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私募英雄:中國七大投資高手征戰股市紀實
    該商品所屬分類:投資理財 -> 投資理財
    【市場價】
    419-608
    【優惠價】
    262-380
    【作者】 周濤,孫健芳,趙娟 
    【所屬類別】 圖書  投資理財  證券/股票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ISBN】978720305847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3058472
    作者:周濤,孫健芳,趙娟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出版時間:2008年01月 

        
        
    "

    編輯推薦
    中國股市黃金時代你賺錢了嗎?看七大投資高手,七種投資風格,哪一種適合你。
    當代中國人需要的投資智慧盡在書中! 
    內容簡介
    李馳,深圳同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3年累計收益率超過10倍。
    李振寧,上海睿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連續9年年均增長100%,中國十年牛市的預言者。
    劉明達,深圳市明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2年復合收益率近300%,國內獲得瑞銀投資配置的私募。
    劉宏,上海博弘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對衝基金的領頭羊,1天套利獲利400萬以上。
    石波,上海尚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2007年收益的基金經理之一,個股收益超300%。
    吳險峰,深圳龍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2005香港彭博財經薦股名,多隻股票實現十幾倍收益。
    趙丹陽,深圳赤子之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4隻基金的管理者,3年收益率逾400%。
    作者簡介
    周濤,經濟觀察報高級記者,在公司、金融報道方面有所建樹。
    目錄
    書中主要人物簡述
    序言
    前言
    李馳:快樂去投資
    導言享受投資思想的盛宴
    篇李馳和價值投資之路
    之一:英雄莫問出處
    之二:價值之路
    之三:“行者”李馳
    第二篇告訴你賺錢的秘密,信不信由你
    之一:同威投資理念=價值投資
    之二:去快樂投資
    之三:復利×時間=世界第八大奇觀
    之四:慢即快,少即多書中主要人物簡述
    序言
    前言
    李馳:快樂去投資
    導言享受投資思想的盛宴
    篇李馳和價值投資之路
    之一:英雄莫問出處
    之二:價值之路
    之三:“行者”李馳
    第二篇告訴你賺錢的秘密,信不信由你
    之一:同威投資理念=價值投資
    之二:去快樂投資
    之三:復利×時間=世界第八大奇觀
    之四:慢即快,少即多
    之五:難是定力
    之六:堅持和等待
    之七:做理性的驢子
    之八:集中持股
    之九:投資的標準:買低不買高
    之十:不昕內幕消息
    之十一:上市公司調研沒用
    之十二:投資要“三心二意”
    之十三:股市“三隻手”
    之十四:選擇持續增長的公司
    第三篇市場和人性
    之一:市場就是簡單重復的鐘擺
    之二:求人不如求己
    之三:趨勢投資者的“聖經”
    之四:多災多難的股市
    之五:中心思想:女人與花
    之六:不看指數
    之七:善有善報
    之八:牛市初期綜合征患者的特征
    之九:中國股民的悲哀三種
    之十:膽量相對論
    之十一:流行的謬論三種
    李振寧:專家型的理財人
    導言資深市場人士李振寧
    篇20年投資路
    之一:操練,從黑色星期一開始
    之二:桶金
    之三:轉身私募
    之四:做自己想做的事
    之五:B股小試牛刀
    之六:推動全流通
    之七:引發大爭論
    之八:股權分置改革啟動——牛市即將來臨
    之九:做中國好的私募基金
    之十:推出信托
    之十一:我的財富觀
    第二篇取道巴菲特+*
    之一:投資理念=巴菲特+*
    之二:區分價值投資和投機
    之三:考慮市場偏好和偏差
    之四:趨勢的判別
    之五:及時重估
    第三篇一些簡單的賺錢規則
    之一:臨界點,底的信號
    之二:選擇好企業
    之三:戰略決定戰術
    之四:技術也很重要
    之五:分散和集中
    之六:中國股市在市場化
    之七:真有10年牛市?
