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硅谷密碼:科技創新如何重塑美國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通俗讀物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美)瑪格麗特奧馬拉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經濟通俗讀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3348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733488
    作者:(美)瑪格麗特.奧馬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3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 硅谷70年科技創新簡史。用4幕劇劃分4個發展階段:從早期“大腦軍團”講到小鎮科技精英,從天纔少年的商業帝國講到每個人向著無盡科學前沿拓邊,呈現時代浪潮下科技創新如何從政府席卷到個人。
    2、 一部科技創新啟示錄,聊透美國科技創新的核心經驗。硅谷創新是一場人人參與的科技變革,延續了美國的拓邊精神。締造硅谷的不隻是軍工訂單和商業巨頭,還有無數普通硅谷人,他們是名校教授、工程人員、中學師生、女程序員、風投資本家、設計師、營銷天纔……他們共同締造硅谷科技造富傳奇,並且塑造了硅谷科技生態、創新模式、商業文化、社會理念等。
    3、 新一輪科技競爭推動企業逐浪向前,這本書提供及時、有益的借鋻。那些曾經讓硅谷變得偉大的活力根源,不僅我們需要追趕,美國也在回顧復習。
    4、 硅谷研究專家、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硅谷聯絡處前主任談鋒深度長文薦讀。《金融時報》《出版人周刊》年度好書,入圍“盧卡斯”非虛構寫作獎,提名“廊燈商業圖書獎”。《紐約雜志》點評:“一部關於硅谷科技創新好讀的新作。”

     
    內容簡介

    哪些人締造了硅谷?哪些人塑造了美國的科技創新?這本書提供了一個真實的幕後故事。它是一段長達70年的史詩,講述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一個青翠的小山谷如何打造商業傳奇,以及那裡的人如何一次次頂住“硅谷已死”的傳聞,不斷推動科技創新。
     
    如同“天定命運”引領19世紀的美國人西進一樣,科學發現也是20世紀美國的昭昭天命。書中將硅谷發展歷程劃分為四個關鍵階段,透過其中的裡程碑事件和出場人物,揭示出“硅谷科技創新”這一由點及線再由線及面的宏大布局是如何一步步實現的。


    與以往解讀硅谷密碼的著作相比,這本書主要有兩點不同:其一,它探討了聯邦政府發揮的重要作用。在互聯網早期階段,美國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創新,推動開拓無盡的科學前沿。充滿活力的技術人纔釋放創新能量,帶來了顯著的回報與成就。其二,硅谷傳奇不隻是商業天纔的故事,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高校研究人員、工程師、風險資本家、富有創意的設計師、世界各地的移民等,後影響了千禧一代的年輕人。在“硅谷活力消散”的當下,解讀它的成功模式,不論對於哪一類群體來說,都具有恰逢其時的借鋻意義。

    作者簡介

    [美] 瑪格麗特·奧馬拉(Margaret O’Mara)
    華盛頓大學歷史繫教授,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互聯網早期發展階段服務於比爾·克林頓政府班底,見證了硅谷與聯邦政府之間的緊密關繫。在結束了白宮從政經歷之後,奧馬拉投身學術研究長達20多年,持續觀察硅谷科技創新如何助推美國經濟與社會的繁榮。她歷時五年進行調研和人物訪談,利用一手資料完成了一部激蕩人心的硅谷科技創新史詩。
    奧馬拉的代表作有:《硅谷密碼:科技創新如何重塑美國》《知識之城》《關鍵選舉日》。其中,《硅谷密碼:科技創新如何重塑美國》入圍非虛構寫作獎“盧卡斯獎”,被提名“廊燈商業圖書獎”,被《金融時報》《出版人周刊》評選為年度好書,《紐約雜志》稱這本書是一部關於硅谷科技創新好讀的新作。 

    目錄
    目 錄
    推薦序言 Ⅰ
    序 章 美國革命 IX

    初 創
    前 記 003
    10 無盡的前沿 009
    20 金州 023
    30 登月 037
    40 網絡化 048
    50 投資人 063
    前 記 081
    60 熱潮與幻滅 083
    第二幕

