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一位銀行家的管理筆記
    該商品所屬分類:投資理財 -> 投資理財
    【市場價】
    718-1040
    【優惠價】
    449-650
    【作者】 劉曉春 
    【所屬類別】 圖書  投資理財  投資指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1079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710793
    叢書名:無

    作者:劉曉春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0月 


        
        
    "

    編輯推薦

    銀行業一線“老兵”、知名專欄作家,全面分析當下經濟金融熱點話題,親述30多年銀行管理經驗,楊凱生、黃益平、張健華聯袂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於作者從事銀行一線管理工作30多年的宏觀思考和微觀審視,從金融業大勢、金融新業態、金融供給側改革、金融監管的邏輯,到銀行業如何賦能實體經濟,再到銀行內部的業務實踐、品牌和人事管理等,深入淺出地探討了經濟金融熱點話題和銀行管理的方方面面。


    本書從宏觀視角切入,深入探討如何構建現代金融體繫、如何理解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監管的邏輯和尺度、銀行業如何轉型與升級、突破金融科技瓶頸的五個閉環等。


    作者認為金融業當前*突出的問題是“脫實向虛”,需要回歸本源,服務和支持實體經濟,深刻反思銀行業如何更好地賦能實體經濟。


    作者基於自身30多年的銀行一線管理經驗,深度復盤銀行業務實操思路、品牌建設理念、人事管理經驗等。

    作者簡介

    劉曉春,本科畢業於上海財經學院(現為上海財經大學)金融繫,在銀行業中磨礪30多年,具有豐富的業務實操和管理經驗。


    大學畢業後,劉曉春進入中國農業銀行繫統,曾是農行浙江省分行國際業務部三人籌備組成員,後獨立籌備了農行浙江省分行營業部。1997年4月,任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1999年10月,調任農行香港分行副總經理,負責香港分行的業務經營。2004年4月,調回內地,任農行浙江省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2010年7月,劉曉春重返香港,任香港分行總經理。


    2014年7月,劉曉春加入浙商銀行,任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行長,為進入轉型階段的浙商銀行制定了“全資產經營戰略”。


    2018年4月辭任浙商銀行行長後,劉曉春於2019年1月正式加盟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任副院長,同時兼任該院上海金融數字化研究中心主任。

    目錄
    序  一  /  Ⅰ
    序  二  /  Ⅲ
    自  序  /  Ⅶ
    篇 金融新業態與銀行業轉型升級
    章  從銀行視角看金融
    就金融論金融是不對的 / 004
    金融業需要“升級版”改革開放 / 008
    統一與分業 / 012
    金融監管的邏輯 / 016
    對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考 / 022
    中小銀行的經營困境 / 028
    第二章  突破金融科技瓶頸,需要建立五個閉環
    互聯網金融的“真空妙有” / 034
    銀行會被互聯網金融顛覆嗎? / 039

    序  一  /  Ⅰ


    序  二  /  Ⅲ


    自  序  /  Ⅶ


    篇 金融新業態與銀行業轉型升級


    章  從銀行視角看金融


    就金融論金融是不對的 / 004


    金融業需要“升級版”改革開放 / 008


    統一與分業 / 012


    金融監管的邏輯 / 016


    對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考 / 022


    中小銀行的經營困境 / 028


    第二章  突破金融科技瓶頸,需要建立五個閉環


    互聯網金融的“真空妙有” / 034


    銀行會被互聯網金融顛覆嗎? / 039


    數字貨幣能成為貨幣嗎? / 043


    Libra、莊票、本票、地下錢莊 / 046


    金融科技的瓶頸 / 053


    庖丁何以解牛? / 055


    “科技真正金融化”的奧義 / 061


    金融科技下一站:建立五個閉環 / 066


    RegTech :監管 Tech 還是監管 Fin ? / 070


    第三章  銀行的創新與轉型之路


    變者為王? / 075


    銀行創新的邊界 / 080


    數字科技:暴風還是雨露? / 083


    銀行應用金融科技的方向 / 090


    思辨金融科技新形勢下的銀行業務外包 / 095


     


    第二篇 回歸本源,賦能實體經濟


    第四章  銀行業回歸本源


    中國銀行業:趨利避害賺大錢? / 105


    銀行莫要自娛自樂 / 109


    千方百計放貸款 / 116


    門檻與堤壩 / 122


    企業的資產負債表 / 127


    股票質押與股權質押 / 132


    第五章  民營企業融資難是銀行的錯?