    之八:如何選擇私募
    劉明達:陽光的私募
    導言機會偏愛有準備的人
    篇在夢想的起點
    之一:十年磨一劍
    之二:夢想的起點
    第二篇曲折投資路
    之一:初識門道
    之二:借道股市
    之三:獨立投資人
    之四:抓住網絡股浪潮
    之五:在熊市中尋找機會
    之六:蘇寧案例與傻瓜投資
    之七:大道當然
    第三篇實用的投資原則
    之一:如何把握大市
    之二:尋找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領導型企業
    之三:注重研究,注重調研
    劉宏:A股套利者的賺錢秘密
    導言探索者劉宏
    篇一路走來
    之一:股評家
    之二:投身證券IT業
    之三:起落
    之四:創建博弘
    之五:ETF上市
    之六:英雄初成
    之七:“火箭科學家”團隊
    之八:謀求陽光化
    之九:走向國際
    之十:喜歡怎麼過就怎麼過
    第二篇經典套利案例
    之一:2006年4月24日:ETF瞬時套利
    之二:股改期間:雙向對衝鎖定利潤
    第三篇分享對衝基金在中國的盛宴
    之一:什麼是套利交易
    之二:套利與投資、投機的差異
    之三:對衝基金——金融皇冠上的明珠
    之四:中國市場——令人垂涎欲滴的大蛋糕
    之五:平常人可以投資對衝基金嗎?
    之六:捷足先登的本土對衝基金
    之七:博弘的優勢
    之八:金融顧問服務——專業化分工要求
    之九:反思,為什麼是博弘?
    石波:有一種價值不可替代
    導言石波的魅力
    篇投資之路
    之一:君安證券操習
    之二:加入公募隊伍
    之三:成功投資
    之四:險些錯過“格力”
    之五:遺憾的投資
    之六:轉投私募
    之七:私募和公募
    之八:發行產品
    第二篇投資習慣和理念
    之一:投資是有意義的事情
    之二:不做價格投機者
    之三:價值投資的四個表現
    之四:尋找拐點行業,抓住龍頭企業
    之五:價值投資法和成長投資法
    之六:什麼是偉大的企業
    之七:PE是相對的
    之八:把好企業變成好股票
    之九:帶著眼睛看企業
    之十:長期看多中國市場
    之十一:投資是一種生活方式
    之十二:對普通投資者的建議
    吳險峰:踩在價值線上的弈
    導言普通投資者的榜樣
    篇理念:踩在價值線上的博弈
    之一:投資理念是“估值+博弈”
    之二:估值是一門藝術
    之三:博弈更是一種藝術
    之四:中信證券——“估值+博弈”的成功案例
    第二篇基金經理是怎樣煉成的
    之一:次炒股
    之二:學習博弈
    之三:實戰操盤
    之四:學習估值
    之五:戰勝市場
    之六:走向私募
    第三篇投資者建議
    之一:形成自己的成功理念
    之二:投資你熟悉的企業
    之三:投資重點
    之四:如何做交易
    之五:學會集中持股
    之六:止損
    之七:給投資港股者
    之八:做權證的建議
    之九:影響的人和書
    趙丹陽:向上的力量
    導言浮沉趙丹陽
    篇從看多到謹慎
    之一:初戰告捷
    之二:進軍私募
    之三:看多中國
    之四:自香港始
    之五:信托模式人
    之六:2004年,回歸境內
    之七:2005年,做多A股
    之八:轉為謹慎
    之九:超額回報率
    第二篇超額回報的秘訣
    之一:投資秘決
    之二:謹慎的原因
    之三:獨特的調研方式
    之四:如何尋找合適的企業
    其他私募王牌
    但斌:時間的玫瑰
    林園:加快賺錢的速度
    劉迅:我們想成為中國優秀的資產管理公司
    李春瑜:協助深圳私募基金繼續領先
    劉方生:堂堂正正做私募
    但國慶:拒絕交易專注投資
    陳神軍:A to H追逐中國資產
    李柏林:經營牛股的人
    鄧漢學:把私募當事業的技術派
    代雪峰:永遠喫自己做的飯
    侯健:在價值投資上強化
    附1:目前國內私募基金公司名單
    附2:目前國內發行的私募信托
    附3:公布的私募信托基金收益率
    後記一
    後記二
    媒體評論
    李馳:通過閱讀李馳的投資理念,中國投資者將會有一個參照,那就是——巴菲特理念如何結合中國國情去投資。
    李振寧:他的投資生涯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參與證券市場的投資者如何去操練,從簡單投資轉變成一個市場前進的推動者和私募基金的管理者,以及這一切背後有著怎
    在線試讀
    李馳快樂去投資
    導言享受投資思想的盛宴
    2007年8月28日,李馳和他的深圳同威資產管理公司全體員工一起前往新疆,開始了為期三周的假期。此前,同威資產清空了所持可流通A股股票。
    是時,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正被市場放在PK舞臺上,之前,部分私募基金經理過早判斷A股股票偏離了價值面,他們經過審慎的判斷之後提前輕倉或空倉,在5000點附近,很多媒體開始鼓噪私募基金敗了陣。
    但讓我們看看另一面:5·30之後,正如李馳說的,公募基金不斷地發行,不斷地快速建倉,等於基金抱團把股價給推上去了,造成藍籌股供不應求,藍籌股股價一漲,老基金的市值就增加很快,暫時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與公募抱團取暖相比,國內私募基金在運作模式上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信托成立的私募基證券投資基,這一部分私募基金雖然業績公開、明了,但存在操作上的諸多不便:另一類是並不通過信托募集資金,亦沒有義務定期公布其持倉情況與業績,目前多數私募基金屬於此類。
    李馳的同威資產管理公司就屬於第二類,那麼在2007年清倉其所持有的A股股票,他的業績如何呢?
