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快”錢遊戲:關於投資的22個真實故事
    該商品所屬分類:投資理財 -> 投資指南
    【市場價】
    148-216
    【優惠價】
    93-135
    【作者】 春曉 
    【所屬類別】 圖書  投資理財  理財技巧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1156793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11567936
    作者:春曉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5月 

        
        
    "

    編輯推薦
    FT中文網總編輯王豐作序推薦
    縱橫市場駕馭快錢
    不可不讀的投資心經
    本書告訴你
    無論股票還是期貨交易
    成功和失敗就在一念間
    資本市場輸贏不定
    Hold住金錢、欲望掩蓋下的人性搏鬥
    纔能笑傲股市期市


     
    內容簡介
    兩位作者遍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等10餘座城市,實地跟蹤采訪數百位金融市場交易者,從中精選出22個典型人物故事,著成此書。
    這裡有牛市的瘋狂、股災的慘烈、熊市的掙扎,有“高大上”的基金經理,有財務自由的勵志榜樣,有身陷泥濘的投機客,還有交易生活*深刻痛徹的領悟、資本市場*鮮活真實的人性。
    置身於震撼激烈的“快”錢遊戲,跌宕起伏的交易人生,股票、期貨、衍生品市場,他們和你一樣,徘徊於天堂和地獄之間。


    圈子裡傳言,徐寧在這波牛市中從80萬掙到8000多萬。他是一個賭徒。他說:“我們這些人,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獄!”
    —— 滿倉狂徒 (第1頁)
    查爾斯對內地和國企的理解,給了他巨大的投資先機。“比如中石油,我比巴菲特買得還低。”查爾斯說。兩位作者遍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等10餘座城市,實地跟蹤采訪數百位金融市場交易者,從中精選出22個典型人物故事,著成此書。
    這裡有牛市的瘋狂、股災的慘烈、熊市的掙扎,有“高大上”的基金經理,有財務自由的勵志榜樣,有身陷泥濘的投機客,還有交易生活*深刻痛徹的領悟、資本市場*鮮活真實的人性。
    置身於震撼激烈的“快”錢遊戲,跌宕起伏的交易人生,股票、期貨、衍生品市場,他們和你一樣,徘徊於天堂和地獄之間。


    圈子裡傳言,徐寧在這波牛市中從80萬掙到8000多萬。他是一個賭徒。他說:“我們這些人,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獄!”
    —— 滿倉狂徒 (第1頁)
    查爾斯對內地和國企的理解,給了他巨大的投資先機。“比如中石油,我比巴菲特買得還低。”查爾斯說。
    ——“香港(股市)就是我的提款機” (第37頁)
    “剛開始一天賺的錢是(以前)一個月賺的錢,後來有一天賺的錢相當於(以前)一年的收入。”
    —— 爭分奪微秒的遊戲 (第49頁)
    “全世界找不到散戶參與人數遠遠超過機構的狀況,這也是大家選這個市場的原因——世界上沒有另外一個地方有這麼多錢。”婷姐說。
    —— 婷姐的高頻人生 (第98頁)
    趕上多個客戶手持多單,一致看漲,他們會在“股指吧”的辦公室圍著牆上的大屏幕顯示器齊唱:
    “起來!……”
    ——“囚”室裡的北京夢 (第223頁)
    作者簡介
    春曉
    金融紀實新媒體“交易門”聯合創始人,駐香港獨立撰稿人。春曉畢業於北京大學英語繫及美國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曾供職路透社北京分社、香港《南華早報》、紐約《世界日報》,還曾擔任《財經》雜志和《FT睿》北美撰稿人,獲得過紐約獨立媒體社(IPA)頒發的*移民報道獎。


    馬賽克
    金融紀實新媒體“交易門”聯合創始人。馬賽客2006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同年涉足媒體工作,近年來專注於敘事性非虛構寫作。
    目錄
    目錄

    前言
    滿倉狂徒/ 1
    80萬到6200萬!一波牛市,徐寧徹底改變了自己的財務狀況。股災來臨,不到一個月他就被“腰斬”,資金回撤過半。他是堅定的多頭派,一度股票(隻能)做多,股指期貨也做多。2015年下半年對資本市場的投機客來說可謂風雨交加,市場行情不好,政策變幻頻仍。徐寧剛站穩陣腳,2016年的熔斷又讓他回撤超過20%。
    徐寧不喜歡大談“投資”“資產管理”,他用“賭博”來定位自己的行為。他說:“我們這些人,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獄!”
