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簡明世界經濟史:金錢推動下的人類進程4000年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通俗讀物
    【市場價】
    336-488
    【優惠價】
    210-305
    【作者】 日宮崎正勝著,徐嫻揚譯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經濟通俗讀物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ISBN】978756992654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9926545
    作者:[日]宮崎正勝著,徐嫻揚譯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出版時間:2019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這是一部靈活有趣的通識讀本。可以快讀、跳讀,還可以直接看圖。適合想開闊視野、提高教養、增加談資的所有人。


     


    世界的面貌為什麼是這個樣子?名著《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從地理學、人類學角度做了回答,本書以金錢和貿易的角度來解釋。在書中你可以快速讀完:人類開發世界的歷程、大國崛起的關鍵、生活方式的變遷等。


    本書的主角是歷史上各個重要的國家:貨幣為什麼*先誕生在西亞的呂底亞王國?地中海金幣中心、西亞銀幣中心、中國銅幣中心各自是怎麼發展的?為什麼說羅馬帝國毀於長期的通貨膨脹?擁有大量白銀的西班牙為什麼失去霸權?面積狹小的荷蘭歷史上是如何支配世界五成貿易的?後來居上的英國怎樣通過貿易和軍事力量擊敗荷蘭,又是怎樣建立世界上*海洋帝國,實現“不列顛治下的和平”的?為什麼說美國獨立戰爭其實是對抗宗主國的農民戰爭?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期間,主流資本主義國家爭先恐後實行保護主義政策引發了怎樣的惡果?


     


    海洋視角下的世界經濟史,不光有大國的貿易和戰爭,還有人類生活方式的變化。大西洋三角貿易如何引發“植物大遷徙”?咖啡、紅茶、蔗糖甚至鴉片都與資本主義經濟有著怎樣的互動關繫?百貨商場、超級市場的誕生有什麼重要意義?為什麼說我們現在的生活還處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延長線上?新科技革命將把人類帶向何方?


     


    不同於以往的歐洲中心主義,不同於傳統的中華天下史觀,NHK電視臺人氣講師,以海洋為視角,為我們提供一種看待人類進程的新思路:①“古代的海”地中海使羅馬帝國這個商業帝國得以發展。②“伊斯蘭的海”印度洋使伊斯蘭商業圈得以發展。③“歐洲的海”大西洋使近代資本主義得以發展。④占據地表面積的三分之一的太平洋將亞洲和新大陸聯結在一起,是“二十一世紀的海”。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有趣的經濟史讀物,生動再現了“金錢”推動人類發展至今的歷程。


    全書共十一章,序章再現貨幣的誕生過程;*、二章講述遊牧民和商人主導的陸上經濟和大西洋海洋經濟的勃發;第三、四章對比闡述荷蘭和英國是如何構建資本主義經濟基礎的;第五、六章講述美國獨立戰爭、拿破侖戰爭和金融的關繫,以及工業革命帶來生活方式的轉變;第七章講述英國是如何成為世界上*的海洋帝國;第八章講述美國的崛起歷程;第九、十章介紹兩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格局,以及新的經濟形態。


    本書內容豐富、話題有趣,可以按順序閱讀,可以參考51個轉折點跳讀,還可以直接讀圖。歷史的立體呈現將為讀者開啟一段奇妙的時光旅行。

    作者簡介

    宮崎正勝


    1942年出生,日本人氣歷史學者、暢銷書作家。畢業於東京教育大學文學部史學科,曾任築波大學講師、北海道教育大學教授、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社會·地理歷史·公民部會專門委員。現在NHK文化中心等機構擔任講師。他專攻東西文明交流史、世界經濟史,致力於提高大眾的歷史人文素養,在日本NHK電視臺播出的世界史講座因簡潔、生動、有趣而廣受贊譽。著有《中東與伊斯蘭世界史圖解》《世界史圖解》《圖解世界近現代史》《從地名與地圖看世界史》《航海圖中的世界史》等多部世界史普及讀物。


     


    譯者簡介:


    徐嫻揚,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繫畢業,日語翻譯碩士,曾任職於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曾參與央視紀錄片《揭秘?七三一》的資料翻譯、人物訪談及海外版字幕翻譯、電影頻道《佳片有約》導演訪談等。

    目錄
    目錄

    第1章 “經濟血液”貨幣的兩條變遷道路——西亞的銀幣與中華的銅錢
    1.銀幣誕生於美索不達米亞?/ 002
    2.“硬幣”與“通貨”的誕生 / 008
    3.銅錢支撐起的中華帝國 / 015
    第2章 歐亞大陸的大帝國與大規模經濟的出現
    1.商業規模擴張至整個歐亞大陸 / 020
    2.伊斯蘭經濟的大規模化及十進制、復式記賬法的登場 / 030
    3.伊斯蘭世界的“彙票”和中華世界的“紙幣” / 038
    4.超級帝國蒙古得以建立的地緣政治學要 / 043
    第3章 大航海時代歐洲經濟的蓬勃發展
    1.從海洋開始的資本主義經濟 / 052
    2.大規模“植物”交流的時代 / 059

    目錄


     


