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改革真命題:中國改革過程中,攻堅期和深水區後的難點和“卡
    該商品所屬分類:經濟 -> 經濟
    【市場價】
    860-1248
    【優惠價】
    538-780
    【作者】 賈康 
    【所屬類別】 圖書  經濟  經濟通俗讀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3745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737455
    作者:賈康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從中央層面發布的政策文件來看,改革一直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抓手和關鍵一招。改革開放已經40多年,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本書為我國經濟學家賈康,針對中國改革問題,本著研究真問題,真研究問題,拿出真見解的原則,圍繞“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條主線,從制度、要素、戰略和底線四個部分,闡述中國改革的真問題,尤其是改革中的難點和卡脖子問題,如何推進財稅制度改革、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落實“雙循環”、如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面對老齡化、如何優化收入分配制度,如何實現共同富裕,等等,契合改革熱點,直擊改革痛點。

     
    內容簡介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社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本書闡述了在中國改革過程中,尤其是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後的難點和“卡脖子”問題。 
      本書從四個方面探討思考中國改革的真命題:
    一是制度。當今各國將減稅措施作為國家投資和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利器,中國財稅新政不能照搬西方,減法中要有加法。作者以豐富的實踐,梳理總結新中國70年財政制度建設的經驗教訓,探析制度改革中的短板和瓶頸問題,為使財政真正成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提出進一步改革的方向和路徑。
    二是要素。充分推動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數據等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三是戰略。如何集中我國體制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要選擇好戰略路徑,在踐行中國道路中解決生產力和生產關繫重構問題,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雙循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還要運用好戰略性工具,制定有效的財政政策和措施。   
     四是底線。重點闡釋優化收入分配制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問題,這是實現共同富裕、優化分配制度建設的重中之重。   

    作者簡介

    賈康,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十二屆委員,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纔庫特聘專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曾長期擔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 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百千萬人纔工程高層次學術帶頭人。
    著名經濟學家,多次受黨和國家領導之邀座談經濟工作,擔任2010年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財稅體制改革”專題的講解人。撰寫並出版多部著作,如《財政學通論》、《新供給經濟學》、《中國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獲2016年“中國好書”獎),曾獲孫冶方經濟學獎、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和中國軟科學大獎。 

    目錄
    目錄
    前言 009
    全面理解共同富裕 021
    第 1 章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 1
    1. 1 財政作為改革突破口———屢屢選擇財政領域的必然性 1
    1. 2 合理分權———處理好中央與地方關繫 6
    1. 3 財政分配的 “不可能三角” 與 &ldqu悖論” 20
    第 2 章 財稅改革的歷史與現狀 37
    2. 1 預算改革———從 “預算外的預算外資金” 談起 37
    2. 2 分稅制改革———波瀾壯闊的財稅配套改革 45
    2. 3 中國企業的稅費負擔與稅改方向 70
    第 3 章 財稅改革實踐與 “十四五” 展望 83
    3. 1 稅制國際競爭力分析 83
    3. 2 我國主要稅種改革歷程鳥瞰 86

