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市場經濟與共同富裕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
    【市場價】
    860-1248
    【優惠價】
    538-780
    【作者】 王小魯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概況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原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ISBN】978750016921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0169215
    作者:王小魯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原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22年02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經濟增長如何繼續惠及大眾、造福於全民,如何實現共同富裕,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本書立足國際視野和歷史經驗教訓,對影響城鄉、地區、階層間的收入差距的原因進行了重點分析,對政府、企業、居民間的收入分配,如何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做了深入探討,並從財稅體制、社會保障體繫、公共服務、教育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全面實現共同富裕的繫統性看法和行動路徑。


    本書作者王小魯,是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尤其在我國收入分配研究領域是“高被引”作者,他曾獲首屆、第十一屆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首屆中國軟科學獎,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等,數次被全國性期刊評為“對中國經濟和公共事務有重要影響的年度人物”。這本書是他對中國的收入分配狀況進行大約8年研究後形成的一個綜合性成果,多年心力之作。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飛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面臨一繫列需要解決的問題。經濟增長能不能繼續惠及大眾、造福於全民,如何實現共同富裕,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本書是作者對我國收入分配狀況進行多年研究後形成的綜合性成果,不僅進行了關於收入分配的理論回顧和國際比較,對我國的收入分配狀況進行了多角度描述和多方面的數據分析,更對我國收入分配面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分析了隱藏在這些問題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就如何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推進相關的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以全面改善收入分配狀況,提出了繫統性的看法。


    本書不僅包括了關於改善收入分配的戰略性思考,也是一本研究中國收入分配狀況的學術性著作,為促進、改善我國收入分配和實現共同富裕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王小魯,經濟學博士,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經濟發展與改革研究,研究領域包括經濟體制改革、經濟增長、收入分配、城鄉發展等。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逾百篇,學術著作和研究報告20部。曾獲首屆、第十一屆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首屆中國軟科學獎,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傑出博士論文獎等,數次被全國性期刊評為對中國經濟和公共事務有重要影響的年度人物。

    目錄
    章 關於收入分配的國際視角
    節 關於收入分配的理論和歷史回顧 / 005
    第二節 發達國家的收入分配轉型:美國模式與歐洲模式 / 016
    第三節 中等收入陷阱:拉美與東亞模式的反差 / 031
    第四節 中國需要一個怎樣的收入分配模式 / 036
    第二章 我國收入分配格局的演變
    節 改革前後的收入差距變化 / 045
    第二節 城鄉、地區、階層間的居民收入差距 / 048
    第三節 勞動報酬比重為什麼長期偏低 / 056
    第四節 政府、企業、居民間的收入分配 / 062
    第五節 農村貧困與公共服務 / 068
    第六節 哪些因素影響收入差距 / 080
    第三章 收入分配失衡與經濟結構失衡
    節 收入分配對消費和儲蓄的影響 / 099

