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浩蕩兩千年:中國前7世紀—1869年(十年典藏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創業企業與企業家
    【市場價】
    286-416
    【優惠價】
    179-260
    【作者】 吳曉波著 
    【所屬類別】 圖書  管理  創業企業與企業家  企業內部革新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6072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8660721
    作者:吳曉波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繼《激蕩三十年》《跌蕩一百年》之後前7世紀到1869年長達兩千多年的時間跨度裡,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繼續前兩部作品的研究主題,再次探尋國家與資本、政策與商業之間的關繫。
    《浩蕩兩千年》記錄的是一個基本上已經失去或被遺忘的世界。在書中出現的工商人物,要麼默默無聞,要麼在另外的歷史敘述中被臉譜化、妖魔化,我們可以稱他們為商人,或企業家。他們行走在廣袤的國土之上,或疾行,或躑躅,或彷徨,在他們身後的時空幕景上,是一出連續上演了兩千多年的砍殺史。在所有的歷史時刻,這些人從來沒有當過主角,甚至在所有的史料記載中,他們要麼被忽略不計,要麼就躲在那個黑暗角落。不過在另外的意義上,正是這些工商業者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從一鬥池鹽到一塊麻布,從一把鐵刀到一座城池。
    我無意為他們代言,我隻是完成一次漫長的陳述。我所希望做到的是,以活在當代的立場,書寫昔日的國家,與發生過的歷史重建關繫,與已逝的前輩修好,並試圖以私人的方式詮釋中國的企業史。
    逝去的人們已不再歸來,正在出發的我們卻需要尋覓到自己的記憶。

     
    內容簡介

    繼《激蕩三十年》《跌蕩一百年》之後前7世紀到1869年長達兩千多年的時間跨度裡,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繼續前兩部作品的研究主題,再次探尋國家與資本、政策與商業之間的關繫。
    《浩蕩兩千年》記錄的是一個基本上已經失去或被遺忘的世界。在書中出現的工商人物,要麼默默無聞,要麼在另外的歷史敘述中被臉譜化、妖魔化,我們可以稱他們為商人,或企業家。他們行走在廣袤的國土之上,或疾行,或躑躅,或彷徨,在他們身後的時空幕景上,是一出連續上演了兩千多年的砍殺史。在所有的歷史時刻,這些人從來沒有當過主角,甚至在所有的史料記載中,他們要麼被忽略不計,要麼就躲在那個黑暗角落。不過在另外的意義上,正是這些工商業者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從一鬥池鹽到一塊麻布,從一把鐵刀到一座城池。
    我無意為他們代言,我隻是完成一次漫長的陳述。我所希望做到的是,以活在當代的立場,書寫昔日的國家,與發生過的歷史重建關繫,與已逝的前輩修好,並試圖以私人的方式詮釋中國的企業史。
    逝去的人們已不再歸來,正在出發的我們卻需要尋覓到自己的記憶。

    作者簡介

      吳曉波
    知名財經作家,巴九靈新媒體、藍獅子財經出版創始人,常年從事中國企業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敗局I》和《大敗局II》、《激蕩三十年》、《跌蕩一百年》、《浩蕩兩千年》、《歷代經濟變革得失》等廣具影響力的財經類經典暢銷書,著作兩次入選《亞洲周刊》年度十大好書。
    2014年在微信、愛奇藝等內容平臺開設自媒體“吳曉波頻道”,微信公眾號訂閱用戶超過300萬,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個人財經類自媒體之一。
    2016年在微信、喜馬拉雅FM推出付費音頻會員服務“每天聽見吳曉波”,現已有超過40萬付費用戶。

    目錄
    總 序 “歷史沒有什麼可以反對的。”
    前 言 企業史就是一部政商博弈史
    章 商人出身的“千古一相”
    第二章 商父的誕生
    【企業史人物】治生之祖
    第三章 鐵血兵馬俑
    【企業史人物】奇貨可居
    第四章 商人的自由時代
    第五章 帝國的邏輯
    【企業史人物】弘羊難題
    第六章 後的世族
    【企業史人物】石崇鬥富
    第七章 長安城裡的商人
    【企業史人物】唐詩商人