    在清倉之前,李馳和他的同威資產公司共持有三隻股票。分別為:萬科、招商銀行、中信證券。
    同威投資萬科自2005年開始,是時萬科多,此後在萬科以下時,隻要有新資金進入,同威就會不斷加倉,萬科高位完成了100億增發後,李馳決定出掉了萬科,累計計算,同威投資萬科的收益率不下10倍。
    類似的,同威也是在2005年開始投資招商銀行,當時,到全部出貨時,同威在招商銀行上面的收益亦近6倍。
    同威投資中信證券相對較晚,2007年4月份建倉,成左右,在中信證以上時,李馳果斷對其清倉。
    李馳的清倉行為是否意味著他看空A股後市?
    不!李馳回答十分明確:清倉,並不表明他看淡後市,但是A股市盈率偏高,市場已積累了相當的風險。當然不排除以後一段時間市場瘋狂,萬科或許會漲,招商銀行或許會漲,中信證券或許會漲到甚至更高,但是,任何人不可能賺盡每一分錢,沒必要做風險與收益不對稱的事。
    清倉之後,李馳與他的團隊度過了一個輕松、愜意的悠長假期。李馳快樂去投資
    導言享受投資思想的盛宴
    2007年8月28日,李馳和他的深圳同威資產管理公司全體員工一起前往新疆,開始了為期三周的假期。此前,同威資產清空了所持可流通A股股票。
    是時,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正被市場放在PK舞臺上,之前,部分私募基金經理過早判斷A股股票偏離了價值面,他們經過審慎的判斷之後提前輕倉或空倉,在5000點附近,很多媒體開始鼓噪私募基金敗了陣。
    但讓我們看看另一面:5·30之後,正如李馳說的,公募基金不斷地發行,不斷地快速建倉,等於基金抱團把股價給推上去了,造成藍籌股供不應求,藍籌股股價一漲,老基金的市值就增加很快,暫時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與公募抱團取暖相比,國內私募基金在運作模式上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信托成立的私募基證券投資基,這一部分私募基金雖然業績公開、明了,但存在操作上的諸多不便:另一類是並不通過信托募集資金,亦沒有義務定期公布其持倉情況與業績,目前多數私募基金屬於此類。
    李馳的同威資產管理公司就屬於第二類,那麼在2007年清倉其所持有的A股股票,他的業績如何呢?
    在清倉之前,李馳和他的同威資產公司共持有三隻股票。分別為:萬科、招商銀行、中信證券。
    同威投資萬科自2005年開始,是時萬科多,此後在萬科以下時,隻要有新資金進入,同威就會不斷加倉,萬科高位完成了100億增發後,李馳決定出掉了萬科,累計計算,同威投資萬科的收益率不下10倍。
    類似的,同威也是在2005年開始投資招商銀行,當時,到全部出貨時,同威在招商銀行上面的收益亦近6倍。
    同威投資中信證券相對較晚,2007年4月份建倉,成左右,在中信證以上時,李馳果斷對其清倉。
    李馳的清倉行為是否意味著他看空A股後市?
