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反脆弱:從不確定性中受益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學理論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美塔勒布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經濟學理論  其他經濟學理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333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8643335
    作者:(美)塔勒布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1月 

        
        
    "

    編輯推薦

    丹尼爾卡尼曼、趙汀陽、姜奇平、葉檀、胡泳、塗子沛、羅振宇、秦朔、劉建位盛贊推薦,“這本書應該出現在每一個有思想的人的書架上!”
    暢銷書《黑天鵝》作者、傑出思想家塔勒布將《反脆弱》一書視為畢生傑作,繼“黑天鵝”之後,塔勒布大膽提出並定義了“反脆弱”一詞,正在掀起一場社會思想的重大革命,他主張: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而是“反脆弱”。既然黑天鵝事件無法避免,那就想辦法從中獲取**利益!
    脆弱的事物,例如大銀行和股市,在壓力下會崩潰。但是,塔勒布認為,世界上存在一類事物,它們不僅能對抗壓力,而且能從不可預測的和不受歡迎的刺激因素中獲得成長、堅強和獲利。塔勒布看到了不同程度的反脆弱性,從禁食、希臘神話、計劃經濟、技術、文化到生物體繫。塔勒布在書中定義的“反脆弱性”,是那些不僅能從混亂和波動中受益,而且需要這種混亂和波動纔能維持生存和實現繁榮的事物的特性。
    這本充滿了激進思想的書著實能讓我們大喫一驚,這本書中的啟發性觀點多到可能超過我們讀過的任何一本非虛構類書籍。納西姆塔勒布指出,現代知識論的追求本身就非常可疑,現代試圖預知未來,確定一切情況,然後建立堅不可摧的秩序或繫統,以便應對一切挑戰。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旦遇到未知的挑戰,就變得非常脆弱以致崩潰。真正能夠保證有效生存的思維必須是“反脆弱的”,能夠在不斷受挫中受益,能夠不確定地應對不確定性,也就是像生命而不是像機器那樣去生存。塔勒布的反脆弱思維幾乎就是老子那種行道如水的方法論的當代回聲。在一個充滿變數的時代,這種思維應該是更有效的。
    塔勒布*喜歡譏諷的目標人群是:學者、經濟學家、遊客等諸如此類的人。一些閱讀這本書的讀者可能會覺得塔勒布過於自以為是,然後把這本書放在一邊;有一些讀者則會認為書中的觀點充滿魅力,從而手不釋卷地讀下去。但是無論如何,任何一個讀完這本書的人都不會無動於衷。

     
    內容簡介
    尼采有句名言:“殺不死我的,隻會讓我更堅強。”正如人體骨骼在負重和壓力下反而會越發強壯,謠言和暴動在遏制和鎮壓下反而愈演愈烈一樣,我們生活中的許許多多事物也會從壓力、混亂、波動和動蕩中受益。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所定義的“反脆弱性”,是那些不僅能從混亂和波動中受益,而且需要這種混亂和波動纔能維持生存和實現繁榮的事物的特性。
    在《黑天鵝》中,塔勒布向我們揭示了極其罕見而不可預測的事件如何潛伏在世間萬物的背後,而在《反脆弱》中,他極力為不確定性正名,讓我們看到它有益的一面,甚至證明其存在的必要性,他還建議我們以反脆弱性的方式構建事物。值得注意的是,反脆弱性是一個超越復原力和強韌性的概念。復原力隻是事物抵御衝擊,並在重創後復原的能力;而反脆弱性則進一步超越了復原力,讓事物在壓力下逆勢生長、蒸蒸日上。

    尼采有句名言:“殺不死我的,隻會讓我更堅強。”正如人體骨骼在負重和壓力下反而會越發強壯,謠言和暴動在遏制和鎮壓下反而愈演愈烈一樣,我們生活中的許許多多事物也會從壓力、混亂、波動和動蕩中受益。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所定義的“反脆弱性”,是那些不僅能從混亂和波動中受益,而且需要這種混亂和波動纔能維持生存和實現繁榮的事物的特性。
    在《黑天鵝》中,塔勒布向我們揭示了極其罕見而不可預測的事件如何潛伏在世間萬物的背後,而在《反脆弱》中,他極力為不確定性正名,讓我們看到它有益的一面,甚至證明其存在的必要性,他還建議我們以反脆弱性的方式構建事物。值得注意的是,反脆弱性是一個超越復原力和強韌性的概念。復原力隻是事物抵御衝擊,並在重創後復原的能力;而反脆弱性則進一步超越了復原力,讓事物在壓力下逆勢生長、蒸蒸日上。
    此外,反脆弱性能對預測錯誤免疫,也可以免受有害事件的影響。為什麼城邦制國家優於集權制國家?為什麼負債會置你於不利境地?為什麼我們所說的“效率”並未給我們帶來真正的效率?為什麼政府行動和社會政策總是保護強者而傷害弱者?為什麼你應該在開始工作前就寫好辭職信?為什麼“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本書涵蓋了諸多議題,包括試錯法、生活中的決策、政治、城市規劃、戰爭、個人理財、經濟體繫和醫學領域。除了布魯克林的胖子托尼的市井智慧,源自古羅馬、古希臘、閃米特與中世紀的聲音和經驗也如歷史遺珠般貫穿全文,閃爍著令人深省的智慧之光。
    本書是引導我們在黑天鵝的世界中持續生存下去的行動指南。

    作者簡介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
    暢銷書《黑天鵝》、《*漫步的傻瓜》、《*生存的智慧》作者,我們這個時代偉大的思想者之一。
    塔勒布傾其一生研究不確定性、概率和知識的問題。在2006年成為一個全職作家和學術研究者之前,塔勒布做了20年的商人和交易員。現在他受聘於紐約大學理工學院,任風險工程學特聘教授。大部分時間他都喜歡待在書房中閉關研習,或者在咖啡館裡像漫遊者一樣冥思。他的主要研究課題是“在不透明環境下的決策”,為引導我們如何生活在一個我們並不理解的世界中提供指南或原則。
    塔勒布的書已被譯為33國語言在全球發行。

