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新民說·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
    【市場價】
    872-1264
    【優惠價】
    545-790
    【作者】 (美)大衛·D弗裡德曼,新民說出品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經濟通俗讀物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4956371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9563715
    作者:(美)大衛·D.弗裡德曼,新民說出品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套配的“法律的經濟分析”“法與經濟學”課程視頻、課件及試題,請登陸
        http://www.bbtpress.com/download?id=2


     


        經典入門、暢銷譯本。常銷美國20年,此譯本在臺灣5年加印13次;


        風格迥異、思維發散。化學、物理學背景,弗裡德曼之子,受芝加哥經濟學派大家影響,科幻小說家;


        國內外法律、經濟學大家推薦。美國大法官波斯納、經濟學、法學家羅培新誠意推薦;


        唯yi入選華東政法大學國際金融法律學院的法經濟學入門教材。

     
    內容簡介

        經濟學和法律有什麼關繫呢?假設立法者提議持槍搶劫犯必須判死刑。媒體社論強烈支持對犯罪采取強硬手段;律師提出異議,認為這種懲罰太殘酷;法學家則在思考這個議案的公平正義問題。而經濟學家則發現,持槍搶劫的判罰跟謀殺的判罰一樣,會鼓勵搶劫犯殺掉被害人。經濟學這種直達問題本質的能力,使得它不僅適用於解釋法律,還有助於法律的制定。


        利用大量案例,加上淵博的芝加哥學派經濟學知識,作者堅定地為法律的經濟分析“辯護”。他簡潔明快地釐清了法律與經濟學的關繫——這種行文風格適合學生、律師和外行讀者,同時又不會犧牲觀點的深度。法律的經濟分析並沒有顛覆傳統法律學者的結論——對同一法律問題,比如是否廢除死刑,它能被不同的立場所用,而是改變了雙方辯論的本質。比如,在討論房屋租賃法時,一般認為它要麼偏袒房東或要麼偏袒租客,但經濟分析明確表示:長期來看,一個糟糕的法律會對雙方都造成損害。此外,跟傳統法律理論不同,經濟分析用相同的概念(如經濟效率)和方法去理解和評估不同類別的法律,比如合同法、財產法、刑法、侵權法等——不管是當下的美國法律,還是其他歷史時期或其他地方的法律。

    作者簡介

        作者:[美]大衛 D. 弗裡德曼(David D. Friedman),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著名經濟學家、法學教授、科幻小說家,美國聖塔克拉拉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弗裡德曼之子。大衛以家學淵源的深厚經濟學素養為底,用活潑的文字拆解看似復雜的難題,作品廣受學者重視和稱贊,其中包括法律經濟學的開山祖師、美國大法官波斯納。著有《價格理論》《弗裡德曼的生活經濟學》等。


        譯者:徐源豐,臺灣清華大學工程繫學士,臺灣政治大學企管碩士,現為資深財經專業譯者。


        審訂者:葉家興,臺灣大學機電工程學士、經濟學碩士,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金融學繫副教授。

    目錄
    導論 /1
    1 經濟學與法律相遇 /7
    2 經濟效率及其他 /19
    3 這個世界哪裡錯了?(Ⅰ) /32
    4 這個世界哪裡錯了?(Ⅱ) /43
    5 權利的定義和執行 /57
    6 燃燒的房屋和爆炸的可樂瓶:保險與經濟學/78
    7 擲幣與撞車:事前與事後 /92
    8 博弈論 /104
    9 生命的價值 /118
    間奏:美國法律體繫簡介 /128
    10 我的、你的和我們的:財產法經濟學 /138
    11 知識產權經濟學 /158
    12 契約經濟學 /179