    目錄
    前言 009
    全面理解共同富裕 021
    第 1 章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 1
    1. 1 財政作為改革突破口———屢屢選擇財政領域的必然性 1
    1. 2 合理分權———處理好中央與地方關繫 6
    1. 3 財政分配的 “不可能三角” 與 &ldqu悖論” 20
    第 2 章 財稅改革的歷史與現狀 37
    2. 1 預算改革———從 “預算外的預算外資金” 談起 37
    2. 2 分稅制改革———波瀾壯闊的財稅配套改革 45
    2. 3 中國企業的稅費負擔與稅改方向 70
    第 3 章 財稅改革實踐與 “十四五” 展望 83
    3. 1 稅制國際競爭力分析 83
    3. 2 我國主要稅種改革歷程鳥瞰 86
    3. 3 我國財稅體制改革展望 94
    3. 4 完善財稅體制改革的對策建議 107
    第 4 章 土地及住房改革 117
    4. 1 公有制下土地制度改革難題———格局 117
    4. 2 新時代房地產經濟制度構建———以包容性為核心 142
    第 5 章 金融與資本改革 161
    5. 1 加快金融改革創新, 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161
    5. 2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八個 “勢在必行” 172
    5. 3 信用與普惠金融問題 178
    5. 4 完善國債發行與管理體繫 186
    第 6 章 勞動力、 技術與數據相關問題 199
    6. 1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199
    6. 2 企業家精神———激活實體企業需重視 “關鍵少數” 204
    6. 3 技術進步———科研創新基本規律和科研生態的構建 211
    6. 4 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轉型 220
    第 7 章 中國的現代化與趕超戰略 227
    7. 1 趕超是後發國家現代化進程中必然的訴求和特征 227
    7. 2 比較優勢理論的局限性 232
    7. 3 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歷史考驗 237
    7. 4 以新經濟引領和支持發展動力的轉換 247
    第 8 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 “雙循環” 253
    8. 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認識框架 253
    8. 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繫的優化重構 269
    8. 3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切入點 273
    8. 4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路徑 278
    8. 5 “雙循環” 新發展格局的認識框架 284
    第 9 章 政策性金融與國企改革 291
    9. 1 政策性金融與中國的現代化趕超戰略 291
    9. 2 國有企業的歷史站位 295
    9. 3 對 “國—民” 進退關繫的認識 301
    9. 4 中國國企改革中的突出問題與對策 309
    第 10 章 三次分配與共同富裕 317
    10. 1 馬克思主義關於收入分配的理論要點 317
    10. 2 立足現實認識中國收入分配格局 322
    10. 3 認識收入領域的三次分配框架 332
    10. 4 三次分配制度建設的原則與建議 344
    10. 5 鄉村振興的投融資支持與機制創新 360

    前言
    前 言
    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1840 年鴉片戰爭之後, 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腐敗, 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華民族到了危亡的時刻, 中國人民奮起反抗, 太平天國運動、 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義和團運動接連而起, 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 但都以失敗告終。 1911 年,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但這並沒有改變國家和人民的悲慘命運。 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 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 1921 年, 中國共產黨順應社會革命的歷史呼喚、 為挽救民族危亡而誕生, 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中國共產黨誕生後, 黨領導全國人民開展反帝反封建鬥爭。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時, 黨帶領人民廣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鬥爭。 短短幾年時間又結束了國民黨反動派發動的全面內戰, 推翻了帝國主義、 封建主義、 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 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

