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聯想風雲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創業企業與企業家
    【市場價】
    217-315
    【優惠價】
    136-197
    【作者】 凌志軍 
    【所屬類別】 圖書  管理  創業企業與企業家  企業家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605555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6055550
    叢書名:凌志軍文集

    作者:凌志軍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07月 


        
        
    "

    編輯推薦
    在中國做記者和財經寫作者,要找研究型的榜樣,**是凌志軍。對上世紀90年代的細微觀察和評論,我沒有看到比他更好的人了。
    ——吳曉波(著名財經作家、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凌志軍作為中國政論寫作的裡程碑式的人物,已經成為不是謙辭可以推卻的事實。
    ——《人物》雜志
    凌志軍先生以誠實的態度讓政論誠實地走進公眾,影響著那些必將影響中國未來的年輕人。我們相信,他業已“盡可能地向讀者說了心裡想要說的話”,**限度地保持著誠實的大勇之氣。
    ——《南風窗》雜志1993年“年度人物獎”頒獎詞
    凌志軍的選材多帶有前沿性,他是屬於使命感和責任感很強的新聞工作者。
    ——《鳳凰周刊》

    凌志軍是中、國當代報告文學界有獨特價值的一個作家。凌志軍的**的價值在他的思考。在這個意義上,凌志軍的著作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顯現出它的歷史價值。
    ——楊浪(財訊傳媒集團副總裁) 
    內容簡介
    聯想公司是一個傳奇。創造這個傳奇的柳傳志表現自己激情和智慧的舞臺不隻是一個企業而是整個國家。中國科學院前院長周光召說:“他們的主要貢獻是為中國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是引起了中國科技界觀念的徹底改變,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
    本書向讀者展示了柳傳志和他的團隊及聯想公司戰勝嚴重危機的智慧及終走向成功的經歷。聯想公司成立時,隻有,它的筆生意是一次被欺騙的慘痛經歷,導致血本無歸。聯想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的混亂、90年代初期的蕭條,瘋狂地成長起來。當新世紀開始之時,聯想是我們國家*的計算機制造商。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公司擁有一百九資產,市值。它還以十二億五收購了IBM全球個人計算機業務。
    聯想的歷史不僅是一個人和一個企業的歷史,也折射出一個國家和一個時代的歷史。
    作者簡介
    凌志軍,祖籍廣東,1953年生於上海,長在北京。十五歲到工廠做工,十六歲做農民,十九歲當兵,二十五歲成為新華社記者。三十歲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三年後獲得法學碩士學位。現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
    凌志軍是當今中國時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
    目錄
    前言
    引子中國故事
    部分 叛逆者(1984-1989)
    章 腳踩兩隻船
    1984年10月17日
    物質匱乏的國度
    名正言順地追求新生活
    義無反顧,但不分道揚鑣
    到哪裡去尋找“桶金”
    第二章 忍辱負重
    柳傳志、倪光南的共同夢想
    李勤出場
    通往個人電腦的道路
    初戰告捷前言
    引子中國故事
    部分 叛逆者(1984-1989)
    章 腳踩兩隻船
    1984年10月17日
