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隱藏的博弈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
    【市場價】
    971-1408
    【優惠價】
    607-880
    【作者】 摩西·霍夫曼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經濟通俗讀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5573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755732
    作者:摩西·霍夫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8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MIT兩位行為經濟學研究院、課程導師在博弈論應用領域的一次原創性新研究,為理解人類的決策行為提供新的視角,改變我們思考世界的方式,提升認知與競爭優勢。
    入選麻省理工學院2022年夏季書單
    斯隆商學院2022年度推薦

     
    內容簡介

    人們總是喜歡認為自己是理性的,這也是傳統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假設,但正如行為經濟學所表明的那樣,人類的很多行為其實是非理性的——這不禁讓人懷疑博弈論在現實世界中的可信度。
    在?《隱藏的博弈》這本書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兩位研究科學家摩西·霍夫曼和埃雷茲·約耶裡在古典經濟學的超理性和行為經濟學的非理性之間找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中間地帶?——他們稱之為“隱藏的博弈”。
    兩位作者在這本書中利用博弈論,揭示了幾乎人類所有非理性喜好、信念和行為背後的深層邏輯,從我們說話時為什麼會拐彎抹角,到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發生,以及我們為什麼會願意幫助陌生人。每一個讀者都將從這些令人大開眼界的觀點與闡釋中更好地理解競爭與公平的意義,以及我們的直覺、審美、愛究竟來自哪裡,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作者簡介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研究科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研究員,專注於博弈論方面的研究,並曾在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教授經濟學方面的課程。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研究科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應用合作團隊(ACT)項目主任,《紐約時報》、《時代》周刊撰稿作者,以“如何激勵人們多行善事”為主題的TED演講觀看量超240萬。
     

    目錄
    第1章· 引言/ 001
    第2章· 學習/ 013
    第3章· 3組實用的概念辨析/ 031
    第4章·性別比例:博弈論的金標準/ 045
    第5章·鷹鴿博弈與權利/ 061
    第6章·高成本信號與美學/ 085
    第7章·隱藏的信號與謙虛/ 115
    第8章·證據博弈與粉飾/ 127
    第9章·動機性推理/ 167
    第10章·重復囚徒的困境與利他性/ 189
    第11章·規範執行/ 201
    第12章·類別規範/ 237
    第13章·高層級信念/ 263
    第14章·子博弈完美均衡與正義/ 303

    第1章· 引言/ 001
    第2章· 學習/ 013
    第3章· 3組實用的概念辨析/ 031
    第4章·性別比例:博弈論的金標準/ 045
    第5章·鷹鴿博弈與權利/ 061
    第6章·高成本信號與美學/ 085
    第7章·隱藏的信號與謙虛/ 115
    第8章·證據博弈與粉飾/ 127
    第9章·動機性推理/ 167
    第10章·重復囚徒的困境與利他性/ 189
    第11章·規範執行/ 201
    第12章·類別規範/ 237
    第13章·高層級信念/ 263
    第14章·子博弈完美均衡與正義/ 303
    第15章·初級獎賞的隱藏作用/ 329
    致謝/ 341
    注釋/ 343

