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過鼕大智慧(中國企業過鼕的十大能力及必學的兩個榜樣)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
    【市場價】
    5321-7712
    【優惠價】
    3326-4820
    【作者】 (美)辜朝明 等著,喻海翔 等譯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國際經濟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3380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盒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6033800
    作者:(美)辜朝明等著,喻海翔等譯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11月 

        
        
    "

    編輯推薦
    學習標杆企業經驗,修煉十大過鼕能力。平衡度過鼕天。中國企業***的十大能力及必學的兩個榜樣。沒有經過鼕天洗禮的民族不會是偉大的民族,沒有經過鼕天洗禮的企業家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
    誰能度過這個鼕天?
    請你安靜下來,認真地閱讀這套叢書。面對諸多過鼕問題,在這裡可以找到答案……
    你將真正獲得過鼕的大智慧! 
    內容簡介
    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風暴中幸存和發展:
    19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為何會那樣嚴重和漫長?這是一個長期以來一直都困惑著經濟學家們的問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現任主席本•伯南克甚至將解明美國大蕭條稱之為依舊無法觸及的“宏觀經濟學聖杯”。但是1990年至2005年的日本大衰退通過證明在傳統對策明顯失效的同時,一個處於後泡沫期的經濟體將會陷入長期衰退,終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決定性的線索。
    《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風暴中幸存和發展》一書主張每個經濟體都可分為兩個狀態;普通(陽)態(此時的私營企業都是以利潤*化為目標,)和後泡沫(陰)態(此時的私營企業要麼埋頭於自身債務小化,要麼陷於補救病態資產債務表的泥沼之中)。盡管傳統經濟學理論可以有效地分析處於陽態時的經濟現像,但是當試圖解釋諸如“流動性陷阱”這類典型陰態現像時則顯得力有不逮。對於陰和陽這兩個狀態之間的辨別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一些政策在某些情況下能夠卓有成效,而在另外一些情況下則截然相反。事實上,這為宏觀經濟學提供了自凱恩斯的時代以來就一直缺失的重要基礎。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風暴中幸存和發展:
    19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為何會那樣嚴重和漫長?這是一個長期以來一直都困惑著經濟學家們的問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現任主席本•伯南克甚至將解明美國大蕭條稱之為依舊無法觸及的“宏觀經濟學聖杯”。但是1990年至2005年的日本大衰退通過證明在傳統對策明顯失效的同時,一個處於後泡沫期的經濟體將會陷入長期衰退,終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決定性的線索。
    《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風暴中幸存和發展》一書主張每個經濟體都可分為兩個狀態;普通(陽)態(此時的私營企業都是以利潤*化為目標,)和後泡沫(陰)態(此時的私營企業要麼埋頭於自身債務小化,要麼陷於補救病態資產債務表的泥沼之中)。盡管傳統經濟學理論可以有效地分析處於陽態時的經濟現像,但是當試圖解釋諸如“流動性陷阱”這類典型陰態現像時則顯得力有不逮。對於陰和陽這兩個狀態之間的辨別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一些政策在某些情況下能夠卓有成效,而在另外一些情況下則截然相反。事實上,這為宏觀經濟學提供了自凱恩斯的時代以來就一直缺失的重要基礎。
    這本具有開拓性意義的著作不僅解明了美國大蕭條與日本大衰退的根源,同時也為包括正身陷次債危機之中的美國在內的,那些正在與後泡沫期經濟衰退進行鬥爭的國家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建議。
    *競爭力:
    競爭力是現代經濟學中使用得多的詞彙。30年前,人們對它還是聞所未聞;而今天,用谷歌一搜就能找到超過3500萬個搜索結果。競爭力像一場風暴席卷全球,不論是政客還是商界領袖,不論是新聞工作者還是學術界人士,人們都對談論競爭力樂此不疲。但是,究竟什麼是競爭力?競爭力是一時的噱頭還是客觀的存在?
