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本行內外:李伯重學術隨筆(光啟文庫)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
    【市場價】
    971-1408
    【優惠價】
    607-880
    【作者】 李伯重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經濟史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22260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0222600
    叢書名:光啟文庫

    作者:李伯重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3年07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是著名經濟史學家李伯重先生的學術隨筆集。經濟史之內,從田舍犁搭寫到江南奇跡,從資本主義萌芽寫到全球經濟開端;經濟史之外,從“上海小男人”寫到江南婦女地位,從江東文化寫到絲綢之路;廣闊的歷史面貌展現在讀者面前。這是一位經濟史學家近五十載史學素養的沉澱,同時也是一位重量級學人對當前中外學術狀況的嚴肅探討。

     
    內容簡介

    本書為著名經濟史學家李伯重的學術隨筆集,所收者為近年的學術論文及報刊文章,既討論學術,也探究如何做學術。全書共分六輯,內容包括中國古代經濟史、經濟史之外的歷史、古中國對外文明交流與融合、學術生活中的為人與為學、作者在美國學界的見聞,以及中文史地雜譚等。自田舍犁搭到江南奇跡,從壺裡乾坤到宏觀經濟,本行內外,中西之間,一一道來。

    作者簡介

    李伯重,國際著名經濟史學家,長期從事中國經濟史方面的研究。歷任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教授、清華大學歷史繫教授、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等;現任清華大學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心顧問、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繫教授、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特聘教授等。

    目錄
    歷史:經濟史
    曲轅犁與鐵搭
    糞土重於萬戶侯
    均田令中的“桑田二十畝”與“課種桑五十株”
    明清中國的市場經濟與生態農業
    “江南經濟奇跡”的歷史基礎——新視野中的近代早期江南經濟
    中國經濟史學中的“資本主義萌芽情結”
    經濟全球化的開端
    為何經濟學需要歷史

    歷史:經濟史之外
    什麼是“中國”?經濟史中的“微觀”研究
    “壺裡乾坤大”:江南史研究長盛不衰的原因初探
    從“上海小男人”談清代婦女的社會地位

    歷史:經濟史


    曲轅犁與鐵搭


    糞土重於萬戶侯


    均田令中的“桑田二十畝”與“課種桑五十株”


    明清中國的市場經濟與生態農業


    “江南經濟奇跡”的歷史基礎——新視野中的近代早期江南經濟


    中國經濟史學中的“資本主義萌芽情結”


    經濟全球化的開端


    為何經濟學需要歷史


     


    歷史:經濟史之外


    什麼是“中國”?經濟史中的“微觀”研究


    “壺裡乾坤大”:江南史研究長盛不衰的原因初探


    從“上海小男人”談清代婦女的社會地位


    創新是史學發展的主旋律


    網絡信息技術推動史學研究進入新時代


    創造歷史,也不要忘記歷史


     


    文化:文明交流與融合


    以平等心看待世界上不同的文明


    “胡化”與“漢化”:虞弘墓與徐顯秀墓前的隨感


    東晉南朝江東的文化融合


    絲綢之路及其終結


    漫談“文化接軌”和“接軌心態”


     


    學術:為人與為學


    “中國的脊梁”——讀《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學術批評瑣談


    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剔除“學術垃圾”的一點淺見


    談談讀外國書


     


    他山之石:美國學界見聞


    “何偉亞事件”和“亞伯拉罕案件”── 從“人口史風波”談學術規範、學術紀律與學術批評


    批評何必成冤家—— 李嘉圖和馬爾薩斯兩位偉大經濟學家之間的爭論與友誼


    美國的兩個文科學術中心


    從查爾斯河到箭頭湖:MIT與經濟史會議


    MIT的寫作課——知識經濟時代世界一流大學文科基礎技能培養


    為讀者提供最優良的服務——美國圖書館印像記


     


    雜譚:中文史地


    甪直古鎮:千年歷史的濃縮,江南靈秀的表征


    惡虛文、求實情的雍正帝


    黑色猶太人來到以色列


    柏林的古跡保存


    亡國庸君能成為孩子們心中的“世界名人”嗎?

    在線試讀

    資本主義萌芽問題,是我國史學工作者著力最多、爭議最久的重要問題之一。早在中國經濟史學創立之初,這個問題就已被提出。爾後對此問題展開的討論和論爭,至今已延續了大半個世紀,盡管近來討論熱度有所下降,但仍未有接近尾聲的跡像,毫無疑問將伴隨著我們進入下一世紀。有關這個問題的研究,不僅歷時長久,而且波及面廣。僅就過去幾十年中的情況而言,不僅專門的研究論著汗牛充棟,而且但凡涉及中國近數百年歷史的文章著作,也無不提到“萌芽”。關心這個問題的人士,更遠遠超出專業史學工作者的範圍,以至於雖三尺童子,亦無人不知中國歷史上有資本主義萌芽。此外,關於資本主義萌芽的討論,還引發了20世紀80年代後期的關於“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問題”的大爭論,並且對90年代中國現代化問題的大討論也具有重大影響。對一個問題的爭論延續如此之長,論著如此之豐,參加者如此之多,影響面如此之廣,在史學研究中實不多見。


    然而,令人感到不解的是,隨著討論的進展,大家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似乎不是越來越一致,反而是越來越有分歧。例如,在資本主義萌芽產生時間的判定方面,在50年代的第一次討論高潮中,大致還隻有&ldqu說”和“明清說”兩種,而到80年代的第二次討論高潮中,卻出現了“戰國說”“西漢說”“唐代說”“宋代說”&ldq代說”“明代說”“清代說”等多種說法“百花齊放”的局面。而在資本主義萌芽的具體表現方面,早先多指手工工場,而在後來的一些論著中,“泛萌芽化”的現像卻越來越甚,以至於形成“十步之內,必有萌芽”的盛況。盡管像吳承明等嚴謹的學者一再告誡資本主義萌芽不是指一事一物、一店一廠,但在許多論著中,但凡雇工或市場,都被冠以“萌芽”之名,以至於田舍翁多收了十斛麥拿去出賣,小作坊主雇了幾個幫工在家織布,都被指為“萌芽”存在之證。馬克思曾嘲笑“像摩姆孫那樣的人”,在每一個貨幣經濟裡都可以發現已有資本主義,然而在我們的資本主義萌芽研究中,“像摩姆孫那樣的人”卻遠非一二。既然百家爭鳴到了如此的程度,要達到一種定於一尊的共識,看來不是短期之內可以做到的。


    爭論越久、分歧越大,遂使人們對於資本主義萌芽的認識也越來越混亂。一個對中國歷史有興趣的“行外”讀者讀了各家的論著之後,不免如墮九裡霧中:既然從戰國到鴉片戰爭的兩千多年中,時時處處可見這個萌芽,而這個萌芽又一直長不成樹,那麼中國的水土是不是太過特殊?如果真的是水土不宜,那麼我們又有什麼根據來樂觀地斷定這個萌芽以後將一定會變成參天之木?因此對“萌芽”的討論,必然轉向對“水土”(即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社會經濟條件)的討論;而對“水土”的討論,又勢必再轉向對外力(西方資本主義)作用的討論。然而,研究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發點是證明中國能夠自己產生資本主義。因此上述一繫列討論的最後結果卻與初衷相違,因為它最後不得不承認外力在決定中國資本主義的命運上起了決定作用。正是因為討論越深入,認識越糊塗,因此討論也越有必要繼續下去。因此之故,經君健先生風趣地說:資本主義萌芽之於中國經濟史學,即如生與死、愛與恨之於文學,殆已成為永恆的主題。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