    在線試讀
    很多人可能很難想像原本被拿著球拍或球、戴著頭盔、穿著比基尼的運動員和模特占據的《體育畫報》封面,有一天會出現鮑比·費舍爾帶著笑容的大方臉。1972年的這期封面如今在易貝這樣的拍賣網站上還是很受歡迎的,當時它是為慶祝費舍爾史無前例的20連勝,不是棒球、籃球或足球項目,而是國際像棋。費舍爾在比賽中的表現以及他對蘇聯對手的控制,讓他一躍進入公眾視野,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個項目的很多頂尖選手都稱他為“有史以來*偉大的”棋手,而這樣的評價通常被用在邁克爾·喬丹、勒布朗·詹姆斯、西蒙·拜爾斯、凱蒂·萊德基和湯姆·布雷迪這樣的人的身上。
    在布魯克林一個拮據的單親家庭長大的費舍爾是如何變得如此偉大的?答案和喬丹、詹姆斯、拜爾斯、萊德基和布雷迪這些人給出的回答沒什麼差別:一點兒運氣加上大量的練習,還有近乎痴迷的熱情。弗蘭克·布拉迪是一位長期研究費舍爾的傳記作家,他說費舍爾9歲的時候不是在下棋就是在研究棋局,他興致勃勃地趴在棋盤或棋譜旁,直到天黑都不願停下來去打開房間裡的燈。為了哄他去洗澡,他媽媽會把一扇櫥櫃門放在浴缸上,然後把他的棋盤放在上面。(之後要讓他離開浴缸也很不容易。)他當然也不喜歡學校,所以一完成義務教育,他就退學了。
    實際上,近乎痴迷的熱情是很多偉人成功的關鍵要素。
    小提琴大師伊扎克·帕爾曼在3歲時從廣播裡聽到古典音樂,之後他第一次要求學習小提琴,但當地的音樂學校拒絕了他,因為他太小了,托不住小提琴。於是,這個體弱多病的男孩開始用一把玩具小提琴自學,然而不久他就患上了脊髓灰質炎,至今仍與拐杖和輪椅為伴。10歲時,他舉辦了廣受好評的獨奏會,19歲他第二次登上《埃德·沙利文秀》,與滾石樂隊同臺表演。1
    數學家斯裡尼瓦瑟·拉馬努金在他33年的短暫人生中非常多產,以至現在有一本同行評審期刊專門用於發表由他提出或證明過的理論衍生出的或與之有關的成果。與費舍爾和帕爾曼一樣,拉馬努金在很小的時候就找到了自己的熱情所在,從住在他媽媽家裡的大學生房客那裡汲取各種知識,從頭到尾閱讀數學課本。對他幫助尤其大的,是一本包含5 000條定理的書,即便是對*熱衷參加高中奧林匹克大賽的人來說,這本書讀起來也是極其枯燥乏味的。成年後,研究工作占據了他全部的生活,導致他疏於關心自己的妻子,甚至忽視自己的健康,*終死於痢疾並發癥。現在有醫生認為,要是拉馬努金願意暫時放下工作接受治療,他原本是可以被治愈的。
    或者還有瑪麗·居裡,她仍然是迄今為止科學界唯一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在巴黎求學期間,她埋頭讀書,常常忘記喫飯。她的這份專注一直保留到離開人世的那一天,她總是有意避開各種獎勵和榮譽,因為這些東西會占用她進行科學研究的時間。她甚至沒去領第二次諾貝爾獎的獎金,據她說“完全是因為懶”。(*終在一戰期間,她領取了獎金,然後全部捐出去,為打贏戰爭做出了貢獻。)