    不!李馳回答十分明確:清倉,並不表明他看淡後市,但是A股市盈率偏高,市場已積累了相當的風險。當然不排除以後一段時間市場瘋狂,萬科或許會漲,招商銀行或許會漲,中信證券或許會漲到甚至更高,但是,任何人不可能賺盡每一分錢,沒必要做風險與收益不對稱的事。
    清倉之後,李馳與他的團隊度過了一個輕松、愜意的悠長假期。
    證券業之外,人們對李馳了解不多,但在業內,李馳有很多粉絲,他甚至被譽為“投資哲學家”,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李馳已在中國內地、香港市場經歷了多個牛熊轉換,他是這十幾年資本場中為數不多的“剩”者。
    能夠“剩”下來,並獲得投資成功,就不得不提及李馳的投資預判能力。在2006年初李馳就看到,做大A股市場的盤子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戰略選擇;2007年,這一戰略被演變為加大IPO的力度和大盤H股、紅籌股的回歸速度;現在,當一些投資者意識到二級市場投資風險時,李馳早在2006年初就開始投資擬上市公司股權。
    那麼,這次李馳的A股清倉行動是否同樣有先見之明?或許,這些都不重要,我們看到的是:由QDII放開而引發了國內投資者蜂捅進入香港市場之際,李馳早已在香港市場持有多隻績優龍頭股,其中包括金蝶、騰訊等。
    作為同威資產核心投資人士,李馳為自己公司訂制的目標是:做中國回報率的基金管理公司。“我們自以為一直都做到了,看看我們現在管理多少資產就知道我們不是理論家。”李馳說。
    李馳還被很多圈內人稱為“巴菲特中國版”,對於巴菲特投資理念,國內哪怕是初入行的普通投資者都耳熟能詳,但是,當投機氣氛充斥市場時,因為時空、市場的迥異,絕大多數投資者無法真正理解、實踐巴菲特的投資理念。
    但我們相信,通過閱讀李馳的投資理念,中國投資者將會有一個參照,那就是——巴菲特理念如何結合中國國情去投資。當然,對於廣大投資者而言,李馳和同威的故事可能無法復制,但了解現世的“剩者”李馳的一些行為和理念,或許能使我們從中得到一些指引。
    在本文中,我們將主要介紹李馳在他十幾年投資生涯中不斷積累、點滴呈現的投資哲學,試圖讓更多的投資者以思想的交流方式來切近李馳,並以此修正我們普通投資者許多似是而非、若即若離的投資觀念。
    我們保證,即便出自“哲學家”李馳,其投資理念,對於每一位普通投資者而言,也是簡明扼要、通俗易懂。正如李馳博客的名稱:越不繁、越不凡@白話投資。
    李馳的博客,此處要重描一筆。即便在圈內有“哲學家”之稱,李馳並非故作清高隱於市。在私募基金經理中,李馳是為數不多的開設博客的基金經理之一,從2006年7月開設博客以來,一年多的時間,李馳堅持每周都會將所得所思呈現給每一個普通讀者,目前其博客的點擊量已超過100萬。
    所以,跟隨李馳吧,讓我們一起享受投資思想的盛宴!
    跟隨李馳的另一個重要理由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投資意味著緊張和疲憊。每天緊盯大盤,隨著指數起伏滿心焦慮,時刻擔憂股價的漲跌成為多數人的投資狀態。
    但李馳的投資卻是如此快樂!正如前面所述,李馳可以在一次清倉操作後,到新疆享受20多天的悠長假期。事實上,他每年有1/4左右的時間在全球各地周遊,在結束新疆之旅後,李馳又馬上邀上朋友前往埃及紅海潛水。多年以來,李馳的足跡曾散布於尼泊爾山區中、塔克拉瑪干沙漠上、珠穆朗瑪峰的路上,以及北美大陸之間……
    如果這樣,我們為什麼不趕快仔細閱讀下面的文字,近距離地與李馳交流。或許,我們之後的投資也將不凡,也會隨之簡單起來,快樂起來。
    篇李馳和價值投資之路
    之一:英雄莫問出處
    英雄不問出處,這是李馳常說的一句話。在私募基金圈內,“剩者為王”的定律給了李馳以恰當的定位。
    畢業於浙江大學的李馳早在1989年初就來到深圳,先後任職於蛇口工業區、寶安集團、深業集團、香港怡東國際財務投資有限公司,見證過多起海內外證券市場的風風雨雨是李馳寶貴的財富之一。李馳在證券投資行業浸沉17年,經歷過三次國內市場牛熊轉換、兩次香港市場牛熊轉換、1997年金融風暴、2001年全球科技股股災,豐富的投資經驗使得李馳善於從價值投值的基點出發,領先市場抓住機遇。
    在李馳的投資哲學中,盡管“理性”是核心的地位,但李馳本人更多屬於性情中人。
    李馳甚少在公眾場合露面,但如果你有機會與他聊天,你會發現他的敘述如此富有激情。他語句詼諧,且字字珠璣。即使你無法見到李馳,光閱讀他的博客,你也會發現他的個性如此豐富、立體,他身上飽含著太多的特征:
    他很理性,強調投資的要訣是理性。
    他很自負,自己目標是:“做中國回報率的基金管理公司,我們自以為一直都做到了。”
    他很張揚,說“我們一直有信心在任何市場、任何時期做出保本承諾,牛去熊往我們一直兌現著我們的承諾,不輸,第二記住,我們和我們的客戶共同做到了。”
    他很驕傲,因為他說“巴菲特,嘆天下何人識君!”
