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人口負增長時代:中國經濟增長的挑戰與機遇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
    【市場價】
    872-1264
    【優惠價】
    545-790
    【作者】 蔡昉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概況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5359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753592
    作者:蔡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3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中國出版政府獎” “中國好書”獲獎作者、經濟學家蔡昉解析當前社會經濟熱點話題
     人口負增長時代下的政府政策、企業抉擇和個人機會
    解讀如何轉危為機,人口紅利消失的挑戰恰恰帶來改革紅利應運而生的機遇
    深刻認識人口變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相比於其他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和變量,人口是一個更為綜合、全方位且綱舉目張的變化因素。抓住人口變化就可以獲得主動權,在微觀上把握先機,在宏觀上下好先手棋。
    解讀發展階段變化中的中國經濟,前瞻經濟發展的機遇 :
    認識到新的挑戰所在並給予足夠的重視,同時看到這些新挑戰各自蘊含的新機遇,找準應對挑戰的適當政策工具及實現新突破的關鍵抓手,是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基本前提之一。
    掌握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問題,把握正在發生的大趨勢:
    政府的職能在於營造必要環境、基礎信號和適當激勵,使經濟發展方向與大趨勢保持一致;企業則需要把變化的趨勢轉化為投資方向、贏利機會和發展方式;至於家庭和個人,則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借助這個發展大勢,提高勞動收入、擴大財富積累、增強社會流動和實現個人發展。


     

     
    內容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學部委員,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
    長期致力於中國經濟問題研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人口和勞動經濟學、經濟增長、收入分配、減貧等。
    著有《讀懂未來中國經濟》《雙循環論綱》《破解中國經濟發展之謎》《中國經濟發展的世界意義》《成長的煩惱:中國邁向現代化進程中的挑戰及應對》等。曾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中國出版政府獎、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優秀成果獎、中國發展百人獎、中華人口獎、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等。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學部委員,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
    長期致力於中國經濟問題研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人口和勞動經濟學、經濟增長、收入分配、減貧等。
    著有《讀懂未來中國經濟》《雙循環論綱》《破解中國經濟發展之謎》《中國經濟發展的世界意義》《成長的煩惱:中國邁向現代化進程中的挑戰及應對》等。曾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中國出版政府獎、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優秀成果獎、中國發展百人獎、中華人口獎、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等。


     

    目錄
    序言 ·VII
    部分中國經濟的新起點和新挑戰
    章|從警鐘長鳴到緊迫挑戰 ·003
    人口趨勢:普查、預測和現實
    失去人口大國的頭銜意味著什麼
    人口問題的錯置、忽略和再發現
    經濟增長的舵和錨
    第二章|認識外部發展環境的變化 ·025
    全球老齡化:是通貨膨脹,還是長期停滯如何重塑經濟全球化引領全球化新格局的戰略博弈
    第三章|發展階段變化中的中國經濟 ·043
    跨越中等收入階段
    發展階段變化提出的新課題
    從三個維度認識宏觀經濟
    第四章|定義發展階段的人口轉折點 ·059

    序言 ·VII
    部分中國經濟的新起點和新挑戰