    前 言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 


    1840 年鴉片戰爭以後, 西方列強憑著堅船利炮野蠻轟開了中國的大門, 之後的一百多年中, 中華民族一直處於落後挨打、 內外憂患的悲慘境地, 但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並沒有停止對民族獨立與偉大復興的探索。 近代以後, 爭取民族獨立、 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 人民幸福就成為不屈不撓的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 勇擔民族復興歷史大任、 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百年奮鬥, 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開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艱辛與不懈的探索, 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 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1840 年鴉片戰爭之後, 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腐敗, 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華民族到了危亡的時刻, 中國人民奮起反抗, 太平天國運動、 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義和團運動接連而起, 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 但都以失敗告終。 1911 年,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但這並沒有改變國家和人民的悲慘命運。 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 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 1921 年, 中國共產黨順應社會革命的歷史呼喚、 為挽救民族危亡而誕生, 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中國共產黨誕生後, 黨領導全國人民開展反帝反封建鬥爭。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時, 黨帶領人民廣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鬥爭。 短短幾年時間又結束了國民黨反動派發動的全面內戰, 推翻了帝國主義、 封建主義、 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 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
    1949 年 10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中國發展從此開啟。
    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黨領導人民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其間經歷了 “ 三反” “ 五反” 運動、 抗美援朝等政治、 經濟、 軍事方面的一繫列嚴峻考驗, 新中國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國際環境中站穩了腳跟。 1953 年, 黨中央正式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即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 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 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 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 一五” 計劃 (1953—1957 年) 的制定與實施, 標志著我國開始大規模經濟建設, 並將工業化作為重心納入國家發展體繫。 1956 年, 我國基本上完成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基本上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 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為我國一切進步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黨的八大根據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的形勢, 確立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實現國家工業化, 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 黨提出努力把我國逐步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 現代工業、 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領導人民開展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經過實施幾個五年計劃, 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繫和國民經濟體繫。
    1964 年底, 周恩來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鄭重提出實現 “ 四個現代化” 的歷史任務, 即 “ 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 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 現代工業、 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1975 年 1 月, 周恩來在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政府工作報告》 中再次發出 “ 在本世紀內, 全面實現農業、 工業、 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 的號召。從此, “ 四個現代化” 成為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奮鬥目標, 成為凝聚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的強大精神力量, 成為其後得以對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思想基礎。
    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粉碎 “ 四人幫”, 結束十年內亂, 從危難中挽救了黨, 挽救了國家, 挽救了社會主義事業, 黨和國家的工作重新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黨的歷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1978 年 12 月,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做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 黨中央制定了到 21 世紀中葉分三步走、 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 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改革開放使中國迅速崛起, 中國人民在尋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這條道路上越走越寬。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 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發生歷史性變革, 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 黨心軍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奮,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 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 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鬥向世界莊嚴宣告, 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 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今天,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 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推進國家治理體繫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國要在 2035 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一個很重要的進步訴求就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繫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現代化, 不是簡單移植西方模式的問題, 也不是貼東西方標簽的問題, 而是要把各種各樣提升人類文明的要素, 根據中國國情, 真正融合在一個現代國家治理的制度體繫中, 形成一種可持續的制度安排, 同時探索中國獨特的發展道路。


    中國經過幾十年的改革, 相對而言, 容易的、 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 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 要敢於啃硬骨頭、 敢於涉險灘, 以更大決心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 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
    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國家治理體繫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2013 年,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 以下簡稱 《決定》) 首次提出 “ 推進國家治理體繫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此次大會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 破冰突圍到繫統集成、 全面深化的轉變, 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
    ……

    媒體評論

    賈康是中國20世紀80年代的青年經濟研究者中,為數不多的迄今一直在科研工作崗位上的“過來人”。他對改革的研究孜孜以求,注重理論密切聯繫實踐的創新。
    《中國改革真命題》將大局觀、理論支撐力、問題導向與研究成果的建設性、可行性融為一體。在此,我願向所有關心中國改革的讀者推薦這部新作。
    —— 全國政協十三屆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高培勇


    在改革創新研究領域,賈康是一位既有世界眼光又深諳中國國情、學術造詣深厚的資深專家。觀大勢、看全局、出建議,對中國改革的宏觀與微觀問題,如財政、金融、國企、社會保障、推進共同富裕等一繫列重大問題,他都有獨到、深刻的分析認識與對策方略研究,此書是關於中國改革攻堅克難的一部力作。 
    ——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原歐洲央行資深經濟學家  瀋建光


    從中國改革的突破口、改革的重點與漸進,到全面配套、攻堅克難、對接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標。賈康的這本新作層次清、要點明、洞見深,頗具繫統性與創新性,值得細讀。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博士生導師 周天勇


    自1984年的“莫干山會議”一路走來的賈康,又是千年之交後繫列“新莫干山會議”的積極參加者,幾十年活躍在改革創新研究線,力主新供給經濟學“守正出奇”實現中國現代化的一繫列認識和建議。深信讀此書悟改革,將會很有收獲。
    ——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  黃劍輝