    總 序 “歷史沒有什麼可以反對的。”
    前 言 企業史就是一部政商博弈史
    章 商人出身的“千古一相”
    第二章 商父的誕生
    【企業史人物】治生之祖
    第三章 鐵血兵馬俑
    【企業史人物】奇貨可居
    第四章 商人的自由時代
    第五章 帝國的邏輯
    【企業史人物】弘羊難題
    第六章 後的世族
    【企業史人物】石崇鬥富
    第七章 長安城裡的商人
    【企業史人物】唐詩商人
    第八章 亂世思弘羊
    【企業史人物】婦人經商
    第九章 虛弱的繁榮
    第十章 走到盡頭的變法
    第十一章 馬可·波羅眼中的中國
    第十二章 “男耕女織”的詛咒
    第十三章 晉徽爭雄
    【企業史人物】耶穌教士
    第十四章 權貴經濟的
    【企業史人物】南方海盜
    第十五章 寄生動物
    【企業史人物】商幫會館
    第十六章 爬滿虱子的“盛世”綢緞
    第十七章 夕陽下的工商圖景
    【企業史人物】日升日落
    第十八章 被鴉片擊潰的帝國

    前言
    總序
    “歷史沒有什麼可以反對的。”

    總序
    “歷史沒有什麼可以反對的。”
    1959年春,時任團中央書記的胡耀邦到河南檢查工作。一日,他到南陽臥龍崗武侯祠遊覽,見殿門兩旁懸掛著這樣一副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胡耀邦念罷此聯後,對陪同人員說:“讓我來改一改!”說完,他高聲吟誦:“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     歷史在此刻穿越。兩代治國者對朝廷與忠臣、國家與人民的關繫進行了不同境界的解讀。     中國是世界上文字記錄為完備的國家,也是人口多、疆域廣、中央集權時間長的國家之一,如何長治久安,如何保持各個利益集團的均勢,是歷代治國者日日苦思之事。兩千餘年來,幾乎所有的政治和經濟變革均因此而生,而終形成的制度模型也獨步天下。     在過去十年裡,我將生命中好的時間都投注於中國企業歷史的梳理與創作。在2004年到2008年,我先是完成並出版《激蕩三十年》上、下卷,隨後在2009年出版《跌蕩一百年》上、下卷,在2011年底出版《浩蕩兩千年》,在2013年8月出版《歷代經濟變革得失》,由此,完成前七世紀“管仲變法”到本輪經濟改革的整體敘述。     就在我進行著這一個漫長的寫作過程之際,我們的國家又處在一個重要的變革時刻,三十餘年的改革開放讓它重新回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而同時,種種的社會矛盾又讓每個階層的人們都有莫名的焦慮感和“受傷感”。     物質充足與精神空虛、經濟繁華與貧富懸殊、社會重建與利益博弈,這是一個充滿了無限希望和矛盾重重的國家,你無法“離開”,你必須直面。     如果把當代放入兩千餘年的歷史之中進行考察,你會驚訝地發現,正在發生的一切,竟似曾相遇,每一次經濟變法,每一個繁華盛世,每一回改朝換代,都可以進行前後的印證和邏輯推導。我們正穿行在一條“歷史的三峽”中,它漫長而曲折,沿途風景壯美,險灘時時出現,過往的經驗及教訓都投影在我們的行動和抉擇之中。     我試圖從經濟變革和企業變遷的角度對正在發生的歷史給予一種解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將一再地追問這些命題,中國的工商文明為什麼早慧而晚熟?商人階層在社會進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中國的政商關繫為何如此僵硬而對立?市場經濟體制終將以怎樣的方式全面建成?在“中國特色”與普世規律之間是否存在斡旋融合的空間? 我的所有寫作都是為了一一回答這些事關當代的問題。現在看來,它們有的已部分地找到了答案,有的則還在大霧中徘徊。     我不能保證所有的敘述都是歷史“的真相”。所謂的“歷史”,其實都是基於事實的“二次建構”,書寫者在價值觀的支配之下,對事實進行邏輯性的鋪陳和編織。我所能保證的是創作的誠意,20世紀60年代的“受難者”顧準在自己的晚年筆記中寫道:“我相信,人可以自己解決真善美的全部問題,哪一個問題的解決,也不需乞靈於上帝。”他因此進而說:“歷史沒有什麼可以反對的。”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就必須拒絕任何形式的先驗論,必須承認任何一切社會或經濟模式的演進,都是多種因素——包括必然和偶然——綜合作用的產物。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任何一段歷史,都是那個時期的國民的共同抉擇。很多人似乎不認同這樣的史觀,他們常常用“被欺騙”、“被利用”、“被蒙蔽”等字眼來輕易地原諒當時的錯誤。然而,我更願意相信易卜生說過的一句話:“每個人對於他所屬於的社會都負有責任,那個社會的弊病他也有一份。”      是為總序。




     

    媒體評論

    2012讀書盛典年度影響力圖書

    在線試讀
    企業史就是一部政商博弈史

    一個西方人對於全部中國歷史所要問的迫切的問題之一是,中國商人階級為什麼不能擺脫對官場的依賴,而建立一支工業的或經營企業的獨立力量?
    ——費正清《中國與美國》