    第1章   “經濟血液”貨幣的兩條變遷道路——西亞的銀幣與中華的銅錢


    1.銀幣誕生於美索不達米亞?/ 002


    2.“硬幣”與“通貨”的誕生 / 008


    3.銅錢支撐起的中華帝國 / 015


    第2章   歐亞大陸的大帝國與大規模經濟的出現


    1.商業規模擴張至整個歐亞大陸 / 020


    2.伊斯蘭經濟的大規模化及十進制、復式記賬法的登場 / 030


    3.伊斯蘭世界的“彙票”和中華世界的“紙幣” / 038


    4.超級帝國蒙古得以建立的地緣政治學要 / 043


    第3章   大航海時代歐洲經濟的蓬勃發展 


    1.從海洋開始的資本主義經濟 / 052


    2.大規模“植物”交流的時代 / 059


    3.新大陸的白銀聯結起來的大世界 / 063


    第4章   鋪設海上經濟道路的小國荷蘭 


    1.專注海洋經濟的小國荷蘭 / 074


    2.郁金香球莖交易引發世界初的經濟泡沫事件 / 077


    3.從海難事故中誕生的股份制公司 / 082


    第5章   資本主義擴大,紙幣與金融商品登場 


    1.曾允許“合法海盜”存在的英國 / 088


    2.打下英國向海外進軍基礎的克倫威爾 / 093


    3.對法戰爭的巨額軍費帶來的“國債” / 096


    4.大西洋三角貿易使資本主義持續發展 / 105


    5.始於倫敦咖啡廳的保險和股票交易 / 112


    6.彙票的信用力改變形式,成為紙幣 / 117


    第6章   金融時代的到來與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崛起


    1.美國獨立戰爭與大陸紙幣 / 122


    2.法國大革命與歐洲初的惡性通貨膨脹 / 131


    3.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崛起與金融時代的開始 / 135


    4.英國回歸金本位制,大量發行英鎊 / 138


    5.未能實現經濟獨立的拉丁美洲 / 141


    第7章   兩次工業革命帶來歐洲經濟的發展


    1.與大西洋市場聯動的英國工業革命 / 144


    2.蒸汽機的出現與大鐵路時代的開幕 / 150


    3.商品泛濫的城市型生活方式誕生 / 156


    4.帶來現代生活方式的第二次工業革命 / 158


    5.伴隨著“1873年大蕭條”的歐美經濟變動 / 162


    6.埃菲爾鐵塔的建成和牛肉的大眾化 / 167


    第8章   大海洋帝國英國的英鎊霸權


    1.綜合商社般的大英帝國 / 174


    2.大英帝國的根基——“印度帝國” / 180


    3.被鴉片擊潰的清朝經濟 / 185


    4.歐洲列強瓜分非洲的戰爭 / 189


    5.國際金本位制與世界通貨英鎊 / 193


    第9章   從零開始飛躍發展的美國經濟


    1.曾經一塌糊塗的美國經濟 / 198


    2.南北戰爭為何會變成悲慘的相互殘殺 / 202


    3.從西部開發到稱霸中國市場 / 208


    4.掌的大銀行與猶太人 / 214


    第10章   兩次世界大戰帶霸權


    1.因次世界大戰而實力增 / 222


    2.讓德國人苦不堪言的巨額賠償金與惡性通貨膨脹 / 225


    3.美國資本主義的登場 / 229


    4.電能的登場與電燈、電影、電器產品 / 233


    5.流通革命促使大眾消費社會到來 / 236


    6.從世界性經濟恐慌中學到的國家干預經濟 / 238


    7.世界性經濟危機引起的大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 / 246


    第11章  &nbs實力下降,亞洲經濟勢頭強勁


    1.尼克松衝擊與石油危機 / 256


    2.美國通過操縱利率來應對經濟危機 / 265


    3.日本的泡沫經升值開始 / 267


    4.美國工廠向亞洲的轉移與亞洲金融風暴 / 272


    5.美國經濟的走鋼絲冒險 / 276


    6.俄羅斯收入差距的擴大與中國經濟的爆發式發展 / 278


    7.盡管自由貿易的擴大是必需的,但是 / 281


    8.被次貸危機逼至懸崖邊的世界金融 / 286


    9金融緩和與新興國家的泡沫經濟 / 290


    10.美國提息與新興國家的泡沫崩潰 / 294


    附錄   世界經濟重大變遷圖表

    前言
    隨著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一些從前就有的社會動態正在變得比過去更為復雜。在這樣的背景下,有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從世界史中尋求一些問題的“解答”。近的地緣政治學熱潮恐怕就是一種這樣的表現。
    “創新(技術革新)是一種創造性的破壞。”這是熊彼特的一句名言。
    現在正處於人類社會的劇烈變革期。計算機和智能手機帶來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再加上IoT(物聯網)、AI(人工智能)這些“第四次工業革命”,世界正在以迅猛的勢頭不斷更新換代。
    2016年,英國通過全民公投決定要脫離歐盟,美國誕生了反對全球化、提倡貿易保護主義的總統。這些事件說明兩國國民對於19~20世紀英美主導的全球化說了“No”,可謂是出人意料的大事件。
    盡管世界形勢風雲變幻,但現代基本可以說是“經濟主導下的時代”。在迄今為止的世界史中,“世界經濟”並沒有怎麼被體繫化地整理,而我認為,在我們考慮今後的世界形勢時,我們有必要將“世界經濟”的發展軌跡弄清楚。

    隨著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一些從前就有的社會動態正在變得比過去更為復雜。在這樣的背景下,有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從世界史中尋求一些問題的“解答”。近的地緣政治學熱潮恐怕就是一種這樣的表現。


    “創新(技術革新)是一種創造性的破壞。”這是熊彼特的一句名言。


    現在正處於人類社會的劇烈變革期。計算機和智能手機帶來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再加上IoT(物聯網)、AI(人工智能)這些“第四次工業革命”,世界正在以迅猛的勢頭不斷更新換代。


    2016年,英國通過全民公投決定要脫離歐盟,美國誕生了反對全球化、提倡貿易保護主義的總統。這些事件說明兩國國民對於19~20世紀英美主導的全球化說了“No”,可謂是出人意料的大事件。


    盡管世界形勢風雲變幻,但現代基本可以說是“經濟主導下的時代”。在迄今為止的世界史中,“世界經濟”並沒有怎麼被體繫化地整理,而我認為,在我們考慮今後的世界形勢時,我們有必要將“世界經濟”的發展軌跡弄清楚。


    如何將“經濟”這種難以歸納的內容寫得容易理解,這是一個難題。我在之前的書中將幾個“讀懂世界史的‘關鍵’”作為中心,使讀者通過“關鍵”來讀懂歷史的變遷。我認為這種方法在本書中應該也是能發揮作用的。


    因此,在本書中,我將51個“世界經濟的轉折點”作為中心,通過這些轉折點來展望世界經濟的變遷。


    為了使讀者能夠一目了然,我大膽地利用一整頁去強調這些“轉折點”,隻要能將這些部分串聯起來,就可以想像出世界經濟的大致變遷。


    此外,為了加深讀者對於“轉折點”的理解,我還適當地加入了一些“讀懂經濟的point”。這是我前所未有的嶄新嘗試。


    作為經濟學的一部分,“經濟史”總是艱澀難懂。本書並不同於以往的那些艱澀難懂的經濟史書籍,為了使讀者能夠輕松閱讀,我加入了許多具體事例(並盡可能選擇了有趣的事例),相信讀者一定能暢快地閱讀下去。


    下面我對全書的內容做個簡單的說明,大致如下:


    序章主要講述了貨幣的誕生。貨幣有銀幣與銅錢兩個體繫,而銀幣其實擁有4000年的進化史。


    第1章和第2章主要介紹了遊牧民和商人主導的歐亞大陸的陸上經濟與大西洋的資本主義式海洋經濟的勃發。


    第3章和第4章主要介紹了屬於維京人的大西洋北海小國荷蘭以及英國是如何構建起資本主義經濟基礎的。這部分還會談到股份制公司、國債、保險、紙幣、中央銀行、商品交易、股票交易、經濟泡沫等概念的誕生。


    接下來的時代,在一般的世界史中都會以“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為中心進行講述,本書第5章則主要介紹了美國獨立戰爭、拿破侖戰爭等。戰爭需要龐大的軍費,從而使得歐洲進入金融的時代,羅斯柴爾德家族因而崛起。第6章則介紹了工業革命,以及大規模的鐵路建設使得以歐洲為中心的單一經濟世界得以形成。