    章|從警鐘長鳴到緊迫挑戰 ·003
    人口趨勢:普查、預測和現實
    失去人口大國的頭銜意味著什麼
    人口問題的錯置、忽略和再發現
    經濟增長的舵和錨
    第二章|認識外部發展環境的變化 ·025
    全球老齡化:是通貨膨脹,還是長期停滯如何重塑經濟全球化引領全球化新格局的戰略博弈
    第三章|發展階段變化中的中國經濟 ·043
    跨越中等收入階段
    發展階段變化提出的新課題
    從三個維度認識宏觀經濟
    第四章|定義發展階段的人口轉折點 ·059
    兩個人口轉折點及之後
    從“生之者眾”到“生之者寡”
    從“食之者眾”到“食之者寡”
    人口負增長的國際經驗
    第五章|更嚴峻的供給側增長挑戰 ·083
    影響潛在增長率的新因素
    預測的啟示: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積極就業政策的更高版本
    制造業早熟的代價
    在結構轉變中創造經濟增量
    第六章|需求側制約的新常態 ·109
    需求“三駕馬車”的變化方向
    高質量發展與比較優勢轉換
    發展階段變化與投資回報率
    影響居民消費的經濟社會因素
    第七章|發展模式轉變與認識範式轉換 ·131
    防止未富先老變為慢富快老需求視角:增長理論的範式轉變從索洛悖論到凱恩斯悖論破解數字經濟的“雙刃劍效應”認識地區差距的新致因政策選擇:是“取其輕”,還是“取其重”
    第二部分三個分配領域的改革紅利
    第八章|消除結構 ·163
    抓住消除差距的窗口期
    鄉村振興的產業抓手
    存在“城市化陷阱”嗎
    農業農村的要素供給和配置
    真實的需求側改革紅利
    第九章|提高社會流動性 ·189
    橄欖型社會結構為什麼重要
    人口老齡化與社會流動性
    拓寬家庭預算曲線:職業與照料
    數字經濟時代的勞動力內卷
    阻斷貧富分化的代際傳遞
    第十章|再分配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 ·213
    實現共同富裕的終極手段
    以人類發展破解“生育率悖論”
    人力資本積累的機會窗口
    覆蓋全民全生命周期的社會保障
    勞動力市場制度建設
    第十一章|創新向善的民生效應 ·239
    如何實現創新與共享的統一
    改變企業發展的目標函數
    數字化、算法與向善
    理念紅利與善意助推
    第三部分建設中國式福利國家
    第十二章|發展階段與社會福利水平 ·261
    人口衝擊是福利國家催化劑
    “老人之老”和“幼人之幼”盡力而為和量力而行的統一社會福利支出恆等式
    第十三章|“瓦格納加速期”:規律與機遇 ·281
    打破“弗裡德曼周期律”國家競爭力的新制高點中國語境中的瓦格納法則為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買單公共財政的可持續保障
    第四部分人口負增長時代的發展機遇
    第十四章|更高發展階段的政府作用 ·305
    經濟社會發展的更高水平均衡
    發展內涵轉變:超越 GDP
    從“做大蛋糕”到“分好蛋糕”
    如何兼顧“創造”與“破壞”
    第十五章|把握正在發生的大趨勢 ·323
    認識、適應和引領發展階段
    不確定性的經濟學
    政府政策、企業抉擇和個人機會
    短期與長期對接:如何回歸常態軌道

    在線試讀
    章 從警鐘長鳴到緊迫挑戰
    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人口發展正在經歷一個關鍵的轉折,即人口總量達到峰值,隨後常態化地轉入負增長。人口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層面,對經濟增長來說,人口增長既是舵也是錨。說它是舵,是因為在特定的人口轉變階段,人口的動態和結構為經濟增長的方向設定了既定的路徑,隻要把體制和激勵搞對,經濟增長終究可以在這個路徑上推進。說它是錨,是因為人口增長為宏觀經濟確定了基準,即使宏觀經濟遭遇周期性波動,因一時的擾動處於下行態勢,經濟增長也尚有機會回歸既往的軌道。
    然而,一旦人口轉變進入一個不同的階段,特別是發生了重大的轉折,經濟增長路徑就可能改變,短期的擾動也可能成為新常態。例如,人口總體或者特定年齡組的變化趨勢—從增長變為縮減,就意味著人口總體或局部的增長率發生符號從正數到零及至負數的變化。相應地,經濟發展階段也必然轉向另一種格局,
    經濟增長的穩態也將發生變化。本章將描述中國人口的轉折性變化,闡釋其背後的政策含義。
    人口趨勢:普查、預測和現實
    近年來,人口問題始終是中國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大眾對人口的認知也因披露和更新的有關人口發展數據而不斷刷新。2007年,權威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提出,中國的總和生育率為 1.8左右,按照這個生育率水平來預測,中國人口總量將在 2033年前後達到峰值,屆時人口總量為 15億左右。 聯合國於 2019年主要依據中國官方提供的數據和參數,根據 1.6~1.7的總和生育率假設進行了一次預測,把中國人口總量達到峰值的年份提前到 2025—2030年期間。