    民營企業高杠杆下的融資難 / 139


    需要脫胎換骨的民企 / 146


    誰來管理流動性? / 148


    小微信貸的能與不能 / 150


    第六章  農村金融雜談


    迷茫與破題 / 160


    溫州模式,今天不是明天的樣板 / 169


    茶農與漁夫 / 180


     


    第三篇 銀行管理的挑戰與機遇


    第七章  銀行的形像與品牌


    銀行的形像,沒那麼簡單 / 189


    不能忽悠的品牌腔調 / 192


    不能忽視的品牌管理 / 196


    第八章  銀行的內部管理之道


    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 205


    網點的煩惱 / 211


    信用卡:服務、客戶與賬戶 / 217


    銀行業的母與子 / 223


    “二八定律”與“百分之百” / 227


    產品移用的風險 / 232


    第九章  回看香港


    初到香港:換一個套路 / 239


    再探香港:不同的牌局 / 246


    押大押小? / 252


    “磚頭文化”與“二手資產” / 255


    香港小貸公司啟示錄 / 259


    香港財務公司生意經 / 263


    銀團貸款漫談 / 269


    香港要揚長補短 突破橋梁思維 / 272


    第十章  人事管理見聞錄


    一臺自動機器 / 283


    發花紅與算賬的格局 / 285


    銀行事業部制得失談 / 290


    規則塑造人 / 295


    辭退員工的感受 / 306

    前言
    我一直覺得,寫經濟類的論文、工作報告等,不應該局限於固定格式,而是可以有各種變化的。進入銀行的份工作是研究所的刊物編輯,每天看那些千篇一律的文章,看得厭煩,有時看到一些有意思的文章,就興致盎然地把人家的文章大肆改動一番。好在那時與作者聯繫不方便,改了就改了。自己寫文字,當然就不按套路寫。所以,現在你在讀的,就是這樣另類的文字。實際上,我也被許多同事看作另類。

    我覺得,對工作,對生活,都需要思考、探究,通俗地說,就是應該多琢磨。我經常這樣思考和探究,也很享受這樣的思考和探究。這樣的思考和探究,有時也是對自己思辨能力的考驗。不過,我認為,思辨不是鑽牛角尖,更不是以所謂理論來規定現實。對一個做具體工作的人來說,思辨就是更好地觀察現實,找到解決現實問題的恰當方法。和一個朋友聊天,講到理論,我說,沒必要拘泥於哪家哪派的理論,我們應該觀察現實,解決現實問題。每一個理論家的理論,也是在應用前輩的理論的同時,觀察現實,得出自己的觀察結果。如果他拘泥於前輩的理論,就不會有他自己的理論了。中國書法講究繼承,更講究“有我”,“有我”的前提是扎實地繼承前人,但自己寫時並不被前人所繩墨。那些鼓吹寫字無一筆無來歷的,都是書奴,並不是真正的書法家。所以,寫文章,要有自己的真實思考。這樣寫文章,纔是一種愉快的享受。

    我一直覺得,寫經濟類的論文、工作報告等,不應該局限於固定格式,而是可以有各種變化的。進入銀行的份工作是研究所的刊物編輯,每天看那些千篇一律的文章,看得厭煩,有時看到一些有意思的文章,就興致盎然地把人家的文章大肆改動一番。好在那時與作者聯繫不方便,改了就改了。自己寫文字,當然就不按套路寫。所以,現在你在讀的,就是這樣另類的文字。實際上,我也被許多同事看作另類。


     


    我覺得,對工作,對生活,都需要思考、探究,通俗地說,就是應該多琢磨。我經常這樣思考和探究,也很享受這樣的思考和探究。這樣的思考和探究,有時也是對自己思辨能力的考驗。不過,我認為,思辨不是鑽牛角尖,更不是以所謂理論來規定現實。對一個做具體工作的人來說,思辨就是更好地觀察現實,找到解決現實問題的恰當方法。和一個朋友聊天,講到理論,我說,沒必要拘泥於哪家哪派的理論,我們應該觀察現實,解決現實問題。每一個理論家的理論,也是在應用前輩的理論的同時,觀察現實,得出自己的觀察結果。如果他拘泥於前輩的理論,就不會有他自己的理論了。中國書法講究繼承,更講究“有我”,“有我”的前提是扎實地繼承前人,但自己寫時並不被前人所繩墨。那些鼓吹寫字無一筆無來歷的,都是書奴,並不是真正的書法家。所以,寫文章,要有自己的真實思考。這樣寫文章,纔是一種愉快的享受。


     