    第7章主要是關於“英鎊霸權”的內容。英國巧妙地構建了大的海洋帝國,而負責其財政部門的猶太人則操縱著英鎊,巧妙地促使“銀幣時代”向“紙幣時代”轉變。


    第8章介紹了當時的新興國家美國在19世紀末的二十幾年間實現急速經濟增長的過程。


    第9章介紹了兩次世界大戰導致歐洲經濟沒落,單一世界體紙幣成為世界通貨,美國霸權從而誕生。


    第10章講述的是20世紀70年代的“尼克松衝擊”後迎黃昏時代。互聯網金融規模擴大,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全球規模的證券泡沫破滅(次貸危機),在這樣的全球經濟背景下,美國經濟逐漸空洞化,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第10章對這樣的一個劇變期進行了細致的說明,力求能為未來世界經濟的解讀提供一些啟發。


    由於抱有解讀當今復雜的世界形勢的問題意識,本書並不單單是按照時間順序列舉事實,而是努力聚焦於當今世界。


    如果您願細讀本書,我相信復雜的現代社會多少會變得清晰一些。因為本書屬於教養類書籍,如果您能有興趣閱讀一些關於當代經濟、政治的著作以及經濟周刊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


    若本書能成為各位讀者學習新知識的契機,我將不勝榮幸。


    宮崎正勝


    2017年7月

    媒體評論

    讀世界史的時候,關於經濟的內容很少。總是介紹“這個國家和那個國家發生了戰爭”、“哪裡發生了革命”,但僅憑這樣就能推動歷史發展了嗎?我一直抱有疑問。讀了這本書後終於釋然了,內政外交固然重要,經濟也十分重要。


     


    *有趣的是,盡管許多國家曾憑借經濟掌握了主導權,但一不小心主導權就到了別國手中。即使努力挽留,也為時已晚,而掌握了經濟的國家就會繁榮,失去了的國家則走向衰弱。就像座敷童子一樣。(日本傳說中擁有座敷童子的家庭會繁榮,而一旦座敷童子離開,則將衰敗)

    在線試讀
    “儲蓄”民族與“投資”民族的區別
    農耕民與畜牧民擁有完全不同的貨幣觀。
    畜牧民飼養綿羊、山羊、牛、駱駝等家畜為生,這些家畜通過反刍來消化難以消化的草,雌性群居在雄性的周圍。畜牧民要滿足一家人的生活,大約需要飼養200頭綿羊。因此畜牧民的財產,也就是家畜,是一種流動資產。
    綿羊等家畜的頭,是英語中“資本”(capital)的語源。
    綿羊可以用來交換山羊,是一種有生命的“貨幣”,綿羊的頭數表示畜牧民的財產數量。在嚴峻的自然環境下,畜牧民通過家畜生產幼崽來增加財產。繁殖幼崽就和獲得“利息”一樣,和利用資產進行利益增殖是一個道理。
    而農耕民為了應對不時之需,會將剩餘的糧食儲蓄起來。他們的資產多也就是土地等不動產。
    日本人之所以喜歡存錢,日本企業之所以有大量的內部儲備金,都是因為過去日本是一個純粹的農業社會。而擅長利用資產的猶太人初則來自畜牧民族。

    世界上個靠貨幣發財的大富翁
    “硬幣”被發明後,貨幣的使用變得更為便利,國家開始大量發行硬幣。
    硬幣的出現引發了多方面的社會變化,也就是“硬幣革命”。
    簡單來說,就是銀幣的使用一下子變得便利起來,從而開啟了國王掌控貨幣發行權與管理權的時代。他利用刻印來保證硬幣的品質與重量,使“信用”變為眼睛能看到的形式。硬幣隻需要計算枚數就可以用來交易,商業規模因而顯著擴大。
    說得更簡明一點的話,克羅伊斯制造了硬幣這種“品牌”,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而偽造的貨幣,就成為了假冒品。
    在那之前,制造金屬貨幣一直是商人生財的門路,而“硬幣革命”後,國王通過在硬幣上刻印來出借“信用”,並將其作為自己的巨大收入源。

    “儲蓄”民族與“投資”民族的區別


    農耕民與畜牧民擁有完全不同的貨幣觀。


    畜牧民飼養綿羊、山羊、牛、駱駝等家畜為生,這些家畜通過反刍來消化難以消化的草,雌性群居在雄性的周圍。畜牧民要滿足一家人的生活,大約需要飼養200頭綿羊。因此畜牧民的財產,也就是家畜,是一種流動資產。


    綿羊等家畜的頭,是英語中“資本”(capital)的語源。


    綿羊可以用來交換山羊,是一種有生命的“貨幣”,綿羊的頭數表示畜牧民的財產數量。在嚴峻的自然環境下,畜牧民通過家畜生產幼崽來增加財產。繁殖幼崽就和獲得“利息”一樣,和利用資產進行利益增殖是一個道理。


    而農耕民為了應對不時之需,會將剩餘的糧食儲蓄起來。他們的資產多也就是土地等不動產。


    日本人之所以喜歡存錢,日本企業之所以有大量的內部儲備金,都是因為過去日本是一個純粹的農業社會。而擅長利用資產的猶太人初則來自畜牧民族。


     


    世界上個靠貨幣發財的大富翁


    “硬幣”被發明後,貨幣的使用變得更為便利,國家開始大量發行硬幣。


    硬幣的出現引發了多方面的社會變化,也就是“硬幣革命”。


    簡單來說,就是銀幣的使用一下子變得便利起來,從而開啟了國王掌控貨幣發行權與管理權的時代。


    <前7世紀,在當時的經濟中心——東地中海的敘利亞周圍,也就是現在的土耳其西部的呂底亞王前7~6世紀),初的硬幣(銀幣)誕生了。發明它的是呂底亞國王克羅伊斯,它發行了帶有含金、銀量和重量的刻印的金幣、銀幣,從而積攢了大量金錢。


    他利用刻印來保證硬幣的品質與重量,使“信用”變為眼睛能看到的形式。硬幣隻需要計算枚數就可以用來交易,商業規模因而顯著擴大。


    說得更簡明一點的話,克羅伊斯制造了硬幣這種“品牌”,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而偽造的貨幣,就成為了假冒品。


    在那之前,制造金屬貨幣一直是商人生財的門路,而“硬幣革命”後,國王通過在硬幣上刻印來出借“信用”,並將其作為自己的巨大收入源。


    而通過制造硬幣成為富翁的“克羅伊斯”則成為了英語中富翁的代名詞。英語中會將富翁形容為“像克羅伊斯一樣富有”(rich as Croesus)。


     


    由於長期通貨膨脹而沉沒的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的硬幣發行權也由國王獨占。英文中金錢(money)的語源是女神朱諾(在希臘神話中是宙斯的妻子赫拉)的別名墨涅塔(Moneta)。


    在羅馬帝國,鑄造硬幣的機構就是墨涅塔的神殿。


    羅馬帝國完成了對地中海周邊的軍事征服後,為了維持帝國統治,仍然需要負擔龐大的軍事費用。羅馬帝國的主要財源就是對所有交易都收取的1%的物品稅。盡管如此,仍然無法彌補巨大的開銷,羅馬帝國隻好不斷減少硬幣中的貴金屬含有量,以此來維持財政。


    即使是羅馬帝國全盛期的五賢帝時代(96年~180年),軍事費用也占到財政支出的50%。


    有句話叫“條條大路通羅馬”,當時,道路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救濟龐大的失業士兵。


