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相互競爭的經濟理論:新古典主義、凱恩斯主義和馬克思主義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
    【市場價】
    1302-1888
    【優惠價】
    814-1180
    【作者】 理查德·沃爾夫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經濟學理論  其他經濟學理論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978750977179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9771792
    叢書名: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叢書·參考繫列·74

    作者:理查德·沃爾夫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6月 


        
        
    "

    內容簡介
    本書靈活應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從切入點、對像、邏輯等方面,對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這三種不同經濟理論的傳統、內容和差異進行深入闡述。作為美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作者通過比較三種不同的經濟理論,澄清了各種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誤解和歪曲,決定論、階級等術語和概念提出了一繫列獨特的思想見解。
    作者簡介
    理查德·沃爾夫(Richard D. Wolff),美國著名左翼經濟學家,曾被紐約時報雜志稱為“美國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沃爾夫教授先後就讀於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並於1969年獲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耶魯大學、紐約城市大學、巴黎一大、麻省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是“經濟和社會分析協會”及其刊物《重思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他和斯蒂芬·雷斯尼克教授長期合作,共同致力於運用新方法研究政治經濟學。目前,他在紐約的新學院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是全球左翼論壇的負責人之一。

    斯蒂芬·雷斯尼克(Stephen A. Resnick,1938-2013),美國著名左翼經濟學家,1960年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64年獲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他曾先後任教於耶魯大學、紐約城市大學、麻省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與理查德·沃爾夫教授長期合作,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經濟學方法論、經濟思想史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合作成果。

    王今朝,男,1972年7月出生,河北新樂人,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現任經濟學繫副教授。1995 年武漢大學數學繫本科畢業;2000年、2003年獲武漢大學經濟學碩士、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研究方向為發展經濟學。近五年來發表論文10 餘篇。 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武漢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戰略決策科學性研究。
    目錄
    中文版序
    譯者序
    致讀者
    致謝詞
    章三種不同的理論
    節本書與經濟學理論
    第二節不同的理論和社會
    第三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歷史
    第四節不同經濟理論的比較
    第五節對三大理論的初步介紹
    第六節結論
    第二章新古典主義理論
    節新古典經濟學傳統
    第二節市場價值:供求分析方法中文版序

    譯者序

    致讀者

    致謝詞

    章三種不同的理論

    節本書與經濟學理論

    第二節不同的理論和社會

    第三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歷史

    第四節不同經濟理論的比較

    第五節對三大理論的初步介紹

    第六節結論

    第二章新古典主義理論

    節新古典經濟學傳統

    第二節市場價值:供求分析方法

    第三節效率和市場

    第三章凱恩斯主義理論

    節凱恩斯主義的挑戰

    第二節資本主義經濟衰退的新古典解釋

    第三節凱恩斯主義對資本主義經濟衰退的解釋

    第四節投資行為

    第五節後凱恩斯經濟學和其他理論對凱恩斯的反應

    第六節國家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作用

    附錄理性預期

    第四章馬克思主義理論

    節馬克思主義傳統及其理論

    第二節馬克思主義的邏輯結構

    第三節馬克思主義階級觀詳述

    第四節資本主義基本階級過程及商品

    第五節資本家和勞動者

    第六節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七節資本主義包含的階級

    第八節階級位置和個人收入

    第九節資本主義企業的復雜階級結構

    第十節其他社會場合的復雜階級結構

    附錄A為什麼馬克思主義理論把階級作為它的切入點?

    附錄B“轉型問題”

    附錄C資本主義競爭

    附錄D剝削的提高與實際工資的上升

    第五章晚近新古典理論

    節引言:為什麼寫這一章?

    第二節市場不完善理論

    第三節關於人類行為的新理論

    第四節關於均衡的新理論

    第五節結論

    第六章資本主義經濟振蕩與經濟學說更迭

    節資本主義在不斷變化

    第二節經濟的波動與理論的消長

    第三節兩次現代經濟動蕩:20世紀70年代和始於2007年的金融危機

    第七章理論差異的重要性

    節馬克思主義、凱恩斯主義與新古典主義理論

    第二節理論競爭的結果分析

    第三節理論競爭的政治影響

    第四節我們選擇哪一種理論?