    他很懶惰,他買進股票後,基本不動。
    他很靈活,說“積聚財富亙古不變法則:低買高賣”,哪怕是持有萬科這樣公認的上市公司常青樹,他也不會持有幾十年或者一輩子。
    他很誠實,說“我們的投資領域包括但不限於中國的可流通A股,流通A股組合僅僅是我們投資冰山中顯露出的一角。我們也一直投資於國內可流通B股、A股或B股的法人股、香港和國外上市公司股票、未來可能於國內外上市的公司股權;我們是私募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PE)的混血兒,而目前的私募信托投資產品無法滿足我們化投資領域的要求”。
    他很坦白,告訴別人,“好公司+便宜價格:買進。”
    他很有責任感,自己開了博客隻是為了宣揚價值投資,說“開博初期,懷著一顆宣傳價值投資的善心,堅持到今天”。
    他很有創意,能說出諸如“越不繁,越不凡”、“慢即快,少即多”、“洗腦和催眠”、“中心思想、女人與花”等投資妙語。
    他有些冷,那些“皇帝的新衣,領導說你行纔行”、“人造美女也是美女”、“三反運動”、“該大的部位大”等分析市場的話語讓人記憶深刻。
    他很敏感,否則不會說“如果有朋友覺得我的預測可能影響大家的正確判斷,在此正式收回前幾天的一段話。”
    他很隨性,經常不打理自己管理的資產就出去旅遊。長時間的外出度假,對於同威資產公司的同事,尤其是李馳來說,是再尋常不過的事。
    他有這麼多優點和不足,但我們更無法否認,李馳很受人歡迎,從他開博客一年多來,其點擊率超過100萬人次,而且,數以萬計的人認真閱讀,並發表評論、參與討論。
    之二:價值之路
    2004年3月13日,李馳在深圳南山文體中心門口買了當時僅有的一本《沃倫·巴菲特的投資組合》,當時他在扉頁上寫了“好書”,“熊市裡的小火爐”等幾個字,2007年他再讀該書時,他認為應該接上一句:“牛市裡的王老吉。”
    後來李馳纔知道,這本發行量不大的著作是萊格·梅森基金公司的總經理Robert G.Hagstrom寫的。這也難怪比爾·米勒連續十幾年跑贏美股大盤了!就此他感嘆,有什麼樣的理論,就有什麼樣的結果,萊格·梅森基金公司是高手雲集啊!