    銀幣質量逐漸下降,後含銀量隻有5%,可以說實際上已變成了銅幣。可見當時的財政困難已經到了很嚴峻的地步。


    含銀量的減少帶來貨幣價值的減少。放到現代來說,就和增印紙幣一樣,會導致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一詞由英文的膨脹的動詞(inflate)而來,指通貨發行量膨脹。用現在的話說,羅馬帝國是由於長期的通貨膨脹而滅亡的。


     


    藏在漢字中的古代經濟


    東方的黃河流域的主要谷物是小米,它的栽培和大麥不同,對灌溉設施的需求沒有那麼強烈,因此黃河流域不會像美索不達米亞那樣因為治水、灌溉而產生統治者,而是贏得戰爭的人方能成為神的代理人。


    中國早的王朝“殷”用的貨幣不是金屬,而是南海產的寶貝科的貝類。商人們將從外面帶來的貝殼貨幣散布到全國各地。


    殷朝的甲骨文是漢字的祖先,和經濟有關的文字之所以大多是“貝”字偏旁,就跟上述原因有關。


    例如,“貨”、“財”、“寶(寶)”、“買(買)”、“貸”、“資”、“貯”、“預(預)”等文字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貝”字的身影。


    殷(自稱“商”)亡於周後,失去了土地的殷人隻得靠經商為生,這就是“商人”的語源


    和西亞一樣,在古代中國似乎也同時存在著農耕民與畜牧民。“善”、“美”、“祥”等正面意義的漢字裡都帶有“羊”,向我們昭示了畜牧民的存在。


     


    阿拉伯人連接了大陸和海洋,開啟了中世紀的全球化


    伊斯蘭世界的中心從敘利亞轉移到伊拉克,從而導致:①東地中海、敘利亞一帶的傳統商業圈與波斯商人從此興盛起來,②“海上絲綢之路”、“沙漠絲綢之路”和“草原絲綢之路”互相聯結,經濟規模一下子擴大到整個歐亞大陸(中世紀經濟的全球化)。


    特別是,印度洋的風向會在夏天和鼕天周期性地改變(印度洋季風),從而被穆斯林商人加以開發。這具有重大的意義。印度洋成為了比地中海寬廣得多的“第二地中海”,使經濟更加富有生機。


    米、砂糖、檸檬、青檸、香蕉、棉花……這些商品從印度洋被運送到西亞和地中海沿岸。海運成為經濟的中心,在這樣的背景下,“風險”一詞得到了廣泛使用。風險(risk)一詞起源於阿拉伯語,本意為“沒有航海圖的航海”。


    印度洋之所以得到開發,是因為以下的幾個主要原因:


    ①由於季風(阿拉伯語原意為“一年中的例行活動”)的風向定期地從向東到向西改變,可以加以利用;


    ②印度半島一直向南延伸到赤道附近,可以視作被非洲大陸和印度半島東西環繞的內海;


    ③周邊有著多樣的文明。


    一隻單桅帆船(dhow)可以裝載數百頭駱駝所搬運的貨物,因此商業規模一下子得到擴大,海洋商業與陸地商業從此開始相互關聯。


     


    比羅斯柴爾德家族還要厲害的富格爾家族


    在意大利城市的繁榮與大西洋北部海域的荷蘭、英國的興起之間的,是德國南部城市奧格斯堡的富格爾家族的活躍。


    富格爾家族經常被拿來與佛羅倫薩的銀行家世家美第奇家族對比。在放貸為人們所厭棄的時期,富格爾家族卻公然地通過金融控制了歐洲。因此,也有觀點認為富格爾家族是猶太繫商人。


    總之,富格爾家族的活動遠遠超越了當時商人的活動範圍。


    富格爾家族的歷史,從本應成為紡織工的漢斯?富格爾離開農村,來到奧格斯堡,並開始從佛羅倫薩購入紡織原料開始。不久,富格爾家族的商業範圍擴展,開始從事在德意志需求量巨大的香辛料貿易。


    15世紀,漢斯的孫子雅各布二世時期,富格爾家族實現了對歐洲礦產資源的支配,地位得到飛躍式提高。


    雅各布二世在1485年至1495年的10年間,陸續獲得了蒂羅爾銀礦的優先購買權和斯洛伐克銅礦、西裡西亞(現波蘭)金礦的控制權,同時還進軍安特衛普,掌握了即將進入貨幣時代的歐洲的金融主導權。


    富格爾家族逐漸成為了管理羅馬教廷財務的御用銀行。為了克服羅馬教廷的財政難題,回收花在擁有選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資格的選帝侯身上的金錢,富格爾家族在德意志大肆販賣免罪符(天主教會發行的,聲稱購買後可以赦免罪孽的紙),這成為了1517年開始的宗教改革的契機。


    1519年,為了使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富格爾家族為其提供貸款作為選舉資金,繼熱那亞的銀行之後,為西班牙王室進行了巨額融資。


    1519年,西班牙王室雇傭了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計劃開闢一條新航路,即經由當時還隻有模糊的地理認識的南美南端,到達昂貴香料的產地馬六甲群島。而為其提供探險資金的也是富格爾家族。


    通過那次航海,麥哲倫發現了太平洋,這是眾所周知的事了。


     


    以海洋為中心的世界史


    將大西洋海域作為“自己的海洋”積極進行商業開發的西班牙、荷蘭和英國征服了美洲大陸的各文明,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移民活動,經營大農場(種植園),開發銀礦,獲取了大量經濟資源,新大陸從而成為了“第二個歐洲”。


    以海洋為中心,我們可將世界史作以下概括:


    ①“古代的海”地中海使羅馬帝國這個商業帝國得以發展,②“伊斯蘭的海”印度洋使伊斯蘭商業圈得以發展,③“歐洲的海”大西洋使近代資本主義得以發展,④占據地表面積的三分之一的太平洋將亞洲和新大陸聯結在一起,是“二十一世紀的海”,接下來將是亞洲經濟飛躍的時代。


    在大航海時代,歐亞大陸西側的之前不為人所知的大西洋得到了商業開發,為資本主義這種全新的經濟組織架構的誕生創造了契機。


    大西洋的歷史催生了19世紀後期支配四分之一的世界的英國大經濟圈,大英帝國的繁榮後來又被美國所繼承。


     


    從珍珠奶茶到炸藷條,新大陸貢獻的食譜養活了更多的勞動力


    在新大陸(美洲大陸)貧瘠的土地或寒冷的地區也能生長的玉米和土豆傳到了歐洲,紅藷傳到了東亞,木藷(根部澱粉是制作珍珠奶茶的“珍珠”的原料)傳到了非洲,並成為這些地區的主要糧食,為當地居民生活的安定作出了貢獻。


    尤其是種植在在標高2000米到3500米的安德斯山脈的寒冷高地的土豆,為北歐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歐洲人初不理解土豆這樣的食材,因為土豆芽有毒而認為其對人體有害,把它視作豬飼料而非人類的食物。