    目錄
    章節概要與閱讀導圖
    前 言
    卷 反脆弱性:介紹
    第1章達摩克利斯之劍和九頭蛇怪
    生活中的一半事物未被命名
    請砍我的頭
    反脆弱性的原型
    領域獨立就是領域依賴
    第2章隨處可見的過度補償和過度反應
    如何在跑馬比賽中取勝
    論暴亂、愛和其他意料之外壓力受益者的反脆弱性
    第3章貓與洗衣機
    壓力源即信息
    針對兒童的犯罪

    章節概要與閱讀導圖
    前 言
    卷 反脆弱性:介紹
    第1章達摩克利斯之劍和九頭蛇怪
    生活中的一半事物未被命名
    請砍我的頭
    反脆弱性的原型
    領域獨立就是領域依賴
    第2章隨處可見的過度補償和過度反應
    如何在跑馬比賽中取勝
    論暴亂、愛和其他意料之外壓力受益者的反脆弱性
    第3章貓與洗衣機
    壓力源即信息
    針對兒童的犯罪
    第4章殺死我的東西卻讓其他人更強壯
    反脆弱性的層級
    錯誤,謝謝你
    為何整體厭惡個體
    殺不死我的,會殺死其他人
    第二卷 現代化與對反脆弱性的否定
    第5章露天市場與辦公樓
    兩種職業
    自下而上的變動
    遠離斯坦
    12 000年
    第6章告訴他們我愛隨機性
    饑餓的驢
    一枚名叫“穩定性”的定時炸彈
    在這裡,我們把什麼叫作現代化?
    第7章天真的干預
    干預和醫源性損傷
    大規模的神經過敏
    國家無能的時候反而大有益
    將催化劑與起因混為一談
    第8章預測是現代化的產物
    第三卷 非預測性的世界觀
    第9章胖子托尼與脆弱推手
    懶惰的朋友
    愚蠢的人和不愚蠢的人
    第10章塞內加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第11章千萬別嫁給搖滾明星
    破損的包裹無法恢復原狀
    塞內加的杠鈴
    第四卷 可選擇性、技術與反脆弱性的智慧
    第12章泰勒斯的甜葡萄
    選擇權與不對稱性
    泰勒斯主義和亞裡士多德主義
    第13章教鳥兒如何飛行
    蘇聯哈佛鳥類學繫
    副現像
    第14章當兩件事不是“同一回事”時
    壓力在哪裡?
    綠色木材謬誤
    混為一談
    第15章失敗者撰寫的歷史
    醫療領域的案例
    反“火雞”問題
    江湖郎中、學者和愛出風頭的人
    第16章混亂中的秩序
    生態與遊戲
    反脆弱性的(杠鈴式)教育
    第17章胖子托尼與蘇格拉底辯論
    《歐蒂弗羅篇》
    胖子托尼對話蘇格拉底
    定義性知識的優越性
    愚蠢的人和不愚蠢的人的區別
    第四卷小結
    第五卷 非線性與非線性
    第18章一塊大石頭與一千顆小石子的區別
    發現脆弱性的簡單法則
    更多就是不同之處
    小的可能是丑陋的,但肯定不那麼脆弱
    預估與預測
    強調“效率”的地方偏偏缺乏效率
    第19章煉金石與反煉金石
    如何識別誰將破產
    如何失去了祖母
    現在來談煉金石
    第六卷 否定法
    第20章時間與脆弱性
    從西蒙尼德斯到詹森
    學習做減法
    越活越年輕:林迪效應
    一些心理偏差
    建築和不可逆轉的新事物狂熱癥
    把科學變成新聞
    應該會消失的東西
    先知與現在
    恩培多克勒的狗
    第21章醫療、凸性和不透明
    如何在急診室中辯論
    醫源性損傷的首要原則:經驗主義
    醫源性損傷的第二原則:非線性反應
    埋藏證據
    大自然的不透明邏輯
    第22章活得長壽,但不要太長
    預期壽命和凸性
    如何喫掉自己
    第七卷 脆弱性與反脆弱性的倫理
    第23章切身利害:反脆弱性和犧牲他人的可選擇性
    漢謨拉比
    空談者的免費選擇權
    古人和斯蒂格利茨綜合征
    選擇權、反脆弱性與社會公平
    反脆弱性與大公司的倫理
    第24章給職業戴上倫理光環
    專業人士和集體
    大數據與研究者的選擇權
    集體的專制
    第25章結語
    後記


     
    前言
    如何愛上風
    風會熄滅蠟燭,卻能使火越燒越旺。
    對隨機性、不確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樣:你要利用它們,而不是躲避它們。你要成為火,渴望得到風的吹拂。這總結了我對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的明確態度。
    我們不隻是希望從不確定性中存活下來,或僅僅是戰勝不確定性。除了從不確定性中存活下來,我們更希望像羅馬斯多葛學派的某一分支,擁有後的決定權。我們的使命是馴化、主宰,甚至征服那些看不見的、不透明的和難以解釋的事物。
    那麼,該怎麼做呢?
    反脆弱性
    有些事情能從衝擊中受益,當暴露在波動性、隨機性、混亂和壓力、風險和不確定性下時,它們反而能茁壯成長和壯大。不過,盡管這一現像無處不在,我們還是沒有一個詞能夠用來形容脆弱性的對立面。所以,不妨叫它反脆弱性(antifragile)吧。