    簡單來說,一個國家的總和生育率是指婦女在適齡階段平均生育的孩子數量。不難理解,在一位女性或一對夫妻至少生育兩個孩子的情況下,人口纔能保持增長。因此,考慮一些統計因素後,人口學家把 2.1這個水平設定為更替水平的總和生育率。既然我在前面提到的人口預測所依據的總和生育率顯著低於更替水平,那麼經過一個增長的慣性期後,人口總量必然達到峰值,進 而轉為負增長。可見,一個國家的人口總量什麼時候達到峰值,關鍵在於對總和生育率的估算和判定。
    早在 20世紀 90年代初,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即降低到 2.1以下。在學術界和政策研究領域,人們對此均沒有什麼爭議。對於那以後總和生育率的變化,則既沒有正式發布的信息,在理論和政策討論中也缺乏共識。尤其是對於進入 21世紀以來的總和生育率究竟處在什麼水平,人們常常做出大相徑庭的判斷。根據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的數據,計算得出的總和生育率為 1.22;根據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的數據,計算得出的總和生育率為 1.19。很多學者在對普查統計的數據進行一定的誤差修正後,計算得出的總和生育率為 1.4~1.5。但是,正如《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和聯合國預測的依據所表明的,官方認可的總和生育率長期停滯在 1.6~1.8的範圍內。

    章 從警鐘長鳴到緊迫挑戰
    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人口發展正在經歷一個關鍵的轉折,即人口總量達到峰值,隨後常態化地轉入負增長。人口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層面,對經濟增長來說,人口增長既是舵也是錨。說它是舵,是因為在特定的人口轉變階段,人口的動態和結構為經濟增長的方向設定了既定的路徑,隻要把體制和激勵搞對,經濟增長終究可以在這個路徑上推進。說它是錨,是因為人口增長為宏觀經濟確定了基準,即使宏觀經濟遭遇周期性波動,因一時的擾動處於下行態勢,經濟增長也尚有機會回歸既往的軌道。
    然而,一旦人口轉變進入一個不同的階段,特別是發生了重大的轉折,經濟增長路徑就可能改變,短期的擾動也可能成為新常態。例如,人口總體或者特定年齡組的變化趨勢—從增長變為縮減,就意味著人口總體或局部的增長率發生符號從正數到零及至負數的變化。相應地,經濟發展階段也必然轉向另一種格局,
    經濟增長的穩態也將發生變化。本章將描述中國人口的轉折性變化,闡釋其背後的政策含義。
    人口趨勢:普查、預測和現實
    近年來,人口問題始終是中國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大眾對人口的認知也因披露和更新的有關人口發展數據而不斷刷新。2007年,權威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提出,中國的總和生育率為 1.8左右,按照這個生育率水平來預測,中國人口總量將在 2033年前後達到峰值,屆時人口總量為 15億左右。 聯合國於 2019年主要依據中國官方提供的數據和參數,根據 1.6~1.7的總和生育率假設進行了一次預測,把中國人口總量達到峰值的年份提前到 2025—2030年期間。
    簡單來說,一個國家的總和生育率是指婦女在適齡階段平均生育的孩子數量。不難理解,在一位女性或一對夫妻至少生育兩個孩子的情況下,人口纔能保持增長。因此,考慮一些統計因素後,人口學家把 2.1這個水平設定為更替水平的總和生育率。既然我在前面提到的人口預測所依據的總和生育率顯著低於更替水平,那麼經過一個增長的慣性期後,人口總量必然達到峰值,進 而轉為負增長。可見,一個國家的人口總量什麼時候達到峰值,關鍵在於對總和生育率的估算和判定。
    早在 20世紀 90年代初,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即降低到 2.1以下。在學術界和政策研究領域,人們對此均沒有什麼爭議。對於那以後總和生育率的變化,則既沒有正式發布的信息,在理論和政策討論中也缺乏共識。尤其是對於進入 21世紀以來的總和生育率究竟處在什麼水平,人們常常做出大相徑庭的判斷。根據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的數據,計算得出的總和生育率為 1.22;根據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的數據,計算得出的總和生育率為 1.19。很多學者在對普查統計的數據進行一定的誤差修正後,計算得出的總和生育率為 1.4~1.5。但是,正如《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和聯合國預測的依據所表明的,官方認可的總和生育率長期停滯在 1.6~1.8的範圍內。
    正是由於對總和生育率的莫衷一是,當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布總和生育率僅為 1.3時,人們頗感震驚,原因之一是這是一個極低的生育率水平。人口學家通常認為,總和生育率低於 2.1這個更替水平便屬於低生育率,低於 1.5為很低生育率,低於 1.3則為極低生育率。從國際比較來看, 2020年聯合國把各國分成“不發達國家”、“不含不發達國家的欠發達國家”和“較發達國家”三組,從平均數來看,總和生育率分別為 4.02、 2.16和 1.51。根據該口徑,中國 2020年的總和生育率低於任何一個國家分組的平均水平。