    目 錄
    推薦序言 Ⅰ
    序 章 美國革命 IX

    初 創
    前 記 003
    10 無盡的前沿 009
    20 金州 023
    30 登月 037
    40 網絡化 048
    50 投資人 063
    前 記 081
    60 熱潮與幻滅 083
    第二幕
    產品發布
    前 記 095
    70 資本主義奧運會 099
    80 權力歸於人民 114
    90 個人計算機 129
    10 自制計算機 140
    11 銘記 148
    12 有風險的生意 163
    第三幕
    公開上市
    前 記 183
    13 講故事的人 187
    14 加州夢 202
    15 日本制造 219
    16 老大哥 241
    17 戰爭遊戲 262
    18 築於沙上 280
    第四幕
    改變世界
    前 記 305
    19 信息意味著授權 307
    20 硅谷西裝客 326
    21 大憲章 350
    22 不作惡 367
    前 記 386
    23 人人參與的互聯網時代 389
    24 軟件吞噬世界 407
    25 宇宙主宰 421
    尾 聲 進入無人車 441
    致 謝 449
    引用來源說明 455
    注 釋 471

    前言
    推薦序言
    從“硅谷現像”到“硅谷奇跡”,這片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彈丸之地,數十年來持續不斷地引領世界科技創新潮流,推動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甚至改變了整個世界。關於硅谷對世界的貢獻,人們有著各種不同的描述和詮釋,我把硅谷的偉大貢獻概括為五個方面:70年來,技術與產品創新持續不停;改變世界的創業英雄和領軍企業不斷湧現;初創企業和新興產業在此棲息生長;商業模式、組織形式和思想文化創新層出不窮;巨額財富在此應運而生。
    硅谷的偉大成就震驚了世界,並且引發了人們對硅谷秘訣的探索。硅谷奇跡的核心秘訣究竟是什麼?我曾有幸參與過幾本探討硅谷秘訣的著作的翻譯出版工作。無論是學者討論硅谷優勢所寫的經濟理論文集,還是他們記錄硅谷技術與產業進化的百年歷史,又或者是媒體記者踏訪硅谷後撰寫的專題報道,都明確指出創新創業精神是破解硅谷密碼的一把鑰匙,是硅谷成功的精髓。
    科技創新的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在一個不大的地區內,能成功地把創業精神轉化為科技創新,需要一定的環境與條件,即一個具備多種必要因素的架構,纔能實現科技創新、技術突破和產業興起。