    如何愛上風
    風會熄滅蠟燭,卻能使火越燒越旺。
    對隨機性、不確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樣:你要利用它們,而不是躲避它們。你要成為火,渴望得到風的吹拂。這總結了我對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的明確態度。
    我們不隻是希望從不確定性中存活下來,或僅僅是戰勝不確定性。除了從不確定性中存活下來,我們更希望像羅馬斯多葛學派的某一分支,擁有後的決定權。我們的使命是馴化、主宰,甚至征服那些看不見的、不透明的和難以解釋的事物。
    那麼,該怎麼做呢?
    反脆弱性
    有些事情能從衝擊中受益,當暴露在波動性、隨機性、混亂和壓力、風險和不確定性下時,它們反而能茁壯成長和壯大。不過,盡管這一現像無處不在,我們還是沒有一個詞能夠用來形容脆弱性的對立面。所以,不妨叫它反脆弱性(antifragile)吧。
    反脆弱性超越了復原力或強韌性。復原力能讓事物抵抗衝擊,保持原狀;反脆弱性則讓事物變得更好。它具有任何與時俱進事物的特質:進化、文化、觀念、革命、政治制度、技術創新、文化和經濟的成功、企業的生存、美食食譜(比如,雞湯或加入一滴干邑葡萄酒的韃靼牛排),還有城市、文化、法律制度的興起、赤道雨林的生長和細菌耐藥性的增長等。反脆弱性決定了有生命的有機體或復雜體(比如人體)與無生命的機械體(比如辦公桌上的訂書機)之間的區別。
    反脆弱性偏好隨機性和不確定性,這意味著這一點非常關鍵它也偏好錯誤,準確地說是某一類錯誤。反脆弱性有一個奇特的屬性,它能幫助我們應對未知的事情,解決我們不了解的問題,而且非常有效。讓我說得更直白些:由於有了反脆弱性,我們做的要比我們想像的更好。我寧願做愚鈍但具有反脆弱性的人,也不做極其聰明但脆弱的人。
    我們很容易看到周圍有一些偏好壓力和波動性的事物,如經濟繫統、你的身體、你的營養(糖尿病和阿爾茨海默病似乎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飲食缺乏隨機性,缺乏偶爾挨餓帶來的壓力)、你的心靈,甚至還有極具反脆弱性的金融合約它們本質上就是要從市場的波動中獲益。
    反脆弱性使我們更好地理解了脆弱性。正如不減少疾病我們就無法改善健康,不減少損失我們就無法增加財富,反脆弱性和脆弱性是同一波譜上的不同波段。
    非預測性
    掌握反脆弱性的機制後,我們就可以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政治、醫學和整個生活中(未知因素占主導地位的地方,隨機性、不可預測性、不透明性或不完全理解性占主導的情況下)做出非預測性決策,建立一個繫統和廣泛的指導。
    弄清楚什麼是脆弱的,比預測對其造成傷害的某個事件是否會發生要容易得多,脆弱性是可以衡量的,但風險卻是無法衡量的(在賭場外,或者在自稱“風險管理專家”的人的頭腦之外)。這為我所說的“黑天鵝”問題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因為我們原本就不可能計算出重要的罕見事件的風險,也無法預測其何時會發生。但事物對波動性所致危害的敏感性是可觀察的,這比對造成危害的事件進行預測更容易。因此,我們建議顛覆我們目前的預測、預言和風險管理方法。
    在每一個領域或應用方面,我們都提出了通過降低脆弱性或利用反脆弱性,從脆弱走向反脆弱性的規則。而且,我們幾乎總能使用一個簡單的不對稱測試來檢測反脆弱性和脆弱性:從隨機事件(或一定衝擊)中獲得的有利結果大於不利結果的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則是脆弱的。
    剝奪反脆弱性
    重要的是,如果反脆弱性是所有幸存下來的自然(和復雜)繫統的特征,那麼剝奪這些繫統的波動性、隨機性和壓力源反而會傷害它們。它們將會變弱、死亡或崩潰。我們一直在通過壓制隨機性和波動性來削弱經濟、我們的健康、政治生活、教育,甚至幾乎所有的東西…… 正如在床上躺一個月(好是手上有一本未刪節版的《戰爭與和平》或者《黑道家族》全部86集的碟片)會導致肌肉萎縮,復雜繫統在被剝奪壓力源的情況下會被削弱,甚至被扼殺。現代的結構化社會大多正以自上而下的政策和機制(被稱為“蘇聯哈佛派謬見”)傷害著我們:它們的所作所為實際上侵犯了繫統的反脆弱性。
    這是現代化的悲劇,正如極為焦慮、過度保護子女的父母。那些試圖幫助我們的人往往會對我們造成的傷害。
    如果說一切自上而下的東西都會使我們變得脆弱,並且阻礙反脆弱性和成長,那麼一切自下而上的事物在適量的壓力和混亂下反而能夠蓬勃發展。發現(或創新,或技術進步)的過程本身就取決於能增進反脆弱性的自由探索和積極的冒險,而非正規的教育。
    以犧牲他人的利益為代價獲利
    社會的脆弱性制造者和的危機制造者,正是那些置身事外,不承擔後果的人。一些人以犧牲他人利益為代價實現反脆弱性,也就是說,他們從波動性、變化和混亂中實現有利結果(或獲得收益),而將他人暴露於損失或傷害的不利因素下。這種以別人的脆弱為代價而取得自己的反脆弱性的行為是很隱蔽的由於蘇聯哈佛派知識分子圈無視反脆弱性,因而此類不對稱性(到目前為止)很少有人能夠識別,更別提傳授了。
    此外,我們發現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由於日益復雜的現代制度和政治事務,這些“危及他人的重大風險”很容易被隱瞞。過去,甘冒風險的人纔會位高權重,他們必須為自己的不當行為承受損失,而英雄則是那些為了他人的利益承受損失的人,如今,情況卻完全相反。我們正目睹一群反面“英雄”人物的湧現,他們多為政府官員、銀行家,或者隻知道借他人名氣自抬身價,參加達沃斯會議的成員,以及權力過大的學者。這群人不會承受真正的損失,也不受問責制的約束。他們將整個繫統玩弄於股掌之上,而公民卻要為其埋單。
    歷史上從未有過如此多的非冒險者,也就是施加重大控制力而個人卻不承擔風險的人。
    他們忘記了一條主要的道德法則:你不應該為了獲得反脆弱性,而犧牲別人的脆弱。
    “黑天鵝”問題的解決方案
    我想快樂地生活在一個我不了解的世界裡。
    “黑天鵝”事件是造成廣泛、嚴重後果的,不可預知的、不定期發生的大規模事件。對某些觀察者來說,他完全沒有預料到它們的發生,這種人通常被稱為“火雞”,因為他們對這些事件完全沒有預期,並會受到這些事件的傷害。我已經說過,歷史其實大部分源於“黑天鵝”事件,但我們關心的卻是如何微調我們對普通事件的了解,因此我們不斷地開發模型、理論或表述方式,可是,這些東西不可能跟蹤“黑天鵝”事件,或者衡量這些衝擊的發生概率。