    物質匱乏的國度
    名正言順地追求新生活
    義無反顧,但不分道揚鑣
    到哪裡去尋找“桶金”
    第二章 忍辱負重
    柳傳志、倪光南的共同夢想
    李勤出場
    通往個人電腦的道路
    初戰告捷
    80年代中期的聯想人
    被損害與被欺騙的痛苦經歷
    “漢卡之喜”與“漢卡之憂”
    工程化
    你得明白自個兒是誰
    被遺漏的歷史記錄
    第三章 遠見
    80年代中國的世界主義潮流
    香港聯想
    人窮志不窮
    加入我們,一起創業
    兩代人
    把AST控制在自己手裡了
    “緊日子”
    “聯想式漢卡”得其美名
    新聞媒體的狂轟濫炸
    聯想式漢卡的發明權之爭
    無名英雄竺延剛
    市場的“微笑曲線”與公司的“曲線救國”
    危機
    “技術至上主義”帶來的麻煩
    獎金稅
    80年代結束了
    第二部分 領袖的時代(1990-1994)
    第四章 “斯巴達克方陣”
    用聯想微機取代AST
    辦公司就是辦人
    孫宏斌事件
    在矛盾旋渦中整頓分公司
    “天條”和“人模子”
    開放“牢騷市場”
    1991年春:成了官方格外關注的對像
    大規模生產帶來的質量問題
    90年代初期的浪漫廣告
    席卷全球的“黑色風暴”
    柳暗花明
    第五章 曾是西風漫卷時
    1992年春天
    狼來了
    務虛會
    “七十二家房客”轟動京城
    結束了“有錢不能發”的局面
    再次啟動“新人戰略”
    分銷:中國的“銷售新概念”
    倪光南的鼎盛時期與漢卡的衰落
    “1+1”
    買方市場
    電腦廣告漫天飛舞
    分紅權
    事倍功半
    第六章1994:轉折點
    內憂外患
    舊病新痛
    相逢一笑泯恩仇
    拼命“賭一把”
    慶其人
    E繫列:中國款“經濟型電腦”
    柳傳志和倪光南分道揚鑣
    “中國芯”:一次戰略抉擇如何演變成個人糾紛
    震動中國的“知識產權案”
    90年代中期的“民族主義大旗”
    復制“惠普模式”
    南方戰場
    一場大仗終於打完了
    第三部分 笑在百花前(-)
    第七章 聯想高於一切
    西部傳奇
    和政府聯手
    把“聯想電腦快車”開到全國去
    柳傳志:“不把我打入監獄他絕不罷手”
    倪光南:“將我免職,他應該高興纔是。”
    技術的力量與推動技術的力量
    1995年秋:公司歷史上難得的平穩期
    慶學會妥協
    一場“生死之戰”的前奏曲
    第八章 兩線作戰
    決戰時刻
    1996:民族工業年
    北線戰場一鼓作氣
    南線戰場依然喫緊
    “全民電腦”
    改變競爭方向的電腦設計部
    “渠道為王”
    企業規劃辦公室
    聖誕晚會
    京港整合
    調查組又來了
    “專利侵權案”峰回路轉
    柳傳志再次渡過危機
    戴爾的革命
    總結90年代的薪酬制度
    職工持股會
    全球認可
    第九章 起跳
    新財年
    臺灣之行與公司的戰略轉變
    百萬臺聯想電腦
    全球商界領袖
    “ERP工程”
    “維納斯計劃”與“愛國主義者”的批評
    慶會不會掉隊
    進軍網絡世界
    “柳倪衝突”的後結局
    天禧——“因特網電腦”
    滿腔豪邁進入世紀
    第四部分 變革或死亡(2000-2004)
    第十章 時刻
    新世紀的評估
    接班人
    慶和郭為
    公司一分為二
    神州數碼
    2000年4月18日
    “網絡年”
    交班和接班
    急速轉彎的公司戰略
    高歌猛進
    第十一章 鼕天
    形勢比人強
    聯想控股
    風險投資
    化”而戰
    共享的時代
    昂貴的教訓
    微機主戰場面臨困境
    從電子商務到信息服務
    歷嚴重的營銷失誤
    “enovo”和新的廣告策略
    戴爾的威脅
    直銷與分銷:誰的流程更卓越
    2003年鼕天
    第十二章 急流勇進
    大有大的難處
    裁員
    “公司不是家”
    國際奧委會的“預級贊助商”
    專注微機
    國際化
    在“五一黃金周”遭遇頑強阻擊