    很多人可能很難想像原本被拿著球拍或球、戴著頭盔、穿著比基尼的運動員和模特占據的《體育畫報》封面,有一天會出現鮑比·費舍爾帶著笑容的大方臉。1972年的這期封面如今在易貝這樣的拍賣網站上還是很受歡迎的,當時它是為慶祝費舍爾史無前例的20連勝,不是棒球、籃球或足球項目,而是國際像棋。費舍爾在比賽中的表現以及他對蘇聯對手的控制,讓他一躍進入公眾視野,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個項目的很多頂尖選手都稱他為“有史以來*偉大的”棋手,而這樣的評價通常被用在邁克爾·喬丹、勒布朗·詹姆斯、西蒙·拜爾斯、凱蒂·萊德基和湯姆·布雷迪這樣的人的身上。
    在布魯克林一個拮據的單親家庭長大的費舍爾是如何變得如此偉大的?答案和喬丹、詹姆斯、拜爾斯、萊德基和布雷迪這些人給出的回答沒什麼差別:一點兒運氣加上大量的練習,還有近乎痴迷的熱情。弗蘭克·布拉迪是一位長期研究費舍爾的傳記作家,他說費舍爾9歲的時候不是在下棋就是在研究棋局,他興致勃勃地趴在棋盤或棋譜旁,直到天黑都不願停下來去打開房間裡的燈。為了哄他去洗澡,他媽媽會把一扇櫥櫃門放在浴缸上,然後把他的棋盤放在上面。(之後要讓他離開浴缸也很不容易。)他當然也不喜歡學校,所以一完成義務教育,他就退學了。
    實際上,近乎痴迷的熱情是很多偉人成功的關鍵要素。
    小提琴大師伊扎克·帕爾曼在3歲時從廣播裡聽到古典音樂,之後他第一次要求學習小提琴,但當地的音樂學校拒絕了他,因為他太小了,托不住小提琴。於是,這個體弱多病的男孩開始用一把玩具小提琴自學,然而不久他就患上了脊髓灰質炎,至今仍與拐杖和輪椅為伴。10歲時,他舉辦了廣受好評的獨奏會,19歲他第二次登上《埃德·沙利文秀》,與滾石樂隊同臺表演。1
    數學家斯裡尼瓦瑟·拉馬努金在他33年的短暫人生中非常多產,以至現在有一本同行評審期刊專門用於發表由他提出或證明過的理論衍生出的或與之有關的成果。與費舍爾和帕爾曼一樣,拉馬努金在很小的時候就找到了自己的熱情所在,從住在他媽媽家裡的大學生房客那裡汲取各種知識,從頭到尾閱讀數學課本。對他幫助尤其大的,是一本包含5 000條定理的書,即便是對*熱衷參加高中奧林匹克大賽的人來說,這本書讀起來也是極其枯燥乏味的。成年後,研究工作占據了他全部的生活,導致他疏於關心自己的妻子,甚至忽視自己的健康,*終死於痢疾並發癥。現在有醫生認為,要是拉馬努金願意暫時放下工作接受治療,他原本是可以被治愈的。
    或者還有瑪麗·居裡,她仍然是迄今為止科學界唯一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在巴黎求學期間,她埋頭讀書,常常忘記喫飯。她的這份專注一直保留到離開人世的那一天,她總是有意避開各種獎勵和榮譽,因為這些東西會占用她進行科學研究的時間。她甚至沒去領第二次諾貝爾獎的獎金,據她說“完全是因為懶”。(*終在一戰期間,她領取了獎金,然後全部捐出去,為打贏戰爭做出了貢獻。)
    對畢加索來說,讓他痴迷的不是國際像棋、小提琴、數學和科學,而是藝術,他一生都極其高產。據估計,他創作了超過5.5萬件藝術作品2,而且一直在變換自己的風格,要是換作其他成功的藝術家,很可能已經開始喫老本了。
    作為普通人,我們會驚嘆於這種近乎痴迷的熱情。要是我們能著迷到投中和勒布朗·詹姆斯一樣多的罰球,鑽研和費舍爾一樣多的殘局,或者翻看和拉馬努金一樣多的定理,我們可能會更加成功!每個新年,我們在制定目標的時候,總是希望自己能憑空擁有某種難以捉摸的熱情,把我們乏味無聊的工作變成心甘情願做的事情。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到了2月初,這樣的熱情並沒有被點燃,漫無目的地花在網飛和照片牆上的時間破壞了我們的計劃。為什麼我們不能像費舍爾和帕爾曼那樣?拉馬努金怎麼會對一本包含5 000條定理的課本著迷呢?!讓我來總結一下吧。為什麼他們,還有愛因斯坦和畢加索會像受到丘比特垂青的幸運兒一般擁有神奇的熱情之火呢?
    此外,為什麼他們會對籃球、國際像棋、數學、物理等產生特殊的熱情?為什麼很同情加泰羅尼亞反抗軍和反法西斯主義者的畢加索沒有把自己超人的精力投入戰爭,而是投身藝術?為什麼愛因斯坦沒有沉迷於國際像棋?為什麼一看國際像棋書就一動不動地坐幾個小時,智商也完全沒問題的費舍爾,一看到家庭作業馬上就會不耐煩呢?(讓他媽媽非常焦慮的是,他的作業總是完成不了。)
    簡言之,締造偉大而又難以捉摸的熱情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現在有專門的領域研究判斷、決策和積極心理學,書店裡也有勵志書籍的專區,所以你會認為,有人能針對這些比較基本的問題給出現成的答案。如果我們不清楚是什麼讓我們充滿熱情並讓我們的人生擁有意義,那麼我們怎麼能理解自己做的決定,或者知道什麼能讓自己開心呢?實際上,有些東西我們是知道的。比如,我們知道,熱情總是伴隨著意義感、使命感和滿足感,它會因稱贊而增強,也會因有人為此向我們支付薪水而減弱。但原因是什麼?為什麼熱情會有這樣的變化?熱情完全無法解釋嗎?
    不是的。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