    市場給我一切/ 12
    關工目前管理的資金超過兩億,他1998年年初賺到80萬,那一年重慶市城市收入戶的人均年收入隻有一萬出頭。但是在幾個月時間裡這筆錢就虧完了,之後他一直境遇不佳,一度靠給報紙寫股評補貼女兒的奶粉錢。“那段時間真的是太艱難了,現在想起來兩眼淚汪汪。如果2005年那波行情晚來一個月,我們這些人都得死。”
    20多年的市場經驗,關工把“資金、技術、策略、心態”總結為投資四要素,其中“心態”是微妙的。“心態就是人性,前面的工作做得再好,可能上趟廁所回來主意就改變了。”關工說,“萬事都在變,人性永不變。”
    這個“賭徒”不太冷/ 25
    YY先從金融機構辭職,去澳門做了一名職業德州撲克牌手,後全職做股票投資。目錄

    前言
    滿倉狂徒/ 1
    80萬到6200萬!一波牛市,徐寧徹底改變了自己的財務狀況。股災來臨,不到一個月他就被“腰斬”,資金回撤過半。他是堅定的多頭派,一度股票(隻能)做多,股指期貨也做多。2015年下半年對資本市場的投機客來說可謂風雨交加,市場行情不好,政策變幻頻仍。徐寧剛站穩陣腳,2016年的熔斷又讓他回撤超過20%。
    徐寧不喜歡大談“投資”“資產管理”,他用“賭博”來定位自己的行為。他說:“我們這些人,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獄!”
    市場給我一切/ 12
    關工目前管理的資金超過兩億,他1998年年初賺到80萬,那一年重慶市城市收入戶的人均年收入隻有一萬出頭。但是在幾個月時間裡這筆錢就虧完了,之後他一直境遇不佳,一度靠給報紙寫股評補貼女兒的奶粉錢。“那段時間真的是太艱難了,現在想起來兩眼淚汪汪。如果2005年那波行情晚來一個月,我們這些人都得死。”
    20多年的市場經驗,關工把“資金、技術、策略、心態”總結為投資四要素,其中“心態”是微妙的。“心態就是人性,前面的工作做得再好,可能上趟廁所回來主意就改變了。”關工說,“萬事都在變,人性永不變。”
    這個“賭徒”不太冷/ 25
    YY先從金融機構辭職,去澳門做了一名職業德州撲克牌手,後全職做股票投資。
    德州撲克帶給他的收獲是人要對自己百分之百的誠實。“我必須要客觀、誠實,任何欺騙和掩飾都解決不了問題,後輸贏的數字無比殘酷和真實。”另外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緒。當然,“你知道一個道理和你可以做到,這之間的距離有這—麼—大”。講到這裡,YY張開雙臂,比畫出五個大西瓜的距離。
    “香港(股市)就是我的提款機”/ 33
    查爾斯1993年年初到香港,做電子零件的進口貿易賺到桶金。亞洲金融危機時,香港政府在恆生指數8000多點入市對抗以*的量子基金為代表的炒家,穩定香港金融市場。查爾斯在6000多點時入市投資港股:“我那時運氣好,正好有錢。”
    查爾斯是忠實的巴菲特信徒,在2015年的采訪中,他提到自1997年以來,自己在港股的投資收益率超過了巴菲特的28%。他說:“有時候香港(股市)就是我的提款機,我知道它能給我瘋狂的投資回報。”
    爭分奪微秒的遊戲/ 45
