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天纔程序員:克萊夫湯普森著 程序員 編程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
    【市場價】
    971-1408
    【優惠價】
    607-880
    【作者】 克萊夫·湯普森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經濟通俗讀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3943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739435
    作者:克萊夫·湯普森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4月 

        
        
    "

    編輯推薦

    這本書圍繞程序員的行業發展、探索與創新、重塑世界方方面面進行闡述。
    如果說在如今的世界中,有什麼是深入滲透入人們生活中的科技與產品,那麼非計算機、手機以及衍生產品莫屬。在這些軟件、小程序在便利了我們的生活,引導著我們的娛樂,占用了我們的時間的同時,也帶來了過多的非議,是否我們面對著冰冷屏幕就遠離了現實的社群關繫,計算機究竟為我們每個人乃至整個人類社會帶來了什麼樣的變化?又是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是程序員。這些天纔般的程序員,通過計算機語言、編寫代碼,讓機器自主學習,讓社交更為便捷,讓世界每天都在發生變化。

     
    內容簡介

    如今,程序員為我們構建了一個由代碼創造的新世界。作者在這本書中對程序員的世界進行了人類學意義上的思考:他們是誰?他們是如何思考的?他們的世界中什麼纔稱得上偉大?什麼纔能讓他們停下來思考?程序員是當今世界頗有影響力的人群,他們的文化豐富了人類的文明。
    本書通過細致的描寫,讓讀者們近距離接觸到全球的程序員,包括臉書動態消息、谷歌人工智能等開發團隊的成員等。從天纔程序員到編程菜鳥,從後端開發到前端設計,湯普森在其采訪中發現了行業之中獨有的精神氣質——融合了對邏輯的忠誠、對效率的痴迷、對解謎的熱愛以及對挫敗的超強忍耐力。
    這本書不僅為我們生動地刻畫了互聯網時代的天纔程序員群像,還深度挖掘了互聯網的精神內核。也正是程序員永遠熱血的探索精神和永無止境的創新力進一步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作者簡介

    克萊夫·湯普森
    美國知名的科技作家,《紐約時報》雜志特約撰稿人,《連線》雜志專欄作家,曾是奈特科學新聞學者。他因撰寫科技、文學、歷史與哲學方面的深度報道而聞名。他的新聞報道曾獲得多個獎項,包括海外新聞委員會獎和鏡子獎。 

    目錄

    目錄
    章改變世界的一次軟件更新? .......... 001
    第二章四代程序員? .......... 029
    第三章長期焦慮,偶爾欣喜? .......... 061
    第四章稀有人格? .......... 089
    第五章效率是魔鬼? .......... 117
    第六章 “10倍速程序員”與“英纔至上”的迷思? .......... 145
    第七章女性程序員的沒落? .......... 183
    第八章黑客、駭客與自由鬥士? .......... 225
    第九章人工智能的崛起? .......... 261
    第十章規模陷阱與大型科技企業? .......... 297
    第十一章藍領程序員? .......... 333
    致謝? .......... 365