    另一個讓人對總和生育率 1.3感到震驚的原因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此低的總和生育率絕非一朝一夕達到的,也就意味著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多年來一直處於很低的水平,而一些研究者做出總和生育率早已降到 1.4~1.5的估計無疑是可靠的。由此推論,中國人口總量達到峰值已近在咫尺。不出所料,國家統計
    局發布的 2021年的數據顯示,人口自然增長率僅為 0.34‰。在統計意義上,可以說人口增長已經極不顯著,由此人們有理由做出 2022年或 2023年人口達峰的判斷。
    人口數據出乎人們的意料,還在於實際發布的情況與聯合國的預測差異頗大。聯合國下設的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人口司專門負責對各國進行人口預測,根據其於 2019年預測的結果, 2020年中國的人口總量為 14.4億,而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20年中國的實際人口總量僅為 14.12億。此外,國家統計局發布的 2021年人口數據中的人口老齡化水平高於聯合國當時的預測,並且可以預期的人口總量達峰時間也早於聯合國當時的預測。 
    2022年,聯合國適時地更新了對各國人口的預測,其中正合時宜且與時俱進的部分無疑是對中國人口進行的預測,增強了其關於中國的人口預測數據與實際數據之間的一致性。換句話說,這兩套數據之間的差異已經細微到可以忽略不計。用聯合國的預測數據和中國已發布的截止到 2021年的人口數據相互印證,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人口總量在 2022年達到峰值,從 2023年便開始統計意義上的負增長。換句話說,從此中國將不可逆轉地在人口負增長條件下發展。與歷史上因天災人禍或疆域變化引起的人口減少不同,這是中國在正常發展的條件下因人口轉變階段變化而形成的人口負增長。所以,這一轉變既是水到渠成的,也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
    按照國際慣例,一個國家的人口老齡化率一旦超過 7%,就標志著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超過 14%標志著進入老齡社會,超過 21%則標志著進入高度老齡化社會。根據中國的實際人口數據,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即老齡化率)在 2000年就達到 7%,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 2021年已經達到 14.2%,進入老齡社會。根據 2021年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判斷, 2022年或 2023年人口總量將毫無懸念地達到峰值。人口負增長必然進一步加快老齡化,預計 2030年中國的老齡化率將達到 21%,進入高度老齡化社會。 
    失去人口大國的頭銜意味著什麼
    至少在過去的 300多年時間裡,印度作為世界上的第二號人口大國,在人口總量上一直緊追中國,因此,中國人口總量達峰和負增長的必然結果便是幾乎沒有絲毫時間遲滯地把“世界人口大國”的頭銜拱手讓給印度。聯合國的人口預測的確顯示,這個變化的發生隻在轉瞬之間—2023年(見圖 1—1)。“世界人口大國”這個頭銜並不重要,對中國的發展前景進行展望的恰當參照繫也不是印度。不過有比較纔有鋻別,把中國的人口轉變及受其影響的經濟增長表現置於與印度的比較中來認識也是有意義的,更有助於理解中國自身發展階段的變化及相關挑戰。 
    其實,中國並不是自古以來就擁有“世界人口大國”的稱號。根據英國經濟史學家安格斯 ·麥迪森整理的歷年至 1500年,印度的人口規模都大於中國;直到 1600年,中國纔取得了世界人口大國的地位。雖然此後也有一段時期,兩個國家在人口規模上交替領跑,但是至少自 1700年起,中國
    便牢牢地占據著世界人口大國的位置。
    例如,中國的總和生育率早在 1991年就降到更替水平之下,當年為 1.93,而印度的總和生育率直到 2020年纔降到更替水平之下,這一年為 2.05。且不說在兩國的總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之下後繼續下降的相對速度存在怎樣的差異,僅從總和生育率首次降到更替水平之下的時間來看,兩國的人口轉變過程之間就有
    至少 30年的時間差。
    中印兩國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也是有目共睹的。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按 2015年計算, 2021年印度的人均 GDP(國內生產總值)為 1 9,僅相當於中國 1998年的水平。事實上,總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之下的時點在中國和印度之 間有長達 29年的時間差,這期間兩國的經濟發展表現迥然不同。按照可比口徑, 1991年中國的人均 GDP是印度的 1.8倍,2020年升至 5.7倍。