    高頻交易員李奧曾供職於微軟亞洲研究院、迅雷、穆迪(Moody)、香港富達基金、摩根士丹利(香港)等,始終沒有感受到跟自己價值相匹配的成就感。交易市場的反饋機制比機構來得及時,犯錯就接受懲罰,正確就得到獎勵。“剛開始一天賺的錢是(以前)一個月賺的錢,後來有一天賺的錢相當於(以前)一年的收入。”
    李奧有非常重的“碼農”情結,財務自由後他組建了自己的私募基金,招的基本上都是程序員。他希望自己的經驗,能幫助這些程序員也實現財務自由。
    爆倉洗禮/ 53
    收市那一刻,王軒一個人坐在辦公室裡,股災後扛了兩個多月,他的資金和精神都崩潰了。他那天在辦公室抽了兩包煙。“看著辦公室的裝飾、茶具,虧那麼多錢,欠一屁股債,感覺很恍惚,不相信這是真的。”王軒說。
    這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大牛市起來,沒有資質,沒有公開業績,甚至沒有從業經驗的王軒通過信托公司發出產品。股災來臨,沒扛過第二波暴跌他就爆倉了。他賣掉房子來填平虧損,組建團隊謀求東山再起。
    棄業律師/ 63
    41歲的李雲專注美股多年,他2008年賣掉了自己在上海浦東新區的三居室住房,還一度注銷律師執業證。有兩年,“他喫飯的時候會思考這個事情,說話的時候會思考這個事情”。在家喫飯時,他甚至每次都隻喫離自己近的菜。他的太太說:“這個人好像就不在現實生活中落地的感覺,完全像一個外星人一樣,整天就是思考、思考、思考。”
    到今天,李雲依然堅信,“堅信”自己的策略能夠取得成功。“冥冥之中我就覺得這條路可以走出去,沒有理由。”
    “殺人”現貨/ 78
    墨有魚在大家熟悉而又陌生的現貨交易平臺做分析師。這是個灰色行業,充滿了對賭、誤導、暗箱操作。客戶把錢轉入賬戶,想著怎麼戰勝市場謀取暴利;平臺往往步步為營,吞噬客戶的本金。多次采訪後,墨有魚談道,2015年公司決定關閉,他留到後做掃尾工作,“客戶就是以怎麼弄死為原則”。這個行業有句黑話:“把客戶拖出來殺一遍,放點血。”他們可能換了公司名稱,換了交易品種,但商業邏輯不會變。
    婷姐的高頻人生/ 92
    婷姐坦言自己去美國這種成熟的資本市場,可能也是傳說中的“韭菜”。但在國內就不一樣,在國內他是割韭菜那批人。
    “國內流動性太好了,全世界找不到散戶參與人數遠遠超過機構的狀況,這也是大家選這個市場的原因—世界上沒有另外一個地方有這麼多錢。”婷姐說。隻要具備基本的硬件,很多教科書上面的策略拿過來用,繫統比較穩定,風險控制好一點,就可以輕松賺錢。
    挑戰私人銀行/ 102
    曹晉波擁有傲人的海歸背景和一份看上去無可挑剔的履歷。在投行的銷售崗位,曹晉波的年業務量曾達到數,他幫客戶買過飛機,看過移民項目,還幫客戶買過足球世界杯的球票。但私人銀行為了賺取傭金,很多時候會推銷一些“非常爛”的產品給客戶,這讓他內心不安。他辭掉投行的工作,做起自己的財富管理辦公室,想要挑戰私人銀行的財產管理模式。
    為“債”痴狂/ 108
    Alan專注做債,他的角色有點像買方裡面的賣方,要做基本面研究、橫向比較、縱向比較,看公司業績,挑選出有投資價值的公司債,並給客戶提供債券的投資建議和策略。
    電視臺英文記者出身的Alan認為,金融業是為數不多的讓參與者觀察到這個世界變化趨勢的行業之一。入行17年,金融給Alan的感覺跟他的預期一致—很酷。