    “黑天鵝”事件綁架了我們的思維,讓我們感到自己“差不多”或“幾乎”預測到了它們,因為它們都是可以進行回溯性解釋的。由於存在可預測性錯覺,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些“黑天鵝”事件對生活的影響。現實生活遠比我們記憶中的生活更加錯綜復雜我們的頭腦傾向於將歷史以更平穩和更線性的狀態呈現出來,這導致我們低估了隨機性。一旦我們看到隨機事件時,就會心生畏懼並反應過度。在逃避這種恐懼以及對秩序的渴求中,一些人類建立的繫統往往會打亂事物的隱性邏輯,或者打亂不那麼明顯的邏輯,結果導致“黑天鵝”事件的發生,而且幾乎得不到任何收益。當你尋求秩序,你得到的不過是表面的秩序;而當你擁抱隨機性,你卻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
    復雜繫統內部充滿著難以察覺的相互依賴關繫和非線性反應。“非線性”是指當你把藥品的劑量增為兩倍,或將工廠的員工數量增為兩倍時,所得效果並非初始效果的兩倍,而是要麼更多,要麼更少。在費城待兩個星期的愉快指數並不會是待一個星期的兩倍對此我深有體會。把反應繪制成圖的話,並不會呈現為一條直線(“線性”),而是一條曲線。在這種環境下,簡單的因果關繫錯位了;通過觀察單個部分是很難看清整個局勢的走向的。
    人造的復雜繫統往往會引發失控的連鎖反應,它會減少甚至消除可預測性,並導致特大事件。因此,現代世界的技術性知識可能會不斷地增加,但矛盾的是,它也會使事情變得更加不可預測。現在,由於人為因素的增加,以及我們逐漸地遠離了先祖和自然的模式,加上林林總總的設計復雜性削弱了強韌性,以至於“黑天鵝”的影響在進一步增加。此外,我們成為一種新型疾病的受害者,即新事物狂熱癥,它使我們建立起面對“黑天鵝”事件時會表現得極其脆弱的繫統,卻自以為實現了所謂的“進步”。
    “黑天鵝”問題有一個惱人方面,實際上也是一個很核心的並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的問題,即罕見事件的發生概率根本是不可計算的。我們對百年一遇洪水的了解遠低於5年一遇的洪災,其模型的誤差在涉及小概率事件時會成倍增長。事件越罕見,越難以追蹤,我們對其發生頻率的了解就越少。然而,事件越罕見,參與預測、建模和在會議上用花哨的演示文件陳述其計算方程式的“科學家”們卻顯得越有信心。
    得益於反脆弱性,大自然是管理罕見事件的好專家,也是管理“黑天鵝”事件的高手;幾十億年來,它成功地演變進化到今天,而無須任何由常春籐盟校培養出來的,並由某個研究委員會任命的主任給出命令和控制指令。不僅僅是“黑天鵝”事件的解決方案,了解反脆弱性還會使我們從理智上不那麼害怕接受一個事實:“黑天鵝”事件對歷史、技術、知識以及所有事情的發展都有存在的必要。
    僅有強韌性還不足夠
    大自然不隻是“安全”的,它還能積極地進行破壞和更替、選擇和重組。每當隨機事件發生時,僅僅做到“強韌性”顯然還不夠好。從長遠來看,哪怕隻有一點點瑕疵的東西也會被無情的歲月所摧毀,但我們的地球卻已經運轉了大約40億年了,很顯然,僅僅依靠強韌性是完全無法辦到的:你得需要多完美的強韌性纔能阻止一個裂縫終引發整個繫統的崩潰。鋻於不可能存在這樣完美的強韌性,我們需要一個能夠不斷利用(而非逃避)隨機事件、不可預測的衝擊、壓力和波動實現自我再生的機制。
    從長遠來看,反脆弱性往往能從預測誤差中受益。如果按照這個理念下結論,那麼很多從隨機性中受益的事物如今應該主宰世界了,而受隨機性傷害的事物就應該消失。嗯,其實現實也確實如此。我們一直有這樣的錯覺,認為這個世界的運轉有賴於規劃設計、大學研究和政府機構的資金支持,但是我們有顯著的非常顯著證據表明,這隻是一個錯覺,我稱為“教鳥兒如何飛行”。技術是反脆弱性的結果,是冒險者們通過自由探索和反復試錯產生的,但這些籍籍無名的小人物的設計過程卻大多不為人所知。許多東西都是由工程師和能工巧匠們發明的,不過,歷史卻是由學者撰寫的;我希望我們能修正對增長、創新以及諸如此類事情的歷史詮釋。
    (某些)事物的可預測性
    脆弱性是相當容易衡量的,但風險卻很難衡量,尤其是與罕見事件相關的風險。
    我說過我們可以估算甚至衡量脆弱性和反脆弱性,但我們無法計算風險以及衝擊和罕見事件的發生概率,無論我們有多麼復雜成熟的模型。如今,我們實行的風險管理僅僅是對未來發生事件的研究,隻有一些經濟學家和其他狂人纔會做出有違經驗事實的斷言,稱能夠“衡量”這些罕見事件未來的發生概率,當然也會有愚蠢的人聽信他們,而無視經驗事實與此類斷言的歷史準確率。但是,脆弱性和反脆弱性是一個物體、一個茶幾、一個公司、一個行業、一個國家、一個政治制度當前屬性的一部分。我們可以識別和看到脆弱性,甚至在很多情況下還可以測量它,或至少能以較小的誤差測量相對脆弱性,而對風險的測量相比較而言(到目前為止)則並不可靠。你沒有任何可靠的依據說某個遙遠的事件或衝擊的發生概率比另一個事件更高 (除非你喜歡自我欺騙),但你能很有信心地說,當某一事件發生時,某一個物體或結構比另一個物體或結構更脆弱。你很容易做出判斷,在溫度突然變化的情況下,你的祖母要比你更脆弱;發生政變時,一些軍事獨裁國家要比瑞士更脆弱;危機來臨時,銀行比其他部門更脆弱;或者發生地震時,一些建造結構不牢固的現代建築要比古老的查特雷斯大教堂更脆弱。關鍵的是,你甚至可以預測哪一個人會存活更長的時間。
    我無意討論風險(這涉及預測,又很局限),我主張使用脆弱性的概念,它不帶有預測性,並且與風險不同,它是一個有趣的詞,可以描述一個與其完全相反的不受局限的概念:反脆弱性。
    衡量反脆弱性有一個類似煉金石的方法或一個簡化的規則,它使我們能夠跨領域(從個人健康到社會建設)地識別反脆弱性。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已在不知不覺中探究反脆弱性了,並有意識地抗拒它,特別是在知性世界中。
    脆弱推手
    我們的想法是,不要去干擾我們不明白的事情。但是,有些人的主張卻恰好相反。脆弱推手屬於那些通常西裝革履,甚至周五也會如此穿著的人;他們是聽到你的笑話後依然冷若冰霜的人;而且由於常常坐在桌前辦公,或乘坐飛機、研讀報紙,年紀輕輕就會頸椎患疾。他們經常參與一種奇怪的儀式,這種儀式通常被稱為“會議”。除了這些特質,他還默認看不到的東西就是不存在的,或者他不理解的東西就是不存在的。從根本上說,他往往將未知的一切誤認為不存在。