    本書將解答上述問題,並將帶您遊歷嶄新的競爭力世界。
    無人之境:
    《無人之境》這本書通過聚焦公司成長周期的關鍵階段——這是一個公司處於中等規模的發展階段,探究了公司成長的現實狀況。確切地說,這個階段就是公司發展的轉折點,湯姆森和伯奇在他們各自的研究中對此都有相關的研究記錄。在這個階段——我稱之為“無人之境”,企業家因準備不足而面臨成長帶來的新挑戰。就像一個人處於青春期一樣,他的成長總是在接受磨煉的同時伴隨著自我發現。不幸的是,公司的成長過程經常會變成一場痛苦的戰鬥,孤立無援的企業家與無法改變的公司成長定律之間的戰鬥。戰鬥的結果是公司變得混亂無序、停滯不前、士氣低落,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則會終導致公司破產。
    了解這種特殊轉折的現實情況,能夠幫助你做出慎重周密的抉擇:怎樣去發展你的公司,以及在某些情況下,是否發展你的公司。在公司處於擴張階段時,認識這種“無人之境”的轉變以及由它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困難,是你的公司走向成功的步。如果你是一位企業家,這本書將幫助你更加從容地運作你的公司,使它得到好的發展,達到你期望的程度。如果你正夢想著成為一位企業家,那麼,《無人之境》這本書將幫助你為你的商業之旅做好必要的準備——那要比你想像的更加艱難。
    本套叢書還包括以下內容:《洞察中國》《完美激勵》《更高層面的領導》《世界是新的》《開放性成長》《纔經》《第三次經營革命》《走出松下幸之助》《方向》。
    作者簡介
    辜朝明,日本首屈一指的證券公司——野村證券旗下的研究機構野村綜合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連續近10年被日本資本和金融市場人士選為受信賴的經濟學家之一,並為日本歷屆首相就如何應對日本經濟與銀行問題提供咨詢。
    進入野村證券之前,他作為經濟學家任職於紐約聯邦
    目錄
    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風暴中幸存和發展:
    導讀
    致謝
    前言
    章 日本經濟衰退
    一、結構問題與銀行問題無法解釋日本經濟的長期衰退
    1.日本的經濟復蘇並非源於結構改革
    2.針對供給方的結構問題
    3.遭遇需求不足的日本經濟
    4.日本的經濟復蘇並非由於銀行問題得到解決
    5.日本的經歷與美國20世紀90年代早期遭遇的信貸緊縮完全相反
    二、經濟泡沫破滅引發的資產負債表衰退
    1.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歷的資產負債表衰退
    2.資產價格的暴跌引發企業資產負債表問題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風暴中幸存和發展:
    導讀
    致謝
    前言
    章 日本經濟衰退
    一、結構問題與銀行問題無法解釋日本經濟的長期衰退
    1.日本的經濟復蘇並非源於結構改革
    2.針對供給方的結構問題
    3.遭遇需求不足的日本經濟
    4.日本的經濟復蘇並非由於銀行問題得到解決
    5.日本的經歷與美國20世紀90年代早期遭遇的信貸緊縮完全相反
    二、經濟泡沫破滅引發的資產負債表衰退
    1.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歷的資產負債表衰退
    2.資產價格的暴跌引發企業資產負債表問題
    3.日本企業集體轉向負債小化
    4.經濟泡沫的破滅摧毀了1500的財富
    5.借貸不足導致經濟陷入頹勢
    6.日本企業的需求下滑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的20%
    三、財政支出支撐日本經濟
    1.為什麼經濟泡沫破滅之後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卻沒有減少
    2.財政刺激支撐了日本經濟
    3.防止危機的人無法成為英雄
    4.政府對存款的擔保也有助於化解危機
    四、負債小化與貨幣政策
    1.貨幣政策對資產負債表衰退無能為力
    2.貨幣政策在缺乏投資需求時將失靈
    3.貨幣供應量增長的機理
    4.日本政府借貸推動了貨幣供應量的增長
    5.財政政策決定了貨幣政策的效果
    6.傳統經濟學理論不認同企業負債小化
    7.德國曾面臨同樣的問題
    注釋
    第二章 資產負債表衰退的特征
    一、走出資產負債表衰退
    1.企業停止償債
    2.日本企業已經修復它們的資產負債表
    3.資產負債表衰退:分析人士和經濟學家的盲點
    4.悄無聲息的資產負債表衰退
    5.銀行在經濟衰退的大部分時間都有積極的放貸意願
    6.企業融資趨勢顯示真正的經濟復蘇即將開始
    7.正在積累金融資產的日本企業
    8.企業部門變成淨投資者尚需時日
    二、資產負債表衰退期間的稅收收入
    1.過早的財政整頓引發了第二次經濟倒退
    2.日本央行和財務省已經意識到資產負債表衰退問題
    3.資產負債表衰退期間的稅收收入