    知乎“大神”/ 117
    董可人在高頻交易領域有不俗的人氣,他的科普解讀為很多人了解高頻交易這個神秘世界打開了一扇窗,他的粉絲會稱他“大神”。
    董可人原本是個碼農、半職業競賽選手,後留學英國成為高頻交易工程師,目前在國內一家私募基金從事交易繫統開發。董可人的業餘生活非常豐富,他要學拳擊、帆船和劍道,練習中經常被打得鼻青臉腫。
    數字遊戲/ 123
    交易場上的天文數字,很多人覺得酷,但小薩知道,這些數字跟自己關繫並不大。25歲生日的那天晚上,小薩在北京跟兩個同事一起做了近2的交易。從那之後,再大數目的錢對她來說就是一個數字而已。
    香港社會價值高度趨同,小薩身邊的人大部分都做金融,當律師、醫生,追求賺錢、養家、成名。她想跳出這樣的單一性,找到一條自己的路,能在這個世界上“留個印子”。在自己的平行宇宙裡,小薩覺得自己可能是《國家地理》雜志的攝像師,或者是一位服裝設計師。
    奮進的保安/ 134
    蔡慶進城的前幾份工作做得顛沛流離,他做過保安、電焊工,開過錄像廳,做過門童,後又做回保安。2005年,蔡慶從期貨公司出市代表做起,做到經紀人、營業部總經理,現在是一家證券公司營業部總經理。
    十多年來,蔡慶身邊掠過太多起起伏伏的財富故事,但他堅守本分,不做交易。“我從農村出來,一步步走過來,我不願意全部賭在這上面,哪天傾家蕩產,這是不可能的。我要知道哪些事情是我該做的,哪些是我不該做的。”蔡慶說,“90%的客戶都虧錢,我不會是那10%。”
    “野生”女交易員/ 143
    慧哥依然記得,在成都時她曾經想過到上海的畫面,陸家嘴的豪華夜景、同行的聚會交流、步步逼近的私募夢。豪情萬丈裡帶著點對不確定的未來的害怕。真正到了上海,她的世界不過是交易、喫飯、睡覺和起伏不定的淨值。她每天早上8點半準時坐到電腦前,次日凌晨3點左右睡覺。“夜盤收盤,能睡得著就睡,反正睡得著睡不著第二天都要準時到崗。”
    慧哥以交易員的身份跟私募基金合作,沒有工資,沒有社保,收入全靠管理資金的利潤分成。她說這種身份,在行內叫“野生交易員”。
    享受孤獨/ 153
    在市場五年多時間,韓超經歷了團隊的聚散離合;做過私募,進過券商;經歷過光大烏龍指、股災;經歷過兩周狂掙40%的驚喜,隨後一天回撤,盈利吐掉一半;他也看到這個市場裡面形形色色的人來人往。但他依然覺得五年時間太短,自己沒有資格說話。
    在韓超看來,交易也是一個平凡的職業。他說,交易員需要學會享受孤獨,而不是陷入寂寞。“享受孤獨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該我們了/ 169
    張展次接受交易門采訪是在2015年8月,當時他正在成都忙著籌備自己的私募基金,忙於聯絡投資人,裝修公司以及注冊、備案等事務性工作。一年後,張展和新的合伙人在上海成立新公司,管理的資金規模迅速增長。他現在的目標是國內做量化趨勢CTA的私募機構,短期目標是三年做到十億規模,拿到金牛獎。
    2016年夏天,我在交易門下午茶中問張展,什麼時候回成都。他大概誤會了我的意思,回答道:“不回了啊,之後就在上海買套房子,就兩千萬嘛!”