    我曾經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一個展櫃前足足佇立了一個小時。在恆溫的玻璃大櫃裡,柔和、迷離的燈光之下,一隻來自3 000餘年前的龐然大物如精靈般默默地與我對視。它似乎不是物體,而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它的重量達833公斤,高133釐米,長110釐米,寬79釐米,即便在今日,也是一個巨型容器。它的家鄉是河南安陽,誕生於遙遠的商朝,是迄今出土的、體積的商代銅鼎,也是當今世界上發現的的青銅器,名叫司母戊大方鼎。
    站在它的面前,作為一個企業史的研究者,我實在有太多的問題想要請教:那個把鼎鑄造出來的總工程師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在那個古遠的年代,他組織了一支怎樣的制造團隊來完成這個任務?他通過怎樣的管理章程,以保證鼎的質量和制造的效率?
    大鼎不會說話。離開博物館後,我查閱了很多論文、書籍,終於發現,我不是個提出這些問題的人,甚至有些專家已經給出了部分的答案,北京大學歷史繫的學者們在《商周考古》一書中便如此描述司母戊大方鼎的鑄造流程:
    ,它的鑄造者是一位化學家,對銅與錫的調劑比例應十分嫻熟,大方鼎的銅比例為84.77%,錫為11.64%,是一個非常恰當的合金配比。第二,他應該是一位工業美術設計師,能夠勾畫出精美絕倫的銅鼎圖案。第三,他必須是一位風力機械工程師,鑄造大方鼎的銅要到1 200℃纔能熔化,所以必須有某種鼓風助燃的設備。第四,他還一定是冶煉家,大方鼎必須在較短的時間內連續灌注纔能成功,當時使用的煉埚是熔銅量為12.7公斤的“將軍盔”,以它800多公斤的重量,需80個以上的“將軍盔”同時進行熔化,這需要高超的冶煉技巧。第五,他肯定是一位優秀的管理學家,如果一個煉埚配備3~4個人,則共需250人左右同時作業,從場地上看,一個煉埚占地起碼20平方米,因此其工作場地至少是2 000平方米的大平臺。專家們得出的結論是:要鑄造司母戊大方鼎,必須組建一個300~400人的工匠團隊,進行科學的工種分配,協同操作,掌握好火候、精煉程度、銅液灌注時間,以保證質量。

    企業史就是一部政商博弈史

    一個西方人對於全部中國歷史所要問的迫切的問題之一是,中國商人階級為什麼不能擺脫對官場的依賴,而建立一支工業的或經營企業的獨立力量?
                                                            ——費正清《中國與美國》

    我曾經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一個展櫃前足足佇立了一個小時。在恆溫的玻璃大櫃裡,柔和、迷離的燈光之下,一隻來自3 000餘年前的龐然大物如精靈般默默地與我對視。它似乎不是物體,而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它的重量達833公斤,高133釐米,長110釐米,寬79釐米,即便在今日,也是一個巨型容器。它的家鄉是河南安陽,誕生於遙遠的商朝,是迄今出土的、體積的商代銅鼎,也是當今世界上發現的的青銅器,名叫司母戊大方鼎。
    站在它的面前,作為一個企業史的研究者,我實在有太多的問題想要請教:那個把鼎鑄造出來的總工程師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在那個古遠的年代,他組織了一支怎樣的制造團隊來完成這個任務?他通過怎樣的管理章程,以保證鼎的質量和制造的效率?
    大鼎不會說話。離開博物館後,我查閱了很多論文、書籍,終於發現,我不是個提出這些問題的人,甚至有些專家已經給出了部分的答案,北京大學歷史繫的學者們在《商周考古》一書中便如此描述司母戊大方鼎的鑄造流程:
    ,它的鑄造者是一位化學家,對銅與錫的調劑比例應十分嫻熟,大方鼎的銅比例為84.77%,錫為11.64%,是一個非常恰當的合金配比。第二,他應該是一位工業美術設計師,能夠勾畫出精美絕倫的銅鼎圖案。第三,他必須是一位風力機械工程師,鑄造大方鼎的銅要到1 200℃纔能熔化,所以必須有某種鼓風助燃的設備。第四,他還一定是冶煉家,大方鼎必須在較短的時間內連續灌注纔能成功,當時使用的煉埚是熔銅量為12.7公斤的“將軍盔”,以它800多公斤的重量,需80個以上的“將軍盔”同時進行熔化,這需要高超的冶煉技巧。第五,他肯定是一位優秀的管理學家,如果一個煉埚配備3~4個人,則共需250人左右同時作業,從場地上看,一個煉埚占地起碼20平方米,因此其工作場地至少是2 000平方米的大平臺。專家們得出的結論是:要鑄造司母戊大方鼎,必須組建一個300~400人的工匠團隊,進行科學的工種分配,協同操作,掌握好火候、精煉程度、銅液灌注時間,以保證質量。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的制造工廠,司母戊大方鼎是工業化的寧馨兒。那個領導了數百人的工匠團隊的“總工程師”,如果我把他看成是愛迪生或亨利·福特式的企業家,大概沒有人會激烈反對。
    所有這一切,均已不可確考,它們隻是後人站在那隻大鼎前,震撼與驚嘆之餘的一絲遐想。
    而當我們以這隻3 000多年前的司母戊大方鼎為出發點,前去探尋漫長的中國企業史的時候,你常常會被失落、慚愧和羞恥所纏繞。因為,在此後相當長的時間裡,我們一直沒能超越這隻沉默的大鼎。