    參考文獻

    術語對照表
    前言
    中文版序
    始於2007年的資本主義全球危機,為人們以不同的、爭鳴的方式去分析和塑造經濟制度重新打開了空間,並且激起了理論需求。高失業率和日益加深的財富、收入的不平等,對經濟學的主流傳統——自20世紀70年代占據統治地位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發出了挑戰。尤其引人關注的是,持異議的兩大經濟學傳統已經重啟了它們的批判,並且再次提出了它們的替代方案。
    種持異議者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這是一種在此前資本主義大危機即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出現於英國的經濟理論,現在它已經在全世界傳播開來。第二種持異議者是對資本主義制度自身基礎開展批評的經濟學派。卡爾·馬克思在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著作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分析,但是又使之呈現出非常不同於兩人的思想方向。中文版序

    始於2007年的資本主義全球危機,為人們以不同的、爭鳴的方式去分析和塑造經濟制度重新打開了空間,並且激起了理論需求。高失業率和日益加深的財富、收入的不平等,對經濟學的主流傳統——自20世紀70年代占據統治地位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發出了挑戰。尤其引人關注的是,持異議的兩大經濟學傳統已經重啟了它們的批判,並且再次提出了它們的替代方案。

    種持異議者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這是一種在此前資本主義大危機即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出現於英國的經濟理論,現在它已經在全世界傳播開來。第二種持異議者是對資本主義制度自身基礎開展批評的經濟學派。卡爾·馬克思在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著作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分析,但是又使之呈現出非常不同於兩人的思想方向。

    環顧當下全球,來自這三大經濟學傳統的論據和分析,彼此之間爭論不休,可見之於政界和商界領袖、記者和大眾傳媒以及學者的作品之中。例如,緊縮政策或債務融資刺激政策是否更好地在當前的危機中起作用,這是爭論關注的重點。資本主義作為一種制度是否已經將其中心、投資和增長,從西歐、北美和日本轉向了亞洲、拉丁美洲、東歐和非洲,這是各方提出的疑問。他們對於解決資本主義危機之於財富和收入的不平等、經濟增長、貧困以及我們時代的其他重大問題,都付出了努力。他們敢於重新提出如下問題:資本主義本身是否已經達到了它的歷史終點?如果是,那麼接下來將會發生什麼?

    斯蒂芬·雷斯尼克和我寫作了這本書,用以報告、支持和參與這些重新開始的論戰。本書繫統地檢視和比較了當今三大經濟思想傳統,並以綜合的方式呈現了每一種理論,這種方式要求采取並且有助於采取比較的方法。我們強調了三大經濟思想傳統在基本假設、使用的邏輯體繫、聚焦的對像、各自的結論以及後提出的政策主張等方面的不同。本書歡迎讀者從三種傳統得出的見解來發揮自己對於經濟和經濟學的理解。

    本書的一個目標是提供給經濟學的學習者使用,增強其運用多種理論識別、分析和盡力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本書的另一個目標意在克服傳統經濟學訓練的狹隘——往往隻給學習者提供一種經濟理論。後,本書提醒學習者重視經濟學家自18世紀現代經濟學開始以來業已發現的成果,注意不同問題、分析方法和答案的豐富性。

    經濟學就像經濟一樣,存在多重不同的解釋、目標以及感情衝突的場域。如果將經濟學科引向好像隻有一種理論是必需的,或適當的,或正確的方向,那就是一種誤導。直面相互競爭的各種理論,並且參與其間,我們發現經濟學的真理恰恰就在於這些理論之間的矛盾之中。

    理查德·D.沃爾夫

    2015年1月11日於紐約

    譯者序

    2008年至2009年,我第二次到美國訪學,並選擇了紐約大學政治繫。之所以在美東地區眾多高校中選擇紐約大學,主要是出於對在此執教的“辯證法馬克思主義”大師伯特爾·奧爾曼(Bertell Ollman)教授的尊敬,他的熱情邀請更令我感受到一位老馬克思主義者的青春激情。