    高端市場的壓力
    “強龍”與“地頭蛇”之爭
    是進攻還是防守
    尾聲 新聯想
    附錄 聯想之路:四十五條成功法則
    在線試讀
    部分叛逆者(1984-1989)
    章腳踩兩隻船
    聯想集團開始關注並且珍愛自己的歷史,是在它發展壯大起來之後。20世紀90年代初期,它開始整理自己的歷史檔案時,創建者們發現自己居然沒有公司成立時的任何記錄,甚至根本忘記了那是在哪一天。事實上,那一天沒有鮮花,沒有剪彩,沒有官員祝詞,沒有媒體報道,甚至沒有任何開業儀式,連公司的招牌也沒有懸掛。多年以後,大家隻能依稀記得,那是1984年10月,也許是11月的某一天。
    隨著歲月的流逝和財產的增長,公司的歷史也豐富起來,漸漸組成一個典型的中國故事。公司的先驅為改革時代的叛逆者開闢了一條道路,也給那些雄心勃勃的後來者樹立了典範:衝破束縛的本能、不屈不撓的韌性、遠大的理想,加上幾分幸運,使他們開闢了中國的個人計算機時代,造就了中國的計算機公司,還讓自己擺脫貧困變成富人。
    公司的成立也逐漸放射出迷人的光彩。創建者們被描述成這樣的英雄:他們是中國科學院裡一群物質匱乏、好高騖遠的知識分子,偶然間得到錢,就翻開了這個傳奇故事的頁。其實隻要舉出一個情節就可以知道,那時候他們對公司的未來之路一無所知。
    1984年秋天,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周光召在批準公司成立之後,曾經與柳傳志有過一次談話。柳在那一天信誓旦旦地說:
    “將來我們要成為一家年產值的大公司。”
    1984年10月17日
    公司誕生在一間二十平方米、分成裡外間的小平房裡一一北京中關村科學院南路二號計算所的傳達室。此情此景被載人公司史冊,日子越是悠久,就越是被賦予聖地的意味,就像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南湖、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和天安門廣場。2002年鼕天,這些創業者全都兩鬢蒼蒼,小平房也老了,與周圍的高樓不相協調。新來的建設者想要把它推倒,先前的建設者卻希望把它留下作為歷史的見證。經過一番保留傳統還是發展事業的激烈爭論,大家同意讓傳統服從建設的需要,同時決定把小平房重新建設在中央綠地,作為永久紀念。於是十三位早期的開拓者相約來到,平房前,在十三分鐘裡拍了至少一百張照片。幾天之後,他們親眼目睹這小平房在他們的視野裡消逝。部分叛逆者(1984-1989)
    章腳踩兩隻船
    聯想集團開始關注並且珍愛自己的歷史,是在它發展壯大起來之後。20世紀90年代初期,它開始整理自己的歷史檔案時,創建者們發現自己居然沒有公司成立時的任何記錄,甚至根本忘記了那是在哪一天。事實上,那一天沒有鮮花,沒有剪彩,沒有官員祝詞,沒有媒體報道,甚至沒有任何開業儀式,連公司的招牌也沒有懸掛。多年以後,大家隻能依稀記得,那是1984年10月,也許是11月的某一天。
    隨著歲月的流逝和財產的增長,公司的歷史也豐富起來,漸漸組成一個典型的中國故事。公司的先驅為改革時代的叛逆者開闢了一條道路,也給那些雄心勃勃的後來者樹立了典範:衝破束縛的本能、不屈不撓的韌性、遠大的理想,加上幾分幸運,使他們開闢了中國的個人計算機時代,造就了中國的計算機公司,還讓自己擺脫貧困變成富人。
    公司的成立也逐漸放射出迷人的光彩。創建者們被描述成這樣的英雄:他們是中國科學院裡一群物質匱乏、好高騖遠的知識分子,偶然間得到錢,就翻開了這個傳奇故事的頁。其實隻要舉出一個情節就可以知道,那時候他們對公司的未來之路一無所知。
    1984年秋天,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周光召在批準公司成立之後,曾經與柳傳志有過一次談話。柳在那一天信誓旦旦地說:
    “將來我們要成為一家年產值的大公司。”
    1984年10月17日
    公司誕生在一間二十平方米、分成裡外間的小平房裡一一北京中關村科學院南路二號計算所的傳達室。此情此景被載人公司史冊,日子越是悠久,就越是被賦予聖地的意味,就像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南湖、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和天安門廣場。2002年鼕天,這些創業者全都兩鬢蒼蒼,小平房也老了,與周圍的高樓不相協調。新來的建設者想要把它推倒,先前的建設者卻希望把它留下作為歷史的見證。經過一番保留傳統還是發展事業的激烈爭論,大家同意讓傳統服從建設的需要,同時決定把小平房重新建設在中央綠地,作為永久紀念。於是十三位早期的開拓者相約來到,平房前,在十三分鐘裡拍了至少一百張照片。幾天之後,他們親眼目睹這小平房在他們的視野裡消逝。