    推薦序言


    瑪格麗特·奧馬拉所著《硅谷密碼:科技創新如何重塑美國》 是一部旨在解碼硅谷成功秘訣的著作。奧馬拉是美國著名的技術史專家、華盛頓大學歷史教授,她曾經是克林頓總統的團隊成員、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紐約時報》的供稿人。她以獨特的職業生涯和專業素養,歷時五年進行調研和人物訪談,創作了這部描述美國硅谷從誕生、成長到改變世界的70年歷程,以及與之同步的美國高科技產業進化歷程的作品。
    從“硅谷現像”到“硅谷奇跡”,這片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彈丸之地,數十年來持續不斷地引領世界科技創新潮流,推動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甚至改變了整個世界。關於硅谷對世界的貢獻,人們有著各種不同的描述和詮釋,我把硅谷的偉大貢獻概括為五個方面:70年來,技術與產品創新持續不停;改變世界的創業英雄和領軍企業不斷湧現;初創企業和新興產業在此棲息生長;商業模式、組織形式和思想文化創新層出不窮;巨額財富在此應運而生。
    硅谷的偉大成就震驚了世界,並且引發了人們對硅谷秘訣的探索。硅谷奇跡的核心秘訣究竟是什麼?我曾有幸參與過幾本探討硅谷秘訣的著作的翻譯出版工作。無論是學者討論硅谷優勢所寫的經濟理論文集,還是他們記錄硅谷技術與產業進化的百年歷史,又或者是媒體記者踏訪硅谷後撰寫的專題報道,都明確指出創新創業精神是破解硅谷密碼的一把鑰匙,是硅谷成功的精髓。
    科技創新的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在一個不大的地區內,能成功地把創業精神轉化為科技創新,需要一定的環境與條件,即一個具備多種必要因素的架構,纔能實現科技創新、技術突破和產業興起。
    以我個人在硅谷多年的觀察和感受來看,硅谷這個中小城市群就是這樣一個具備了各種創新要素的生態圈、一個適宜高科技產業生長棲息的“熱帶雨林”。這個生態圈彙集了創新、創業、創富的全部高端要素、專業要素、資源和條件。一個地區創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就是創造、引入、聚集、融合、協調和發揮這些要素與資源,打造新時代創新創業生態體繫的過程。通過多年來對硅谷成功要素的探究和研究,綜合各種流派的研究結論和觀點,我們可以把硅谷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繫的形成和運作歸於以下十大要素:
    ,有利於企業和個人創業、創新、發展的政策法規與制度環境;
    第二,高度密集的高素質人纔;
    第三,世界一流大學及其與企業和產業的互動;
    第四,高水平的創意與創新活動;
    第五,濃厚的創業氛圍,鼓勵冒險、容忍失敗的文化;
    第六,雄厚的創業資金來源和成熟的金融體繫;
    第七,專業化中介服務體繫;
    第八,高度聚集的特色主導產業及其全球競爭力;
    第九,高質量的生活和人居條件;
    第十,便於推動全球化的區位優勢。
    硅谷就是這樣一個得天獨厚、要素齊備、世所罕見的創新創業生態圈。這些要素既是硅谷成功的“核心秘訣”,也回答了為什麼硅谷模式不可復制的難題。
    奧馬拉在書中縱論硅谷成因,列舉的綜合要素與上述“要素齊備”相去不遠,其中不乏點睛之筆和閃光亮點,值得我們在打造“中國硅谷”的過程中借鋻和參考。現摘其要點如下。
    (1)硅谷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硅谷奇跡並不能歸結於任何一個單一事件。機遇與環境,地緣政治與宏觀經濟學,天賦與領導力,還有追尋陽光的年輕人,這些因素混雜在一起掀起的完美風暴是硅谷的源頭。
    (2)政府及軍工項目投資推動硅谷的發展。硅谷所取得的成就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與戰後的大量政府投資的基礎之上——從太空競賽年代的國防合同到大學研究基金,再到公立學校、道路建設與稅收制度。公共開支為科學和技術的爆炸式增長提供了動力,也為未來好幾代初創企業奠定了基礎。
    (3)硅谷的成就是集體努力的結果。高科技革命是集體努力與個人天分共同作用的結果。個人創業者的成功是通過與其他人、網絡和機構合作來實現的,許多並非技術專家的人也在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硅谷的成功來自數以千計的各種人纔,其中有傑出的工程師、營銷大師、律師、技工與金融家。這裡充滿了聰明人,大多來自其他地方。
    (4)硅谷是政府和自由市場經濟結合的產物。將硅谷的存在完全歸功於政府,就像認為硅谷完全是自由市場的運行結果一樣是一個偽命題。這既不完全是一個大政府的故事,也不單純是自由市場的故事,而是兩者的結合。
    另外,值得提及和推薦的是,這部作品的寫作手法也有很多與眾不同的特點。首先,體例新穎,匠心獨運。全書分為“初創”、“產品發布”、“公開上市”與“改變世界”四幕,用硅谷初創公司的成長路徑來比擬硅谷誕生與發展的四段歷史時期。每一幕的章節都鋪排著多個詮釋主題的場景、事件、企業和人物,70年來硅谷和美國科技創新過程中重要的篇章得以次第展開,使本來可能枯燥無趣的科技史讀起來生動有趣、順理成章。奧馬拉的出色文筆與組織能力,使本書成為“講好硅谷故事”的典範。
    其次,奧馬拉擅長把硅谷和科技創新的場景、時間、地點、人物放在國際關繫、美國兩黨政治和國內政策的背景下聚焦,突出事件和人物的歷史年代感與政治關聯性。書中描述的“冷戰”時期的軍工復合體、蘇聯發射人造衛星引發空間競賽、總統競選與小企業創投法案等事件,莫不如此。關於“二戰”以來美國歷屆總統——從羅斯福一直到奧巴馬——對美國科技政策演進的領導作用,書中均無一遺漏。作者本人過去在白宮的從政經歷,賦予了她這樣的全球視野和政治站位。此種歷練和資源,在研究硅谷的作者中較為罕見。
    這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是“具人氣、接地氣”。在各種硅谷史、產業史等非虛構作品中,留名青史的往往是那些科技大佬、創業英雄、企業巨子等人們耳熟能詳的名人,很少見到普通硅谷人或者普通美國人的身影。奧馬拉在書中描寫了多名平凡的美國人,他們雖然鮮為人知,但並非虛構人物,他們的經歷、工作、生活甚至命運緊緊地與硅谷各個領域相連,成為硅谷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他們是安·哈代、大衛·摩根塔勒、伯特·麥克默特裡……,他們與那些聞名遐邇的硅谷英雄比肩而立,同是硅谷的締造者。書中還有不少對硅谷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的生動描寫,使這部關於科技和企業成長史的著作不乏煙火氣息,引人入勝。
    在數十年以來出版的林林總總的同類作品中,《硅谷密碼:科技創新如何重塑美國》是一部描述硅谷和美國科技發展的氣勢恢宏、意氣縱橫的史詩,也是一部刻畫硅谷創業英雄和成功企業的精細入微、生動傳神的歷史長卷;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是一部揭示並縱論美國政府、科技與硅谷互動關繫的觀點鮮明、筆力雄健的大制作。宏大而不乏細致,深刻而不失生動,是一部可讀性甚高的好書。
    有評議說,奧馬拉的這本書寫在硅谷活力消散、美國面臨中國科技發展帶來的巨大挑戰的時期,需要“重新解讀硅谷模式,找回制勝戰略”。誠然,此書問世不久,2020年肆虐美國的新冠疫情也把硅谷推上媒體頭條:“硅谷大公司裁員”“硅谷企業外逃” “硅谷魅力不再”。然而,事實和數據證明硅谷扛住了疫情的衝擊。2020年是硅谷險中求勝、高歌猛進的一年。2021年發布的《硅谷指數報告》指出,2020年硅谷的風險投資創歷史新高,專利申請、科技公司市值、首次公開募股(IPO)數量等衡量創新能力的主要指標都十分亮眼。硅谷的活力並未消散,這也證明了隻要創新創業的生態體繫穩固,硅谷就能夠持續發展,硅谷所代表的創新模式依然引領世界科技創新潮流。