    在紐約生活的一年多時間裡,恰好正是金融危機爆發之時。這次金融危機強烈地吸引著許多西方思想家的目光。憑借所處的地理優勢及自身的研究背景,美國左翼學者站在了理論回應的前沿,其中,美東地區尤其是大紐約地區的有關理論活動尤其活躍。而紐約大學又坐落在華爾街和百老彙之間,可謂金融危機爆發的中心,為我這個短期的紐約客零距離觀察危機和生活百態提供了地利之便。大紐約地區活躍的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論壇,又為我進一步了解美國社會特別是左翼人士的有關思想動態提供了良好機會。這其中,有合作導師奧爾曼教授主持的紐約地區教職工馬克思主義論壇,該論壇每年分若干主題定期舉行若干次;有每周開展數次理論報告、研習活動的布萊希論壇,該論壇主辦地當時設在哈德遜河旁邊的一家廢棄的體育館內,離紐約大學和新學院大學不遠;還有每年開一次的國際左翼論壇、激進經濟學年會。有一天,參加完奧爾曼教授主講的“共產主義”博士生課程以後,他特別給我介紹說,有一位可能算是美國好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在布萊希論壇開設繫列講座,不容錯過!經了解,這位經濟學家就是剛從麻省大學(阿莫赫斯特)榮休、當時在新學院大學做客座教授的理查德·沃爾夫(Richard Wolff)。當天傍晚我早早地就步行去了哈德遜河旁的布萊希論壇,靜等這位“美國好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的出場。當晚七點,一位中等身材、頭上長著稀疏白發的白人先生,在一百多位聽眾的掌聲中登場演講了。他就是沃爾夫!一副充滿磁性的嗓音,一連串的金融術語,一組組的經濟數據,對於他所講的內容,我當時連估帶猜也隻能大致弄懂一大半兒。但是,從其大量的排比句、豐富的姿態語言和觀眾的熱烈反映中,我對他的演講家纔能留下了深刻印像。後來的有關活動,強化了我的這一印像。在紐約這個地方,一位馬克思主義者每天晚上的講演都能吸引一百多位觀眾的深度關注、熱烈追捧,有點兒出乎我的意料。我特別注意到,聽眾當中除了一些在其他論壇偶有見面的理論家和部分大學生模樣的人以外,還有不少是中產階級打扮的中老年婦女。套一句中國的話來說,沃爾夫算得上許多中老年婦女的偶像!後來,在2011年左翼論壇開幕式上,沃爾夫教授作為主席一登上講臺,就招致臺下一兩千與會者的歡呼,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受沃爾夫教授的吸引,我當時成為布萊希論壇的會員。在其後參加的有關活動中,我與沃爾夫教授偶有幾次交流。當時,我有意將他的講演集《陷入危機的資本主義》(Capitalism Hits the Fan)翻譯成中文,他也頗感興趣。後來由於考慮到中國學界的閱讀習慣等原因,這一意願未能成為現實。2009年底回國以後,隨著金融危機向全球進一步蔓延,國內學界對有關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升。由於有關雜志的約稿,我和博士生一起翻譯了幾篇文章,其中有兩篇就是沃爾夫先生本人的文章。其一是他和雷斯尼克(Stephen Resnick)教授合作的《金融危機:一種馬克思主義解讀——兼與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比較》,該文中文版首刊於《國外理論動態》,其後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理論經濟學》等轉載,並被中央文獻研究室《文獻與研究》(一篇文章用了整整一期篇幅)內參上報;其二是《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在美國的新解讀》,該文中文版首刊於《經濟思想史評論》,其後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理論經濟學》等轉載。應該說,這兩篇文章的內容與本書直接相關,對它們的翻譯算是為本書的翻譯做了一些前期準備。

    2011年的某一天,沃爾夫教授在電子郵件中告訴我,他和雷斯尼克教授準備在麻省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本新著,內容關涉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新古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理論的比較,問我是否有意將其介紹給中國讀者。我愉快地做了肯定回答。經其牽線,我與麻省大學出版社及其臺灣的中國代理商先後取得了聯繫。後經社科文獻出版社曹義恆博士幫助,終促成此事。