    在線試讀
    第六章 “10倍速程序員”與“英纔至上”的迷思
    在程序員的世界中,馬克斯·列夫琴可謂神一樣的存在。
    在線支付平臺貝寶(Paypal)的所有代碼幾乎都出自他之手,這個平臺也是他不眠不休瘋狂編寫代碼的成果。20世紀80年代,
    列夫琴成長於蘇聯時期的烏克蘭,年少的他對計算機編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於是猶太民族,他們全家擔心受到迫害便逃離了故土,於1991年抵達芝加哥。雖然家庭經濟窘迫,但是父母仍然支持兒子的興趣,他們東拼西湊給他買了計算機。列夫琴在伊利諾伊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學習期間,知道了馬克·安德森的故事。這位學長剛畢業不久就在編程界小有名氣,與人共同開發了網景瀏覽器,並一夜暴富。列夫琴性格內向,但初創企業的傳奇色彩讓他心馳神往。上學期間,他就創建了3家公司。第三家以1的價格被收購之後,他把自己的有形資產(一大堆電子產品)裝上卡車,和幾個朋友一起驅車前往硅谷。
    起初,列夫琴住在朋友家中。有一天,他在斯坦福大學校園踫巧聽了彼得·蒂爾關於政治自由的講座。蒂爾哲學繫畢業,曾在華爾街工作,堅定地支持自由主義,列夫琴遇見他的時候,他正從事律師工作。列夫琴非常喜歡蒂爾的演講,於是找到蒂爾,向他透露了自己的軟件創意。當時,他正在編寫一個加密程序,可以在PalmPilot等掌上電腦上運行。兩人對數字化轉賬的想法一拍即合,即把一筆錢從一臺PalmPilot轉到另一臺PalmPilot上,或者以網絡平臺的方式轉賬,這就是後來貝寶的雛形。
    上學的時候,列夫琴就以瘋狂的編程狀態聞名校園,他可以連續好幾天不眠不休瘋狂寫代碼。貝寶就是這樣來的:列夫琴已經編好了很多加密模擬器代碼,因此他很快就做出了適用於PalmPilot的貝寶軟件原型。貝寶隨即獲得了45的融資,為了獲得更好的宣傳效果,列夫琴和蒂爾決定讓投資人以電子支付的方式通過兩臺PalmPilot對其中的30進行轉賬。他們原計劃做個虛擬形式的轉賬,但列夫琴後來在《創業者》一書中回顧,他對這個想法感到“厭惡”。“如果程序崩潰了怎麼辦?”他說,“那我真的要來個儀式性的自殺回避這一尷尬的局面了。”
    於是,他和另外兩位公司聘請的程序員沒日沒夜奮鬥了整整5天。在《創業者》一書中,他回憶自己真的5天沒睡:“簡直是瘋狂
    (編程)馬拉松。”他們完成編程的時候離轉賬演示隻有一個小時了。他們把地點定在當地一家叫BUCK’S的餐廳,在活動現場,兩臺PalmPilots被記者團團圍住,30順利地從一臺設備轉賬到另一臺設備上。這時,列夫琴纔點了一份煎蛋卷作為早餐,但還沒來得及喫他就睡著了。“我醒來的時候,蛋卷就在我旁邊,餐廳裡空無一人,大家都走了。他們隻是想讓我好好睡一覺。”