    所謂思辨,不是咬文嚼字,不是一味撥高對現實的觀察,當然,更不是說些同義反復的車轱轆話。工作總結、戰略規劃、企業文化、業務計劃等,是需要具體落實的,而不僅僅是掛在牆上的口號、領導在大會上的報告。我們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創造新名詞、新口號、新說法上了。一個機關的部門有沒有人纔,往往就是指有沒有好的寫手。多少精英把一身甚至一生的纔華耗費在這些無用的文字上了。這是巨大的社會浪費。我喜歡唐詩宋詞,但不喜歡《菜根譚》一類的雞湯文字。唐詩宋詞,那是真感情、真性情,值得你用一輩子去體會、去感悟。《菜根譚》一類的雞湯,隻讓人覺得是一種“假”,會束縛人的思想與行為,或者教人虛假地與人世周旋。書買來後,看幾頁就看不下去了。孟子說楊朱,撥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楊朱真是古典經濟學的鼻祖!我呢,撥一須以熬雞湯,不為也。


     


    不咬文嚼字,不等於粗制濫造,亦不等同於對現像和事件任意下結論。我深深知道,要敬畏文字。 20 歲不到時,作為知青下鄉。有一次,處理一起打架事件,我起草了處理決定。後來為了是“毆打”還是“相打”,上級專門來調查。這件事使我明白,一字之差,是性命交關的。寫文章,首先,必須言之有物,有自己真實的體會與想法。其次,語言文字有自己的風格。我追求的是一種平和、簡潔、隨性的風格,不喜歡那些忸怩作態的文字。再次,要輕松典雅。中國書畫講究書卷氣,這是很高的境界,不容易達到。理論性、書卷氣,不是隨便掉書袋,不是上文說的熬雞湯,也不是故作高深——那是酸腐氣。典雅,實在是字裡行間透露的一種氣息。後,自在坦然,富有朝氣。文章裡有許多過去的故事,但不是回憶錄,隻是為了說明當前的問題,不是要教訓任何人。因為喜歡思考工作中的問題,思考的問題指向的是未來,旨在解決問題,不是一味指責與批評。所以,文章中講問題的內容比較多,而不是大篇幅地做政策解讀之類。因此,希望這些文字是清新的,思想是新鮮的。如果你覺得這些文字老氣橫秋,可以即刻把這書扔了。不過,扔時一定要注意做到垃圾分類準確。


     


    我要感謝我所經歷的這個偉大時代。正是在這個時代的快速發展過程中,我們纔有機會經歷那麼多不同的經濟環境和科技環境,纔有機會看到銀行從一個簡單的機構發展成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體繫。我有機會在支行、分行、總行工作,有機會在境內外分行工作,有機會做本幣業務和外幣業務,有機會搞實務,也有機會搞研究,有機會籌備農行浙江省分行的國際業務部和營業部。這些工作經歷,給了我直接做或者接觸銀行的各類業務的機會。沒有這些經歷,我是寫不出這些體會和想法的。曾經有朋友問我,你的記性真好,是不是當初都有記筆記啊?實際上我很少記筆記,就算記了筆記,也不再翻看。我覺得上課或者聽人講話的時候,記筆記會影響理解。我寫這些文字,講這些內容,都是平時經常思考的,也不用參考資料,就享受著想到哪裡寫到哪裡的快感。在這樣寫的過程中體會蘇東坡說的“行於其所不得不行,止於其所不得不止”。現在的銀行,雖然強調轉型、創新,但其機構已經非常成熟,分工精細,大多數人沒有機會全面地接觸各類業務和各類機構。因此,我要感謝我工作過的中國農業銀行和浙商銀行。


     


    我要感謝我的朋友們。是朋友們鼓勵我寫作、鼓勵我演講。我喜歡思考業務和管理,有時會在閑談中與朋友交流這些想法。朋友經常會鼓勵我:這個想法很好,你可以寫下來啊;那個經歷很有意思,又是一篇文章啊。也有朋友鼓勵我去不同的會議上講講。演講終究與朋友間私下閑聊不同,需要一些繫統的思考,這也對寫作產生了影響。完成本書,除了要感謝朋友們的鼓勵,還要感謝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的廉薇小姐、孟凡鈺小姐和中信出版社編輯丁媛媛小姐。文字變成這麼一本書,是她們的緣故。整本書的結構、章節安排、章節標題、書名,都是在她們的幫助下完成的。每章前要寫一篇導言,也是她們的提議。我隻是抱著“順人不失己”的態度寫了這些文字。關於每章的導言,我想了想,導言也要突破常規,因此,我寫時是直接根據每一章的標題寫下當下的想法。所以,導言並不是每章內容的歸納或提示,可以說是另一篇文字。後,要感謝楊凱生先生和黃益平先生在自己的寫作之餘給我寫了序,感謝張健華先生為本書作推薦語。我實際上更感謝的是,在這些年與他們的交往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


     


    劉曉春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