    章 關於收入分配的國際視角


    節 關於收入分配的理論和歷史回顧 / 005


    第二節 發達國家的收入分配轉型:美國模式與歐洲模式 / 016


    第三節 中等收入陷阱:拉美與東亞模式的反差 / 031


    第四節 中國需要一個怎樣的收入分配模式 / 036


    第二章 我國收入分配格局的演變


    節 改革前後的收入差距變化 / 045


    第二節 城鄉、地區、階層間的居民收入差距 / 048


    第三節 勞動報酬比重為什麼長期偏低 / 056


    第四節 政府、企業、居民間的收入分配 / 062


    第五節 農村貧困與公共服務 / 068


    第六節 哪些因素影響收入差距 / 080


    第三章 收入分配失衡與經濟結構失衡


    節 收入分配對消費和儲蓄的影響 / 099


    第二節 消費需求不足導致經濟失衡 / 111


    第三節 有沒有一個“黃金儲蓄率” / 124


    第四章 收入差距與灰色收入


    節 數據衝突背後的隱性收入 / 139


    第二節 城鎮居民收入調查方法和分析方法 / 145


    第三節 求解真實的居民收入 / 156


    第四節 重新審視國民收入結構 / 167


    第五節 巨額隱性收入和灰色收入說明什麼 / 174


    第五章 影響收入分配的體制與政策


    節 財政體制、政府權力與腐敗 / 184


    第二節 土地的資本化 / 196


    第三節 壟斷性行業的收益分配 / 207


    第四節 企業與市場 / 223


    第五節 城市化中的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 / 244


    第六章 推進改革,優化分配的戰略思考


    節 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和財稅體制 / 269


    第二節 改革生產要素收益分配制度 / 282


    第三節 提高居民收入和勞動報酬的途徑 / 293


    第四節 走向民主與法制的政權建設 / 302


    第七章 建設以人為本的社會


    節 城市化與戶籍制度改革 / 309


    第二節 建立全民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繫 / 318


    第三節 改善公共服務,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 / 327


    第四節 改革教育體制,提升人力資本 / 332


    第五節 同舟共濟,和諧發展,共同富裕 / 341


    資料來源 / 349


    版後記 / 355

    在線試讀
    中國需要一個怎樣的收入分配模式
    目前在中國,收入分配已經成為一個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和爭論的焦點。我們究竟需要一個怎樣的收入分配模式,並沒有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在一些重大問題上還存在嚴重分歧。事實上收入分配模式隻是一個國家整體經濟模式的一個方面,不可能脫離整個國家的整體經濟模式和基本經濟制度而獨立存在,並與政治體制、社會管理體制有密切的聯繫。因此,討論收入分配模式,不能離開對基本經濟制度的討論。在整體改革的大方向不明確的情況下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設計收入分配政策,恐怕也難以取得有效的成果。回顧過去百年來關於收入分配的理論發展,20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在收入分配實踐方面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以及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經驗教訓,我們不妨在更具體深入的考察之前,先對中國應該建立一個什麼樣的經濟模式以界定其收入分配,提出若干粗線條的基本原則,以供進一步討論。
    一、計劃體制還是市場體制
    中國自1978年以來的改革方向是明確的,即擺脫原來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但是一段時期以來在這個問題上出現了許多模糊的認識,有些人混淆了市場化導致的一定程度上收入差距擴大和由於制度不健全導致的腐敗、不公平分配及與此相關的收入差距擴大,把收入差距擴大歸咎於市場經濟體制,主張向舊的計劃經濟倒退。這些似是而非的看法迷惑了不少人,然而是站不住腳的。事實上一段時期內我國的收入差距已經大大超過了實行市場經濟制度的所有發達國家和許多發展中國家,說明問題不出在市場經濟制度,而出在政治體制改革滯後,民主和法制建設進程滯後,權力過度集中和缺乏社會監督,從而導致了收入分配扭曲。
    我們不能為了追求平均主義而離開市場經濟軌道,倒退回舊的計劃經濟時代。20世紀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模式在實踐中的失敗,已經清楚地告訴我們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我們不能用政府分配代替市場分配,實行平均主義的收入分配政策,因為這意味著鼓勵偷懶,懲罰努力工作的人,懲罰效率更高、更能滿足市場需要的企業,也意味著每個公民必須放棄個人自主權利,把自身命運的決定權和收入的分配權交給上級和少數中央決策者來決定。實際上這將進一步帶來分配不公。我們也不能用政府分配經濟資源來代替市場分配資源的作用,這否定了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給了政府決策者過大的權力,使其可能濫用權力為他們自己謀私利,或者輕率錯誤地進行經濟決策,導致喪失經濟效率、發展停滯。歷史已經證明這條路是違背絕大多數老百姓根本利益的,是走不通的,甚至會給社會帶來重大災難。
    二、原始市場還是現代市場

    中國需要一個怎樣的收入分配模式


    目前在中國,收入分配已經成為一個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和爭論的焦點。我們究竟需要一個怎樣的收入分配模式,並沒有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在一些重大問題上還存在嚴重分歧。事實上收入分配模式隻是一個國家整體經濟模式的一個方面,不可能脫離整個國家的整體經濟模式和基本經濟制度而獨立存在,並與政治體制、社會管理體制有密切的聯繫。因此,討論收入分配模式,不能離開對基本經濟制度的討論。在整體改革的大方向不明確的情況下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設計收入分配政策,恐怕也難以取得有效的成果。回顧過去百年來關於收入分配的理論發展,20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在收入分配實踐方面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以及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經驗教訓,我們不妨在更具體深入的考察之前,先對中國應該建立一個什麼樣的經濟模式以界定其收入分配,提出若干粗線條的基本原則,以供進一步討論。


    一、計劃體制還是市場體制


    中國自1978年以來的改革方向是明確的,即擺脫原來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但是一段時期以來在這個問題上出現了許多模糊的認識,有些人混淆了市場化導致的一定程度上收入差距擴大和由於制度不健全導致的腐敗、不公平分配及與此相關的收入差距擴大,把收入差距擴大歸咎於市場經濟體制,主張向舊的計劃經濟倒退。這些似是而非的看法迷惑了不少人,然而是站不住腳的。事實上一段時期內我國的收入差距已經大大超過了實行市場經濟制度的所有發達國家和許多發展中國家,說明問題不出在市場經濟制度,而出在政治體制改革滯後,民主和法制建設進程滯後,權力過度集中和缺乏社會監督,從而導致了收入分配扭曲。


    我們不能為了追求平均主義而離開市場經濟軌道,倒退回舊的計劃經濟時代。20世紀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模式在實踐中的失敗,已經清楚地告訴我們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我們不能用政府分配代替市場分配,實行平均主義的收入分配政策,因為這意味著鼓勵偷懶,懲罰努力工作的人,懲罰效率更高、更能滿足市場需要的企業,也意味著每個公民必須放棄個人自主權利,把自身命運的決定權和收入的分配權交給上級和少數中央決策者來決定。實際上這將進一步帶來分配不公。我們也不能用政府分配經濟資源來代替市場分配資源的作用,這否定了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給了政府決策者過大的權力,使其可能濫用權力為他們自己謀私利,或者輕率錯誤地進行經濟決策,導致喪失經濟效率、發展停滯。歷史已經證明這條路是違背絕大多數老百姓根本利益的,是走不通的,甚至會給社會帶來重大災難。