    賈緒福是這群人中的一個,他這樣描述小平房當年的情形:它的位置就在北樓對面的馬路邊上。那時候,你進了計算所的西大門,往東走幾步,就能看見。房子是磚頭砌起來的,外面是深灰色的,裡面被隔成兩間,水泥地面,石灰牆壁,朝南有個門,北牆有個窗戶。沒有沙發,沒有老板椅,沒有寫字臺,當然也沒有電腦。你走進來,可以看到外屋有兩個長條凳,沿牆一字排開。裡屋有兩張三屜桌。桌子板凳都不用花錢買,是人家不要的破東西,我們把它修理好,弄干淨,搬進來,然後再弄幾個保險櫃。地方雖然小,但可以坐得開。
    經過一段時間的爭論和權衡,官方把聯想故事的起點定於1984年11月1日,看來是有根據的。根據公司檔案的記載,計算技術研究所曾將組建公司的報告呈送上級,並且在這一天獲得批準。然而賈緒福相當肯定地說,公司的“成立大會”,也即次“小平房會議”,是在1984年10月17日召開的。
    公司的次全體會議共計十一人參加。這些人都來自計算技術研究所,就像當時那部流行電影一樣,都是“人到中年”。其中柳傳志年齡輕,四十歲;王樹和年齡長,四十五歲。王在那時候擁有科技處處長的頭銜,無論地位還是資歷都在柳傳志之上,頭腦敏捷,說話既生動又犀利,在內心深處有一種不能安分的基因,總想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凡此種種都和柳傳志相似。可惜此人行動起來左顧右盼,留戀過去歲月裡的好處,缺少遠見。這同柳傳志的處處設防、先謀而後動不是一回事。柳信奉“不做改革的犧牲者”,其中要旨仍在於義無反顧,王則是一步三回頭,尤其不肯成為一個前途未卜的反叛者。我們今天理解此人內心世界,應當知道每個人的出身和經歷都難免在他的性格上留下痕跡。在20世紀50年代那次全國性的階級成分判決中,王的父親被認定是小地主。每逢政治運動,他便為此感受到巨大的壓力,所以他的前半生都是在恐懼和抑郁中度過,如今這一切已成往事,他卻還是不能讓自己的心靈放松。閑下來的時候,他就常常對著朋友感嘆自己“膽小”。今天的年輕人一定無法理解此中苦澀,但是經過那個時代的人,一聽就會明白,僅僅是父母的身份就足以讓一個人要麼耀武揚威要麼唯唯諾諾。這樣看來,王樹和在公司成立之初的滿腔熱情,以及在一年又八個月之後的抽身離去,都是出自某種必然的理由。
    公司的籌備過程非常簡單,很難說有什麼周密計劃。柳傳志和王樹和的個想法相當默契,就是在自己熟悉的同事中間尋找志同道合的人。
    個要獵取的目標是張祖祥。張是計算所第八研究室的副主任,也是計算所裡小有名氣的人物,這主要應當歸功於他在計算機知識普及方面的努力,以及聽過他講課的三千弟子為他揚名。他的為過人的長處,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依靠本能為自己選擇朝哪個方向走去。他在1958年進入瀋陽機電學院,恰逢政府在大學裡組建計算機專業,於是他選擇到中國科技大學去學習計算機。這是次選擇。畢業後本來分配在大連的一個研究所裡研究組合機床,他卻以學非所用為由要求調到計算所來。這是第二次選擇。近幾個月裡無論是國家辦廠還是私人辦廠,都來找他。看來他面臨著第三次選擇:曾茂朝所長就曾要他到計算所屬下的科學儀器廠當總經理,被他婉言推辭。科儀廠的員工金燕靜離職出去創辦信通公司的時候,也來請他同行。那一天兩個人推著自行車繞中關村遛了兩圈,金費盡口舌,張還是不去。他說他是“搞技術的,不會辦公司”。
    幾周之後,柳傳志走進張祖祥的家。那時候張住在中科院的集體宿舍,是個“筒子樓”。“筒子樓”也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居住史上的一大奇觀。樓上樓下都被一條走廊貫通,兩邊是一個挨一個的房間,門對門,一層樓能住幾十戶人家。大家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走廊裡做飯,並且共用一個廁所。張祖祥一家四口人住在一間十五平方米的房子裡,兩個孩子分睡上下鋪,旁邊是一張雙人床。到了晚上,等孩子睡覺了,他把簾子一拉,就把資料攤在床上看。
    這一天柳傳志坐在他的雙人床上,掏出一盒“香山”遞給張祖祥。張注意到那煙是帶錫紙的,買一包要花三毛四,不禁納悶。他知道柳傳志從來不抽好煙,平時抽兩毛七一包的“八達嶺”就不錯了,今天這是怎麼了?