    脆弱推手往往陷入蘇聯哈佛派謬見,即(不科學地)高估科學知識的能量。秉持這種謬見的人就是所謂的天真的理性主義者、合理化者,或有時被叫作合理理性主義者,因為他認為事情背後的原因是可以自動顯現的。我們不要混淆“合理化”與“理性”這兩個概念它們幾乎完全相反。物理學之外,一般在復雜的領域裡,事物背後的原因往往很難讓我們看清,對脆弱推手來說更是如此。自然事物可不會在用戶手冊裡宣傳自己,但這個特性並不構成障礙:出於他們腦中對“科學”的界定,一些脆弱推手會聚在一起寫用戶手冊。
    正是因為這些脆弱推手的存在,現代文化對生活中神秘的、難以解釋的、尼采稱之為“酒神式思維”的事物越來越傾向於選擇無視的態度。
    或者我們可以把尼采的話翻譯成不那麼具有詩意的,但仍然非常有見地的布魯克林白話,也就是本書人物胖子托尼所稱的“騙局”。
    總之,脆弱推手(醫療、經濟、社會規劃者)會促使你卷入政策和行動等各類人為的事情之中,這些事情帶給你的利益雖小但是看得到,而副作用可能十分嚴重卻看不到。
    我們可以看到,醫學界的脆弱推手會否認人體自愈的自然能力,而進行過度干預,給病人開可能有嚴重副作用的藥物;政策脆弱推手(干預主義者和社會規劃者)把經濟誤當作需要他們來修理的洗衣機,結果反而把經濟搞垮了;心理學脆弱推手用藥物治療孩子,以“提高”他們的智力和情緒;足球媽媽脆弱推手;金融界脆弱推手讓人們使用的“風險”模型卻破壞了銀行繫統(然後他們還會再次使用它們);軍事脆弱推手攪亂了復雜繫統;預測脆弱推手則讓你冒更大的風險。脆弱派的例子可謂數不勝數。
    事實上,政治話語中往往缺乏一個概念。政治家在他們的演講、目標和承諾中往往著眼於“復原力”、“強韌性”等保守概念,卻從未提到過反脆弱性,並且在此過程中遏制了成長和發展的機制。我們發展到今天,並非得益於復原力這樣局限性的概念,更非得益於政策制定者,而是得益於一些甘願冒險、甘願承擔失誤後果的人,他們是值得社會去鼓勵、保護和尊重的人。
    簡單的地方更復雜
    與人們的觀點相反,一個復雜的繫統並不需要復雜的管理機制和法規,以及錯綜復雜的政策。事實上,越簡單越好。復雜機制會導致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由於缺乏透明度,干預會導致不可預測的後果,接著是對結果中“不可預測”的方面致歉,然後再度出手干預來糾正衍生影響,結果又派生出一繫列“不可預測”的反應,每一個都比前一個更糟糕。
    然而,在現代生活中,簡單的做法一直難以實現,因為它有違某些努力尋求復雜化以證明其工作合理性的人所秉持的精神。
    少即是多,而且通常更有效。因此,我會制定極少量的技巧、指令和禁令來說明,如何生活在一個我們並不明白的世界裡,或者,更確切地說,如何纔能不害怕周旋於我們顯然不明白的事情之中,以及更主要的是,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與這些事情共舞。更好的做法是,我們怎麼纔能正視自己的無知,不因作為人類而感到羞愧,而是感到積極和自豪?但是,這可能需要我們做出一些結構性的改變。
    我建議我們制定一個路線圖以修正我們的人造繫統,簡簡單單地讓一切順其自然地發展。
    但簡單並非那麼容易達到。史蒂夫喬布斯就認識到:“你必須努力理順你的思維,纔能使其簡單明了。”阿拉伯人用一句話來形容清晰明了的散文:沒有清晰的理解,就寫不出清晰的文章。
    啟發法是經驗法則的簡化,它使事情變得簡單而易於實施。其主要的優點是,使用者知道它們是不完美的,隻是權宜之計,因此,他們很少被這些啟發法的力量愚弄。一旦我們忘記這點,這些經驗就會陷我們於危險之中。
    關於本書
    發現反脆弱性這一想法的過程也是非線性的。
    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脆弱性事實上它仍缺乏技術性定義可以被表述為:不喜歡波動性的事物,而不喜歡波動性的事物往往也不喜歡隨機性、不確定性、混亂、錯誤、壓力等。想想那些脆弱的東西,比如說,觀察一下你家客廳裡的物體,如玻璃相框、電視機,更便於拿來說明的例子是櫥櫃裡的瓷器。如果你給它們貼上“脆弱”的標簽,那麼你一定希望它們能處於一個和平、寧靜、有序和可預測的環境中。一個脆弱的物體可能無法從地震或者你好動的姪子的拜訪中受益。此外,不喜歡波動性的事物往往也不喜歡壓力、傷害、混亂、事故、無序、“不可預測的”後果、不確定性,以及十分重要的時間。
    反脆弱性的定義從一定程度上是從脆弱性的明確定義中推導出來的。反脆弱性的事物喜歡波動性等,也喜歡時間。事實上,非線性能夠幫我們做出有效的和有用的判斷:一切做出非線性反應的事物在某個隨機性壓力下要麼是脆弱的,要麼是反脆弱性的。
    奇怪的是,雖然脆弱的事物厭惡波動性,厭惡波動性的事物又都很脆弱,但這個明顯的特性卻被完全排斥在科學和哲學話語之外。完全排斥。研究事物對波動性的敏感度是一個陌生的職業,我成年後的大部分時間,大概有20年左右,都用於此,我在下面會對此作進一步解釋。我這個職業的關注點是識別“喜歡波動”或“厭惡波動”的事物,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將這個理念從我一直從事的金融領域擴展到不同領域從政治學到醫學再到晚餐計劃,並應用到在不確定性下進行決策的更廣泛情境。
    與波動性相關的職業有兩類。類包括學者、報道作家與評論員,他們研究未來事件,並撰寫書籍和論文;第二類是實踐者,他們不研究未來事件,但是會嘗試了解事物對波動性的反應(但實踐者往往忙於實踐,無暇著書立說或演講授課,也不關心方程式、理論或者學術委員會頒發的榮譽會員稱號)。這兩類人之間的差異非常集中: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了解某個事物是否會被波動性所傷害(即是否脆弱)要比預測有害事件的發生(比如會發生超大規模的“黑天鵝”事件)更容易,也更簡單。但是,隻有實踐者(或者做事情的人)纔能自然地領會這一點。
    (相當快樂的)混亂家庭
    讓我們來進行一個技術性評論。我們一直在說,脆弱性和反脆弱性意味著從與波動性相關的某些東西中獲得潛在的害處或益處。某些東西指的是什麼呢?簡單地說,就是廣義的混亂家庭的成員。
    廣義的混亂家庭(或群體):(1)不確定性,(2)變化性,(3)不完美、不完全的知識,(4)機會,(5)混沌,(6)波動,(7)混亂,(8)熵,(9)時間,(10)未知性,(11)隨機性,(12)動蕩,(13)壓力,(14)錯誤,(15)分散的結果,(16)無知。
    ……