    在翻譯過程中,有幾點感受頗為深刻,在此與讀者分享。

    首先,作者爐火純青的表達藝術。在一本篇幅不太長的著作中,同時要展現新古典主義、凱恩斯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三大經濟理論的傳統、內容與差異,這對任何理論家來說都是一大挑戰,要求作者不僅要有寬闊深厚的理論功底,而且要有巧妙恰當的敘述方式。就此而論,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樣本。其一,本書采取了總—分—總的邏輯結構。章為總論,從總體上對新古典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做了初步的比較,為後面的深入闡述做了巧妙的鋪陳,也為讀者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識。第二至五章為分論,分別介紹三大經濟理論的主要觀點,以及新古典理論的發展狀況。第六、第七章又具有總論的性質,其中第六章簡要梳理了資本主義經濟振蕩與經濟學說更迭的歷史邏輯,第七章對理論差異的重要性做了後的總結陳述。應該說,這種邏輯結構安排,對於中外讀者而言,都是易於接受的。其二,作者靈活地運用了比較研究的方法,對三大經濟理論的切入點、對像和邏輯等,進行了繫統而深入的比較,得出了簡潔而令人信服的結論。其三,作者運用了歷史研究的方法,對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社會主流經濟理論的變遷做了歷史的梳理。這不僅體現在對三大經濟理論各自的單獨研究之中,而且也體現在第六章的繫統總結之中。這種研究,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與經濟理論變遷之間互動的辯證邏輯。此外,作者在陳述中絲毫沒有說教的味道,而是采取了與讀者平等交流的方式,充滿著對獨斷論的反思和批判,正因為如此,讀者對該書的分析結論即便不能全部接受,至少也不會心生反感。

    其次,作者強烈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情結。在我們看來,本書的兩位作者都屬於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對馬克思主義具有深刻的理論見解和獨特的情感認同。讀者仔細閱讀一下書中的內容,就不難感受到這一點。其一,作者無論是在總論還是在分論中,總是盡可能將新古典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置於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相比較的視野之下,並且力圖彰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合理之處。其二,就分論而言,作者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安排了的篇幅,第四章譯成中文有十萬餘字,分十節繫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傳統、邏輯結構、階級觀等方面的內容,單是附錄就有四個。可以說,作者在麻省大學倡導的對馬克思《資本論》新解讀的若干主要觀點,在本章當中都有所體現。其三,該書在美國的主流出版社出版,考慮到西方受眾的閱讀習慣和情感體驗,考慮到新古典和凱恩斯主義在當代西方社會的話語主導,以及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現實境遇,作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由衷推崇並未直抒胸臆,往往采取了委婉的表達,但在字裡行間滲透了深刻的情感。例如,作者在對三大經濟理論做了全面的繫統梳理和比較之後,反思了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的理論選擇標準,建議讀者以開放的態度對待理論的選擇,並在全書的結尾指出,“我們寫這本書,就是為了幫助讀者意識到在這些現有的經濟理論之中存在著選擇,同樣也為了強調我們對經濟理論所做選擇的重要性。這些選擇對我們的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社會發展的方向和未來趨勢就取決於這些選擇及其產生的復雜結果”。“我們的目的在於用我們上面的話語來激勵每一個負責任的公民,下決心竭盡所能地運用你的心智去做選擇。畢竟與理論選擇的機會擦肩而過是一件極其糟糕的事情。”讀到這樣的文字,不難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

    再次,作者精深獨到的思想見解。作者對三大經濟理論的陳述和比較,體現了許多極具個性化的思想觀點。這一點,在其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作者在澄清了各種對馬克思經濟學的歪曲和誤解,反思了以蘇聯解讀為代表的正統馬克思主義(orthodox Marxism)的弊端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繫列獨到的思想見解。

    其一,決定論。出於對傳統決定論的反思,尤其是對那種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誤解或曲解為生產力決定論或經濟決定論的反思,作者決定”(overdetermination)的理念貫穿於整個分析之中。作者指出,“對於其他事物而言,一個事物要麼作為原因,要麼作為結果,這種情況是不存在;一切事物都是由其他事物引起的,同時也參與到引起其他事物的過程之中”。決定論的視角來看,個人和社會結構都是類似的,都是接受外界影響的效應場。沒有一個可以獨立於這些進程的聯繫,這些聯繫不僅創造了它們,還讓它們交織在一起。”也許有讀者會問,決定論不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觀點嗎?作者也深知這一點,但是他們之所以采決定”而不使用“辯證”的術語,一則是由於在馬克思主義者之間的有關爭論中,“辯證法”承載了過多的含義,二則是作者試圖決定論”的意義與加在“辯證法”上的許多意義分離開來。“以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制定一個獨特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邏輯,而無須承受‘辯證法’復雜的思想歷史。”無論是從作者對於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新古典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比較分析中,還是從其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內部各種解讀傾向的比較分析中,我們都能深切地感決定的邏輯力量。