    導論   /1


    1 經濟學與法律相遇   /7


    2 經濟效率及其他   /19


    3 這個世界哪裡錯了?(Ⅰ)    /32


    4 這個世界哪裡錯了?(Ⅱ)   /43


    5 權利的定義和執行   /57


    6 燃燒的房屋和爆炸的可樂瓶:保險與經濟學/78


    7 擲幣與撞車:事前與事後    /92


    8 博弈論   /104


    9 生命的價值   /118


    間奏:美國法律體繫簡介   /128


    10 我的、你的和我們的:財產法經濟學   /138


    11 知識產權經濟學   /158


    12 契約經濟學   /179


    13 婚姻、性與嬰兒   /212


    14 侵權法   /233


    15 刑法   /276


    16 反托拉斯   /303


    17 其他法律體繫   /327


    18 刑法與侵權法的難題   /349


    19 習慣法具有經濟效率嗎?   /370


    後記   /384

    前言
    導論我要做的事
    如果世界上隻有我一個人,各種問題一定很多,但絕不會有法律問題。如果再加一個人,便有發生衝突的可能。我們都想摘相同樹枝上的同一顆蘋果。我射傷了一頭鹿,沿路追趕下去,卻發現已經被你宰來喫了。
    暴力相向是顯而易見的解決辦法,但不是很好的方法。使用暴力,我們的小小世界可能縮小成隻剩一人,或者誰也不存在。更好的解決辦法是有明示或暗示的法律體繫,以和平的方式化解衝突,決定誰該做什麼事,如果不做,會遭遇什麼後果。目前所有已知的人類社會都發現這個辦法可行。
    我們熟悉的法律,是由立法機構制定、由法院和警察執行的法律。但即使在我們的社會中,也有許多法律不是立法機構制定,而是由法官創造,存在於過去的判例中,用以決定未來的案件如何判決;不少法律的執行是由私人進行,不是由警方執行,如侵權受害者和代表他們的律師;許多法規以私部門規章(私人規範)的形式存在,不是法律,並由私人執行。

    導論


    我要做的事


    如果世界上隻有我一個人,各種問題一定很多,但絕不會有法律問題。如果再加一個人,便有發生衝突的可能。我們都想摘相同樹枝上的同一顆蘋果。我射傷了一頭鹿,沿路追趕下去,卻發現已經被你宰來喫了。


    暴力相向是顯而易見的解決辦法,但不是很好的方法。使用暴力,我們的小小世界可能縮小成隻剩一人,或者誰也不存在。更好的解決辦法是有明示或暗示的法律體繫,以和平的方式化解衝突,決定誰該做什麼事,如果不做,會遭遇什麼後果。目前所有已知的人類社會都發現這個辦法可行。


    我們熟悉的法律,是由立法機構制定、由法院和警察執行的法律。但即使在我們的社會中,也有許多法律不是立法機構制定,而是由法官創造,存在於過去的判例中,用以決定未來的案件如何判決;不少法律的執行是由私人進行,不是由警方執行,如侵權受害者和代表他們的律師;許多法規以私部門規章(私人規範)的形式存在,不是法律,並由私人執行。


    擴大時空環境,我們會在法律的來源和執行方式上踫到更多的多樣性。如果我們考慮所有時空環境下的法律體繫,那麼現在美國制定和執行法律的方式,隻能算是其中的一個樣本——要解決人際衝突的問題,可行的方法有很多,美國的方法隻是其中之一;可行的法律體繫有許多,美國的體繫隻是其中之一。本書重點放在過去一兩個世紀的英美法上,並不是因為它們比其他的法律體繫重要,而是因為作者、大部分美國讀者以及本書所提大多數學者,比較了解這套體繫。但本書討論的觀念也適用於其他法律體繫。第17章簡述其他的法律體繫時會談到這一點。


    有許多方法可以探討法律體繫,如從法律史學家、法律哲學家或律師的觀點來看。本書作者——我——則為經濟學家。我的探究方法是去問:在這個理性個人面對法律而調整行為的世界裡,法律體繫將產生什麼樣的結果?


    雖然這不是可行的探究方法,應用範圍卻很廣。法律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行車速限的存在,是因為有人希望人們減慢開車速度。法律可能對合約上的曖昧難明之處做出不利簽約人的解釋,目的是要人們簽約時更慎重其事。


    這種經濟探究方法可以從兩方面著手。從目標著手,可以評估法律,確定它們有沒有達成目標。從某個法律條文甚或某個法律體繫著手,可以了解法律的目標何在。


    經濟學的中心假設是理性(rationality)——從希望達成的目的切入,能了解行為。貫穿本書的第二個假設是,法律體繫(或者至少其中一大部分)都有其意義,是帶有目的的工具。這裡不質疑個關於理性的假設,雖然它已有大量文獻探討,而我覺得其中有趣的,當屬近來的演化心理學。


    第二個假設則會在本書中被一再檢視。本書不斷提出的一個問題,即是法律在多大的程度內可以被解釋成工具,尤其是做為達成經濟效率這個特殊目的的工具。這是法律的經濟分析關心的事情。第19章彙總了相關的證據,結果是尚難蓋棺論定。


     


    有什麼不對?


    法律體繫不完全是人類深思熟慮下的產物。在很大的程度內,它是由無數個別決定組成的非計劃性結果。這些個別決定包括議員對於法律中特定條款的磋商,以及法官針對特定案例所做的判決。因此,我們有可能無法找到這種體繫的目標。法律體繫不一定有意義,而我們也不一定能夠了解其意義。人類生來就有絕佳的型態辨識能力,找得到計算機無法辨識的型態,甚至有時能找到不存在的型態。讀者應該問自己一個問題,特別是在接近本書結束時這麼問:經濟學能在多大的程度內發現法律中的秩序,以及在多大的程度內能夠創造這種秩序?