    然而,寒冷的氣候和冰河的侵蝕導致歐洲的土地十分荒蕪,人們漸漸意識到土豆是適合歐洲種植的農作物,在德國和北歐,土豆作為“窮人的面包”得到了普及。


    對於味道寡淡的土豆,人們也逐漸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調理方法。


    英國代表性的土豆料理,便是炸過的土豆和鱈魚、鰈魚等廉價魚類的組合,俗稱“炸魚藷條”。


    19世紀80年代誕生的“炸魚藷條”因其美味而自倫敦走向全國,據說,在1910年,英國全國有2萬5千家店出售炸魚藷條。


    蒸汽拖網漁船從廣闊海域捕獲的隻能用作肥料的魚,通過跟土豆的組合登上了貧苦大眾的餐桌。


    英國土豆生產量的10%和英國捕魚量的20%~25%成為了炸魚藷條。


    英國大眾常說除了炸魚藷條以外沒喫過魚,可見土豆給英國大眾的飲食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


     


    哥倫布大交換 


    “新大陸”與“舊大陸”之間的動、植物交流伴隨著生態繫統的變動,美國歷史學家艾爾弗雷德?w?克羅斯比稱之為“哥倫布大交換”。


    大航海時代從“新大陸”傳到“舊大陸”的植物有:玉米、土豆、紅藷、木藷、南瓜、番茄、青椒、辣椒、四季豆、花生、榨油用向日葵、可可(巧克力)、香草、菠蘿、牛油果、木瓜等。


    這些植物的移植、大規模生產和商業交易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舊大陸的植物在新大陸通過種植園的形式得到了更大規模的生產,地球生態繫統發生了巨大變化。


     


    歐洲人的槍炮、病菌、鋼鐵


    “新大陸”經濟的變化比“舊大陸”更為劇烈。


    在那個時期,新大陸大多數的原住民都因為殖民者從舊大陸帶來的天花而失去了生命。


    在廣闊的土地上,歐洲人大規模地種植他們所需的作物,飼養他們所需的家畜,長時間後,新大陸成為了為歐洲人生產原料和食材的生產基地。


    許多在歐洲無法種植的亞熱帶植物,在新大陸作為商品被大量種植。現在,巴西和加勒比海地區居住的大量黑人就是因甘蔗種植業而從非洲被擄去的黑人奴隸的後代,而美國南部的黑人則多是因棉花種植業而被擄去的黑人的後代。


    以能獲取巨大利益的新幾內亞原產的甘蔗為代表,藍靛、棉花、煙草等商品性農作物的生產不斷擴大,大規模生產商品性農作物的農場(種植園)越來越多。從那時起,大量種植“作為商品的農作物”的資本主義農業開始發展。


     


    知名的國際貨幣單位很多都脫胎自“西”


    16世紀後半期,新大陸產出的大量廉價白銀不僅緩和了西亞和中國的貨幣不足,還引起了全球規模的通貨膨脹,促進了經濟的活性化。


    1545年,印加帝國放棄的“波托西銀礦”(位於現在的玻利維亞)被西班牙人再次發現,成為世界上產銀量的銀礦。


    波托西是一座建立在比富士山更高的高原上的礦山城市,有大量作為勞動力的印第安人聚集在那裡,經過20~30年的發展,波托西成為了能與當時歐洲的城市巴黎相媲美的大都市。


    墨西哥的薩卡特卡斯等地的大型銀礦也得到了開發,1556年,混汞法使含銀量較低的礦石的精煉成為可能,白銀產量劇增,16世紀後半期至17世紀,新大陸產出的大量白銀開始在全世界擴散。


    為了能夠高效運輸新大陸的白銀,1535年,全盛期的西班牙在墨西哥建設了鑄造所,將新大陸的白銀作為原料,開始鑄造西班牙裡爾銀幣(“裡爾”意為“王朝”、“皇家”)的八倍大的大型銀圓(直徑4cm,重約27g,價值8裡爾)。


    這種銀圓一般是由西班牙鑄造的,因此被稱作“西班牙銀圓”,墨西哥獨立後,多稱作“墨西哥銀幣”。


    13世紀後,隨著歐洲經濟的發展,佛羅倫薩鑄造的優質金幣“佛羅倫”成為標準金幣,但由於黃金產量低,逐漸含金量不足。後來波西米亞(現在的捷克)的聖約阿希姆斯塔爾(“塔爾”意為“山谷”)生產的與佛羅倫金幣同等價值的大型銀幣“塔勒”取代了佛羅倫金幣,開始廣泛流通。


    優質的塔勒銀幣在16世紀後的幾百年間一直是歐洲的標準通貨。


    這也是對一般貨幣的稱呼“dollar”的語源。


    在荷蘭,塔勒被稱作“達魯爾”,受此影響,英格蘭人也開始叫它“dollar”。也就是說,荷蘭和英格蘭也使用塔勒銀幣。


    16世紀,西班牙在墨西哥鑄造所大規模鑄造的優質銀幣(含銀量約90%)西班牙銀圓(墨西哥銀幣)大量流入他國。西班牙銀圓成為了不僅在歐洲,在新大陸和亞洲也流通的銀幣(世界通貨)。


    西班牙銀圓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在全世界範圍內流通的銀幣。至20世紀初,西班牙銀圓累計發行量高達35。


    1783年,從英國控制下獨立的美國拋棄了英鎊,選擇以西班牙銀圓為原型鑄造通貨US塔勒。


    <也是繼承了西班牙銀圓的產物,獨立後的1794年,美國鑄造了初的&ldquo銀幣”。2013年,當時的銀幣的樣品被拍賣,價格超過100。因為當時英國正苦於銀幣不足,美國便以墨西哥鑄造的銀幣為樣品鑄銀幣。


    在西班牙本國,dollar被稱作“比索”,墨西哥、古巴、阿根廷、菲律賓等國現在也在使用“比索”作為貨幣單位。


    大量西班牙銀圓(墨西哥銀幣)在馬尼拉貿易中被運往馬尼拉,流入明帝國,因為銀幣是圓形的,在中國被稱作“圓銀”或是“墨銀”(墨西哥的銀幣)。


    因為“圓”的漢字比較復雜,在中國逐漸被同音的&ldq”所代替,而在日本,“圓”(日本漢字為“円”)後來成為了貨幣單位。亞洲通都是由西班牙銀圓派生而來的。


    西班牙銀圓(墨西哥銀幣)不愧是銀幣時代的世界通貨。


    這樣想來,我們更能感受到將依賴於銀幣的貨幣體繫更換為金本位制下的紙幣體繫的英國,以及支撐起英國財政的猶太商人的偉大了。


     


    《大航海時代》遊戲裡的世界史


    葡萄牙將美洲大陸的廉價白銀出口到西亞、印度和中國,憑借有利的條件推動貿易。16世紀,由於石見銀礦的開發,鼎盛時期日本曾產出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成為屈指可數的產銀國。日本生產的白銀也被葡萄牙人用在和中國的貿易上。