    其二,作者將階級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切入點,以此來解讀馬克思的《資本論》。作者明確提出,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所有重要的對像中,“首當其衝的是階級:這個概念構成了它的獨特的切入點”。在當前國際範圍內馬克思主義研究存在著“去階級化”傾向情況下,作者這一主張不能不說是旗幟鮮明的。實際上,無論從馬克思所處的時代來看,還是從作者所處的資本主義社會環境來看,否定階級觀重要性的馬克思主義解讀,恐怕很難令人信服。作者從階級切入,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階級結構和包含在內的階級結構作了多維度的深入分析。當然,作者不僅注意到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不同於包括古典經濟學在內的其他既有的階級觀,而且注意到馬克思主義理論除階級觀以外,還有很多其他分析對像和理論內容。這一解讀,應該說既有其現實的針對性,也有很大的理論包容性。

    後,作者運用數學方法對三大理論有關內容的解析,有助於幫助讀者深入理解。作者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刻分析,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深刻的馬克思主義解讀。作者對“現實存在的社會主義”特別是對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反思,也會給讀者提供很多新的思考。當然,該書若干地方涉及對中國的關注,其中有些觀點不一定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但是對於反思我們客觀存在的問題,更好地彰顯社會主義的本質,無疑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在當代中國社會特別是在經濟學界,究竟是哪一種經濟理論占據各種講壇和論壇的主導地位,似乎是一個存在爭議的問題。有人反思,在中國高校經濟學院繫,宏觀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大行其道,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被邊緣化。有人堅信,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宏微觀經濟學充其量隻是運用之“術”,不可能衝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主流之“道”。在我們看來,由於各種原因,也許可以借用該書的標題來描述我國經濟學界各種理論彼此競爭的實際狀況。當然,由於社會制度和主導思想的緣故,我們倒不必像沃爾夫和雷斯尼克教授那樣用委婉乃至隱晦的語言方式,來表達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選擇。但是,無論如何,該書為讀者了解三大經濟理論提供了可靠、生動、簡易的閱讀文本。讀一讀它,對於廣大讀者反思自己的既有理論選擇,從而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選擇的自覺自信,也許不無裨益。

    參與本書翻譯的譯者及其分工如下: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孫來斌教授(譯者序、中文版序、致讀者、致謝詞、第七章、術語對照表),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王今朝教授(、二、五章),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楊軍教授(第四章),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王愛君教授(第三、六章),鄭州師範學院申海龍博士(第七章初譯及部分協助工作)。全書由孫來斌統稿、校譯。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顏鵬飛教授為翻譯進行了熱情指導,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曹義恆博士為翻譯提供了大力幫助,責任編輯劉娟、汪明慧做了精心細致的編輯工作。對於各方面的支持與幫助,在此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由於水平所限,拙譯定會存在許多不當乃至錯謬之處,歡迎學界同人和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孫來斌

    2014年9月於珞珈山

    致讀者

    這本書的前一版本——《經濟學:馬克思主義與新古典主義》,雖少有雄心壯志,但自1987年出版以來卻深受歡迎,並在美國許多高等院校得到了廣泛使用。我們相信,它的成功來自這本書的兩大目標及其實現的程度。首先,我們力求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做出繫統介紹,這一介紹包括並基於過去35年在這一傳統中所實現的若干重要的分析性突破。其次,我們試圖通過與在美國和其他地方流行的新古典主義經濟理論作繫統比較的過程中,來確切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長期的經濟學入門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通過與新古典主義經濟理論進行持續和繫統的比較來呈現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對於教授這兩種經濟理論而言,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許多前版本的讀者強烈要求我們出版一個新的升級版本,與此同時,他們也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批評意見。其中之一關涉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認為它應當與新古典主義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相提並論,一並做繫統的比較。尤其是在2007年世界遭受了長期而深刻的經濟危機衝擊的背景下,把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納入我們的新版本的呼聲變得更加迫切。多年來,關於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批判,關於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復興的興趣,一直在全球盛行。因為目前還沒有繫統介紹和比較這三大範式的相關書籍,加之廣大讀者對此書的呼聲越來越高,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精心改編、擴充闡述了早先的版本,以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