    4.虧損遞延期限失效導致的稅收收入增長是一個陷阱
    5.持續增長依賴於私營部門資金需求的復蘇
    6.自由現金流的用途同樣重要
    7.在2011年實現基本財政盈餘的目標沒有經濟合理性
    8.在資產負債表衰退期間,過多的財政刺激不足為慮
    三、走出資產負債表衰退後的利率
    1.稅收增長減少了預算赤字,並導致長期利率低迷
    2.預算赤字的減少抵消了私營部門資金需求的增加,並促進長期利率的穩定
    3.債務抵觸綜合征導致低利率
    4.利用消費稅為社會保障提供資金的優點
    四、要求執行寬松貨幣政策的呼聲顯示了對經濟衰退本質的無知
    1.定量寬松政策是21世紀的金融鬧劇
    2.正是因為沒有借貸需求纔產生過剩準備金
    3.定量寬松政策的解除不等於金融緊縮政策
    4.緊縮不會影響金融市場
    5.整體物價穩定下的局部房地產價格上升
    6.小泉的改革對日本有益嗎
    7.來自結構改革進程的教訓
    注釋
    第三章 美國大蕭條就是一場資產負債表衰退
    一、經濟學家們為何忽視資產負債表衰退
    1.企業負債小化:被長期遺忘的可能性
    2.作為借貸方現像的流動性陷阱
    3.獨立貨幣政策的消亡
    4.惡性循環通貨緊縮的原理
    二、作為資產負債表衰退的美國大蕭條
    1.關於美國大蕭條的研究發現
    2.銀行危機本身無法解釋儲蓄的減少
    3.“信貸緊縮”本身無法解釋銀行放貸的減少
    4.對於弗裡德曼的批判
    5.流動性本身無法阻止銀行危機和企業償債
    6.將金本位當做罪魁禍首的觀點同樣也是誤導
    7.政府借貸導致了1933年以後美國經濟的復蘇
    8.不僅是預算赤字,支出與稅收也應該加以考慮
    9.過早的財政整頓導致了高失業率的持續
    10.財政刺激政策結束了經濟衰退,化解了銀行危機
    三、經濟衰退的類型不止一種
    兩種類型的經濟衰退
    注釋
    第四章 資產負債表衰退時期的金融、彙率和財政政策
    一、非傳統金融寬松政策的問題
    1.通脹目標制與價格水平目標制
    2.產品價格下跌無法解釋企業行為向前瞻性的轉變
    3.中央銀行對於風險資產的購買
    4.直升機貨幣:比災難更糟糕的效果
    5.普通通貨膨脹和惡性通貨膨脹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現像
    6.日本央行的國債購人
    7.資產負債表衰退和“無稅國家”
    二、資產負債表衰退期間的彙率政策
    1.貿易順差國家沒有政策選擇的自由
    2.貿易逆差國家的正確選擇
    三、必須為我們的後代留下一個健全的經濟體
    1.財政政策對於經濟繁榮不可或缺
    2.資產負債表衰退期間關於財政乘數的問題
    3.銀行問題並非導致日本衰退的原因
    4.為我們的後代選擇一個恰當的負擔
    5.日本在1996年曾經有過復蘇的機會
    6.對於財政政策的偏見
    注釋
    第五章 陰陽經濟周期與宏觀經濟學的聖杯
    一、泡沫、資產負債表衰退以及經濟周期
    1.泡沫與資產負債表衰退的循環
    2.“陰陽”經濟周期
    二、在“陰”態階段實行“陽”態政策的錯誤
    1.個任務:判斷經濟處於“陰”態還是“陽”態
    2.預算平衡的功與過
    3.超越盲目信仰
    三、凱恩斯和貨幣主義者們遺漏的東西
    凱恩斯革命的負遺產
    四、邁向經濟學理論的大一統
    1.2003年的兩個重大決定
    2.吸取日本的經驗,為下一個經濟泡沫做好準備
    3.費雪的債務通貨緊縮和資產負債表衰退
    注釋
    第六章全球化的壓力
    一、發達國家需要真正的改革
    1.日本當年的崛起也迫使西方國家進行過重要調整
    2.日本現在正處於美國20世紀70年代的處境
    3.歐美國家對來自日本挑戰的兩種反應
    4.在日本,悲觀者遠多於樂觀者
    5.悲觀情緒在2007年7月日本參議員選舉中爆發
    6.貨幣和財政政策都無法解決全球化帶來的傷害
    7.刻不容緩的教育改革
    8.真正的結構改革終將到來
    二、資本流動自由化和全球失衡
    1.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發出貿易失衡警告
    2.美國依存增長模式的轉移
    3.美國的貿易和財政赤字之間並無關聯
    4.美國當局和資本流入的觀點已經有了重大改變
    5.利差交易削弱了中央銀行的作用
    6.資本流動加劇了全球失衡
    7.經濟和經濟學都進入了一片未知水域
    8.金融全球化造成的當前混亂
    9.資本市場的開放是一個新生事物
    10.假如全球經濟完全一體化,貿易失衡將不再成為問題
    11.隻要移民流動仍被控制,全球失衡就是個問題
    12.政府政策目標與全球化無法同步
    13.政府介入外彙市場的實例
    14.應該重新考慮資本市場的開放
    15.投資者的資質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三、糾正全球失衡必須循序漸進
    1.美國對於資本外逃依然脆弱
    外逃曾經發生過
    3.日本的回應
    4.格林斯潘的觀點從何而來
    5.被遺忘的教訓