    媒體評論

    這本書旨在解碼硅谷科技創新的核心秘訣。從“硅谷現像”到“硅谷奇跡”,位於美國北加州的這片山谷,數十年來持續不斷地引領世界科技創新潮流。硅谷彙集了創新、創業、創富的高端要素、專業要素、資源和條件,是一個適宜高科技產業生長棲息的生態圈。在當前新一輪科技競爭的大背景下,關注科技創新創業的讀者可以通過這本書更深層次地理解硅谷和硅谷模式。
    ——談鋒,硅谷研究專家、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硅谷聯絡處前主任


    硅谷發展史是美國拓邊精神的繼續和衍生。首先,硅谷處在美國西進的盡頭;其次,它的發展是從有形經濟向無形經濟(從芯片到互聯網)的遞進;再次,它代表了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創業者與風投資本共同努力打造出的創新與創業的全新生態,“吸金”、吸引人纔以及造富的能力,足以媲美美國東岸的華爾街。但無論是科研方向的確定還是科研經費的投入,都離不開政府的身影。
    ——吳晨,《經濟學人·商論》執行總編


    《硅谷密碼:科技創新如何重塑美國》當之無愧是一部關於硅谷科技創新的優異讀物。從北加州果園裡的初創科技,到如今的硅谷巨人,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瑪格麗特·奧馬拉捕捉了變革型創始人和領導者,講述了硅谷突破和組織創新的故事。
    ——米奇·卡普爾(Mitch Kapor),硅谷高科技先鋒人物,蓮花軟件公司創始人


     