    第六章 “10倍速程序員”與“英纔至上”的迷思
    在程序員的世界中,馬克斯·列夫琴可謂神一樣的存在。
    在線支付平臺貝寶(Paypal)的所有代碼幾乎都出自他之手,這個平臺也是他不眠不休瘋狂編寫代碼的成果。20世紀80年代,
    列夫琴成長於蘇聯時期的烏克蘭,年少的他對計算機編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於是猶太民族,他們全家擔心受到迫害便逃離了故土,於1991年抵達芝加哥。雖然家庭經濟窘迫,但是父母仍然支持兒子的興趣,他們東拼西湊給他買了計算機。列夫琴在伊利諾伊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學習期間,知道了馬克·安德森的故事。這位學長剛畢業不久就在編程界小有名氣,與人共同開發了網景瀏覽器,並一夜暴富。列夫琴性格內向,但初創企業的傳奇色彩讓他心馳神往。上學期間,他就創建了3家公司。第三家以1的價格被收購之後,他把自己的有形資產(一大堆電子產品)裝上卡車,和幾個朋友一起驅車前往硅谷。
    起初,列夫琴住在朋友家中。有一天,他在斯坦福大學校園踫巧聽了彼得·蒂爾關於政治自由的講座。蒂爾哲學繫畢業,曾在華爾街工作,堅定地支持自由主義,列夫琴遇見他的時候,他正從事律師工作。列夫琴非常喜歡蒂爾的演講,於是找到蒂爾,向他透露了自己的軟件創意。當時,他正在編寫一個加密程序,可以在PalmPilot等掌上電腦上運行。兩人對數字化轉賬的想法一拍即合,即把一筆錢從一臺PalmPilot轉到另一臺PalmPilot上,或者以網絡平臺的方式轉賬,這就是後來貝寶的雛形。
    上學的時候,列夫琴就以瘋狂的編程狀態聞名校園,他可以連續好幾天不眠不休瘋狂寫代碼。貝寶就是這樣來的:列夫琴已經編好了很多加密模擬器代碼,因此他很快就做出了適用於PalmPilot的貝寶軟件原型。貝寶隨即獲得了45的融資,為了獲得更好的宣傳效果,列夫琴和蒂爾決定讓投資人以電子支付的方式通過兩臺PalmPilot對其中的30進行轉賬。他們原計劃做個虛擬形式的轉賬,但列夫琴後來在《創業者》一書中回顧,他對這個想法感到“厭惡”。“如果程序崩潰了怎麼辦?”他說,“那我真的要來個儀式性的自殺回避這一尷尬的局面了。”
    於是,他和另外兩位公司聘請的程序員沒日沒夜奮鬥了整整5天。在《創業者》一書中,他回憶自己真的5天沒睡:“簡直是瘋狂
    (編程)馬拉松。”他們完成編程的時候離轉賬演示隻有一個小時了。他們把地點定在當地一家叫BUCK’S的餐廳,在活動現場,兩臺PalmPilots被記者團團圍住,30順利地從一臺設備轉賬到另一臺設備上。這時,列夫琴纔點了一份煎蛋卷作為早餐,但還沒來得及喫他就睡著了。“我醒來的時候,蛋卷就在我旁邊,餐廳裡空無一人,大家都走了。他們隻是想讓我好好睡一覺。”
    貝寶開始高速發展,列夫琴神一般的工作節奏依舊在延續。但隨著貝寶的普及,犯罪分子開始在這一平臺上進行詐騙,每個月竟高達1 00,而且數額還在不斷攀升。列夫琴有些慌了,他算了一下,如果當前的形勢惡化下去,平臺上的詐騙行為很快就會吞掉公司
    的盈利,並摧毀公司。他覺得公司隨時都可能被毀滅。於是他和幾名工程師立馬開始了新一輪的戰鬥,又開始了不眠不休的黑客模式。正如記者薩拉·萊西在《硅谷合伙人》一書中寫的那樣,列夫琴會連著工作幾天都不洗澡,直到味道太大影響工作環境,他纔在公司洗個澡,然後穿上公司的文化衫。(萊西略帶戲謔地寫道:“無論何時,馬克斯的工作量都可以以他幾乎沒怎麼住過的公寓裡那越來越多的舊T恤的數量來衡量。”)
    在高強度的工作中,列夫琴仍然保持著驚人的創造力。他接連不斷地加班,想到了很多反欺詐的絕妙創意。他與人合作創建了全球個商用驗證碼(CAPTCHA)測試,拉伸或傾斜一段文本,以便區分用戶是人還是機器。他還設計了一款工具,讓貝寶的人工詐騙檢驗員快速分析大量的交易數據,有一個檢驗員看到演示後激動得哭了。列夫琴在反欺詐方面的工作讓公司免受網絡詐騙帶來的滅頂之災,而當時的很多競爭對手就是因為網絡詐騙終被淘汰的。
    公司屢創佳績,產品性能優越,員工勤懇高效,貝寶團隊在硅谷英纔至上的文化中獨領風騷。隨著21世紀初期互聯網泡沫的破滅,很多高科技公司紛紛破產,而貝寶卻蒸蒸日上,不久就成功上市,後來以1的價格被易貝(eBay)收購,這使其創始人賺得盆滿缽滿。在貝寶副總裁基思·拉布瓦看來,貝寶是一個“完美的價值驗證”,他在接受陸怡華的采訪時說:“我們之中沒有人和硅谷的權貴有任何關繫……5年的時間,我們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遠揚。要知道,曾經的我們就是沒人搭理的無名小卒啊。”
    公司首席運營官(COO)戴維·薩克斯曾經是管理顧問,他在
    《紐約時報》的采訪中說:“如果地球上真的有英纔制度,那麼必定在硅谷。”隻要有能力,你就一定會成功。