    6.矯正美國貿易失衡問題需要多久
    7.美國迅速地打出白旗……然後又迅速地收了回來
    注釋
    第七章 進行中的經濟泡沫和資產負債表衰退
    一、美國的現狀:次貸危機
    1.次貸危機所導致的資產負債表衰退的特征
    2.重溫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的崩潰
    3.美國陷入泡沫破滅之後的困境當中
    4.政府金融機構支撐了美國的房產市場
    5.美國正在重走日本當年清理不良貸款的老路
    6.次貸危機的解決方式與拉丁美洲債務危機存在相似之處,但是依然有所不同
    7.由於美國經濟放緩,此次危機也許要比拉丁美洲債務危機更難應對
    8.住房期貨市場預計房價將繼續下跌
    9.格林斯潘與伯南克的區別
    10.更多的財政措施不可或缺
    二、中國泡沫
    1.中國臺灣與日本之間經濟泡沫的反差
    2.中國國營企業改革所產生的影響
    三、德國在馬斯特裡赫特條約下的選擇
    區需要一個新條約
    四、使世界經濟能夠應對“陰”態和“陽”態階段
    注釋
    附錄 關於瓦爾拉斯與宏觀經濟學的一些思考
    一、新古典經濟學派輕視了貨幣存在的理由
    1.作為交易媒介的貨幣
    2.所有商品都有兩種價格
    3.貨幣存在的理由
    4.專業化和貨幣
    5.作為交易媒介的條件
    6.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和貨幣政策
    7.貨幣的使用與信息不完全密不可分
    8.不完全信息下的一般均衡與完全信息下的部分均衡
    二、貨幣使用的福利含義
    1.與易貨交易的對比
    2.勞動分工是價格和工資粘性以及剛性的根源
    3.在數學公式與生產現場現實之間的選擇
    三、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
    競爭力:
    鳴謝
    序言
    章 競爭力:改變思維模式
    1.1 管理全部能力
    1.1.1競爭力不隻是生產率
    1.1.2競爭力不隻是有形資產
    1.1.3競爭力不隻是財富
    1.1.4競爭力不隻是實力
    1.2競爭力理論:思維方式的改變
    1.2.1忘記過去,競爭力始於現在
    1.2.2獲勝是不夠的
    第二章增強競爭力的道路漫長而曲折
    2.1對競爭力理論形成過程的簡單回顧
    2.1.1經典經濟學奠定了基礎
    2.1.2比較優勢法則
    2.1.3社會政治環境的重要性
    2.1.4價值體繫的作用
    2.1.5企業家除舊布新
    2.1.6管理者的理性思考
    2.1.7知識和技術引領增長
    2.1.8競爭與集群:邁克爾·波特的鑽石理論
    2.2國家競爭力的正式定義
    第三章計算國家競爭力:立方體理論
    3.1企業:競爭力的核心
    3.2競爭力四要素
    3.2.1經濟效率
    3.2.2政府效率
    3.2.3經營效率
    3.2.4基礎設施
    3.3四種競爭力策略
    3.3.1吸引力與滲透力
    3.3.2本地性與全球性
    3.3.3資源與加工工藝
    3.3.4冒險精神與社會責任
    3.4競爭力策略的組合
    3.4.1全球性與冒險精神
    3.4.2本地性與社會責任
    3.5透視競爭力:立方體的縱深
    第四章延伸企業模式
    4.1什麼是延伸企業模式
    4.1.1核心企業與外圍圈
    4.1.2追求效率的延伸企業模式
    4.2對延伸企業模式的挑戰:與客戶保持聯繫
    4.2.1從完成訂單到贏得訂單
    4.2.2將客戶鎖定在長久的關繫中
    4.3延伸企業模式的新領域
    4.3.1脆弱性
    4.3.2復雜性
    4.3.3交易效率低
    4.4國家應該如何應對延伸企業模式
    第五章 競爭力與工作:一種愛恨交加的關繫
    5.1延伸的工作模式
    5.1.1 在核心企業工作就真的很光榮嗎
    5.1.2外圍圈:誰是你的老板
    5.1.3第二外圍圈:一個雇傭兵的世界
    5.2在焦慮的情緒中工作
    5.2.1辦公室不再是身份的像征
    5.2.2在家工作:禍福參半的事
    5.2.3兼職工作能真正成為另一種選擇嗎
    5.3工作真的會消失嗎
    5.3.1工作是更少了還是更多了
    5.3.2制造業的工作機會正在減少
    5.4工作的市場價值
    5.4.1勞動力的就業能力
    5.4.2工作的企業價值和市場價值
    5.5輕易改變人事結構會損害企業的競爭力
    第六章競爭力與價值體繫
    6.1東方與西方
    6.1.1 日本:勤奮工作的國度
    6.1.2歐洲和美國也曾如此
    6.2價值體繫隨時間而變化
    6.2.1階段:艱苦奮鬥
    6.2.2第二階段:追求財富
    6.2.3第三階段:社會參與
    6.2.4第四階段:自我實現
    6.3從集體主義價值觀到個人主義價值觀
    6.4價值體繫的演變需要多長時間
    6.5競爭力價值體繫的演進
    6.6多樣性是價值體繫的下一個階段嗎
    6.7整合國家與企業的價值體繫
    6.7.1三種類型的員工:“老虎”、“貓”、“熊”