    在線試讀
    中等收入階段 &ldquo悖論” 制約的特征
    ( 一) 中等收入階段的福利趕超與 “ 中等收入陷阱”
    居民福利本是一國發展的出發點與歸宿, 但其應是隨著該國經濟趕超階段的不斷升級而逐步提高的。 然而, 在 20 世紀一些拉美國家因多種因素造成的福利趕超卻因其不可持續性而半途夭折, 並相繼陷入 “ 中等收入陷阱”。
    拉美國家福利趕超的主要表現是勞工保護和社會性支出的盲目擴大。, 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 拉美國家城鄉收入差距逐步擴大, 農民工不斷由鄉村湧向城市, 致使城市勞動力市場供過於求, 工資不斷降低, 進而導致收入差距問題日趨嚴重。 在失業率高風險與發達國家福利體制 “ 榜樣效應” 的雙重作用下, 拉美國家曾簡單照搬美國式 “ 選舉” 民主政治, 民粹主義情愫愈發凸顯, 多方因素促成拉美國家盲目設立了高就業保護與高福利保障制度, 但這些又與本國國情和經濟發展階段不匹配, 因此成為經濟發展的沉重負擔。 第二, 20 世紀 70 年代以後拉美國家將財政支出主
    要用於擴大社會性支出, 1990 年至 2000 年拉美國家的社會性支出占 GDP的比重不斷上升, 個別國家社會支出占公共支出的比重高達 60% ~ 70% , 甚至在財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仍然盲目擴大赤字來滿足社會性支出, 從而徹底拖垮了宏觀經濟。
    不考慮實際國情的福利趕超策略導致經濟趕超失敗從而落入 “ 中等收入陷阱” 的邏輯規律可以被納入 “ 民粹主義宏觀經濟學”。 其邏輯路徑大致為: 宏觀政策初戰告捷→經濟增長遇到瓶頸→經濟發展全面短缺→政府破產。