    永不嫌多/ 183
    王磊在香港某外資投行負責股指期權交易,部門做的業務,他負責三分之一。剛入行時,王磊每次賺到錢都很有成就感,覺得這個市場上虧錢的人都傻。現在他賺了錢卻不再有多餘的情緒,隻是想想自己能拿多少就好了。
    王磊的個性色彩鮮明,他跟老板“每天都吵架”。給前女友買鑽戒時,他找了十多家店詢價。同樣一筆交易,其他交易員可能覺得價格差不多就行了,但王磊會“fight for every penny”(錎銖必較)。采訪中被問到賺多少錢纔夠時,他說:“Never is enough(永不嫌多)。”
    擺脫“安全感”,走出“動物性”/ 191
    從政治學轉到金融,從美國到中國香港,從量化到基本面,從工程師到基金經理,從毛頭小伙子到邁過三十而立,思凱不斷提醒自己隨時“保持學生心態”,不斷學習,就像史蒂夫·喬布斯所說的那樣,“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他花了很長時間擺脫“安全感”對自己的束縛,辭職創業,從舒服的“買方”到磨人的“賣方”。作為曾經的基金經理、跨國公募基金“買方”,思凱之前去上海出差至少也要威斯汀級別的五星級酒店。現在,公司出差的標準定在每人每晚。
    為速度而戰/ 201
    快速、準確的信息是金融交易的基礎。彭博的生存之道就是提供這樣的信息給交易者、基金經理等業內人士。彭博新聞在全球72個國家有2000多名采編雇員,其中就包括比歌。
    比歌是爭分奪秒的速度記者,他每天要關注所有香港上市公司的動態。很多時候他隻有五秒來讀一篇通告,再花十秒鐘來發稿,再慢就可能出局。
    四年半做下來,比歌強烈地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和可替代性。“彭博是臺非常大的機器,而我隻是裡面的一顆螺絲釘,或者說是螺絲釘上面的一小塊鐵。”
    以期貨為生/ 211
    1994年入行的童威目前揣著十多萬的本金在期貨市場謹慎遊走,一家人在成都過著平靜的生活,偶爾開車到成都周邊轉轉。周邊國家的出國遊他都不願意去。“不見得真拿不出這筆錢,但花了我會心痛。”童威說,“因為我用的每一分錢,都是我的‘生產資料’。”
    童威的太太深知他長年交易,承受了外人難以想像的壓力,但偶爾還是會跟他抱怨:“以你的能力,至少我們現在應該有舒適點、大一點的房子,中等車,稍有積蓄,過點中年人無憂無慮的生活。”
    “囚”室裡的北京夢/ 220
    金融市場到處是財富的神話,但2008年入行到現在,楊春沒掙到什麼錢,至今依然沒有積蓄。他把掙到的錢都寄回老家,給老婆孩子,自己隻留點生活費。緊要時,再讓老婆打錢給他。他總結自己近20年的北京生活:不得法。
    在“股指吧”工作期間,楊春甚至並不想在睡覺時間之外回到住處。他說每次回到出租屋,關上房門,就想到一個漢字—囚。
    前言
    前言
    講個故事給你聽
    我們開始做金融新媒體—“交易門”的2015年6月下旬,股災已經悄然來臨,但市場反應還比較遲鈍。不管你走到街邊的咖啡館、鬧市區的快餐廳,還是候機樓的吸煙區,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人談論股票。一位基金經理告訴我,6月份一位物業公司的工程師到辦公室維修空調,還就著屏幕上的K線跟他的同事聊了半天。
    那時市場上到處都是股神,一不小心又多賺了三五十萬。我們寫的個故事就是,徐寧用兩年多的時間將80萬本金做到6200萬。類似的神話猶如狂風席卷大地,連落葉和微塵都不放過。那些原本對股票一竅不通的人蠢蠢欲動,也試圖抓住風的尾巴。在采訪接觸中,有人在2015年7月份還抱著過千萬資金湧入,不到兩個月折損過半。