    在線試讀
    序 章
    美國革命
    美國的幾家高科技公司在21世紀第二個10年的後幾年中取得的成就令人難以想像。所謂的科技界五巨頭——蘋果、亞馬遜、臉書、谷歌以及微軟——的估值加起來甚至超過了英國的經濟總量。這些科技巨頭收購知名的傳統媒體品牌,給慈善事業帶去變革,甚至開始進行登月計劃。數十年來,它們自稱怯於涉足高層政治,但在西海岸的小隔間中寫出的那一行行優雅的代碼,早已滲入政治繫統的每一個角落。這些代碼引發著政治分歧,就像精準投放的在線廣告一樣有效。1
    1971年初,當一名從事商業報道的記者給當地冠上“硅谷”這個巧妙的外號時,並沒有什麼人聽說過這個地方以及它周圍集聚的電子企業。美國的制造業中心、金融中心與政治中心遠在5 000千米之外的另一側海岸。波士頓無論在融資規模、市場占有率還是媒體關注度上,都遠超加利福尼亞州北部。
    即使10年之後,當個人計算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辦公桌上,名為喬布斯或者蓋茨的天纔少年企業家令公眾浮想聯翩時,這座山谷本身仍未進入主流視線。當山谷裡吹起逆風的時候,硅谷整齊的住宅區總會飄著一層赭色煙霧,使那些色彩鮮艷的辦公樓從外觀上幾乎無法區分。當地的餐館在晚上8點30分之後就停止營業了。一名被嚇壞了的英國造訪者將這裡稱為“滌綸霍比特人之地”。2
    “霍比特人”留了下來,隻是不再那麼慵懶。在“.com”的20世紀90年代,硅谷和它同為科技中心的姐妹城市西雅圖扶搖直上,達到了驚人的程度——“我們在地球上見過的數額的單筆財富積累。”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笑談道。但在千禧年的黎明,隨著納斯達克遭受重挫,這一切都跌落塵埃,隻剩下隨處可見的曾經光鮮亮麗的互聯網公司的殘骸。雜志的封面故事宣告著熱潮的結束,面色陰沉的數據分析師把“買入”調整成了“賣出”,華爾街的注意力也轉移到了節奏更加容易預測的藍籌股上。亞馬遜火箭般崛起的歷程現在看起來仿佛是一場迷夢,蘋果的產品創意所剩無幾,微軟被要求拆分,而谷歌那時還在車庫裡開展業務,它的領導人更感興趣的是去參加火人節,而不是如何營利。3
    一切變化得如此之快。我們快進到現在,硅谷已經不僅僅是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一個地名。它建成了全球化的網絡,成了一個商業敏感點,變成了文化印記,甚至還是一股推動政治的力量。全球有數百個地名被改成了硅漠、硅林、硅灣、硅原或者硅河谷,隻為能沾上一點硅谷的魔力。硅谷的律動決定了其他行業如何運作,改變了人們通信、學習與全面動員的方式。它顛覆了許多領域的權力結構,又強化了另外一些權力。正如從硅谷發家的億萬富翁馬克·安德裡森幾年後所說,“軟件正在吞噬世界”。4