    柳傳志帶來了自己的計劃。他承認自己手裡沒有多少錢,隻有曾茂朝允諾的開辦費,還可以免費使用傳達室的小平房。公司將來無論大小,都不屬於自己,是國家的。不過,這一切在他看來都不是問題。他充滿激情地邀請張加入到這個事業中來,然後便在團團煙霧中瞪著眼睛等待張的回答。
    對柳傳志這個人,張是熟悉的。盡管他的年齡比自己小很多,但是“他的人格魅力,他的纔能,還有他的坦誠和容易交往,早就吸引了我”。1976年“四人幫”倒臺以後,柳寫了一篇文章到大會上去發言,“那纔叫精彩,聲情並茂”。那場面到現在已經八年了,可張總是不能忘記。張以一個科技人員的頭腦估量眼前的柳傳志,當即在心裡開列下面兩條:
    這是個有眼光的人,能成大事。
    這是個正派人,不會在你背後捅你一刀。他能團結一幫人。
    這念頭促使張祖祥一口答應柳的邀請。多年以後,張回想起那一刻仍然分外激動:“我這人其實本事不大,經常判斷錯誤,但那一天,我做出了一生中英明的決定。”
    王、柳、張三人端坐張家鬥室中討論公司未來,一致認定當務之急是招兵買馬。他們希望公司的隊伍具有一些潛在的特征:既本分,又能干;既有成就,又不滿足;既有忠心赤膽,又有反叛精神。他們多年來始終在計算所的圈子之內,此刻用眼睛在周圍的人中搜索,當場點出一連串人名。
    那時候有教養有志氣的人是選擇去做科學家,而經商的名聲並不好聽,書生下海雖然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其實大都是“逼上梁山”。批名單頗費周折,然而說服人家加盟就更費周折。三人分頭去遊說,三個星期以後,公司已經有了一支小小的隊伍。今天我們記錄聯想歷史,這些人應是其中一頁。其實他們在那個大院子裡沒有什麼特別,隻不過是一些對現實不滿,而又苦無出路的工程師,遇到有個人揭竿而起,便湊到一塊兒。除了我們已經提到的三個人,還有賈緒福、周曉蘭、賈婉珍、馬文豹、李天福、謝松林、王世英、龐大偉。這龐大偉不善言辭,但卻手勤腳快。這一天他在上班路上經過小平房,看到這一行人忙裡忙外,笑語一片,就跑來幫忙,忙完了坐下來聽他們說些什麼,柳傳志以為是張祖祥請來的,張祖祥以為是柳傳志請來的,所以誰也沒有拒絕,於是他成了這支隊伍的第十一人。
    現在大家要在“小平房”裡召開次全體會議。他們在後來的歲月裡都被叫做老”,受到人們景仰,其實當日的氣氛並不莊嚴,在外人看來還有點像是一個玩笑。屋子裡面空空蕩蕩,滿是灰塵,所以會議的個議程是搬運桌椅和打掃衛生。忙完之後大家再次坐下。那時候誰都沒有專門的辦公位子,連總經理和副總經理也沒有,三個長條凳上坐著公司的全體員工。就像我們在前面提到的,這一天沒有通常公司成立儀式上的任何議程,甚至沒人宣布公司的成立。“不過,”張祖祥說,“我認為那一刻就是公司的開始。”
    可是公司連自己的名字還沒有呢。
    於是大家開始想名字,吵了半天,還是不能統一。這些人在迄今為止的生涯中,隻會做學問,搞技術,從來不知道公司為何物,更不會懂得公司名稱的要旨在於簡潔明快、朗朗上口,在內部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對公眾則具有感染力和煽動性,也不會像西方人那樣,拿自己名字的字頭給公司命名。但是大家都認為,在公司的名字裡,不能沒有“中國科學院”,這招牌既響亮又實用;不能沒有“計算技術研究所”,因為它是中國計算機科學的聖殿;不能沒有“新技術”,因為誰也不甘心把自己混同於街頭倒買倒賣的小商販;還不能沒有“發展壯大”的含義,因為那正是每個人的夢想。所以,當會議結束的時候,大家終於確定了公司的名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
    他們就這麼從已經駕輕就熟、安逸舒適的大樓裡走了出來,走進這個小平房。如果不是走了這一步,那麼他們在今後的二十年一定不會經歷那麼多艱難、屈辱、壓力和風險,當然也不會經歷那麼多的成功、喜悅和激動人心。如今,公司的員工已經超過一萬七千人,平均年齡隻有二十八歲,“聯想”取代這個長長的名字,成為全中國著名的品牌,聯想電腦也成為中國民族計算機產業的一個像征。當時這些創業者中誰也沒有想到,這種完全建立在英特爾微處理器和微軟操作繫統之上的裝置,竟能獲得如此令人驚訝的地位。