    6.7.2 “老虎”、“貓”和“熊”之間的轉變
    6.7.3融合國家和企業的價值體繫
    6.8應對全球性企業的文化擴散
    6.8.1民族中心型
    6.8.2多中心型
    6.8.3地球中心型
    6.9新趨勢:第三種文化的出現
    第七章能力不等於競爭力
    7.1更充沛的精力
    7.2更強烈的緊迫感
    7.3更強的目的性
    7.4更強的韌性
    7.5更敏銳地把握時機
    7.6更強的凝聚力
    7.7自信,但不要自大
    7.8不斷重塑自我,切忌自滿
    後記:現代社會呼喚競爭意識
    發展競爭力就是要不斷探索未知世界
    增強競爭力不是一帆風順的過程
    要想發展競爭力,就要容許來自內部的批評
    提高競爭力要敢為天下先
    未來與過去不一樣
    參考文獻
    無人之境:
    致謝
    引言
    這一切到底有多麼艱難
    從小到大的轉變
    “無人之境”的故事
    保護“國家財富”
    四個“M”:市場、管理、模式和資金
    章 公司發展的關鍵階段
    概念化快速成長
    怎樣穿越“無人之境”
    第二章 市場錯位
    創新的誕生
    維持契合點
    維持契合點:創新的關鍵
    市場錯位:公司成長的自然結果
    超人企業家
    我如何戰勝市場錯位
    測評繫統化
    市場暫停點
    市場暫停點的問題
    第三章 超越管理
    面對公司管理的棘手問題
    解雇員工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要漂亮的遊艇還是巨大的加油船
    如何招聘高級管理團隊
    管理暫停點
    管理暫停點的問題
    第四章 超越模式
    看到明顯盈利
    “窺視”公司的未來發展
    低勞動成本、高收益回報的商業模式
    低勞動成本、高收益回報模式的局限性
    你公司的價值主張能夠升級嗎
    駕駛員風險管理公司的案例
    打破“階段性固定成本”的障礙
    向成功的頂層攀登
    當公司轉變商業模式時,你需要堅持
    商業模式暫停點
    商業模式暫停點的問題
    第五章 超越資金
    不要“遊戲”資金
    對現金流量的誤解
    一個更大的問題:資金缺口
    DocuSource數字打印公司的案例
    艾利奧特·溫曼的案例
    我該怎麼做
    一線生機
    資金暫停點:資金的挑戰
    資金暫停點的問題
    第六章 第五個“M”
    “綠色M&M巧克力豆”的力量
    理解發展的動能
    培育動能:一位公司領導者的工作手冊
    林肯貨運公司的案例
    第七章 超越成長
    普拉特的困境
    從自身分析問題
    由你來決定
    第八章 國家財富
    這樣的事情一直在發生嗎
    新興成長公司概覽
    經濟發展的引擎
    成長公司:國家的財富
    歷史背景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不要傷害
    後的暫停點
    附錄一 瞪羚公司和大型企業的研究與發展
    附錄二 對私募基金的再探討
    附錄三 BRIDGE法案概覽
    附錄四 雇用你無法負擔的人員
    附錄五 對資金缺口的再探討
    注釋
    媒體評論
    關於日本20世紀90年代金融災難的探討也許永遠不會結束,但是辜朝明的這本著作是迄今為止重要的一本。不管贊同與否,任何關於美國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都必須參考辜朝明的觀點。
    ——勞倫斯·H·薩默斯 哈佛大學教授 哈佛大學前校長,美國
    在線試讀
    章日本經濟衰退
    日本經濟的復蘇已經不容置疑,長達15年的經濟衰退即將結束的征兆已經出現。但是我們必須牢記的是,基本性和周期性的因素都可能影響經濟形勢。目前的日本隻是在前一部分——也就是在過去15年間令其焦頭爛額的那些特殊問題——的範疇內出現了明顯的復蘇跡像。而一些周期性或者外部因素,諸如彙率波動、全球化壓力——尤其是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以及美國經濟的混亂等,依然在產生著負面作用。因此,盡管近的數據在基本性因素上顯示了樂觀的傾向,但是日本仍然必須時刻留意周期性的波動和外部壓力。
    這一章將以明確日本經濟衰退的類型為出發點,然後在第二章中詳細論證日本當前的經濟復蘇。全球形勢以及經濟周期的動向將在第六章和第七章中加以闡述。
    一、結構問題與銀行問題無法解釋日本經濟的長期衰退
    1.日本的經濟復蘇並非源於結構改革
    關於導致日本長達15年經濟衰退的原因,一直以來眾說紛纭。有人將其歸咎於結構缺陷或者銀行問題,有人指責錯誤的貨幣政策及其造成的過高利率,還有人認為罪魁禍首是日本獨特的文化,等等。也許可以這樣總結,當眾多外國媒體和公眾人物紛紛指責日本的文化或者結構缺陷時,學術界則力主貨幣政策失敗一說。而與此同時,金融界人士卻把日本經濟不景氣的原因歸結為銀行問題。