    在世界工商文明史上,中國無疑是早慧的國家之一。
    中國人是一個善於經商—而且是特別善於並樂於經商的民族。在遠古時期,人們就追求世俗生活,樂於此道,並以“商”為國號,此後歷代,都有工商繁榮的記錄。早在漢代,哲學家王符就說自己所處的時代,從事工商業者十倍於農民,商業流通之盛達到“牛馬車輿,填塞道路”的程度。明清以降,“儒賈合流”,連知識精英也不再恥於言商。晚清的龔自珍記錄說:“五家之堡必有肆,十家之必有賈,三十家之城必有商。”因此,說中國人“輕商”實在是一個莫大的誤會。
    從經濟要素上分析,中國有發展工商經濟的無數優越條件。這裡有早也是維持時間長的統一市場,與歐洲中世紀之前的封閉分割、自給自足式的地方領主經濟全然不同。也正因此,中國早在唐宋時期,就擁有當時世界上的城市群,長安、洛陽及臨安都是人口過100萬的超級大城市;在同時期的歐洲,人口多的城市不過10萬人。中國有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科技水平遙遙領先於其他地區。這裡還發生了早的農業生物革命,宋代水稻和明代棉花的普及造成了人口的大爆炸。中國是個人口過億的國家,龐大的內需市場為工商生產和流通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環境。中國還在工商制度創新上擁有很多世界代出現了世界上的張紙幣,宋代出現了批合股公司和職業經理人階層,清初則出現了糧食期貨貿易。此外,中國還有非常健全的鄉村自治體繫,有世界上富有、人數為眾多的商幫集團。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中國是工商經濟為發達的國家,是世界經濟的發動機。早在10世紀的宋代,GDP(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就占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一,到明清時,中國仍然保持著經濟規模世界的地位,擁有的糧食產量,棉紡織業的生產規模是英國的6倍。
    然而,無比悲哀的是,如此早慧而發達的工商經濟,卻保持了長達千年的“高水平停滯”。當世界進入到工業革命時期之後,它竟遠遠落後,受各國欺凌,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東亞病夫”。
    生於1930年的許倬雲是一位注重實證和量化數據的歷史學家,抗日戰爭時期,他曾隨家在中國各地流浪,目睹農村之真實景像,後來撰寫《漢代農業》一書,據他的觀察,“在1949年以前,中國的農村變化不太大,我當時看到的農村基本上跟漢朝相差不多”。各地農村所用的機械類農具,如水排(水力鼓風機,約早歐洲1 000多年)等都是在漢代就已經發明出來了的。
    在工商方面,改變也許比農業要多很多,不過在一些關鍵產業,進步仍然是讓人汗顏的。以農耕及工業革命時期重要的產業—鑄銅冶鐵業為例,早在商代,已能夠組織300人以上的作業團隊鑄造重達833公斤的巨型銅鼎,從日後出土的漢代冶鐵作坊看,其規模已可達千人以上,然而到清朝末年,冶鐵作坊的規模也與此相仿,幾乎沒有擴大。另據計算,西漢時期每戶家庭的用鐵量將近4公斤,這與1949年之前農村家庭用鐵的實際情況大體一致,也就是說,兩千多年來,中國家庭的用鐵量沒有增加。
    在城市經濟方面,繁榮的大都市出現在宋代,而進入明清之後,城市規模竟有所縮小。據臺灣學者趙岡的研究,中國在唐宋兩朝,城市人口占到總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竟隻有6.9%。
    更讓人困惑的是,在全球經濟規模的國度裡,從事工商業的商人階層卻成了一個被妖魔化、邊緣化的族群。他們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極其低下,自《史記》之後,正史之中幾乎沒有完整的記錄。甚至連司馬遷也因在《史記》中專寫《貨殖列傳》一章,而遭到後世學者的詬病。以工商業為繁華的宋代為例,有名有姓的商人寥寥無幾,在史書上,連妓女的名字都遠遠多過商人。在清代,山西商幫控制了中國的鹽業、邊貿和金融業,其財富總和相當於中央財政收入的兩倍,可是在536卷的《清史稿》中,被記錄在案的晉商僅一人而已。商人階層的懦弱和缺乏自主精神,更是讓人印像深刻。
    1932年就到了北平城的美國學者費正清,一生以中國為研究對像,商人階層當然是他關注的一個群體。在《中國與美國》一書中,他充滿困惑地寫道:“一個西方人對於全部中國歷史所要問的迫切的問題之一是,中國商人階級為什麼不能擺脫對官場的依賴,而建立一支工業的或經營企業的獨立力量?”為了更形像地描述看到的景像,費正清用了捕鼠的比喻:“中國商人具有一種與西方企業家完全不同的想法:中國的傳統不是制造一個更好的捕鼠機,而是從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權。”
    為什麼中國的商人不是去制造捕鼠機,而是去追求捕鼠的特權?為什麼中國經濟會在一個高起點的水平線上長時間地徘徊?為什麼高度發達的工商文明中無法孕育出資本主義?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了這些情況的發生?
    20世紀初,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也以東西方工商文明的差異展開他的思考,該書序言中的句話就是:“為什麼在西方文明中,而且隻有在西方文明中,出現了一個(我們認為)其發展具有世界意義和價值的文化現像,這究竟應歸結於怎樣一些環境呢?”
    而一個與上述諸多疑問相關且更具現實性的問題是:導致這一情況發生的因素是否已經徹底地排除,中國的工商企業是否仍然可能陷入歷史的宿命之中?