    然而我們研究創業者的歷史,可以知道他們並不是天生的企業家,不是技術的先知,也不是資產的擁有者,雖然在計算機科學領域耕耘多年,卻不知道個人計算機是什麼東西,在邁出步的時候,還不知道該朝哪裡走。那時候他們對公司的未來之路一無所知。1984年10月17日科學院南路二號小平房裡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國20世紀80年代的歷史造成的。
    物質匱乏的國度
    1984年10月20日,中南海批準了一個文件——《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裡面有很多話在今天看來已屬不言而喻的道理,但在當時,卻讓無數人激動不已,也把普通百姓被壓抑多年的本能激發出來。比如它說“平均主義的泛濫必然破壞社會生產力”,又說“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奮勞動先富起來”,“帶動越來越多的人一浪一浪地走向富裕”。
    黨的領導中樞把改革說成“迫切需要”,這也是前所未有的。這年秋天,新時代的氣息彌漫了我們國家的每一個角落,也衝進中國科學院來了。物理研究埋下了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的塊基石,鄧小平和他在中南海的那些同事都來祝賀,說了很多高瞻遠矚、熱情洋溢的話,還紛紛為奠基石培土。對於柳傳志來說,這種場面的像征意義總是大於實際的價值,更何況新生活的召喚近在咫尺一一那塊奠基石與他一家三代人居住的房子,隻有一牆之隔。
    這房子靠在計算所的東院牆,高兩米,寬三米,頭頂是石棉瓦,腳下是水泥磚。它本來隻是個自行車棚,現在則成了一群技術人員的棲息之地。由儲物到人居的過程,是那個時代中國人物質生活的經典寫照。自從20世紀60年代後期,我們的國家已是一個自行車的王國,人們有了積蓄之後,件事情就是購買自行車。在自己的院子邊緣圈出一塊土地,架起一片石棉瓦,供員工免費停放自行車,成為城市裡每個機構的通例,計算所自在其中。此後“文革”結束,百廢待興,人人期待安居樂業,機構迅速擴張起來,“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一代也已長大。年輕人開始結婚,中年人遷進戶籍,守衛院子的軍人也把家眷搬進城市,住房短缺漸漸釀成重大的社會問題。在計算所裡,一群急紅了眼的入侵入自行車的空間。他們把這自行車棚分成一間間方格子,用泥巴摻著蘆葦稈填補四圍縫隙,在東圍牆上打出方洞當做窗戶,在另一面牆開出缺口安裝門框。就這樣為自己建造了一排新家。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大約四十戶人家住在這裡,包括工人、武裝警察,還有像柳傳志這樣年輕資淺的科研人員。
    每戶人家擁有一個十二平方米的房間,房間的外面還有一個狹窄的過道,可以安放煤球爐、油鹽醬醋、刷牙杯和洗臉盆。那時候大多數北京人沒有自己的衛生間,使用街上的公共廁所和浴室,不論酷暑寒鼕、風霜雨雪,都要穿戴整齊跑出門去。計算所裡的這群人也有一個公用的水房和廁所。廁所裡有個長坑,深及兩米,上面蓋塊水泥板,誰想拉屎便蹲在上面,所以叫“蹲坑”。
    到了20世紀70年代後期,計算所東牆根的小區已有相當規模,又有一條狹長的小巷貫穿頭尾,所以被叫做“東郊民巷”。真正的東交民巷本是京城中心一片鬧中取靜的地方,四十年前是外國人的居住區,三十年前又成為北京市政府的所在地,所以它在京城百姓的眼裡是富人區的代名詞。現在,計算所裡這一幫科學家把自己的住宅叫做“東郊民巷”,其中的苦澀與達觀,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一聽便知。
    ……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