    今天,李馳已經成為堅定的價值投資者,但他仍認為,要堅持長期的價值投資與集中投資,有關巴菲特的書是應該放在床頭枕邊的,這些書不但可以為熊市集中投資打氣,而且可以為牛市裡投資降火去燥。但也正如李馳所言,真正的價值投資不可能是讀幾本書就可以嬗變的。讀書、學習是前提,實踐、探索纔能梅花香自苦寒來。
    其實,李馳也並非從一開始就悟道於價值投資,而是經歷過多年磨礪纔走上價值投資之路的,在見證證券市場數次風雨之後,李馳纔真正成長為堅定的價值投資者。但是這樣回憶自己走過的道路的:
    10多年前,我們還比較年輕,當然沒有現在這麼平靜的心態來看待收益。我們剛進股票市場時都希望賺錢快而且數量多,抱著這個信念在A股市場裡摸爬滾打了好多年。
    當時滬深股市出現過一波行情,時間也就是20世紀90年代干刀到鄧小平南行講話後的那一段時間。那時候我們的心態和新入市的股民沒有什麼兩樣,覺得進去了就賺錢很開心,但並沒有想過整個行情的起落規律。後來那次行情跌下去很長一段時間,在下跌期間,我們自己也在不斷總結,想弄清楚其中是否有規律性的東西。
    我在思考的同時,也和一些朋友進行了交流,並不斷向這個領域的傑出者學習,比如我現在同威資產公司的合作伙伴韓濤,他在投資方面有許多非常獨到的見解。他一直是我投資領域學習的榜樣。現在看來一些非常理性的選股方法當時並沒有為人們所認識,他當時講到的一些東西,我也沒有留下強烈的印像。比如1999年韓濤就講到同股同權的B股便宜,要買B股,之後他也一直參與B股投資,直到2001年B股開放後全倉退出,兩次重倉買到翻10倍的B股。在A股裡我回頭看到了翻10倍的股票,但我沒買到:在B股裡回頭也看到了,我的朋友卻做到了。我就反思他為什麼能做到而我為什麼沒有做到?
    等到2001年B股開放,我的感觸更深了,機會其實一直就在眼前。這個時候再回頭去研究巴菲特、林奇等人,纔發覺他們說的話都是出自肺腑,沒有任何包裝。他們成功投資的真理都包含在自己或者別人寫他們的書籍中,但大家並不相信真理是那麼簡單。
    我是浙江大學畢業的,校訓就是“求是”。但我在大學裡沒有真正領會,來深圳的前幾年中也沒有做到,直到後來參與證券市場的長期投資過程中纔發覺,無論是做人也好做投資也好,都需要“求是”,同時也體會到真理確實十分簡單,關鍵在於人們往往不相信真理就是這麼簡單。
    我們為什麼在牛市裡還能保持一個比較正確的判斷?是因為在B股開放後,也就是2001年6月政府允許內地居民可以參與B股投資之前的兩個月內,市場瘋狂後我們就退出了。那一次退出令我印像深刻,我也相信了以前不甚了解的價值投資理論。從那之後,我們的步伐就合上了市場的節奏。
    從2000年到2001年8月份國內市場盤頂期間,投資者都瘋狂了,當時甚至有開夜市的說法,隨後A股迎來了大跌行情。其實,全球的證券市場現像、實質都是一個規律,當市場處於非理性瘋狂之時。離大跌就不遠了。
    有趣的是,當中國的投資者在股市盤頂有時不我待之感時,美國已經有“夜市”了。2001年年初我正好在美國,住在一個朋友家裡,我不太懂英文,所以就到超市買中文報紙,發現整版都在談論股票。我朋友家在加州,因為美國東西部時差的原因,他是每天加早班(天還沒亮,相當於夜市了),凌晨6點多就在電腦前看行情了。因為有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前車之鋻,我感覺到狂熱的美國股市離頂不遠了,這是重要的直觀因素,我感覺中國的股市一直在跟隨美國股市,行情自然要慢一點。其後美國等國際市場的下跌調整是十分充分的,中國一直沒有調整充分,又有漲跌停板制度,所以熊市持續的時間反而人為地加長了。
    這也告訴我們,不要去談論什麼定價權,現在的證券市場應該唯美國市場馬首是瞻。這不是什麼志氣的問題,而是市值、實力的問題。如果美國股市都不行了,中國自然會跟著下來。
    另外,當時國內股市確實高到了一個非理性的地步,平均市盈率都有60多倍了,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它遲早要走一條類似日本股市的道路——理性的回歸。
    鋻於美國股市到頂和市盈率過高,我們判斷前景不妙。就退出了。然後我們進入了比較熟悉的香港股票市場,但當時香港股市也沒有調整到位,所以後來也調下來了一點,直到2003年下半年香港股市纔起來。我們是再次回到我們已熟悉的香港股市,當時香港市場上的許多股票都跌到了非常便宜的價格區間,這給了我們機會。當然,我們與巴菲特相比還是有相當差距的,他可以做到一段時間完全退出定價偏貴的市場,我們還遠遠沒有達到這個境界。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