    對商人的蔑視,對工商從業者的蔑視,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裡,曾經是東、西方世界的共識。
    哈耶克在《致命的自負》一書中描述說:“對商業現像的鄙視,對市場秩序的厭惡,並非全都來自認識論、方法論、理性和科學的問題,還有一種更晦暗不明的反感。一個賤買貴賣的人本質上就是不誠實的。財富的增加散發著一股子妖邪之氣。對生意人的仇視,尤其是史官的仇視,就像有記錄的歷史一樣古老。”
    當然,哈耶克所說的景像發生在中世紀之前的歐洲,自工業革命之後,西方世界開始正視商業的力量,有人對資本主義的正當性進行了理論上的澄清,更有人將之看成是“一個國家的事業”。然而,在東方,特別是在中國,哈耶克所描述的景像仍然頑固地存在。
    要解釋這一現像,就必須要在一個更廣泛的歷史視野中去尋找答案。正如制度經濟學所提示的,政治權力制度在更宏觀的層面上為經濟運行規定了一種基本環境,形成了所謂的統率性規則。美國學者查爾斯·林德布洛姆在《政治與市場:世界的政治-經濟制度》一書中便認為:“一個政府同另一個政府的不同,在於市場取代政府或政府取代市場的程度。所以政府與市場的關繫,既是政治學又是經濟學的核心問題。”
    這顯然是一個適當的、研究中國企業史的學術角度。
    1955年,國學家錢穆在他創辦的香港新亞書院專講《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他的課程共分五講,分別是漢唐宋明清,後為一“總論”。在“總論”中,錢穆提出“從這兩千年的歷史中,我們可以對以往傳統政治,找出幾條大趨勢”。他共指出四條,其中個關鍵詞是“集權”—“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權的傾向”,第二條關鍵詞是“抑商”—“中國傳統政治上節制資本的政策,從漢到清,都沿襲著”。
    若在今日,有人專講《中國歷代經濟變革得失》,其“總論”的兩大關鍵詞恐怕也逃不出錢穆所謂的這兩條—“集權”與“抑商”。
    在集權與抑商的背後,是一個無比強悍的政治權力制度安排—高度專制、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中前7世紀開始,以“管仲變法”為標志,開始探索國家積極干預產業經濟的試驗,此後多有演進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逐漸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
    這種中央集權、大一統的帝國模式並非一日建成,它經歷了一個漫長、血腥和充滿探索的歷程。對於專制者來說,想要維持集權統治,必須在四個方面完成制度建設,包括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會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宏觀經濟制度模式。
    中國歷史上的眾多制度創新,從本質上來說,都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其歷代創新蔚為壯觀,終形成了四個基礎性制度,它們共同構成了支撐起集權政體“大廈”的四根“支柱”—
    郡縣制度:為了保證帝國的穩定,在政治上必須保證中央的人事任命權,避免地方割據勢力的滋生;
    尊儒制度:封殺“百家爭鳴”的學術傳統,以實現全民在意識形態上的大統一;
    科舉制度:通過公平的考試制度,將優秀人纔吸納到體制之內,為我所用;
    國有專營制度:在經濟上,實行重要資源的國營化壟斷,以控制國計民生。
    這些制度歷經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漸趨於精致完善,在明清時期達到。正如梁啟超所言:“中國為專制政體之國,天下所聞知也。雖然,其專制政體,亦循進化之公理,以漸發達,至今代而始完滿。”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實在是大一統制度的“故鄉”。
    在上述四大基礎性制度中,唯獨“不如人意”的是國有專營化的經濟制度。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裡,中國人始終沒有找到一個與“唯我獨尊”的大一統中央集權政體相適應的、能夠維持長久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模式。歷代多次著名的“變法”,均與此有關—而這也正是本書內在的敘述邏輯。自宋代“王安石變法”失敗之後,中央政府徹底放棄了整體配套體制改革的變革路徑,進入明代之後,轉而實施閉關鎖國的政策,並推廣男耕女織的社會經濟形態,中國的經濟能量向鄉村猛烈下沉。而在同一時間點,西方則走出中世紀,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文藝復興、航海大發現、工業革命。歷史的大分流由此而生。