    結構缺陷論陣營的代表人物包括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他認為日本能否擺脫“僵尸企業”(Zoinbie Companies,指依靠銀行貸款苟延殘喘、避免破產的企業)是問題的關鍵。還有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他的行動口號是:“沒有結構改革就沒有經濟復蘇”。盡管結構改革這個詞對於不同的人或許有著不同的意義,但是對於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和他的經濟財政政策擔當大臣竹中平藏(Heizo Takenaka)來說,就隻意味著裡根-撒切爾式的刺激供給改革。他們推動刺激供給改革的理由是:通常面向需求方的貨幣與財政刺激政策顯然已經無法改變日本的經濟形勢。於1998年辭職的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同樣也是把推動結構改革作為復蘇日本經濟的關鍵所在。
    在德國,結構問題同樣被視為2000~2005年長達五年的德國經濟大兇,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經歷的嚴重的經濟衰退。在這期間,德國經濟對來自於歐洲中央銀行(ECB)的貨幣刺激政策反應遲鈍,而圈內的其他經濟體卻反應積極,這就更加支持了德國需要進行結構改革的主張。章日本經濟衰退
    日本經濟的復蘇已經不容置疑,長達15年的經濟衰退即將結束的征兆已經出現。但是我們必須牢記的是,基本性和周期性的因素都可能影響經濟形勢。目前的日本隻是在前一部分——也就是在過去15年間令其焦頭爛額的那些特殊問題——的範疇內出現了明顯的復蘇跡像。而一些周期性或者外部因素,諸如彙率波動、全球化壓力——尤其是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以及美國經濟的混亂等,依然在產生著負面作用。因此,盡管近的數據在基本性因素上顯示了樂觀的傾向,但是日本仍然必須時刻留意周期性的波動和外部壓力。
    這一章將以明確日本經濟衰退的類型為出發點,然後在第二章中詳細論證日本當前的經濟復蘇。全球形勢以及經濟周期的動向將在第六章和第七章中加以闡述。
    一、結構問題與銀行問題無法解釋日本經濟的長期衰退
    1.日本的經濟復蘇並非源於結構改革
    關於導致日本長達15年經濟衰退的原因,一直以來眾說紛纭。有人將其歸咎於結構缺陷或者銀行問題,有人指責錯誤的貨幣政策及其造成的過高利率,還有人認為罪魁禍首是日本獨特的文化,等等。也許可以這樣總結,當眾多外國媒體和公眾人物紛紛指責日本的文化或者結構缺陷時,學術界則力主貨幣政策失敗一說。而與此同時,金融界人士卻把日本經濟不景氣的原因歸結為銀行問題。
    結構缺陷論陣營的代表人物包括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他認為日本能否擺脫“僵尸企業”(Zoinbie Companies,指依靠銀行貸款苟延殘喘、避免破產的企業)是問題的關鍵。還有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他的行動口號是:“沒有結構改革就沒有經濟復蘇”。盡管結構改革這個詞對於不同的人或許有著不同的意義,但是對於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和他的經濟財政政策擔當大臣竹中平藏(Heizo Takenaka)來說,就隻意味著裡根-撒切爾式的刺激供給改革。他們推動刺激供給改革的理由是:通常面向需求方的貨幣與財政刺激政策顯然已經無法改變日本的經濟形勢。於1998年辭職的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同樣也是把推動結構改革作為復蘇日本經濟的關鍵所在。
    在德國,結構問題同樣被視為2000~2005年長達五年的德國經濟大兇,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經歷的嚴重的經濟衰退。在這期間,德國經濟對來自於歐洲中央銀行(ECB)的貨幣刺激政策反應遲鈍,而圈內的其他經濟體卻反應積極,這就更加支持了德國需要進行結構改革的主張。
    在學術界,克魯格曼(Paul Krtagman,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1998)辯稱通貨緊縮纔是日本經濟困境的主要原因,他甚至認為追究日本陷入通貨緊縮的原因已經無關緊要。為了抑制通貨緊縮,克魯格曼力主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以推動通貨膨脹的發生為目標。這種不糾纏於通貨緊縮的根源,而直接實施療法的方式也得到了伯南克(2003)的贊同,他主張政府發行國債以增加貨幣流通量。另外還有斯文森(Lars E.O.Svensson,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2003)和艾格爾遜(Gauti Eggertsson,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資深經濟學家,2003),他們建議實行價格水平目標制與貨幣貶值相結合的政策。