    二、原始市場還是現代市場


    我們需要現代市場經濟,需要自由競爭,需要在競爭中鼓勵進步、淘汰落後,使每個人努力工作,使經濟高效運行。但這種淘汰指的是資源重組,而不是人身淘汰。我們不需要重走那條已經被西方發達國家丟棄的完全自由放任、實行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的原始資本主義之路。這兩種市場經濟的區別是,前者承認和保護市場競爭帶來的收入差別和社會差別,但同時通過一繫列制度來保障每個公民的基本生存權利和基本生活條件,並通過再分配和社會保障把收入差距限制在一個社會可接受的範圍內,從而保證社會和諧發展;而後者則單純強調私人所有權神聖不可侵犯,主張把經濟活動中自由競爭、優勝劣汰的法則推廣到整個人類社會生活領域,反對一切政府干預,把人類社會關繫變成互相排斥、互相傾軋,甚至你死我活的關繫,亦即社會達爾文主義。事實上這種原始資本主義模式已經被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拋棄。目前左派與右派之間關於市場經濟是好是壞的爭論,常常都沒有區分清楚這兩種不同的市場經濟。


    三、權貴資本主義還是受監督的權力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之路可能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權力與資本結合,通過錢權交易、暗箱操作,把公共資源轉化為私人財產,限度地獲取壟斷利潤,形成少數侵占社會公眾利益、把持經濟命脈的既得利益階層或權貴集團,形成高度壟斷的市場。這不僅造成巨大的社會不公平,同時也導致經濟效率的喪失,把社會引向腐敗和停滯、倒退。另一種結果是權力在公眾監督下行使,市場按公平競爭的原則運行,鼓勵提高效率,鼓勵進步創新。隻有在公眾監督下運作的權力和實行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模式,纔可能是一個和諧、高效、發展可持續的經濟模式。


    發達國家在19世紀和20世紀前期的經驗、拉美國家在20世紀後期的歷史經驗都證明,當收入分配嚴重向少數人傾斜,而把大多數人拋在一邊,當日益做大的蛋糕越來越被少數人據為己有,這一經濟體制就不可能繼續保持持續、穩定運行,它帶來的經濟失衡和社會衝突早晚會促使體制發生改變。主動的體制變革是更理想、全社會損失更小的方式。而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社會各階層成員終都會被迫付出更大的代價。


    四、福利缺失和過高福利


    我們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走到了這一步,能夠並需要在確立市場經濟主體地位的同時,建立一套收入再分配和社會保障、公共福利制度。這套制度要能夠保證全體公民基本的生存、生活和發展條件,使每個人有病可醫,有房可住,有學可上,有就業機會,有獲得失業保障、養老保障的權利。公共服務要能夠公平地提供給全體公民。


    但在中國現階段發展水平上,不能照搬發達國家的高福利制度。社會保障和福利的標準不能過高,不能超過經濟的承受能力,否則將變成未來發展的沉重負擔。南歐一些高福利國家發生的嚴重債務危機,就是前車之鋻。通常,在實行民主選舉制度,但這些制度又沒有健全到能夠保障全體公民長遠利益的國家,常常會看到某些政黨和政客為了迎合選民的眼前利益而實行寅喫卯糧、竭澤而漁的政策,不顧社會經濟長期發展。這種危險,也是需要避免的。不過中國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福利過高,而是相當一部分居民(例如大部分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還沒有得到基本的福利和保障。


    簡單概括,我們目前的社會福利和保障原則應該是:相對低水平的基本福利和保障,全社會公眾的全面覆蓋。


    五、國富與民富


    發展的終目的是人民富裕,發展必須給全體公民帶來實惠,使全體人民走向富裕和進步。GDP增長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但不是目標本身。國富民窮更不是我們要選擇的模式。政府需要具有一定的實力,纔能完成提供公共服務、完善基礎設施、保證公共治理、進行轉移支付、促進發展創新、維護國家安全等功能。但在政府、國有企業與居民之間的分配關繫上,政府不應集中過多資源,國有企業不應與民爭利,尤其要防止憑借政府權力和國有壟斷假公濟私,滋生既得利益,形成權貴集團,侵害公眾利益。為此,必須建立一套制度以保證政府收入有節制,公共資源使用有限制,更要保證公共資源用於公共目的。我們需要有一套健全的制度來保證公共資源管理在陽光下進行,讓老百姓能夠監督,其使用需要符合公眾利益,而不允許揮霍濫用,為少數人牟利。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