    在高度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下,中國的這一部企業史,歸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
    當政府為了政權穩定,全面控制了重要的生產資料之後,它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個經濟組織,它必然有自己的利益需求,用後世的話講就是“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必然會制度性地壓抑民間工商業。由此,出現了四個非常具備中國特色的“經典困境”。
    其一,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楚河漢界”,前者壟斷上遊的資源型產業,後者則控制中下遊的消費生產領域,中國的市場經濟出現“隻有底層,沒有頂層”的奇特景像。
    法國年鋻學派的費爾南·布羅代爾是這一規律的揭示者之一。他把市場分為兩類,一類是低級市場,包括集市、店鋪和商販;另一類是高級市場,包括資源性產業、交易所和交易會。在他看來,縱觀各國歷史,“在初級市場這個階梯上,完善的經濟組織當屬中國,那裡幾乎可以根據確定的地理位置量出市場的數量”。可是,在高級市場上,中國從來實行嚴格的政府管制,不允許自由貿易的存在,“在中國,商人和銀行家不能在受法律保護和受國家鼓勵的公共事業中進行投資……政治等級能夠壓倒其他一切等級。每當資本主義利用機遇有所發展時,總是要被極權主義拉回原地”。
    為了保持壟斷和支配的地位,政權與國有資本集團必然對財富的集中度非常敏感,民間資本因而不被允許做大,所謂的“抑商”政策從來是出於政治性的要求。正如錢穆所觀察到的,“中國傳統政治向來就注意節制資本,封建勢力打倒了,沒有資本集中,於是社會成為一種平鋪的社會”。當社會被打成散沙後,就不能有民間的力量了,從而專制的權威不會受到挑戰。中國的史家常常說“均貧富”,其實,在“均”的前提之下,“均貧”還是“均富”是一個被忽略了的問題。現代民主社會是“均富”,傳統集權國家則是“均貧”。在客觀上,中央集權制度必須把民間財富打散,以維持在“均貧”的平衡點上。在這個意義上,“均貧富”也是集權之需要。
    其二,政府與民間沒有形成對等的契約關繫,民間資本的積累缺乏制度性保障。在皇權制度及其法權體繫中,人民的財產合法性建立在“皇恩浩蕩”的前提之下,因此,政權對人民財產的剝奪帶有不容置疑的正當性。
    在長達兩千年的時間裡,受統一市場之賜,中國民間的商品交易極度活躍,初級市場如毛細血管般發達,而民眾之間的契約關繫也非常清晰,從流傳至今的各代契約文件可見,雙方對買賣的權益合法性、準確性及責任認定,都有十分明確的規定。然而,影響工商業進步的困擾是,政府與民眾之間的對等契約關繫從來沒有被確立下來過,國家機器對於工商階層及其一切財產,擁有不受契約精神約束的處置權,常常以“均貧富”的面目出現,通過政治運動的方式重新分配社會財富,而實施之目的和結果,則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並終保持政權的穩固。這一景像從中央集權制度初步生成的漢武帝時期就初露端倪,唐宋兩代並不乏見,而進入明清之後,皇權專制更為強悍。
    就中國的個體商人而言,他們不缺乏通過風險投資而追逐更大商業利潤的欲望,也不缺乏如馬克斯·韋伯所稱道的新教倫理式的勤奮節儉和以財富積聚為生命目的的觀念。與其他國家的民族相比,中國的工商階層在商業智慧和商業倫理上毫不遜色,甚至稱得上是傑出的一族。但是,一旦涉及市場與統治權力的關繫時,中國商品經濟難以獲得終發展的原因就立刻非常強烈地凸現了出來。財產在法律上的“權界”及其不可侵犯性,從來隻存在於民眾彼此之間,根本不可能存在於自上而下的統治權力與“子民”之間,統治者對國民人身和財產權利擁有任意宰割的無限威勢。
    其三,權貴資本橫行,尋租現像歷代不絕,財富向權力、資源和土地猛烈地聚集。社會資產不是在生產領域積累放大,而是在流通領域內反復地重新分配,技術革命幾無發生的土壤。
    政府在確立了國有專營制度後,必設立國有企業體繫,而因產權不清晰、授權不分明等緣故,又一定會誘生出權貴經濟,當權者以國家的名義獲取資源,以市場的名義瓜分財富,上下其手,攫取私利。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所有的腐敗或官商勾結,無一例外地發生在“頂層”。從漢唐到明清、民國,歷代晚期都是權貴資本猖獗肆虐之時,往往出現“雙首現像”—國家的首相同時是國家的首富。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亞洲版評選千年以來世界上富有的50個人,中國入選的有6個人,分別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和、劉瑾、伍秉鋻和宋子文,除了廣東商人伍秉鋻,其餘都是政治人物。
    與此同時,天性趨利的民間商人通過尋租的方式進入頂層以牟取暴利,從而催生出一個制度性的官商經濟模式。自宋之後,特許授權、承包經營日漸盛行,進入明清之後愈演愈烈,當時出現的幾大著名商幫,如晉商、徽商和廣東十三行商人,其財富來源大多與授權經營壟斷產業有關,官商經濟模式從而根深蒂固,不可逆轉。商人階層對技術進步缺乏起碼的熱情和投入,成為一個徹底依附於政權的食利階層,他們的庸俗、歸附,與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的強悍與頑固,構成一個鮮明、對應的歷史現像。