    巨星、忍者、天纔。在技術世界的傳說中,總有一些程序員能力卓越非凡,自帶光環。
    流行文化也一直非常喜歡這樣的設定,在程序員的世界中,天纔程序員總是獨來獨往,在近乎瘋狂的節奏中一手打造出全新的程序王國,不眠不休地寫代碼仿佛是他們的本能。在電影《社交網絡》中,以馬克·扎克伯格為原型的男主角整個晚上在鍵盤前敲敲打打,制作出對哈佛女學生外貌的評分軟件。在電視劇《硅谷》中,男主角程序員理查德眼看自己創建的公司就要在技術大賽上崩塌解體,突然有如神助,一夜之間重寫代碼壓縮算法,軟件性能幾乎翻倍,並終贏得了比賽。在電視劇《奔騰年代》中,黑客卡梅倫·豪給朋友的公司幫忙,開發了谷歌PageRank算法的原型。它是如此巧妙,以至公司軟件常駐主管不得不承認,他甚至無法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並對她的工作贊不絕口。
    這種對天纔程序員的信念不僅僅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事實上,編程世界早就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概念——十倍速程序員。正如字面意思所示,這類程序員的能力比一般程序員要強大很多。
    這個概念可以追溯到1966年。當時美國繫統開發公司(Syste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的3位研究員發布了一份標題略顯平庸的白皮書,即“比較在線編程與離線編程效果的探索性研究”,由哈爾·薩克曼帶領的團隊要探究的編程技術問題現在看來可能有點兒無聊:在紙上進行編程和在計算機上進行編程哪種模式更高效?20世紀60年代,大部分人還沒有計算機,大部分編程都是“離線”進行的,程序員手寫代碼,打到打孔卡上,交給計算機操作員。然後程序員隻需要坐在旁邊靜靜等待計算機處理的結果,有時可能要等上好幾個小時。到了1965年左右,新的在線繫統讓更多程序員能夠直接實時操作機器。程序員本人坐在計算機前,在鍵盤上輸入代碼,馬上就能看到運行結果。
    可以想像,大部分程序員更喜歡在線編程,機器的即時回應更有趣也更高效。但由於在線繫統成本極高,很多企業也不確定這樣做值不值得。於是薩克曼團隊決定讓兩種模式比拼一下。程序員被隨機安排到兩種工作模式中:一種按照傳統模式,手寫代碼並修復程序錯誤;另一種使用線上模式完成同樣的工作。研究人員記錄下程序員在各個方面的表現,包括編程時長,修復漏洞的時長,代碼長度,代碼運行速度,等等。後的分析結果在他們的預料之中:在線編程模式大獲全勝,與計算機流暢互動的程序員比離線編程的程序員表現“明顯更好”。
    但是薩克曼也有意外的發現,經驗豐富的程序員“個體能力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優秀程序員的表現遠遠超出平均水平,比那些低水平的程序員更是好出很多。
    例如,在修復程序漏洞的工作中,速度快的程序員是速度慢的程序員的25倍。編程解析代數題也有同樣明顯的對比,在編程速度上前者是後者的16倍,在清除程序錯誤方面前者是後者的28倍。另外,出色的程序員寫出的代碼運行更快,快速度比慢速度高出13倍。薩克曼和他的同事寫道(用一首童謠來形容):