    新版本以各自成章的方式對新古典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進行了擴展性的、討論性的闡述,當然也對二者進行了區別和比較。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運用人文主義與結構主義作為辨別不同經濟學理論的分析工具,借以闡釋它們之間的區別乃至對立。此外,我們將理論比較的視域與較大的政策問題聯繫起來予以考量,即政府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究竟應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何扮演這樣的角色。圍繞這些問題的論爭,經濟學家分成了兩大陣營。

    在探討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單獨一章中,鋻於它強烈影響個人投資者,而提供了一種關於經濟周期的解釋,因此我們強調了凱恩斯主義關於激進的不確定性的觀點。在揭示凱恩斯的結構主義經濟學如何表現出個人主義者(人文主義者)傾向的同時,我們也提供了一種新的路徑,用以觀察凱恩斯主義及與之競爭的新古典主義的理論論據之間的關鍵性的異同之處。

    先前版本的讀者也要求我們分析研究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延伸和發展領域(諸如市場缺陷、信息經濟學、新平衡理論、行為經濟學等論題)。我們在新書的第五章探討了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這些新發展。我們和本章的合著者雅赫婭·瑪蒂娜(Yahya Madra)提出了一個基本的問題:這一工作的主體是否背離了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傳統?與我們所分析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意義而言,它是一種不同的範式嗎?在本書第五章,我們進一步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這些競爭性的經濟學理論,試圖回答上述問題。

    基於1987年前版本出版以來多年的教學實踐,以及當代經濟的變化狀況(包括2007年後的全球危機),我們對導言一章作了徹底的修改。現在這一章突出地闡明了新書的中心主題:這些相互競爭的理論及其相關的社會聲望,既對一定的社會條件產生影響,同時又是一定的社會條件的產物。圍繞這一中心主題,章向讀者呈現了一幅連續的關於各種模式和範式的經濟思想是如何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產生,又是如何反作用於一定社會條件的歷史畫卷。我們希望這個新修訂的一章給讀者提供一種更好的解釋,幫助其理解這些理論及其產生的復雜的社會原因,以及它們和它們的區別為何對公民生活如此重要的原因。

    多年以來,政府應該更多還是更少干預經濟的主張之間出現了日益深化的對立,這要求我們撰寫一個新的第六章。在該章,我們試圖辨析並討論發生在社會中的兩種相互關聯的波動:(1)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的經濟理論與另一種非主導的經濟理論之間的運動;(2)資本主義經濟本身的可替代形式之間的運動。同時,我們揭示出資本主義總是富於變化:其變化形式表現為或多或少的自由市場,或多或少的私有財產,或多或少的個人自由。我們還試圖揭示這些資本主義的類型或形式何以不同於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我們希望這一解釋能提供一種新的觀點,用以理解整個20世紀發生的主要的經濟變革和衝突,以及它們何以對正在調整中的21世紀產生重要影響。同樣,我們的研究還表明,經濟理論總在變化,總在相互競爭。它從一個模式變成另外一種模式,然後再折返回來。例如,新古典主義經濟學讓位於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其後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又占據主導地位。在這種不同理論之間的運動中,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有時也表現如此。本書第六章揭示了社會、理論及其相互之間的上述互動。

    本書還向讀者介紹了自1980年代以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內部的主要的新發展。關於這些新發展的論述,被整合到聚焦於經濟學範式理論供給的第四章中,通過與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比較分析而得以表達。第四章表面看來與本書的主旨幾乎沒有關聯,實則不然。它推進了初的基本原理,而這些原理是從各種運用的基本分析中得到的。由於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傳統包括了幾種卓越的理論,因此,我們將自己找出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有說服力的理論,作為獨特的理論在此作出介紹。當然,在這一章乃至在整本書中,我們也盡力區分開我們所呈現的馬克思主義與更為傳統或正統的馬克思主義,後者是在馬克思逝世後興起的,並且在蘇聯占據了主導地位。