    媒體評論
    這本書改變了我對世界如何運作的看法。
    ──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作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塔勒布指出,現代知識論的追求本身就非常可疑,現代試圖預知未來,確定一切情況,然後建立堅不可摧的秩序或繫統,以便應對一切挑戰。可是一旦遇到未知的挑戰,就變得非常脆弱以致崩潰。真正能夠保證有效生存的思維必須是“反脆弱的”,能夠在不斷受挫中受益,能夠不確定地應對不確定性,也就是像生命而不是像機器那樣去生存。
    趙汀陽,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黑天鵝》對應的深層現像是,環境變化經常快於繫統變化;《反脆弱》對應的深層道理是,組織變化要快於環境變化。
    姜奇平,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互聯網周刊》主編

    這本書改變了我對世界如何運作的看法。
    ──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作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塔勒布指出,現代知識論的追求本身就非常可疑,現代試圖預知未來,確定一切情況,然後建立堅不可摧的秩序或繫統,以便應對一切挑戰。可是一旦遇到未知的挑戰,就變得非常脆弱以致崩潰。真正能夠保證有效生存的思維必須是“反脆弱的”,能夠在不斷受挫中受益,能夠不確定地應對不確定性,也就是像生命而不是像機器那樣去生存。
    趙汀陽,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黑天鵝》對應的深層現像是,環境變化經常快於繫統變化;《反脆弱》對應的深層道理是,組織變化要快於環境變化。
    姜奇平,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互聯網周刊》主編
    在一個充滿風險的時代,塔勒布一如既往地強調利用隨機性、不確定性和混沌的重要意義。這種對隨機性與不確定性的偏好被塔勒布稱為“反脆弱”,就是要學會從衝擊中受益和成長。
    胡泳,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我們喜歡平穩,金融卻有波動,我們希望金融波動可預測,但黑天鵝事件卻不可預測,這是脆弱。承認脆弱,做好黑天鵝飛過的準備,可以減少脆弱,反敗為勝。黑天鵝事件在金融領域如此之多,反脆弱因此成為常規選項,這是金融新世界,我們已經身處其中。
    葉檀,著名財經評論家
    人類所有的知識,都是為了預測未來的有序性;數據的重要作用,就是為了精確地計算並規避未來的風險。《反脆弱》這本書卻從一個獨到的角度,探討如何利用世界的不可預測性,讓個人、組織和繫統在無序的衝擊中成長受益。
    塗子沛,知名信息管理專家、《大數據》作者
    世界各地的經濟似乎都進入了更低的增長周期,這使人們面對的變化也更多地與壓力相關。作為突然的、不尋常的、無規則變化的代名詞,“黑天鵝效應”可能正在日常化與普遍化。怎麼辦?《反脆弱》提供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一種能讓我們更坦然面對生活的態度。
    秦朔,《*財經日報》總編輯
    我信仰不確定性,這是我推薦《反脆弱》的原因。我堅信人類正在邁入一個陌生的未來,在那裡,現在被奉為圭臬的效率、規模、組織及其確定性倫理都必然崩解。如果你能讀懂這本書,那麼它事實上就是一本未來的生存手冊。
    羅振宇,《羅輯思維》主講人
    未來*確定的就是,一切都會變化。塔勒布告訴我們,真正的強者喜歡變化。擔心未來的變化會讓自己利益受損的員工、中層管理者、高層管理者、企業家、政府官員,你的名字是脆弱者。
    劉建位,彙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資理財師