    如果一個程序員表現出色,
    他是真的真的很出色,
    但當他表現糟糕時,
    那可是糟糕透頂。


    結論是什麼?程序員之間的技能水平大不相同,“往往有10倍的差距”。
    但也有很多批評家指出,薩克曼的研究存在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就是研究樣本的數量較少,他得出的結論純屬偶然,不應該用這個結果去推斷整體的狀況。
    然而,那些批評也站不住腳。在計算機行業中,很多人對“10倍的差距”這一概念有一些詩意的肯定,這是人們在長期觀察計算機行業中程序員的工作後逐漸形成的經驗和認知。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企業管理層——出於他們自己也無法解釋的原因——覺得有一小部分程序員在開發軟件和修補漏洞上不但速度驚人而且動作流暢,他們仿佛擁有看透計算機的第三隻眼。(強烈批判薩克曼觀點的人雖然表示這項研究“相當不可靠”,但也承認編程領域“極度缺乏高效人纔”。“在這方面,編程與其他創造性的工作非常相似。”)軟件項目經理比爾·柯蒂斯發表了一篇論文,記錄了他給54名程序員做的測試,成績優秀的程序員是成績墊底的程序員的8倍到13倍。計算機雜志Infosystems的某個頭條標題更是把普通的程序員與的程序員比作“遊牧部落與超級英雄”。
    超級程序員的傳奇色彩也許開始於1975年小弗雷德裡克·布魯克斯的《人月神話》,這是一本關於軟件項目管理的經典之作。布魯克斯肯定了薩克曼的觀點:“編程管理人員早已注意到高效與低效的程序員之間存在巨大的效率差異。但10倍以上的差距確實令我們感到驚訝。”在這樣的背景下,布魯克斯認為,組建世界上秀的編程隊伍其實就是將隊伍精簡到隻有優秀的程序員。如果一個團隊有200名程序員,其中隻有25名佼佼者,那就“解雇175名程序員”,讓這25個“大明星”安安靜靜地完成工作。
    布魯克斯指出,很多技術公司將編程視為一種普通的體力勞動,認為隻要增加員工就能加快工作進程。收割麥子想要提速一倍?那就增加一倍的工人。但是,編程的核心在於個體的洞察力,這與詩歌創作很像,增加人手不一定能幫上忙,不是付出汗水的人越多就越有可能帶來解決方案,它更需要某個有洞察力的人在嚴謹的思考中有靈光一閃的頓悟。所以,從組織的角度看,編程與其他體力勞動恰恰相反,當面對棘手的問題時,增加人員反而會讓情況變得更糟,因為人多了意味著要開更多的會,溝通也會變得更麻煩。布魯克斯一針見血地總結道:增加人力隻會讓延期的軟件項目繼續延期。
    不久之後,世界各地的程序員都開始引用這個概念,他們堅定地認為,團隊中不但要有足夠多優秀的程序員,更要有大神級別的程序員。這種觀點引發了20世紀90年代至今的人纔搶奪戰,很多企業紛紛開出高薪,提供堪比校園的便利設施,想要把高校的畢業生搶到手,也想從活力無限的初創企業中挖走人纔。“10倍”這個詞本身就非常適合高科技行業邏輯嚴謹、精益求精、以數據說話的自我形像。其他行業可能也有優劣差別,但是在編程領域,人們有一個測量值,它能準確描述天纔與凡人之間的距離。比爾·蓋茨說過:
    “的車床操作員的工資是普通操作員的幾倍,但程序員的價值可是普通程序員的1萬倍。”