    序 章
    美國革命


    30億部智能手機。20億個社交媒體用戶。2家資產達到的公司。舊金山的摩天大樓。西雅圖的用人企業。地球上昂貴的4處公司園區。人類歷富有的一群人。
    美國的幾家高科技公司在21世紀第二個10年的後幾年中取得的成就令人難以想像。所謂的科技界五巨頭——蘋果、亞馬遜、臉書、谷歌以及微軟——的估值加起來甚至超過了英國的經濟總量。這些科技巨頭收購知名的傳統媒體品牌,給慈善事業帶去變革,甚至開始進行登月計劃。數十年來,它們自稱怯於涉足高層政治,但在西海岸的小隔間中寫出的那一行行優雅的代碼,早已滲入政治繫統的每一個角落。這些代碼引發著政治分歧,就像精準投放的在線廣告一樣有效。1
    1971年初,當一名從事商業報道的記者給當地冠上“硅谷”這個巧妙的外號時,並沒有什麼人聽說過這個地方以及它周圍集聚的電子企業。美國的制造業中心、金融中心與政治中心遠在5 000千米之外的另一側海岸。波士頓無論在融資規模、市場占有率還是媒體關注度上,都遠超加利福尼亞州北部。
    即使10年之後,當個人計算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辦公桌上,名為喬布斯或者蓋茨的天纔少年企業家令公眾浮想聯翩時,這座山谷本身仍未進入主流視線。當山谷裡吹起逆風的時候,硅谷整齊的住宅區總會飄著一層赭色煙霧,使那些色彩鮮艷的辦公樓從外觀上幾乎無法區分。當地的餐館在晚上8點30分之後就停止營業了。一名被嚇壞了的英國造訪者將這裡稱為“滌綸霍比特人之地”。2
    “霍比特人”留了下來,隻是不再那麼慵懶。在“.com”的20世紀90年代,硅谷和它同為科技中心的姐妹城市西雅圖扶搖直上,達到了驚人的程度——“我們在地球上見過的數額的單筆財富積累。”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笑談道。但在千禧年的黎明,隨著納斯達克遭受重挫,這一切都跌落塵埃,隻剩下隨處可見的曾經光鮮亮麗的互聯網公司的殘骸。雜志的封面故事宣告著熱潮的結束,面色陰沉的數據分析師把“買入”調整成了“賣出”,華爾街的注意力也轉移到了節奏更加容易預測的藍籌股上。亞馬遜火箭般崛起的歷程現在看起來仿佛是一場迷夢,蘋果的產品創意所剩無幾,微軟被要求拆分,而谷歌那時還在車庫裡開展業務,它的領導人更感興趣的是去參加火人節,而不是如何營利。3
    一切變化得如此之快。我們快進到現在,硅谷已經不僅僅是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一個地名。它建成了全球化的網絡,成了一個商業敏感點,變成了文化印記,甚至還是一股推動政治的力量。全球有數百個地名被改成了硅漠、硅林、硅灣、硅原或者硅河谷,隻為能沾上一點硅谷的魔力。硅谷的律動決定了其他行業如何運作,改變了人們通信、學習與全面動員的方式。它顛覆了許多領域的權力結構,又強化了另外一些權力。正如從硅谷發家的億萬富翁馬克·安德裡森幾年後所說,“軟件正在吞噬世界”。4
    本書講述的就是世界是如何逐漸被軟件吞噬的。這是一段長達70年的傳奇,講述了加利福尼亞州北部一個青翠的小山谷如何破解商業成功的密碼,以及那裡的人如何一次又一次頂住“硅谷已死”的草率傳言,發展出一代又一代的新技術,使世界上許多地方都試圖復制卻無法重現他們的成功。這也是一段現代美國的歷史:關於政治分歧與大眾行為,關於巨大的機遇與令人窒息的歧視感,關於倒閉的工廠與人頭攢動的交易大廳,關於華盛頓的大理石廳堂與華爾街的“混凝土峽谷”。正如你將讀到的,正是這些因素與其他許多因素一起使硅谷成為可能,同時也反過來被硅谷重塑。
    從硅谷闖入公眾視野的那一刻起,它就充滿了革命性與反體制的內涵。“開始你自己的革命——用你的個人計算機。”1978年創刊的《個人計算機》雜志上的廣告這麼寫道。“個人計算機代表了美國革命留下的後遺產,即創業精神,這種精神是我們這個大陸對人類文明做出的貢獻。”1980年科技期刊《信息世界》如是宣稱。
    4年之後,當新的麥金塔電腦問世時,蘋果公司的高層在營銷廣告中強調“該產品的激進設計與革命性”,結果造就了有名的電視廣告之一。1984年“超級碗”比賽期間,這段令人目瞪口獃的廣告在數百萬個美國家庭的客廳中播放。廣告中一名年輕的女子輕快地跑過一大群觀眾,將一把鐵錘拋向藍色屏幕上出現的“老大哥”圖像,把它砸得粉碎。5
    這則廣告幾乎毫不掩飾地針對蘋果公司的競爭對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它超越了營銷計劃與廣告標語本身,在科技行業語境中更多地體現出反體制的意味。“不信任權威——推動去中心化。”在記者史蒂文·萊維描述那些參與實現個人計算革命的軟硬件極客的“黑客倫理”中就有這麼一條綱領。在這裡,“權威”指的是“藍巨人”、大型企業與龐大的政府。