    中等收入階段 &ldquo悖論” 制約的特征


    財政分配的 &ldquo悖論”, 在不同的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階段, 呈現出制約特征上的差異, 將其內在邏輯與制約特征相結合, 有助於做好該經濟發展和收入階段的合理調控路徑選擇。 經過改革開放四十餘年的發展, “ 十三五” 以來我國已步入 “ 中等收入階段”, 具體而言是位於下中等收入至上中等收入階段的轉軌期, 且從人均 GNI ( 國民總收入) 的增長趨勢看, 將較快步入中等收入階段至高收入階段的轉軌期, 且關於 “ 中等收入陷阱” 的討論已引起廣泛關注。 拉美地區由於盲目實行福利趕超而落入“ 中等收入陷阱”, 給許多國家以前車之鋻, 我國應當高度注重中等收入階段發展戰略的正確把握。 從本書討論的視角看, 很有必要剖析中國中等收入階段財政分配 &ldquo悖論” 的制約特征, 並結合其內在邏輯做出正確的調控與路徑選擇。
    ( 一) 中等收入階段的福利趕超與 “ 中等收入陷阱”
    居民福利本是一國發展的出發點與歸宿, 但其應是隨著該國經濟趕超階段的不斷升級而逐步提高的。 然而, 在 20 世紀一些拉美國家因多種因素造成的福利趕超卻因其不可持續性而半途夭折, 並相繼陷入 “ 中等收入陷阱”。
    拉美國家福利趕超的主要表現是勞工保護和社會性支出的盲目擴大。, 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 拉美國家城鄉收入差距逐步擴大, 農民工不斷由鄉村湧向城市, 致使城市勞動力市場供過於求, 工資不斷降低, 進而導致收入差距問題日趨嚴重。 在失業率高風險與發達國家福利體制 “ 榜樣效應” 的雙重作用下, 拉美國家曾簡單照搬美國式 “ 選舉” 民主政治, 民粹主義情愫愈發凸顯, 多方因素促成拉美國家盲目設立了高就業保護與高福利保障制度, 但這些又與本國國情和經濟發展階段不匹配, 因此成為經濟發展的沉重負擔。 第二, 20 世紀 70 年代以後拉美國家將財政支出主
    要用於擴大社會性支出, 1990 年至 2000 年拉美國家的社會性支出占 GDP的比重不斷上升, 個別國家社會支出占公共支出的比重高達 60% ~ 70% , 甚至在財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仍然盲目擴大赤字來滿足社會性支出, 從而徹底拖垮了宏觀經濟。
    不考慮實際國情的福利趕超策略導致經濟趕超失敗從而落入 “ 中等收入陷阱” 的邏輯規律可以被納入 “ 民粹主義宏觀經濟學”。 其邏輯路徑大致為: 宏觀政策初戰告捷→經濟增長遇到瓶頸→經濟發展全面短缺→政府破產。
    階段的主要表現是: 拉美國家政府在經濟趕超中實施福利趕超策略, 經濟產出水平和實際工資水平在一開始得到普遍提高, 同時由於出臺了勞工法, 能夠保持基本就業率, 並迎合民眾意願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經濟呈現一片欣欣向榮景像。 但由於階段屬於純消耗階段, 沒有什麼積累, 所以進一步的發展就遇到了瓶頸。 到第二階段, 階段存在的隱形問題逐漸顯性化: 一方面, 以擴大財政赤字為主的擴張性財政政策造成民眾對國內商品的巨大需求, 而這種巨大需求與生產供給不足嚴重對立, 因此更多的商品要依賴外彙進口。 與此同時, 已經背上沉重負擔的財政還要維持 “ 高福利”, 簡單機械照搬歐美福利制度實施趕超策略, 更使財政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 由於大筆外彙用於進口, 導致外彙越來越短缺, 致使沒有更多的外彙支持進口更多商品來滿足民眾需求。 這種典型的供給矛盾在第三階段導致政府控制物價的行為難以為繼, 隻能施行價格調整、 本幣貶值、 外彙管制、 產業保護。 這一階段, 民眾的工資增長很快, 但是通貨膨脹增長更快, 導致實際購買力開始下降。 經歷了前三個階段的發展後, 前一任政府在種種矛盾激化局面下必然破產倒臺, 新一任政府出面主持大局, 不得不實施正統宏觀政策下的穩定計劃, 或借助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等國際機構的援助, 以求繼續維持本國經濟發展。 此時, 國內民眾實際工資已出現大幅下降, 甚至低於實施福利趕超策略之前的水平, 並在很長時期內處於低水平, 經濟增長停滯不前, 甚至出現倒退, 使拉美國家陷入 “ 中等收入陷阱” 難以自撥。 可見福利趕超雖然是歸宿, 但是若沒有強有力的經濟趕超作為支撐, 則無法終達到所追求的福利目標。
    ( 二) 中等收入階段 &ldquo悖論” 的制約特征與路徑選擇