    16世紀後半期,西班牙也開始在墨西哥太平洋沿岸的優良港口阿卡普爾科和菲律賓的馬尼拉之間用大型加利恩帆船定期進行“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將美洲大陸三分之一的廉價白銀(墨西哥銀幣)帶到了亞洲。當時,亞洲的銀價較高,廉價的新大陸白銀擁有三倍的購買力。


    明朝的福建商人為了獲取廉價白銀,通過臺灣海峽來到馬尼拉,用絹、陶瓷器具等物產交換白銀。


    明朝的物產從馬尼拉乘著日本暖流順著日本沿岸北上,從三陸衝乘著偏西風來到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之後渡過加勒比海和大西洋,到達歐洲。墨西哥銀幣連結了太平洋、加勒比海和大西洋,催生了全球規模的貿易。


     


    荷蘭支配五成的世界貿易


    16世紀後半期,歐洲經濟的中心轉移到了維京人活躍的大西洋北海附近。


    荷蘭是一個小國,卻曾經支配著五成的世界貿易。它通過造船業、海運業以及航海圖、地圖的出版使海洋經濟形成了固定形式。


    荷蘭地勢低窪,大面積的土地高度甚至低於海平面,國土的四成都暴露在洪水的危險之下,可以說是環境十分嚴峻。


    從16世紀後半期到17世紀中葉的80年間,荷蘭與過去的宗主國——“日不落帝國”西班牙之間斷斷續續地進行了“荷蘭獨立戰爭”(1568年~1648年),該戰爭的過程摧毀了西班牙經濟。


    嚴格的天主教國家西班牙在15世紀末頒布了“猶太教徒放逐令”,一部分被放逐的猶太人移民到了阿姆斯特丹。他們將在地中海經濟圈普遍使用的伊斯蘭“彙票”引入了荷蘭,對荷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因為彙票使得海運所需資金的籌集變得更加容易。


    由於鯡魚不再去波羅的海產卵,人們無法繼續在波羅的海捕撈鯡魚,漢薩同盟(德國北部城市的同盟)的盟主呂貝克(面朝波羅的海的德國北部城市)無法向歐洲提供鹽漬鯡魚。荷蘭取代了呂貝克,將在北海用拖網捕到的鹽漬鯡魚販賣到歐洲全土,這為荷蘭的經濟發展創造了契機。此後,造船業、海運業、商業、出版、金融等行業綜合發展,荷蘭經濟實現了飛躍式發展。


    17世紀前期,荷蘭將波羅的海南部的谷物運往地中海進行貿易(貿易之母),利益提高了一倍以上。此外,還在歐洲區域內將多種貿易聯結在一起,並開始參與與亞洲、新大陸之間的貿易。


    荷蘭人支配了巴西的甘蔗貿易,通過賄賂與走私手段經濟入侵新大陸的西班牙殖民地;在東南亞和東亞,荷蘭人打敗了葡萄牙,進行香料貿易,並在日本奪取了貿易主導權。


     


    股份制公司誕生自海洋


    股份制公司以獲得利潤為目的,但海洋的世界總是伴隨著海難事故,所以出資者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出資,將破產時的責任有限化(有限責任)。將責任限定在出資額內以降低風險,這是荷蘭人的偉大嘗試。而股份制公司的誕生還使巨額資金的籌集成為可能。


    作為對公司的出資證明書而發行的股票,可以作為交換貨幣的證券在交易所買賣,因此成為了投資家的財產。後來,除了股利的分配,人們還開始期待股票的升值,股票交易興盛起來。


    1602年成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簡稱VOC)是公認的世界初的股份制公司。


    政府給予了東印度公司從好望角到麥哲倫海峽的廣闊區域內的貿易、殖民、軍事的獨占權。


    荷蘭東印度公司承諾,對於出資者支付3.5%的股息,然而到了1606年,利率已高達75%。因此出資者迅速增加,六年間,資本額增長至4.6倍。


    1602年至1669年,東印度公司支付給股票持有者的平均利率在20%以上,有時甚至超過50%。


     


    大西洋三角貿易是黃金海路,還影響到當今世界人種的分布


    進入18世紀後,英國人和法國人在加勒比海域開設的大量種植甘蔗的大型農場(種植園)越來越多,這些甘蔗被銷往歐洲市場。


    農場主用貨幣購入土地和簡易的制糖設備,以及作為勞動力的奴隸,就可以開始大規模生產了。這種以自我增殖為目的的貨幣被稱作“資本”。


    牙買加島的甘蔗種植園生產了大量粗砂糖,這些粗砂糖在英國被精加工,再次出口到歐洲各地。約20%的砂糖都是在英國精制後再出口的,砂糖的關稅成為英國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


    隻要合理安排甘蔗的種植周期,就能全年有所收獲。由於收獲後糖分會急劇流失,因此農場主在農場旁邊建立制糖工廠,接連進行榨汁、加熱和蒸餾,直至生產出粗糖。由於這樣的流程需要大量的人手,便引入了大量的黑人奴隸。


    尤其是在加勒比海域,由於西班牙人帶去的天花、流感使80%的土著居民喪命(據說新大陸共有8000萬人因此死亡),所以黑人奴隸更顯得必要。現在的巴西和加勒比海等曾經的甘蔗種植地區之所以黑人較多,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荷蘭的咖啡VS英國的紅茶


    我們常常在咖啡、紅茶中加糖飲用,咖啡、紅茶其實是跟資本主義經濟有著密切關繫的飲品。因為有了砂糖,為了增加砂糖的需求量,人們纔創造了咖啡、紅茶等嗜好品文化。


    起初,由於加勒比海的砂糖產業缺乏國際競爭力,為了扶植砂糖產業,英國在國內對砂糖販賣采取了保護措施。


    英國國民的人均砂糖消費量由1600年的400~500克增加到了17世紀的2千克,再增加到了18世紀的7千克。


    然而,對於砂糖的保護性關稅使砂糖價格保持在較高水平,作為調味料實在是需求量有限。


    隨著砂糖的增產,為了保持和擴大砂糖銷路,砂糖商人創造了嗜好品文化。作為可以增加砂糖需求量的砂糖搭檔,人們先選擇的是原產於埃塞俄比亞的伊斯蘭飲料——擁有醇厚香味的咖啡。


    然而,在咖啡的販賣方面,荷蘭人占據著優勢。因此,英國引進了清朝的紅茶、美洲大陸的可可(巧克力)等新的嗜好品,促使它們流行起來。


    咖啡原產於埃塞俄比亞,之前一直由阿拉伯半島南部的也門地區的摩卡港向歐洲出口。盡管後來咖啡被移植到世界各地,但初全是從伊斯蘭地區出口的。


    荷蘭在17世紀40年代時就定期在摩卡與阿姆斯特丹之間進行咖啡貿易,後來,荷蘭和英國的商人進行了競爭,荷蘭商人取得了勝利。


    荷蘭商人偷偷地將生咖啡豆帶到了南印度,在那裡獲得了植株,然後移植到了殖民地爪哇島上。荷蘭強迫當地居民種植咖啡豆,18世紀初,成為“世界的咖啡商人”,獲取了巨額利益。