    在高科技行業的頂層,英纔至上的理念更強大。我問及眾多風險投資家和企業創始人,“10倍速程序員”是否存在,他們總是毫不猶豫地給出肯定的答復。
    網景聯合創始人馬克·安德森對列夫琴印像頗深。他告訴我:“我覺得可能是1 000倍,你看看過去50年裡重大的軟件產品,每個產品都是由一兩個人開發的,幾乎從來沒有300人的團隊。”
    安德森說得一點兒都沒錯。在軟件行業,小團隊或獨立開發的案例俯拾皆是。Photoshop的個版本是由兩兄弟創造的。1975年用BASIC語言創建個微軟產品的是年輕的比爾·蓋茨和他曾經的校友保羅·艾倫,還有哈佛大學大一新生蒙特·達維多夫。早期博客網站LiveJournal由布拉德·菲茨帕特裡克一手打造。谷歌搜索引擎的算法來自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創建視頻網站YouTube的團隊隻有3個人。創建色拉布的團隊隻有3個人(如果隻看編程,那就隻有一個人,鮑比·墨菲)。比特流由布拉姆·科恩一個人完成,比特幣據說是一個程序員的作品,人們隻知道他的筆名是
    中本聰。約翰·卡馬克創造了3D圖形引擎,帶來了價值數的3D電子遊戲產業。
    在馬克·安德森看來,擁有極大影響力的程序員為數不多,主要是因為在創作新軟件的時候,龐大又復雜的創意構造隻能由一到兩個人去完成纔能保證效率。要達到10倍生產力,需要程序員進入並保持“心流”狀態,還需要他們將復雜的編程結構視覺化。安德森說:“如果能夠一直保持清醒,程序員的效率會更驚人。現在的局限就是他們清醒的時間有限。有時候他們要花兩個小時纔能讓大腦進入狀態,然後保持狀態工作10個小時、12個小時或者14小時。”安德森所認識的“10倍速程序員”基本上都是“繫統思考者”,從計算機處理器的電流到觸屏按鍵的延遲狀況,他們對技術產品的每個部分都充滿了好奇心。“正是旺盛的好奇心、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求知欲,讓他們必須充分了解繫統的每個細節,否則他們會覺得無法忍受。”
    正因如此,10倍速程序員尤愛初創企業,一切都剛剛開始,他們可以盡情地大顯身手。相反,很多大型企業或老牌企業發展速度較慢,傳承下來的體繫特別龐大,原始代碼可以追溯到幾年甚至幾十年前,客戶群體也依賴於較為穩定的服務。這類企業不是要“快速行動,快速創造”,而是要保持耐心,不斷完善代碼。安德森還記得20世紀90年代初自己在IBM實習,公司內部有一個標準:“每天寫10行代碼。10行代碼要完成編寫、測試、調試、存檔,不多不少。一天寫不到10行,那就是在偷懶,超過10行,那就是粗心大意。”
    許多資深程序員都認為,10倍速程序員不僅存在,而且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軟件公司Fog Creek的聯合創始人喬爾·斯波爾斯基曾在一篇博文中回憶說,他在Juno公司(一家在線服務和免費電子郵箱提供商)工作時,有一名繫統漏洞檢查員叫吉爾·麥克法蘭,她
    “發現的漏洞是其他4名檢查員總和的3倍多。毫不誇張地說,她的工作效率是一般檢查員的12倍。但後來她辭職了,我給公司CEO(首席執行官)發郵件說,‘與其讓檢查小組天天上班,還不如讓吉爾每周工作兩天’”。
    Y Combinator總裁山姆·阿爾特曼認為,人們對編程界出現天之驕子其實不應該感到意外,所有以深刻洞察為基礎的行業都會出現出類撥萃的人纔。他告訴我:“在其他行業,似乎不存在這樣的爭議。其實有‘10倍速物理學家’,他們被授予諾貝爾獎,大家欣然接受。也有‘10倍速作家’,他們的作品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也有部分計算機科學繫的教師認為10倍速天賦是真實存在的,在青少年時期剛接觸編程時這種天賦就能被發現。計算機科學專業教授克萊頓·劉易斯在一項小規模的調查中發現,計算機科學繫有77%的教師不同意這一說法,即“隻要努力,基本上所有人都可以完成計算機科學繫的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