    近兩年的采訪讓我們看到,這個市場的確充滿了“神話”“神跡”“奇跡”“奇纔”“怪纔”“怪傑”—就像我們經常在書籍和媒體報道中看到的一樣。這些神話傳奇像一組強心針,撐起整個資本市場。前言

    講個故事給你聽
    我們開始做金融新媒體—“交易門”的2015年6月下旬,股災已經悄然來臨,但市場反應還比較遲鈍。不管你走到街邊的咖啡館、鬧市區的快餐廳,還是候機樓的吸煙區,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人談論股票。一位基金經理告訴我,6月份一位物業公司的工程師到辦公室維修空調,還就著屏幕上的K線跟他的同事聊了半天。
    那時市場上到處都是股神,一不小心又多賺了三五十萬。我們寫的個故事就是,徐寧用兩年多的時間將80萬本金做到6200萬。類似的神話猶如狂風席卷大地,連落葉和微塵都不放過。那些原本對股票一竅不通的人蠢蠢欲動,也試圖抓住風的尾巴。在采訪接觸中,有人在2015年7月份還抱著過千萬資金湧入,不到兩個月折損過半。
    近兩年的采訪讓我們看到,這個市場的確充滿了“神話”“神跡”“奇跡”“奇纔”“怪纔”“怪傑”—就像我們經常在書籍和媒體報道中看到的一樣。這些神話傳奇像一組強心針,撐起整個資本市場。
    每一波大牛市都是一次造神運動。然而神話的背後,是大量在各自的行業可能出類撥萃,在嗜血的資本市場卻不幸淪為庸眾的人。這個市場的參與者,在真金白銀地參與交易之前,絕大部分都先受到各種神話傳奇的洗禮。雖然早有“二八定律”之類的理論指出,終能被神話眷顧的人少之又少,但在徹底認輸之前,沒有人會認為自己不是那個聰明人。
    一位前輩告訴我,交易是濃縮的人生,起起落落的體驗不必經年,幾個交易日甚至幾分鐘就足夠。市場的正向反饋機制以及赤裸的金錢刺激,限度地放大著人性的弱點。貪婪與恐懼,理性與非理性,自信與自卑,信任與猜忌……在這個過程中展露無遺。在這場零和博弈中,有人很快站到了聰明人的隊列,有人偶爾聰明一回,更多的人卻自始至終都不得其門而入。
    在“交易門”微信訂閱號(Tradingmen)的後臺留言或評論中,不時有讀者問,為什麼不寫點策略類的干貨。你幾乎可以從文字的縫隙,窺見他們的急切和失望。事實上,沒有人願意把自己掙錢的策略和盤托出,這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秘訣。退一步說,即便一位投資者願意把他正在賺錢的策略公之於世,但當大量持有同樣策略的交易者湧入時,賺錢的效應會迅速降低,後大家都沒錢掙。另外,同樣的策略、不同的倉位、不同的資金量、不同的執行紀律,呈現出來的結果會大相徑庭。
    坦白地說,我們從未試圖在采訪或敘述中表達對於交易策略的挖掘欲望。在交易市場中,每個人的路徑都是獨一無二的,無法復制。
    相較而言,我們更關注市場參與者在資本市場沉浮的體驗,他們面對財富快速增長或巨額虧損時的反應,以及盈虧和金錢數字這樣單調的評價標準對人的異化。曾經有位基金經理談道,在2015年上半年財富迅速增長時,他需要跟家人保持溝通,讓家人擺脫大城市生活壓力造成的緊迫感,又不至於滑入“我們現在有錢了”的陷阱。因為在這個家庭裡,隻有他清楚這些錢是怎麼來的,以及留在市場一天,會面臨什麼樣的風險。財務自由後,交易員們對財富的處理方式也大不相同。有人妥善地安排好家庭未來的開支,分散投資、創業;有人除了買房子和車子,大部分錢都留在市場,而且由自己管理。