    競爭失敗的英國則改為從清朝進口紅茶。


    英國東印度公司將紅茶帶入英國王室,打造了“早餐茶”等貴族紅茶文化,後來這種文化又普及到紳士階層、普通民眾甚至是殖民地居民之間,紅茶產業成為一大支柱。


    現在,砂糖廣泛運用在飲料、零食和加工食品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對海運風險的回避和保險的誕生


    17世紀後期,英國取代荷蘭掌握了海上霸權。眾多的帆船來往於泰晤士河,倫敦成為大西洋商圈的一大中心。


    英國取代荷蘭成為霸權國家後,眾多的船舶載著數量龐大的貨物集聚在倫敦。因此,如何降低海難事故造成的風險,成為倫敦商人的一大課題。


    船隻受損時的“船舶保險”和貨物受損時的“貨物保險”對於海運和海上貿易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這兩種保險合稱為“海上保險”。


    保險商從貿易商那裡收取保險費,若沒有發生事故,保險費就成為保險商的收益,若發生事故,則向貿易商支付保險賠款。


    這種海上保險機制誕生於伊麗莎白一世時期,17世紀後期至18世紀,勞合社誕生了。勞合社至今仍是世界的保險集團。


    所謂保險,就是預先對人或組織將來可能遭受的損失進行估計,相互進行補償的一種體繫。對於保險來說,必須要有用來計算保險費的比率和賠款方的協作機制。保險正是從海上保險開始的。 


    有了海上保險後,火災保險、人身保險也相繼在英國誕生,英國成為世界保險大國。


     


    以軍費不足的契機建立的英格蘭銀行


    民間的英格蘭銀行後來成為了英國的中央銀行,它初是由商人們為了籌集軍費而設立的。作為向政府提供戰爭經費的條件,英格蘭銀行獲得了紙幣的發行權。


    1694年,被稱作“加勒比海盜”的蘇格蘭貿易商人帕特森的提案被政府所接受,英格蘭銀行作為向政府提供軍費的銀行得以設立。


    作為購買國債的條件,英格蘭銀行有權在資本金的範圍內發行可以和金幣、銀幣交換的彙票(實際上是一種銀行券),彙票帶有簽章,銀行對持票人支付相應的金額。1697年,英格蘭銀行獲得了紙幣的獨家發行權。


    獲得紙幣獨家發行權的銀行稱作“中央銀行”。


    法國於1800年設立了中央銀行,日本在1882年設立了中央銀行,而新興國家美國則在1913年設立了美聯儲(聯邦儲備制度委員會)。


    英格蘭銀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6年被收歸國有,政府性質得以加強,在那之前則純粹是一家民間銀行,卻擁有著發行英鎊的權力。


    資本主義經濟隨著貨幣的流通而運轉,商人將“貨幣本身”作為“商品”進行管理,從而支配著社會的根基。


    從政府那裡獲得了紙幣發行權的商人們通過貨幣繫統掌控英國經濟,英國成長為支配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的大帝國之後,英國商人們則掌控了世界經濟。


    過去英國曾憑借英鎊主導國際貨幣體繫,現在則被美國所代替。現也處於金融商人們的支配之下。


     


    星巴克成功的原因


    美國獨立戰爭還是從英國本土生活方式獨立的戰爭。


    殖民地人民拒絕英國商品和生活方式,因此拒絕作為英國生活像征的紅茶,取而代之地開始飲用淺度烘焙的淡咖啡(美式咖啡)。美國大量的咖啡消費帶動了巴西咖啡產業的發展。


    歐洲咖啡的代表是濃縮咖啡,烘焙是咖啡的生命,咖啡是一種注重芳香的飲品。然而,在美國,咖啡是倉促發明的紅茶替代品,所以並沒有這樣的文化。


    在美國努力普及咖啡本來的“芳香文化”的,是創業於1971年的“星巴克”。


    星巴克驅逐了獨立戰爭倉促催生的美式咖啡,從而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這可以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了。


    順便提一下,據說星巴克這一名字來源於赫爾曼?曼爾維爾的小說《白鯨》中一直保持冷靜的大副斯達巴克(Starbuck),星巴克為了塑造咖啡使人頭腦清醒的印像而利用了著名人物。


    這裡再畫蛇添足一句,在思考商業問題的時候,世界史是可以提供有益啟示的知識寶庫。日本也很可能誕生第二、第三個星巴克。


     


    被稱作“沒有價值的東西”的大陸紙幣


    戰爭會花費巨額的費用。獨立戰爭時期,殖民地軍苦於軍費的籌措。因此,大陸會議發行了“大陸紙幣”(continenta),用以籌措物資。


    然而,為了籌措軍費,美國印刷了過多的紙幣,由於基本不和黃金掛鉤,僅僅四年後,大陸紙幣的價值就跌至了1%以下。


    人不會僅僅出於道義或道理就動用資產。在殖民地,發生了紙幣價值急速下跌的惡性通貨膨脹, 10纔能買到一套西裝。


    大陸紙幣甚至成為了“沒有價值的東西”的代名詞(“not worth a continenta”意為“沒有任何價值”)。獨立後的1792年,美國設立了合眾國造幣局,開始通貨(dollar)。


    美國人口在1815年時還不過840萬人,而且完全是農業社會,城市落後,居住在人口2500人以上的城市的居民不到總人口的一成。


    因此,美國獨立戰爭並不是市民革命,而是殖民地農民對抗宗主國英國的農民戰爭。是名為《洋基歌》(在日本改編為《阿爾卑斯一萬尺》)的戰爭歌曲鼓舞了貧窮的農民。


     


    羅斯柴爾德構建的金融帝國


    拿破侖戰爭時代,德國的猶太金融業者羅斯柴爾德家族,因為為以英國為首的反拿破侖勢力提供資金而興起,成為把控歐洲金融的強大勢力。


    為活躍的是12歲時移民到英國的羅斯柴爾德家的內森。他在大陸封鎖令頒布後,通過走私英國機器制造的棉布獲取了大量利潤,1812年,內森轉向金融業。


    遭遇挫折的拿破侖逃離阨爾巴島,再次登上皇帝寶座之後,在“滑鐵盧戰役”(1815年)中敗給了英國和普魯士軍。然而,在這場事前被報道為英國形勢不利的戰爭中,內森通過下述的方式獲取了大量利潤,為之後的金融活動積累了原始資金。


    內森擁有利用信鴿的獨特情報網,因此很早獲知了“拿破侖敗北”的情報,但在股票市場他卻故意大量拋售公債,以引發眾人的關注。


    由於根據之前的情報,拿破侖形勢有利,因此見到這一舉動的投資家們紛紛做出英國必然敗北的判斷,追隨內森開始出售公債,引發公債價格的暴跌。


    在這過程中,英國的統一公債(consols)價格跌至紙片一般。


    統一公債是一種無法還原為本金,但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半永久地獲取利息的公債。因此,一旦英國敗北,無法支付利息,就會變得毫無價值。內森瞄準這些和紙屑一般便宜的統一公債,大量收購,據說獲取了兩千多倍的利益。