    與此類似,第二章概述了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第三章概述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這兩章向讀者分別介紹了新古典主義微觀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知識。我們將兩者視為卓越的並且經常相互競爭的理論,而非可以簡化為一套解決所謂現實世界中經濟問題的中性的工具的“經濟學”而呈現出來。讀者將看到各種理論如何不同地構建自己的經濟世界,這其中包括它意識到的那些問題,以及它為此而找到的獨特的政策和解決方案。這些不同造成了各種競爭性的經濟學和政策(例如稅收政策、政府支出、市場監控、財產國有化等)之間的爭論,而這些又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這本新書具有自己特別的讀者定位,旨在幫助那些對比較和對照解讀經濟的不同方式和這些差異具有深刻的重要性的原因感興趣的讀者。為了滿足高等院校教學的需要,這本書還可以用之於介紹性的和更高級的課程。作為一種補充讀物,無論是教師為了給學生介紹經濟學的可供替代的研究方法,或者僅僅是希望通過與馬克思理論進行比較而加深學生對新古典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理論的掌握,本書都可以有效地與各種層次的課程(包括經濟學導論)配套使用。後,一般而言,對於貫穿社會科學的課程來說,正像大多數其他保持自覺的學科一樣,本書將經濟學當作競爭性的、存在著與自己不同意見和可替代想像的知識領域,客觀地向讀者介紹當下經濟理論的論爭、踫撞和交融。本書明確反對任何把經濟學視為一種技術性的或機械性的專業的觀點。

    在整本書中,尤其是在章、第四章和第七章,我們還闡述了重要的哲學問題,因為它們涉及與經濟學理論的比較。近的認識論的著作被簡要地、概括地提及,作為經濟學理論比較研究的方法論基礎。我們以為,對於探討重要的問題闡述的正確性和有效性而言,做出這樣的比較上的努力是必要的——換言之,就是如何在不同的經濟理論提出的相互矛盾的論斷和分析之中做出評價和決定。與本書貫穿的方法相一致,我們闡明了:經濟學領域的理論分歧與哲學領域內的理論分歧是相適應的,包括如何在各種可替代的理論中做出決定的認識論問題。

    本書用以比較和對照不同經濟理論的獨特方法,對於比較思想形式也是一種有用的分析工具。我們在這裡描述的每一種經濟理論的有區別的切入點概念、邏輯、產生的對像和社會結果,一般都可以作為區別各種經濟理論的標志。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關於特殊經濟理論的一種具體考察,這種考察根據這些理論何以區別於其他可替代理論而做出。

    總體來說,這本書提供了兩個相互依存的構想,據我們所知,這在其他地方並未見到。首先,它以一種持續的對比的方式,將經濟學作為一門可替代理論的學科。它將現代話語分析的原理,用之於分析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之間的踫撞。這些理論的顯著特色作為經濟學講授的方法,一並得到檢視。其次,從它的初原理和貫穿在正式分析中的假設,到它在社會分析的某些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得到了繫統的、嚴密的和比較性的詳細闡述。

    致謝詞

    我們非常真誠地感謝幫助我們進行這次修訂的三位人士。位是西澳大利亞大學的政治學家亞歷克斯·科拉姆(Alex Coram),他主要研究經濟學尤其是社會選擇論和博弈論。他閱讀了本書的導言、關於新古典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的章節,並且提出了許多寶貴的評論和批評意見。第二位是聖母大學的經濟學家大衛·魯喬(David Ruccio),他寫了大量的政治經濟學和後現代經濟學論著,極力主張我們完成一部新的、更好的版本。我們感謝他們兩位的意見和支持。

    第三位要特別感謝的人士是第五章的合作者雅赫婭?瑪蒂娜,這位曾任教於葛底斯堡學院的經濟學家,目前在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海峽大學任教。雅赫婭幫助我們完成了我們認為是一種在其他地方尚未發現、關於“晚近新古典主義經濟理論”的獨特陳述。第五章繫統考察了新古典主義理論近的發展,展示了這些發展如何回應關於這一理論的批評,以及如何擴展這一理論在經濟學及其他領域的影響。新古典主義理論充滿活力的進化,在這一章得到了表現和評價。我們還要感謝雅赫婭在第三章有關後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的評論的準備過程中給予的幫助和指導。

    此外,我們還要感謝多年來與我們一起工作的助教們,多年來參加有關微觀經濟學導論、宏觀經濟學和馬克思經濟學課程討論的數千名學生們。他們的反饋建議包含在本書中,有助於我們修改完善。後,我們深知本書的修改完善是一個復決定過程,應該認識到我們的配偶以及子女對此過程的深刻影響。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