這些專業學者都熱衷於更加積極的貨幣政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過去的30年中,艾森格林(Barry Eichengreen,2004)、艾森格林和薩克斯(Jeffrey Sachs,1985)、伯南克(2000)、羅默(Christina Romer,1991)以及特敏(Peter Temin,1994)等專家關於美國大蕭條的研究專著全都認為:如果當時美國中央銀行實施更積極的貨幣寬松政策,長期經濟蕭條以及流動性陷阱等現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盡管這些觀點都具有一定的價值,但是日本所經歷的這場極其罕見的漫長經濟衰退必然有其獨特之處,因此,找出這場持續了15年之久的經濟衰退的主要驅動者就顯得異常重要。為此,我將首先驅散一些對於日本過去15年經歷的迷思,與此同時,詳細地逐一驗證前述各種觀點的現實可行性。我將從那些與結構問題和銀行問題有關的觀點開始,因為這將為之後對於貨幣政策和文化問題等觀點的探討奠定基礎。
    “沒有結構改革就沒有經濟復蘇”的口號被2006年9月下野的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鼓吹得深人人心。首先我同意日本確實存在諸多結構性問題——畢竟,我本人也曾經為老布什總統於1991年發起的美日結構協議直接提供過一些建議。。但是這些問題並非日本長久陷於經濟衰退的根本原因。我從來就不相信這些問題的早日解決能夠重振日本經濟,就如同我從來都不認為小泉時代結構改革的兩個主要成果——日本高速公路集團和郵政部門的民營化對於目前日本的經濟復蘇有過任何貢獻一樣。
    我們如何纔能確定結構問題並非日本經濟長期衰退的根源所在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必須了解那些因結構缺陷而深受困擾的經濟體的主要特征。
    從結構問題上為經濟困境尋求解釋的歷史其實並不久遠。20世紀70年代末期,美國總統羅納德·裡根和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早提出,傳統宏觀經濟學關於總需求的理論已經無法解決這兩個國家所面臨的經濟難題。當時,英美兩國已經完全淪為結構缺陷問題的溫床,工人罷工頻繁、企業生產力低下,因為本國產品不可靠,美國消費者開始轉而購買日本企業生產的汽車。美聯儲試圖刺激經濟的積極貨幣政策終卻導致了兩位數的通貨膨脹率,與此同時,由於消費者對本國低劣產品的摒棄導致進口擴大,進而使得貿易逆差不斷攀升,從而貶值,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高通脹反過來又加貶值。當美聯儲終希望通過加息來遏制物價上漲時,企業隻能開始暫緩投資。正是這樣的惡性循環導致美國經濟陷入泥沼。
    2.針對供給方的結構問題
    當一個經濟體深受結構缺陷的困擾時,頻繁罷工等問題將使企業難以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這樣的一個經濟體自然會產生巨額貿易逆差、高通貨膨脹率以及貨幣貶值,而這些又會進一步導致高利率,終傷害企業的投資意願。這種無力提供優良產品和服務的缺陷是由微觀層面的問題(譬如結構問題)導致的,而宏觀層面上的貨幣與財政政策無法對其進行矯正。
    但是當年的主流經濟學家們都認為美英兩國面對的問題可以通過適當的宏觀調控政策來加以解決。許多人嘲笑裡根和撒切爾的刺激供給改革是“巫術經濟”(Voodoo Economics),認為裡根的主張毫無可取之處,這些政策隻不過是騙人的鬼把戲。當時日本的絕大多數經濟學家也對刺激供給政策持輕蔑態度,將裡根的政策譏諷為“賞櫻豪飲經濟”,這一說法出自日本的一個古老傳說:有兄弟倆帶了一桶清酒打算去賣給在櫻花樹下設宴豪飲的人們,結果卻是他們自己把酒全喝光了。他們一個人先賣一杯酒給自己的兄弟,然後再用這筆錢從對方那裡買回一杯酒自己喝,這兄弟倆就這樣一來一往,後把那桶酒喝了個底朝天。
    盡管我本人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作為一名經濟學研究生求學,到之後供職於美聯儲期間,一直都完全浸淫於傳統經濟學領域之中。但是我仍然支持裡根的主張,因為我相信傳統的宏觀經濟政策無法解決當時美國的問題,相反,切實提高這個國家提供優良產品與服務的能力纔是必不可少的。我現在依然堅信自己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英國經濟當時面臨的也是同樣的問題,撒切爾首相所推動的也正是相同的刺激供給的改革。
    當裡根開始執政時,美國正承受著兩位數的通貨膨脹率和罕見的高利率:當時的短期利率為22%,長期利率為14%,30年期固定房貸利率則為17%。罷工是家常便飯,龐大的貿易赤字仍在不斷增大幅貶值,這個國家的工廠無法生產出優質的產品。
    3.遭遇需求不足的日本經濟
    日本過去15年的經濟狀況幾乎與美英兩國20世紀80年代的狀況完全相反:長短期利率與房貸利率雙雙跌至歷史點;除了2004年9月日本職業棒球選手舉行的罷工以外,在過去10年間幾乎沒有任何其他罷工行動;物價隻跌不漲;日本一直以全球的貿易順差國誇耀於世,直到近纔被中國和德國取代;除此之是如此強勁,以至於從2003年至2004年間,日本政府創紀錄地動用了30來干預彙市以升值。
    所有這些數據都顯示了日本經濟供給有餘而需求不足的特征。日本產品在世界各地都大受歡迎,唯獨在日本本國例外,其根源並非產品品質不佳,而是國內需求的不足。