    其四,在國有資本和權貴資本的雙重高壓之下,民間商人危如累卵,惶惶不可終日,出現強烈的恐懼心理和財富幻滅感,產業資本從生產型向消費型轉移,經濟成長從而失去創新動力。
    2世紀,史家司馬遷就指出了當時工商界出現的兩個財富積累特征,一是“農不如工,工不如商”,二是“以末致財,用本守之”。到了唐代,產業資本無法在實體經濟領域有效積累的景像已非常普遍,唐史專家劉玉峰在《唐代工商業形態論稿》中分析了唐代工商資本的五個流向:奢侈消費、結交權貴、土地購買、轉化為高利貸資本以及囤積貨幣。自唐以降,這一景像幾乎沒有更改,晚明以及清代中期之後的奢靡之風更遠勝過前朝,商人在致富之後,即把大量資金從生產領域中撤出,用於日常消費,大肆添置土地及修築極盡豪華的莊園別墅,無數能工巧匠把畢生的纔智投注於雕磚、刻木、制瓷、鏤玉,在手工業的精致上越走越遠。
    歷兩千年以降,中國商人盡管創造了無數的物質文明,某些家族及商幫在某一時代也積累過驚人的私人財富,可是,他們從來沒有爭取到獨立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地位,也不能在法理上確立自己的財產所有權不容統治權力侵犯。所謂“富不過三代”,並不僅僅因為中國的商人沒有積累三代財富的智慧,而是因為,財富的積累必托庇於擁有者與政權的關繫,而這一關繫則必然是脆弱的和不對等的。因而,財富的可持續積累和安全性,不完全地操於擁有者之手。在財富傳承這一命題上,產業的拓展和資本積聚能力,遠不如政商關繫的保持能力重要。
    這四個經典困境構成了中國企業史的基本特征。政府與工商階層的對立、緊張關繫,貫穿於整整兩千年的帝國時期,已儼然成為一種類似胎記般的傳統,那種不對等的、沒有契約精神的原則似乎從來沒有被尖銳地打破過,對工商業的壓抑及異化是一種頑強的中國式傳統。在這一過程中,知識分子階層從來是政府的同謀,這得益於科舉制度的有效護衛。
    敘述至此,我們就可以回答“費正清之問”了—為什麼中國的商人不是去制造捕鼠機,而是去追求捕鼠的特權?答案其實是明顯的:如果沒有獲得捕鼠的特權,再高效的捕鼠機都無法工作。而特權在誰之手?政府也。
    這樣的結論在中外學界似乎是個公見。布羅代爾在《世界史綱》中就很簡捷地說:“中國社會,政府的權力太大了,使富有的非統治者不能享有任何真正的安全。他們對任意征收的恐懼始終揮之不去。”費正清在研究中也給出了類似的答案:“紳士家庭好的保障並不僅僅在於依靠占有土地,而是依靠土地所有權和官吏特權的聯合。家庭財產並不是一種保障。”而中國歷史學者王亞南、傅衣凌早在20世紀40年代也斷定:“秦漢以後的歷代中國商人都把鑽營附庸政治權力作為自己存身和發財的門徑。”前些年,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的王毅在《中國皇權制度研究》中給出同樣的結論:“托庇於官僚政治之下,是制度環境對於中國商人生存出路的根本性規定。”
    在一個中央集權的體制下,一旦中央統治的正當性和控制力出現下降之後,會迅速地—往往以出乎人們預料的速度—蔓延出一股強大的無政府主義浪潮,而對之的控制,需要經歷一次大的社會動蕩,終以又一次的威權專制來終結。在這樣的過程中,商人階層常常成為早被侵害的族群,因為人們對統治者的憤怒,將首先傾瀉到那些生活在他們身邊的有產者身上—在他們看來,正是這些人的富有造成了社會的不公平,相對於高高在上的統治者,人們更容易痛恨身邊的有產者。而更讓商人階層痛苦的是,在歷史的爆裂點上,他們的處境往往是兩難的:集權體制從根本上侵害他們的利益,可是當體制崩潰的時候,他們又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在經濟史上,歷朝歷代從來有先開放後閉關的規律,漢唐明清莫不如是。一開放就搞活,一搞活就失衡,一失衡就內亂,一內亂就閉關,一閉關就落後,一落後再開放,朝代更迭,軸心不變,循環往復,無休無止。我們這個國家,隻要沒有外患內亂,放縱民間,允許自由從商,30年可出現盛世,50年可成為強盛的國家,可是接下來必然會重新出現國家主義,必然再度回到中央高度集權的邏輯之中,必然造成國營經濟空前繁榮的景像。無數英雄俊傑,在這種輪回遊戲裡火中取栗,成就功名,萬千市井繁榮,在這個歷史攪拌機裡被碾成碎片。
    世界上的貪婪,其實是制度的貪婪。制度對權力的貪婪之大,超過任何個人。在中國,這種貪婪的制度是高度集權的統治模式。正是在這一制度之下,中國的宏觀經濟和工商文明呈現出早慧而晚熟、先盛而後衰的發展態勢。歷代中國統治者,無論曾有過怎樣的意識形態“外衣”,終,都會露出中央集權的“內核”。這一點,在經濟領域,反映得尤為突出。
    因而,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兩千餘年來,國家機器對商業的控制、干擾及盤剝,是阻礙工商文明發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如何在經濟活動中端正自己的立場與角色,工商業者如何與政府平等相處,迄今是一個危險的,甚至仍然帶有某種禁忌性的話題。