    這條綱領恰如其分。十多年慘淡悲觀的商業新聞——工廠關閉、海外藍領工作機會減少、企業高層四處踫壁以及外國競爭者對美國品牌的沉重打擊——之後,光明而充滿希望的高科技公司與之形成了鮮明對比。高科技公司裡沒有疲憊的經理與滿腹牢騷的工人,隻有天騰電腦公司的詹姆斯·“吉米T”·特雷比格這樣光鮮亮麗的高管,他每周為員工們舉辦啤酒派對,還在公司遊泳池邊舉行露天新聞發布會。也有高級微設備公司(AMD)的傑裡·桑德斯這樣的首席執行官(CEO),他買了一輛勞斯萊斯,一周之後又買了一輛梅賽德斯-奔馳。當然,還有蘋果公司的史蒂夫·喬布斯和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他們後來成了新一代企業領導者的典範:年輕、不墨守成規,而且十分富有。
    然後那個為時代命名的人出現了——羅納德·裡根,他是反對大政府的鬥士、自由市場的捍衛者、他自己所謂的“創業者的10年”的旗手。在這位偉大的布道者看來,沒有哪個地方或行業能比硅谷更有代表性地展現自由的美國企業是如何運作的。他也尤其熱衷於向國外聽眾誇耀硅谷的美好。
    在1988年對蘇聯進行歷史性訪問——這是14年來美國總統首次訪問蘇聯,而由裡根這樣一位幾年前還將蘇聯稱為“邪惡帝國”的領導人訪問蘇聯,更是令人震驚——期間,裡根面對莫斯科國立大學600名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大學生誇耀美國生產的芯片有多麼偉大。裡根站在列寧的大型雕塑前對人群說,這些高科技奇跡正是美式民主所取得的成果的體現。思想與信息的自由使創新能夠湧現,終產生了計算機芯片與個人計算機。美式自由企業環境,尤其是裡根鐘愛的低稅率、低監管政策的優越性,在高科技企業家的身上得到了好的體現。裡根提醒臺下的學生們,“他們不比你們年長”。他們從郊區的車庫裡開始小打小鬧,終成長為取得巨大成功的計算機公司的領導者。
    那天,裡根在莫斯科說,“下一場革命一定是技術革命”。“這場革命的後果會是平和的,但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世界,瓦解舊有的定見,重塑我們的生活。”而這場革命的引路人將是那些敢於“提出想法,被專家嘲笑,然後見證這些想法在人群中燃起燎原之火”的年輕技術人員。6
    在這場所謂的“個人計算革命”中,主流人群大多受到了20世紀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運動的影響,他們的左翼政治主張與裡根的保守主義相去甚遠。但這些“嬉皮士”與裡根在一點上可以達成一致:自由市場是計算機革命的靈魂。7
    當然,這種關於革命的說法並不新鮮。自富蘭克林和漢密爾頓以來,美國的發明家和他們政治上或經濟上的贊助人就開始大膽(且富有預見性)地宣告新技術將改變世界。從霍雷肖·阿爾傑到安德魯·卡耐基再到亨利·福特,政治家和記者們將勇於創新又自食其力的創業者的形像撥高,作為美國人“做能為與應為之事”的楷模。“隻有在美國,你纔能白手起家成為富豪;隻有在美國,人們纔會根據你的品行而不是血統來評價你。”在這種背景下,硅谷就是美國高科技革命、典型的代表。
    羅納德·裡根說得對。高科技革命隻會發生在美國。他和其他人將喬布斯、蓋茨、休利特和帕卡德譽為創業英雄的確沒錯。如果沒有這些富有遠見且大膽的商業領袖,硅谷絕不可能成功。裡根與他的保守派盟友也是正確的,他們認為過度監管的市場和國有企業是開拓創新的巨大障礙——許多本可能成為“硅谷”的地方證明了這一點。
    然而,在歌頌自由市場、個人創業者和全新經濟的奇跡之餘,硅谷神話遺漏了一些關於現代科技產業有趣的事,這些事開創先河,又堪稱美國經典。個人創業者雖然有天賦,但並非“牛仔獨行俠”,他們的成功是通過與其他人、網絡和機構合作而實現的。這其中就包括那些大政府工程,哪怕兩黨政治領袖都對此予以強烈批評,甚至許多技術領袖對此不是懷疑,就是徹底抱有敵意。從炸彈機(一種遊戲)到登月工程,再到互聯網的基礎知識與其他技術,正是公共支出為科學和技術發明的爆炸式增長提供了動力,也為未來好幾代初創企業奠定了基礎。
    然而,就此將硅谷的存在完全歸功於政府,就像認為硅谷完全是自由市場的運行結果一樣是一個偽命題。這既不完全是一個大政府的故事,也不單純是自由市場的故事,而是兩者的結合。
    正如我們將在書中看到的那樣,與美國政府對科技的投資同樣重要的是這筆資金是如何間接地在競爭中流動的。正是這種流動方式給了科技界的人們極大的自由,使他們可以定義未來,推進技術可能性的邊界,並在此過程中賺取利潤。是科學家而非政治家或官僚促進了資金的流動,並規劃設計了更強大的計算機、人工智能以及因特網——一個由許多節點構成卻不需要控制中樞的通信網絡。