    反對以經濟方法探討法律邏輯的一種說法,在於法律可能沒有任何邏輯可資探討。另一種反對意見認為法律有邏輯,但它關心的不是經濟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而是公理正義(justice)。我們懲罰罪犯不完全是為了獲得好結果,而是因為罪犯該受懲罰。我們要求侵權者賠償受害者,不是因為這麼做可以給人不去侵權的誘因,而是因為凡造成損害者應該付出代價。我們堅持小孩子把房間弄得一團亂時應該清理干淨,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


    對這些言之成理的說法,我有兩點回應。,公理正義無法適度說明法律,因為數量多得驚人的法律問題與之無關,也因為我們沒有適當的理論,可以告訴我們哪些法律合乎公理正義,哪些法律不合公理正義。我們對公理正義的大部分直覺是結果,不是原因——我們認為法律合乎公理正義,因為我們從小到大被教的就是這些法律。


    第二,在許多案例中,我們認為自己支持的法律合乎公理正義,其實它們本來就具有經濟效率。為使這件事更清楚地浮現出來,我在分析中完全忽視公理正義的問題。為了衡量及判斷法律如何成功地滿足人之所欲,我把想保有自身財物的欲望與小偷想偷走這些財物的欲望,放在完全相同的立足點上。另一方面,讀者將看到很多表面上合乎公理正義的事情(如懲罰盜賊的法律,以及要求把房間弄亂的人收拾干淨),到頭來適得其反。我想,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為誰而寫?


    本書的讀者對像有三類。類是所謂的聰明外行人。這種人認為了解法律和經濟學本身,這兩者間的關繫,以及這兩者跟他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關繫,是很有意思的事。第二類是法律專業人士,他們希望多了解如何在本行運用經濟方法。第三類是學生,有可能是經濟繫或法學院學生,看這本書是因為教授要他們看,但我希望這不是的理由。


    為這麼多不同類別的讀者而寫的一個問題是,他們的要求各不相同。學生,尤其是法律繫的學生,以及法律專業人士,希望多讀到一些學術性注釋、案例和參考書目,但聰明的外行讀者可能覺得累贅和沒必要。於是我把學術性的參考工具移到網絡上。本書是為外行讀者而寫,不加注釋,引用的案例或參考書目極少。我采取的配套措施是設立一個網站,盡量加進學生或法律專業人士覺得本書可能遺漏的內容。本書利用頁邊的圖示把兩者鏈接起來,網址及對應的內容如下所示:


    www.daviddfriedman.com/laws_order


     


    B   引用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W   鏈接到網絡書或文章


    C   案例


    M   數學運算


    R   其他評論


    用這種方式寫書的一個原因,是我對學術性參考工具不是那麼有好感。把參考案例、文章等開列出來,當然有幫助,但本書基本上是談一個觀念結構,很容易在學術細節中迷失方向——不隻讀者會這樣,連作者也難免。


    我希望把本書精簡到隻談要談的事,其餘的就利用現代科技移到唾手可及的網絡上,如此便可享受學術參考工具帶來的好處,卻不必負擔成本。同時我也有個地方,能夠不斷更新和擴充內容,不需要花大筆錢重新排印付梓。讀者如願助以一臂之力,請在本書網頁上找我的電子郵件地址。


     


    本書架構


    進行法律的經濟分析有兩種方法,一個是依經濟觀念,另一個是依法律領域。本書兩者兼容並蓄。部分概述基本經濟概念,如理性、經濟效率、外部性、生命價值、風險分配的經濟原理,它們可以用來了解範圍廣泛的法律問題。之後有一章間奏,簡述美國的法律體繫如何建立,主要是供律師和法律繫學生以外的讀者閱讀。第二部分接著把經濟學用在分析法律的核心領域,大致來說,內容包括法律繫學生一年級課程會學到的東西,並據此安排前後順序。


    後一部分用各種方式把本書所談付諸應用。裡面有一章探討與英美法非常不同的法律體繫;有一章討論為什麼美國要用兩套法律體繫(侵權法和刑法),以不同的方式做大致相同的事情,以及能不能廢除其中之一;還有一章探討法律(至少是法院判例)具有經濟效率或不具經濟效率的各種證據。後一章總結全書對法律體繫所做的分析。