    “ 拉美化” 問題作為前車之鋻表明, 位於中等收入階段的經濟體應當著力避免盲目效仿西方國家的福利趕超策略, 否則易導致社會矛盾激化。按照前文提出的財政分配 &ldquo悖論”, 拉美地區在中等收入階段的財政分配進程中顯然選擇了 “ 減少稅收” 和 “ 增加公共福利” 這一目標組合,按照 &ldquo悖論” 的邏輯, 該目標組合需要通過擴大債務及提高財政赤字水平的方法來實現。 從拉美地區陷入 “ 中等收入陷阱” 的實踐來看, 該地區確實是通過擴大債務及提高財政赤字水平的方法來試圖實現其對減稅和 增加公共福利的追求, 卻終拖垮了國民經濟而落入陷阱。
    對同樣處於中等收入發展階段的中國而言, 在財政分配 &ldquo悖論” 中如何既保持可持續發展又緩解制約, 是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現實問題。一般而言, 中等收入階段財政分配的 &ldquo悖論” 制約的特征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個方面, &ldquo悖論” 反映的制約關繫通常更強烈地與民意取向相抵觸。
    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分析和實證考察表明, 一國收入水平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後, 通常會帶來民眾關於收入提高、 福利改善的更高預期, 這種預期極易超前於實際收入增長的可達速度和政府改善公共服務提高公眾福利水 平的供給能力, 於是便易出現 “ 老百姓端起碗喫肉, 放下筷子罵娘” 的不滿, 以及與之相互激發的種種矛盾。 以 “ 民眾永遠有理” 為內在邏輯的民粹主義傾向在此階段極易抬頭乃至大行其道成為潮流, 尤其在與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與福利體制的橫向比較下, 這種民粹主義情愫更易迅速升溫, 更傾向於對福利的追逐與渴求。 如果對應於財政分配 &ldquo悖論” 中的邏輯路徑, 傾向上顯然就是拉美地區已做出的選擇: 對減少稅收和增加公共福利的強烈追求。 然而, 這種訴求需要以擴大債務、 提高財政赤字水平來實現, 並且絕不是無邊界的。 在民粹主義情愫催化下, 很容易導致福利趕超超前於經濟趕超, 債務規模過度擴大。
    當有人強調 &ldquo悖論” 所內含的制約關繫而發出理性聲音時, 便會強烈地與民意取向相抵觸而遭遇群起而攻之的壓力, 與西方力量的懸殊又很容易導致福利趕超繼續高歌猛進, 債務和赤字規模走向失控, 終可能將拖垮國民經濟。 福利趕超被迫從高空跌落塵埃, 一起跌下來的, 還有經濟趕超的可能性與整個國家發展的後勁。
    在中等收入階段, 正是經濟趕超發力的時期, 應當堅定與合理地貫徹經濟趕超戰略。 與此同時, 再穩步推行福利趕超政策, 而不能讓其與民粹主義情愫相互激發、 升溫, 出現隻側重眼前利益卻傷害長遠利益的失衡, 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隱患。
    在中等收入階段, 在財政分配 &ldquo悖論” 制約下, 選擇適當 “ 減少稅收” 和 “ 控制債務及赤字水平” 的目標組合是更為科學的, 但這一目標組合需要以控制公共福利增加為代價來實現, 因而在民意層面是不討好的。 為了在中等收入階段避免民粹主義基礎上的福利趕超而終實現跨越 “ 中等收入陷阱” 的經濟趕超戰略, 決策層需要有遠見、 有定力、 有策略地在與民意的互動中引導理性思維發揮積極的影響, 做好短期利益與長期根本利益的權衡。
    第二個方面, 經濟的政治化壓力上升與緩衝社會矛盾的彈性空間收窄。
    鋻於 &ldquo悖論” 反映的制約關繫在中等收入階段通常會更強烈地與民意取向相抵觸, 所以在財政分配 &ldquo悖論” 制約下, 堅持統籌兼顧, 既順應民意又引導民意科學發展是根本選擇。 無可否認, 民粹主義情愫對政府的政策選擇會產生顯著的影響, 政府在某種意義上往往能處理好相關復雜問題。 步入中等收入階段後, 一繫列敏感的經濟問題如物價、 稅收、 公用事業供給等很容易與收入分配、 政府管理等方面的矛盾交織, 使經濟問題政治化的臨界點降低, 社會問題的維穩壓力上升, 為了緩解壓力、 平息不滿做出妥協和調停的可用緩衝彈性空間縮小。
    按照財政分配 &ldquo悖論” 制約關繫, 減少稅收、 控制債務及赤字水平與增進公共福利的目標三者不能同時兼得。 緩衝彈性空間實質上是


    指, 在順應社會心態而集中又便捷地盡可能減稅和增加公共福利供給的同時, 那種通過逐漸擴大公共債務規模的方式提升這些即期利益總水平所對應的安全操作空間。 從財政分配 “ 不可能三角” 的邏輯來看, 所提升的公共福利程度加上所減少的稅收水平和控制債務及赤字的水平成反比, 決策層必須特別關注為緩解社會矛盾而擴大公共債務規模的安全區問題, 一繫列局部的為防止經濟問題政治化的操作恰恰會歸結為放松公共債務控制, 而連年赤字、 債務不斷積累, 一旦越過了已收窄的緩衝彈性空間的邊界, 便可能導致隱性問題顯性化的矛盾衝突和危機局面, 甚至造成全局發展態勢不樂觀、 黃金發展過程的中斷。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