    與包括印度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高速增長時期的經驗表明,不管人口格局是怎樣的(譬如潛在地有利於或不利於經濟增長),無論是收獲人口紅利還是克服人口阻力,都需要依靠一繫列其他條件,包括經濟體制的激勵水平、勞動力整體受教育水平、配置資源的市場化水平、對外開放水平及經濟發展的分享水平等。如果不具備這些發展的必要條件,人口隻能成為一種負擔,而不會被轉化為加速經濟增長的紅利。
    從早期中國和印度人口總量交替領先的漫長歷史也可以看到,“世界人口大國”這個頭銜與發展績效和發展水平並無直接關聯。例如,麥迪森整理的歷史數年起,至今兩千餘年的絕大部分時間裡,在中國與印度之間,以人均 GDP衡量的發展水平並無實質性差異 a,真正顯著拉開兩國之間發展差距的是中國 20世紀 70年代末開始實行的改革開放。 40餘年的改革開放效果某種程度上超越了以往的全部歷史。
    不過話說回來,中國改革開放的主要時間段( 1980—2010年)確實是與有利的人口轉變階段相交彙,高速經濟發展的確得益於人口紅利,並且 2010年以來,中國人口紅利加速消失,經濟增長速度也確實從高速轉變為中高速。例如,中國的實際 GDP年均增長率在 1980—2010年這個典型的人口機會窗口期高達 10.1%,在 2010—2021年人口紅利加速消失的階段則顯著降低至 6.9%。
    由此我們應該得出的結論是,經濟增長表現會受人口轉變因素的影響,或正面或負面,然而人口發展趨勢的變化並不是宿命或極限,不應該成為經濟增長的終極決定因素。任何國家,無論人口轉變處於哪個階段,在既定的內外部經濟環境中,隻要具備恰當的經濟體制和機制,足以充分動員資源和要素,並對資源和要素進行有效的配置,就能夠克服不利的人口因素干擾,實現良好的經濟增長表現。至此,我們可以轉換一個比較對像,即從同印度比較轉向同美國比較,加深對人口作為重要因素但不是宿命這個論斷的理解。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擘畫了 2025年和 2035年的經濟發展目標。從定性的角度,該目標被分別表述為“十四五”期末中國達到現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之際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從定量的角度,實現這兩個目標要求從“十四五”期間開始, GDP年平均增長 5%左右。按照這個增長速度,預計在 2030年前後,中國經濟總量將趕超美國。從事預測的學者們普遍認為這是一個可行的增長速度,相應地,中國於 2030年前後成為世界大經濟體的預期也是合理的。
    現在來看,這個預測是科學且客觀的,本身並無瑕疵。應該有信心的是,人口負增長的事實也不會改變中國成為世界大經濟體的預期。然而,也需要指出,學者們預測未來經濟增長速度時,隱含的假設是中國人口總量將在 2030年達到峰值。換句話說,當時的預期是在中國人口總量達峰之時,經濟總量超越美國,即兩個重要的轉折預計同時到來。
    這種同步預期也不無道理。我們不妨回想一下, 2010年,正是在中國 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數量達到峰值時,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取得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更有意思的是,這一年也恰好是日本的人口總量達峰之年,隨後的人口負增長在日本觸發了嚴重的經濟衰退。這似乎表明,在人口轉折點與經濟轉折點之間存在統計上的相關關繫,雖然背後的邏輯比表面看上去更復雜,有待深入探討,但可以確定的是兩者之間絕非無關。
    我們將在以後的章節中以適當的篇幅討論這種關繫。這裡,我們先來注意一個已經顯現的事實,即中國人口總量達峰的時間先於經濟總量超越美國的時間。 2021年,中國 GDP為 17.73,占全球經濟總規模的 18.5%,同年美國 GDP為 23.00,在全球經濟中的占比為 23.9%。美國的經濟體量仍比中國高出 29.7%。
    這是中國特有的“未富先老”特征的一種表現。以往我們對中國人口老齡化這個獨特表現的認識,僅限於把老齡化程度與經濟發展階段進行比較。例如,我們往往觀察到,在相同的人均收入水平上,中國比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老齡化率更高、總和生育率更低、人口增長速度更緩慢等。由此揭示出的很多信息,對於我
    們認識中國的新國情無疑大有裨益。
    然而,如今出現的這個新的事實,即中國人口轉變的速度具有不斷超出預期的性質,應該幫助我們認識到“未富先老”這個特征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變化的,在一定條件下具有與日俱增的性質,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常常超出預期。這說明需要及時且準確地把握不斷變化的人口數據及其揭示的發展趨勢,遮遮掩掩或判斷失準都可能誤導宏觀決策。更進一步,無論數據揭示出怎樣的趨勢,決策者和研究者還是需要有超前的思維,不僅密切注意“灰犀牛事件”的動態趨勢,還要足夠警惕“黑天鵝事件”。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