     

     
    在線試讀
    把科學變成新聞
    因此,我們可以把脆弱性和強韌性的標準應用到信息的處理方面這種情況與技術類似,脆弱的東西就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東西。所以,好的過濾性啟發法,就是看書籍和科學論文的流傳年數。隻出版一年的書籍通常是不值得一讀的(它具有“流芳百世”的質量的概率非常低),不管炒作得多麼厲害,或者它們看上去是多麼“驚世駭俗”。所以在選擇讀什麼書時,我以林迪效應為指導:已經流傳10年的書將再流傳10年;流傳了2 000年的書籍還將流傳更多時間,以此類推。許多人認識到了這一點,但並未將其應用到學術工作中;學術工作的許多現代實踐,與新聞工作沒有多少區別(除了偶爾的原創作品)。學術工作因為有尋求關注的傾向,所以很容易受制於林迪效應:想想看,數以百萬計的論文不管在出版時如何大肆宣傳,本質上也隻是噪聲。
    判斷科研成果或新的“創新”是否真的是突破,問題在於我們需要去看相關觀念的所有層面而且仍有一些迷惑需留待時間去解決。很多人像老鷹般盯著癌癥的研究成果,我卻喜歡引述下列事實:曾有段時間,猶大福克曼的研究工作令大家興奮不已。福克曼認為,人們可以通過抑制血液供應治愈癌癥(腫瘤需要營養,而且往往會制造新的血管,就是所謂的新生血管)。這個想法表面上看起來無可挑剔,但大約15年時間之後,我們得到的顯著成果是找到了緩和黃斑變性的方案,與癌癥完全無關。
    同樣的,看似無趣而可被忽視的結果,在10年之後卻可能被證明是行業的突破。
    所以,時間可作為噪聲的清潔劑,把所有言過其實的作品都扔進時間的垃圾桶。有些組織甚至把此類科學生產變成了廉價的觀賞性競技運動,比如評選出直腸腫瘤領域或諸如此類的子學科下的“十大熱門論文”。
    用“科學家”取代上文中所說的“科學成果”,我們也常常會看到相同的新事物狂熱癥。對“40歲以下”的明日之星科學家的授獎簡直是種病態,這種病蔓延到了經濟學、數學、金融等領域。數學領域比較特別,因為其成果的價值是可以馬上看到的,所以對該領域我就不作批評了。但對於我很熟悉的領域,比如文學、金融、經濟等領域,我則非常肯定,向40歲以下的人授獎恰恰是其價值好的反向指標(這很像交易員們屢試不爽的經驗:在雜志的封面或者在《從優秀到卓越》等書籍中被譽為“”的公司往往終業績不如預期,做空它們的股票一定會讓你賺得盆滿缽滿)。設置這些獎項糟糕的後果是,將沒有獲獎的人置於不利地位,將這些領域降級成為競技場。
    如果我們要設獎的話,就應該為“流傳百年以上”的成果設獎:人類花了140年來驗證朱利荷紐的貢獻,後者發現了可選擇性,並從數學的角度將其繪制出來,同時他還發現了我們所稱的煉金石。但是,他的作品多年來一直默默無聞。