    政府的慷慨大方也擴展到了軍工復合體之外。多項放寬監管、為高科技企業減稅的政策在商界的遊說下被國會立法通過,計算機軟硬件企業及其投資人從中獲利尤多,這些都促進了硅谷的進一步發展。在研究與教育方面的持續投入訓練並資助了下一代高科技創新者。與此同時,政府的大規模計劃與集中規劃在政治上日益不受歡迎,這使政治與軍方領導人基本不插手行業的發展。雖然有數的聯邦資金在硅谷的血脈中流動,但這一地區聚集的技術企業仍然在不受政府關注的情況下生機勃勃地成長。
    這種自由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自大型機時代以來,政治家隻采取了輕松的手段對這個行業的數據收集行為進行監管,他們隻是大致了解了這個行業的技術,但這個行業的迅猛增長帶動了整個國內經濟的發展。當政府建設的互聯網終在20世紀90年代初向商業活動開放時,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政治家們一致同意隻進行程度的監管,在涉及用戶隱私的方面很大程度上靠這些公司的自律。這一切終導致社交媒體和其他平臺上的內容與鏈接迅猛增長。但為互聯網制定規則的人並沒有考慮到壞人會如何利用這個繫統,而設計這些工具的人似乎也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創造物將變得多麼強大和有利可圖。
    這個似曾相識的故事還有一點令人意想不到:高科技革命是集體努力與個人天分共同作用的結果,許多並非技術專家的人也在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硅谷的成功來自數以千計充滿活力的人纔,而不僅僅是那些成為暢銷傳記與好萊塢電影主角的知名人物。其中有傑出的工程師,還有營銷大師、律師、技工與金融家。許多人由此致富,但更多人沒有。在北加州這個遠離政治金融中心的舒適慵懶的角落,他們創造了一個創業者的“加拉帕戈斯群島”。這裡有新型的商業公司,有特立獨行的公司文化,還能容忍一定程度的古怪想法。這裡充滿了聰明人,他們大多來自其他地方——比如美國的另一頭,或是地球的另一端——並且都願意把熟悉的環境拋在身後,一頭跳進未知的天地。“所有的失敗者都來到這裡,”一位技術行業的老手曾經驚訝地對我說,“然後就會發生奇跡獲得成功。”8
    硅谷與金融及行政中心——更不用提東海岸那些爬滿常春籐的學院殿堂——之間的物理隔閡與地理隔閡既是巨大的優勢,又是它的“阿喀琉斯之踵”。創意在一個緊密相連的小型社群中湧現,在這裡,友誼與信任讓人們更願意承擔職業風險,容忍職業上的失敗。但在硅谷的小圈子所誕生的年代,工程學與金融的世界被白人男性把持,充滿了尖銳的性別對立與種族不平等觀念,正是這個小圈子在產品應該實現的價值和可以服務的用戶方面限制了整個產業的視野。
    短視進一步對其他方面產生影響。在硅谷,工程師主導的文化鼓勵對優秀產品與拓展市場的單一甚至近乎痴迷的關注,結果往往導致忽視了其他方面。為什麼要浪費時間了解政府機構或者傳統行業的運作方式呢?反正你的目標就是為了創造更好的東西來顛覆它們,當你正在創造未來的時候,為什麼還要浪費時間了解歷史呢?
    但是,革命現實又一次背離了革命神話。雖然技術帶來的“新經濟”決心打破桎梏,廢除僵化的權力結構,並且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但它仍與傳統經濟緊密地交織在一起。
    硅谷的風險投資來自洛克菲勒、惠特尼以及工會養老基金。微處理器驅動著底特律汽車與匹茲堡鋼鐵行業。在20世紀70年代的滯脹與20世紀80年代的“去工業化”浪潮中,當所有的美國人都在期待著更令人充滿希望的經濟故事時,老牌媒體與傳統政客選擇支持科技公司,並把這些公司的領導人打造成了名人。硅谷所取得的成就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與戰後的大量政府投資的基礎之上——從太空競賽年代的國防合同到大學研究基金,再到公立學校、道路建設與稅收制度。在現代美國史上,硅谷並不是主流之外的一段插曲。硅谷自始至終都處於歷史的中心。
    硅谷傳奇是創業者與政府的傳奇,也是新興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傳奇,還是富有遠見的工程師與成千上萬讓工程師的創意成為現實的非技術人員的傳奇。盡管所有其他的工業化國家都試圖以某種方式模仿硅谷的創業煉金術,硅谷的公司也已經將它們的觸手伸向全球並且帶來破壞性力量,但這仍然是一個隻屬於美國的故事。硅谷誕生於一個特別幸運的時間與地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那了不起的1/4個世紀,在美國西海岸。彼時,巨大的機遇正等待著那些熱愛技術、有人脈又具有冒險精神的年輕人。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