    這就是有名的“內森的倒賣”的故事。內森通過率先利用對衝基金的方式使資金膨脹,此外,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五兄弟分別在倫敦、巴黎、維也納、法蘭克福和那不勒斯設立銀行,互相協力,取得了“維也納體繫(拿破侖戰爭後的歐洲國際秩序)的銀行”的地位。


    內森一族,後來獲得了英格蘭銀行的紙幣發行權,通過英鎊支配世界經濟。


     


    19世紀的人們覺得時速40公裡的火車像飛一樣


    1825年,斯托克頓和達靈頓之間長40公裡的鐵路上,斯蒂芬森制造的蒸汽機車牽引著35輛客車和火車,以約18公裡的時速成功行駛。這條鐵路是為了將內陸地區的達勒姆的煤炭運送到沿海地帶而建的。


    1830年,披頭士的故鄉利物浦和曼徹斯特之間建成了世界上條實用鐵路,這條鐵路長45公裡,運行列車的時速為40公裡。


    這條利物浦-曼徹斯特鐵路獲得了廣泛好評,三年間平均每天運送1100人,貨物的運輸也十分順利,不僅償還了國庫的借款,還向股票持有者發放了9.5%的股利。


    當時,有人向知名女演員詢問乘坐火車的感想,對方回答說“像飛一樣快”。英國的19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是瘋狂建設鐵路的“鐵路狂熱時代”。


    19世紀50年代初,以倫敦為中心的放射狀鐵路網完成。鐵路總長在1845年後的10年間增長了3倍。簡單來說,就是發生了和日本通過建設新干線實現高度經濟增長一樣的經濟現像。


    這樣的鐵路建設熱潮漸漸波及到歐洲大陸。德國的鐵路建設在19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迅猛發展。鐵路公司的大規模投資牽引經濟急速發展。


    鐵路還發揮了統一英國國內市場、促進現代國家形成的巨大作用,關鍵的是,它成為了歐洲大陸各國工業革命的催化劑。


     


    現在看來有點兒落伍的“百貨商場”其實改變了人類的交易方式


    人口向工業城市集中,中等收入階級增加,工業制品被大量生產,鐵路得以普及,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商品如洪水般泛濫的新時代拉開序幕。


    在那之前,買賣的主角是商人,商品沒有定價。購物伴隨著交涉和戰爭,商品的價格是由商人和買家交涉決定的。


    然而,19世紀中葉,“百貨商店”這種大規模的販賣設施誕生了。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商品種類愈來越多,通過交涉決定每件商品的價格變得困難起來。


    於是,19世紀中葉,把商品展示給買家,事先決定好定價並明示給顧客的合乎情理的“百貨商店”就在英國順勢而生了。


    現在有網購、電視購物、郵購等多種多樣的販賣方法,但當時隻有百貨商店。簡單來說,百貨商店是以服裝、家庭用品為中心,各部門分別管理自己的商品,並進行販賣的大型零售店,換句話說,就是在社會上被使用的“商品百科全書”。


    因為品類齊全,價格便宜,進店沒有購買義務等原因,百貨商店廣受好評。隨著定價制度、退貨制度的導入,百貨商店作為將商品分體繫陳列並出售的場所,取得了進一步發展。


    原先,商品沒有定價,買賣依靠交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相互欺騙、相互鬥爭。而百貨商店改變了從前的交易方式。


    以百貨商店的登場為契機,倫敦召開了屆世博會。


    1851年,倫敦在海德公園內建設了由玻璃鋪設的大型會場“水晶宮”,召開了世博會,向世界展示英國工業的繁榮。


    屆世博會從世界各地收集了1萬3000件展示品,會期長達141天,吸引了600萬人從英國和歐洲各地前來參加。參會人數多達倫敦人口的2倍。


     


    大西洋三角貿易外另一個三角貿易


    作為大西洋市場的戰略商品,印花布暢銷無比,從印度進口的棉布數量顯著上升。因此,19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英國流向印度的白銀增加了四倍。


    此外,工業革命帶來的紅茶熱使得英國與清朝之間的紅茶貿易規模迅速擴大,英國白銀不足的問題越來越嚴峻。


    為了彌補致命的白銀不足問題,穩定地進口紅茶,英國通過軍事方式(鎮壓印度民族起義)吞並了印度,構建起“亞洲三角貿易”體制。


    即英國將機器生產的棉布銷往印度,在印度的孟加拉地區種植鴉片並銷往清朝,同時將清朝的紅茶銷往英國的三角貿易體繫。對於白銀儲量不多的英國來說,除此以外沒有別的方法可以蠶食亞洲了。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對印度棉業的支配。


    由於英國機器生產的棉布無需繳納關稅,具有壓倒性的價格優勢,漸漸摧毀了印度傳統棉業。1835年,英國的印度總督本廷克在報告書中表示,失業棉紡織工人的白骨將印度平原染成了一片雪白。廉價的機器棉布驅逐了工匠的技術,印度為英國的工業制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場。


     


    南北戰爭真的是“奴隸解放戰爭”嗎


    對於南北戰爭,教科書上一般直接引用北部的政治宣傳,將之描述為“奴隸解放戰爭”。


    然而,實際上,北部主導下的合眾國有著世界上的保護關稅,而南部因棉花生產而與英國經濟有著密切聯繫,主張自由貿易。南部的11個州結成了“美利堅聯合國”,企圖獨立。南北戰爭其實是南部希望從合眾國獨立的戰爭。


    然而,北部擔心失去南方的棉花出口這一財源,因此用武力方式強行將南部留在了合眾國內。


    這就是造成雙方共有約32萬兵力死亡的悲慘內戰——“南北戰爭”(1861~186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軍隊共有約32萬人死亡。這樣比較,我們也就可以理解內戰的規模有多大了。


    可以說,南北戰爭是國家意識十分單薄的“他人”之間的悲慘戰爭。如果一個國家的凝聚力足夠強大,是不會有這樣的事發生的。


    戰爭中的1862年,林肯為了拉攏西部各州,頒布了《宅地法》。該法律規定,從事西部開發滿5年的20歲以上的男性戶主,隻需要負擔登記費用,就可以獲得160英畝(約65公頃)的西部國有土地。


    該法律受到了歐洲貧苦人民的熱烈歡迎。


    隻要想辦法籌到前往美國的路費,辛苦工作幾年就可以成為大地主。這樣的“美國夢”不斷擴散,南北戰爭後,吸引了大量歐洲移民蜂擁而至。因此,短短25年間,西部的未開發地區完全消失了。


    歐洲的大蕭條時期,美國西部接納了眾多歐洲失業者。


     


    猶太移民與好萊塢電影的誕生


    以白熾燈為光源,利用照相機的膠卷技術,電影誕生了,“影像時代”開始了。


    愛迪生在1889年發明了活動電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