    把科學變成新聞
    因此,我們可以把脆弱性和強韌性的標準應用到信息的處理方面這種情況與技術類似,脆弱的東西就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東西。所以,好的過濾性啟發法,就是看書籍和科學論文的流傳年數。隻出版一年的書籍通常是不值得一讀的(它具有“流芳百世”的質量的概率非常低),不管炒作得多麼厲害,或者它們看上去是多麼“驚世駭俗”。所以在選擇讀什麼書時,我以林迪效應為指導:已經流傳10年的書將再流傳10年;流傳了2 000年的書籍還將流傳更多時間,以此類推。許多人認識到了這一點,但並未將其應用到學術工作中;學術工作的許多現代實踐,與新聞工作沒有多少區別(除了偶爾的原創作品)。學術工作因為有尋求關注的傾向,所以很容易受制於林迪效應:想想看,數以百萬計的論文不管在出版時如何大肆宣傳,本質上也隻是噪聲。
    判斷科研成果或新的“創新”是否真的是突破,問題在於我們需要去看相關觀念的所有層面而且仍有一些迷惑需留待時間去解決。很多人像老鷹般盯著癌癥的研究成果,我卻喜歡引述下列事實:曾有段時間,猶大福克曼的研究工作令大家興奮不已。福克曼認為,人們可以通過抑制血液供應治愈癌癥(腫瘤需要營養,而且往往會制造新的血管,就是所謂的新生血管)。這個想法表面上看起來無可挑剔,但大約15年時間之後,我們得到的顯著成果是找到了緩和黃斑變性的方案,與癌癥完全無關。
    同樣的,看似無趣而可被忽視的結果,在10年之後卻可能被證明是行業的突破。
    所以,時間可作為噪聲的清潔劑,把所有言過其實的作品都扔進時間的垃圾桶。有些組織甚至把此類科學生產變成了廉價的觀賞性競技運動,比如評選出直腸腫瘤領域或諸如此類的子學科下的“十大熱門論文”。
    用“科學家”取代上文中所說的“科學成果”,我們也常常會看到相同的新事物狂熱癥。對“40歲以下”的明日之星科學家的授獎簡直是種病態,這種病蔓延到了經濟學、數學、金融等領域。數學領域比較特別,因為其成果的價值是可以馬上看到的,所以對該領域我就不作批評了。但對於我很熟悉的領域,比如文學、金融、經濟等領域,我則非常肯定,向40歲以下的人授獎恰恰是其價值好的反向指標(這很像交易員們屢試不爽的經驗:在雜志的封面或者在《從優秀到卓越》等書籍中被譽為“”的公司往往終業績不如預期,做空它們的股票一定會讓你賺得盆滿缽滿)。設置這些獎項糟糕的後果是,將沒有獲獎的人置於不利地位,將這些領域降級成為競技場。
    如果我們要設獎的話,就應該為“流傳百年以上”的成果設獎:人類花了140年來驗證朱利荷紐的貢獻,後者發現了可選擇性,並從數學的角度將其繪制出來,同時他還發現了我們所稱的煉金石。但是,他的作品多年來一直默默無聞。
    現在,隻要看看你高中和大學時感興趣的基礎教材任何學科都可以,你就會同意我所說的科學領域充滿了噪聲的觀點。隨機翻開一個章節,看看其中的想法如今是否仍然重要。哪些觀念有點兒枯燥,但仍然具備現實意義,或者非但不枯燥,還很重要。它們可能是著名的1215年《大憲章》(英國歷史)、愷撒的《高盧戰記》(羅馬歷史)、對斯多葛學派的歷史介紹(哲學)、量子力學概論(物理),或貓與狗的基因樹(生物學)。
    現在,請嘗試找到5年前有關某一受關注主題的隨便一場會議的會議記錄。你可能會發現,它與5年前的新聞沒有多大區別,甚至可能更無趣。因此,從統計上來看,出席一個會議可能與買一張彩票一樣浪費時間,回報很小。一篇論文在5年後仍然重要且有趣的概率不超過萬分之一。由此可見科學的脆弱性!
    與一名高中老師或者不成功的大學教授的談話,可能也比的學術論文更有價值,而且這種談話會較少地遭到新事物狂熱癥的侵蝕。我酣暢的一次哲學交流是與一位法國的公立中學教師進行的,他熱愛哲學,但沒有興趣靠寫論文投身這個行業(在法國,他們在高中的後一年教哲學)。不管在哪個領域,業餘愛好者往往都是秀的,如果你能夠接觸到他們的話。與業餘愛好者不同,職場專業人士奢談知識就好像妓女奢談愛情。
    當然,你可能會幸運地在一些地方遇到一些有真纔實學的人,但總體來說,在好的情況下,與學者談話就像與管道工談話一樣,有時候情況更糟,他們就像喜歡聊娛樂新聞的看門人:他們所聊的話題無外乎一些無聊的人(其他學者)和其他瑣事。當然,科學家的談話有時會令人著迷,這些人積累了淵博的知識,對他們來說,談論某個相關話題遊刃有餘,因為這些主題與他們的整個研究領域密切地聯繫在一起。但是,這些人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太罕見了。
    我想用以下故事來結束本章。我的一個學生(他偏偏是學經濟學專業的)問我應該根據什麼原則來選擇可讀的書。“盡量不要讀過去20年裡出版的書,除了不是寫過去50年內歷史的歷史書。”我脫口而出,而且頗有些不耐煩,因為我討厭這樣的問題:“你讀過的好的書是什麼”或“你能否列出十佳書籍”我心目中的“十佳書籍”的書名在每個夏末都會改變。另外,我一直在推薦丹尼爾卡尼曼的書,因為這很大程度上是其34~40年之前的研究心血經過精心篩選和現代修訂後的呈現。我的建議似乎是不切實際的,但是,經過一段時間,這位學生形成了一種閱讀亞當斯密、馬克思和哈耶克等人原著的習慣,因為他相信這些書籍即使到他80歲的時候也會時常引用。他告訴我,在定下這個書籍選擇規則後,他意識到他的同齡人讀的往往都是及時但很快就會過時的書籍。
    應該會消失的東西
    2010年,《經濟學人》雜志邀請我參加一個專欄的寫作,主題是想像2036年的世界。由於《經濟學人》雜志知道我一向拒絕預測未來(從《黑天鵝》一書中得出的結論),因此他們的意圖是把我當作反方作者,駁斥那些數不清的想像性預測,以實現對立觀點的“平衡”,因此,他們滿心認為,我會像平時那樣生氣、不屑和氣急敗壞地進行駁斥。
    結果,兩個小時的散步之後,我一氣呵成地寫了一繫列的預測,並將文稿發給編輯,讓他們著實喫了一驚。他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我跟他們玩了一個惡作劇,或者某個人誤收到了他們的郵件,於是冒充我寫了回信。在概述了脆弱性和不對稱性(在錯誤面前呈凹性)後,我解釋說,我預測未來還可以看到靠著一整面牆的書架、被稱為電話的裝置、手工業者的崛起,等等。我的預測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大多數存活了25年的技術應該還能再存活25年再次聲明,我指的是大多數,不是全部。但脆弱的事物將消失,或者被削弱。現在,讓我們看看什麼是脆弱的呢?大的、優化的、過度依賴於技術的東西。脆弱的事物過度依賴於所謂的科學方法,而不是經時間驗證的啟發法。今天的大型公司到那時應該都消失了,因為它們將規模視為自己的實力,結果卻被規模所誤:規模之所以是公司的敵人,是因為它會導致公司在“黑天鵝”面前呈現不相稱的脆弱性。城邦制國家和小型公司更容易在未來幸存,甚至茁壯成長。集權制國家、印發貨幣的央行,以及那些被稱為經濟部門的機構,名義上可能仍然存在,但它們的權力將被嚴重侵蝕。換句話說,我結構圖“脆弱類”一欄中所看到的東西將消失取而代之以其他脆弱的事物。
    ……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