    在我們有限的接觸中,有人把股市比作自己的提款機;有人短短幾個月就實現了財務自由;有人賺錢賺得很開心卻一直自嘲不過是個賭徒;有人真的放棄高大上的投行工作去做了賭徒(職業德州撲克手),後又回到這個充滿博弈的資本市場……而更讓人感慨的,往往是那些不大被媒體關注的人。一個在市場摸爬滾打20多年的交易員,一趟東南亞國家的旅遊都不願意去,太太說他做任何一行可能都比現在過得好;一個一直活在市場邊緣的經紀人,終心有不甘地離開北京,進入江河日下的鋼鐵行業做銷售;一個原本有著體面工作的律師,賣掉房子,放棄工作,至今仍然憧憬著守得雲開見月明的那一天……
    作為記錄者,我們不去評價這些個人選擇和際遇。人這一生,無非是為了獲取豐富的生命和生活體驗,但時間、精力、視野都可能成為這條路上的絆腳石。也許這份體驗本身對他們的價值,超出一切物化的評價標準。而記錄和閱讀他們的故事,無疑也豐富著我們的人生體驗。正如首屆普利策特稿寫作獎得主喬恩·富蘭克所說,我們在故事中思考,這是我們從世界獲得意義的方式。
    “交易門”的繫列采訪從上海開始。我們希望花三五年時間,去跟蹤記錄中國資本市場活躍個體的發展軌跡,真實地、不加藻飾地呈現這些人物的故事—人物姓名可能被隱匿,但我們不會虛構任何一個細節。這些故事可能沒有完美的主角、跌宕的情節、引人入勝的高潮,但每一個故事都有主角對金融市場的認知、對交易的體悟、對人生際遇的應對。至於哪一段能引起你的仰慕、共鳴,或隻是微微一笑,你來做主。
    我們深知人的復雜程度、中國金融市場的復雜程度,遠非幾年的跟蹤采寫可以描摹,隻希望用的誠意和扎實的采寫去講述一個個相對真實的故事,無關成功或失敗、偉大或渺小。
    說到這裡,我們倒是希望那些逢人便喜歡打聽消息和策略的交易者,可以認認真真看看這些故事:看看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掙到了錢,又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虧了錢,看他們如何在資金起伏、情緒波動和市場波雲詭譎中善待自己,如何平衡交易和生活,順便做點橫向比較,評估一下自己在市場中的位置。當然,這需要一點耐心。
    從2015年7月5日發表個故事至今,我們一共深度采訪了近百位金融交易生態圈的鮮活人物;通過微信訂閱號發表的故事超過70個;采訪到達的城市包括香港、北京、天津、杭州、義烏、上海、廣州、深圳、佛山、成都、重慶等。這次我們遴選了22個故事呈現給大家,每個故事在發表前都做了面對面的回訪。
    “交易門”的采寫,從一開始就得到諸多好友的支持,有前輩為我們耐心解釋交易繫統的生澀名詞,有朋友為我們地推訂閱號,有朋友幫我們設計LOGO,有朋友幫我們寫網站代碼,有朋友贊助啟動資金和采訪設備,更有那麼多采訪對像坦誠相待,分享他們的故事。沒有他們的幫助,“交易門”就無從談起。在采寫的過程中,家人給予了我們的支持和容忍,勉勵我們保持從容和專注。請容許我們借機致以誠摯的謝意。
    這本書得以出版,要感謝編輯石美華女士在“交易門”隻做了三個月時就“盯上”我們,而編輯王琦女士嚴謹細致的工作,也讓本書增色不少。
    “交易門”目前呈現的故事,大部分我們會繼續跟蹤下去,還有很多故事沒有寫出來,是因為我們想等這些故事再成長得豐滿一點。所以,不管是對交易門還是故事的主角,我們對未來都飽含期待。


    ◆ 序 ◆
    每個故事都是一面鏡子
    過去兩年,每次讀到“交易門”的文章,我都有一種越來越強烈的感覺:春曉找到了屬於她自己的聲音。
