己的優勢。遺憾的是,近30年,中國越來越熱衷於模仿美國的生活方式,喪失了在生活方式上的創造力。不錯,美國利用自己的資源和土地優勢,創造了一個平民也能過貴族日子的汽車洋房式的“美國夢”,這樣的“美國夢”,對世界當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誘惑力。但我們也應該同時看到,美國的企業,不遺餘力地渲染這樣的“美國夢”,好像這一“夢”放之四海而皆準,其中的奧秘,在於他們懂得如何為這樣的“美國夢”提供產品。你的“美國夢”做得越香越甜,他們的市場就越大。比如私人車,完全是適合一個地廣人稀、資源充沛的國家生活需要的產品,但如今卻成了中國中產階級的像征。其實,中國作為一個人口擁擠、資源匱乏的國家,特別是在沒有覆蓋全球的軍事實力來保證自己能源供應的情況下,根本不適合發展這樣既消耗能源、又消耗土地的生活方式。這樣“美國化”的生活方式,終使中國的發展為美國企業的利益服務,並把自己的國家帶人生態和能源的危機,在世界經濟體繫中處於脆弱的位置上,永遠依附於人。


       
    中國社會目前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從美國生活方式的籠罩下獲得獨立。中國需要的,不是高能源、高污染、低土地利用率的粗獷型發展模式,而是節能、低污染、高土地利用率的密集型經濟體制。“美國夢”所體現的那種獨往獨來的牛仔作風,雖然帶來了不可否認的高生活質量,但也絕非達到高生活質量的惟一途徑。那種出門就開車的文化,使人與人之間在公共場所被車隔離開,缺乏培養公共品德的空間。筆者曾反復指出,在古希臘的雅典,街道是培養公民的理想空間,蘇格拉底就在街上和人們辯論,人類的偉大智慧就是這樣在街上誕生。街道,成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石。而在當今的美國,不管左派右派,大家都口口聲聲地強調:“不能把孩子放在街上!”街道仿佛成了個學壞的地方,一提街道大家就想到毒品和犯罪。這充分說明美國的生活方式所導致的社會危機。近《紐約時報》頗具諷刺意味地報道:在萊特兄弟次成功地駕駛飛機上天之後100年,在人類登上月球之後的34年,紐約這個“世界之都”,纔剛剛有了從市區通往肯尼迪國際機場的一條客運列車線。而在此之前,世界主要大城市早已經有了這樣的鐵路,上海還有了懸磁。


       
    獨往獨來的“美國夢’’,造成了對這種基本公共設施的忽視。實際上許多美國人在一天勞作精疲力竭之後,除了強打精神在高速公路上出生入死之外,沒有別的選擇。相比之下,一種強調公共性、社會性的生活方式,反而能夠給人們提供意想不到的舒適。日本的公司職員,勞累一天後上了火車就呼呼大睡,到站前被乘務員輕輕喚醒。這比起下了班還得被迫給自己當司機的美國人來,仿佛如活在天堂一般。


       
    在一個貧困的社會,人們除了維持生存外,沒有選擇生活方式的餘地。但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給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提供了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可能。因此,經濟起飛應該使我們在生活方式上創造力大增。中國的企業界,應該利用自己對中國國情的理解,開發適合中國社會的產品。中國的消費者,也應該對創造本土的生活方式有所自覺。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各國都希望擴張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影響力,為懂得給這種生活方式提供產品的本國企業提供機會。在這樣的文化競爭中,一個節儉型而非浪費型的經濟模式,對處於生態與能源危機的世界更有感召力。到本世紀末,中國人乘火車,世界就造火車,中國人乘汽車,世界就造汽車。這就是中國的力量。隻有自覺地利用這種力量,隻有學會塑造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中國的企業纔可能有先人一步的優勢,中國纔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大國。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