    媒體評論
    這是法律經濟學的極佳入門書。內容包羅萬像、充滿想像力,作者舉例生動有趣、觀點鮮明、說理清晰簡潔,能夠激發讀者對法律作深度思考。這是一流經濟學家對這個跨學科領域研究的卓越貢獻。
    ——理查德·波斯納,美國聯邦第七上訴法院法官,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

    在英美和大陸法繫裡,經濟分析已經滲透到了幾乎所有的法學領域。用經濟學的方法探討法律,也已經是法學界不可阻擋的潮流。小弗裡德曼的《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將法律經濟學有效而且有趣地介紹給讀者,是一本上乘的入門之作。對法學院和經濟學院的師生以及從事司法工作的朋友,我竭誠推薦這本書,它可以為自己的工具箱裡添增有力的配備!
    —&mdash,著名法律經濟學家,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法律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這是法律經濟學的極佳入門書。內容包羅萬像、充滿想像力,作者舉例生動有趣、觀點鮮明、說理清晰簡潔,能夠激發讀者對法律作深度思考。這是一流經濟學家對這個跨學科領域研究的卓越貢獻。


    ——理查德·波斯納,美國聯邦第七上訴法院法官,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


     


    在英美和大陸法繫裡,經濟分析已經滲透到了幾乎所有的法學領域。用經濟學的方法探討法律,也已經是法學界不可阻擋的潮流。小弗裡德曼的《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將法律經濟學有效而且有趣地介紹給讀者,是一本上乘的入門之作。對法學院和經濟學院的師生以及從事司法工作的朋友,我竭誠推薦這本書,它可以為自己的工具箱裡添增有力的配備!


    —&mdash,著名法律經濟學家,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法律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以經濟學的視角來解讀法律規則,這本書做得非常成功!而且,文字通俗易懂,引人入勝,法科學子一定能從中獲得愉快的閱讀體驗。他們收獲的,不僅是智識,而且還包括輸出智識的方式。


    ——羅培新,第七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長,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金融法律學院前院長


     


    大衛·D. 弗裡德曼把價格理論寫到了引人入勝的境界。……與米爾頓·弗裡德曼的文字相比,大衛的文字更幽默,所論事例也更多出自現代生活世界。


    ——汪丁丁,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


     


    簡潔、清晰、直白,是我zui喜歡的寫作風格。分析水平很高,第三章到第五章是我見過讀科斯定理的zui闡述,比科斯本人好五倍。


    ——輝格,《自私的皮球》《沐猿而冠》《群居的藝術》作者


     


    很清晰的面向入門讀者的設定。利益機制驅動人們的行為,法律規則約束人們的行為。少有一本能讓人津津有味地把兩者一路串下來的,而且不時讓人腦洞大開。


    ——學經濟家


     


    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和學識,帶領讀者進行“經濟思考”的趣味之旅。反直覺的經濟學結論,在他筆下成了容易消化的生活常識。


    ——彼得·博特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繫教授,《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合著者


     


    一本有趣又生動的法律的經濟分析入門讀物。它展示了法律的經濟分析的原則和價值,並以一種生動、有效的方式進一步闡明這種分析方法並為之辯護。它或許沒法說服每個讀者相信經濟學提供了理解法律的鑰匙,但它的論證充分有力。


    ——《法律與政治評論》(The Law and Politics Book Review)


     


    大衛·弗裡德曼思維活躍、令人振奮,還有點喜歡取笑別人。而他的書“(因信息量大而)超級難懂”——在這個詞的zui好的意義上來說。同時,他十分謹慎,並沒有用很長的篇幅來證明其觀點。不僅他所提供的證據本身令人印像深刻,並且證據呈現的方式也令人印像深刻。


    ——《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大衛是一個永遠令人期待的講故事高手,他早年就引用馬歇爾的話,“用數學算出結果,然後通俗地表述出來,如果第二步不可行,那麼就不要用數學”,弗裡德曼出色地完成了這兩步,連“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幸福、富有”“為什麼寶寶會哭”這些生活常事,也被大衛信手撚來,深入淺出地分析並進行解釋,普通的生活與經濟分析那巨大解釋能力的交織,讓讀者沉浸其中無法自撥。這與他並非經濟學科班出身有關(他是一個物理學家),但深厚的家學淵源仍然造就了他淵博的經濟學知識,他的代表作《價格理論》就被認為是價格理論的優秀作品,這使得他的行文與正統主流經濟學家風格迥異卻又引人入勝。


    ——讀者修金來


     


    一本非常引人入勝、充滿獨創性、發人深思的法經濟學讀物。


    ——美國《精選》雜志(Choice)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