    春曉是我的同門師妹,也是我近20年新聞職業生涯中為尊敬、信任的同事和朋友之一。現在,春曉和她的搭檔馬賽客將近兩年采寫的金融交易圈人物特寫結集出版,這是他們在新媒體時代不倦探索的階段性成就,也給了我和廣大讀者一窺金融交易圈眾生百態的絕佳機會。
    我和春曉都畢業於北京大學英語繫,我痴長她三年。畢業後,我們都選擇了新聞媒體作為長期從事的職業,又差不多同時考入美國知名的新聞學院就讀。盡管我們的背景和經歷貌似高度重合,但在與春曉共事的多年中,我又常常感慨:她的職業發展遠比我豐富多彩,涉獵諸多與媒體相關的領域;她從來不吝承擔風險,不斷做出新的嘗試和探索。這些年來在聚會時,她常常帶來關於自己成就的驚人消息,讓我這個循規蹈矩的大師兄既高興又羨慕。
    我所認識的春曉,是個外表嬌小、靦腆的川妹子,又是個思維獨立、見識過人、仗義執言的優秀記者。十幾年來,我們曾在《財經》雜志、路透社和香港《南華早報》等多家媒體機構共事。盡管我們在工作中偶爾會有意見不一的時候,但她從來不會因為我是她的直接領導而隨聲附和。她堅持的觀點和建議也常常讓我深思,促我進步。
    春曉在自媒體領域一直勇於嘗試,我們也經常討論自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長短得失。但是,我看到她終走上專注采訪金融業一線交易員、操盤手和散戶投資者,以深度專訪和個人故事為主要形式的路線時,仍舊喫驚不小。春曉和馬賽客都是經驗豐富的記者,但我仍舊一度懷疑:他們關注的這個群體、精心制作的這種內容,是否過於小眾,能否激發足夠的讀者興趣,產生足夠的影響力?在諸多內容創業者以層出不窮、或精彩或花哨的內容爭搶移動端讀者有限注意力的市場中,他們能否找到自己的空間,甚至開發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但是,隨著他們采訪到的人物越來越鮮活有趣,寫作風格愈加自然活潑,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媒體圈和金融圈朋友成為他們的粉絲。雖然他們沒能像很多“爆款”自媒體那樣迅速積累超高人氣,但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忠粉群”(cult following)。
    在新聞學院就讀時,我們都對這樣一個概念耳熟能詳—“slice of life”。它大致可以翻譯成“(真實)生活的片段”,本是一個直譯於法語的戲劇專業詞彙。法國劇作家Jean Jullien在19世紀末早使用它來描述自己所崇尚的自然主義表現形式,即對普通人物在真實生活場景中活動的描述。後來,這個概念又逐漸被文學和新聞所借用,指的是從角色生活中隨機選取真實場景—有可能隻是某人生活中的一天、一個事件,並客觀描述在這有限的時間空間內發生的事情,不預設情節、衝突或結局,而是采取開放式結尾,留給讀者更多思考和想像的空間。
    “slice of life”,這就是我對這組故事的體裁和風格的描述。在傳統新聞媒體或財經媒體中,這種體裁和風格的故事並不常見,而他們的成功證明了這種故事的吸引力。
    他們關注的對像是一個相對集中的群體,受訪者們既有諸多共通之處,又有各自不同的真實故事。精明、睿智、從容、淡薄、貪婪、衝動……通過春曉和馬賽客的采訪,我們在這裡讀到了人性的各個層面、各種特質。而本書的吸引力也許就是開放而不預設價值的敘事體繫。它不是販賣成功學雞湯和投資秘訣的“實用寶典”,而更像一面鏡子,讓我們通過受訪者的得失悲喜,來檢驗自己面對生活和財富的態度。


    王豐
    FT中文網總編輯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