    在企業層面上,日本企業近來日益猛增的利潤頗受矚目。然而其中絕大多數利潤都來自對外貿易,隻有為數不多的企業利潤來自於國內市場。因為企業雖然大力開拓國內市場,但卻無法改變內銷疲軟的局面,所以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開始重新向海外市場配置資源,而這又進一步促進了外銷,擴大了貿易順差。總而言之,過去15年日本所處的困境與25年前美國所面臨的狀況恰好相反。因為供給有餘而需求不足,所以結構問題雖然存在,但是這絕非長期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表1-1提供了日本經濟現狀與25年前美國經濟狀況的比較。
    4.日本的經濟復蘇並非由於銀行問題得到解決
    有觀點認為銀行繫統應該為日本的經濟衰退承擔首要責任。按照這種觀點,銀行繫統的問題以及由此造成的信貸緊縮遏制了資金流人經濟活動之中。然而,如果說銀行成了日本經濟增長的瓶頸,換言之,如果銀行不再願意放貸,那麼我們就理應觀察到信貸緊縮導致的幾個典型現像。
    對於急需資金的企業,替代銀行貸款的途徑就是在企業債券市場發行債券。盡管這個方案僅對上市公司有效,但是在日本依然有超過3800家企業在無法從銀行申請到貸款時,可以轉而到資本市場發行債券或股票來應對資金短缺。
    但是在日本經濟衰退期間,這種現像並沒有發生。圖1-1的曲線追蹤記錄了從1990年迄今為止日本企業的未償債券總額的變動情況。自2002年起,未償債券總額開始穩步下降——也就是說,債券償付額已經超過了新增發行額。一般說來,這種現像在利率近乎於零的情況下是難以想像的。即便我們同意銀行或許出於某些原因拒絕向企業發放貸款,但這些企業有權決定自己是否發行債券。如果企業急需資金,我們理應觀察到企業未償債券額的急速攀升。然而事實卻是,這樣的債券額反而在急速回落。
    不同於那些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的泡沫經濟(也被稱為平成泡沫)破滅之後的日本同行,在日本的眾多外資銀行並不存在嚴重的不良貸款問題,而這也為上述這種常見觀點提供了更多顛覆性的反證。如果是因為日本銀行本身的不良資產和獃壞賬影響了它們對於日本企業正常借貸需求的供給能力,那麼對於在日外資銀行來說,這正好應該是搶占市場份額的絕佳時機。傳統上,對於外國金融機構來說,開拓日本市場一向都是一個艱巨的挑戰,因為在日本,銀行方面的任何抉擇往往都要受到企業與人際關繫的重要影響。假如日資銀行不再願意放貸,那麼我們理應觀察到外資銀行對日本企業放貸的顯著增長,以及外資銀行分支機構在日本本土的迅速擴張,但事實並非如此。
    1997年之前,外資銀行需要獲得日本金融大臣的許可纔能夠在日本開設新的支行。1997年,隨著被稱為“大爆炸”的金融改革,這一規則煙消雲散。因此理論上,在日本,外資銀行可以在它們認為合適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開設新的支行。然而這一變革卻並沒有導致外資銀行支行數量在日本的顯著增加。盡管少數外資銀行擴大了在消費貸款市場的份額,如圖1-1中間的曲線所顯示的那樣,但是過去十幾年中,在日外資銀行放貸額的增長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甚至有幾個時期呈現出急速下降的趨勢。這就說明日本銀行放貸能力的低下並不足以成為阻礙日本經濟發展的瓶頸,因為同期的外資銀行也同樣無法擴大它們的放貸規模。
    第三種將日本經濟衰退歸咎於銀行問題的觀點認為,問題的根源出在銀行利率上。許多中小型企業和非上市公司因為缺乏利用資本市場的渠道,不得不依靠銀行貸款來滿足資金需求。假如銀行是由於不良資產與獃壞賬的原因而難以向這些企業發放貸款,那麼市場的力量理應導致貸款利率的提升。其中的原理是:如果借貸方遠多於放貸方,那麼借貸方就會甘願支付更高的利率來爭奪數量有限的貸款。
    然而這種現像並沒有在現實中出現。正如圖1—1下端的曲線所表明的,在過去15年中,銀行利率一直在持續降低,並終跌至歷史點。在此期間,包括一些中小企業在內的許多企業主管都直接向我咨詢:當利率處於如此低位時,是否可以放心借貸。他們難以相信銀行會願意以如此低的利率放貸,擔心背後另有玄機。假如銀行問題確實成了日本經濟發展的瓶頸,那麼利率理應攀升,外資銀行在日本國內信貸市場的份額也將會擴大,並且企業債券市場應該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像。然而,現實卻與這些截然相反。
    5.日本的經歷與美國20世紀90年代早期遭遇的信貸緊縮完全相反
    之所以指出以上三種現像,是因為這三種現像在美國20世紀90年代早期經歷的那場嚴重的信貸緊縮中都表現得非常明顯。那次緊縮的肇因源於對杠杆收購(Leveraged BLtyout,LBO)和商業不動產市場的整治,加上1989年美國眾多儲蓄借貸(S&L)機構的崩潰(這場經濟災難終花費了納稅人160來收拾殘局)。當時的情況是,對於杠杆收購和房地產市場的整治已經讓美國銀行界焦頭爛額,而對於先前儲蓄借貸機構危機的錯誤調控使得形勢更是雪上加霜。為此,美國政府銀行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資金狀況進行了緊急調查,並得出結論認為許多銀行存在著嚴重的資金不足,因此終導致了1991~1993年間全美範圍內的信貸緊縮。
    ……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