    活在當代的每一個中國人都對自己的歷史有一種疏隔感。思想的流浪從我們投胎於這個國家就已經開始了,它或許真的沒有結束的那一天。
    一個又一個的朝代更迭,已經將“輪回”變成了老生常談,它們被一再重復,直到變成化石和泛黃史書上的一行行文字,就這樣循環往替,接下來的是冗長的疲憊和冷漠。在過去的兩千多年裡,每一個朝代都隨著一個皇姓家族的滅亡而畫上句點,可是,這個國家的進步卻缺乏這種自然的結局。
    文明與文明的比較,可觸知的是文物,可閱知的是文字,可感知的是制度。
    在《激蕩三十年》和《跌蕩一百年》兩部書中,我一再探尋國家與資本、政府與商人階層的關繫,在這部《浩蕩兩千年》中,我仍然沉浸在這一主題之中。我想,我確實找到了一些前人未必明見的事實。
    本書記錄的是一個基本上已經失去或被遺忘的世界。在書中出現的工商人物,要麼默默無聞,要麼在另外的歷史敘述中被臉譜化、妖魔化,當我從眾多的正史、野史和地方志記中將之一一挖掘出來的時候,其數量之眾多,面目之變形,命運之詭異,每每讓我充滿訝異,更多的時候是有點兒沮喪。
    在沉浸於創作的那些晝晝夜夜,我的腦海中每每出現一個又一個身影模糊的工商業者—我們可以稱之為商人,或企業家。他們行走在廣袤的國土之上,或疾行,或躑躅,或彷徨,在他們身後的時空幕景上,是一出連續上演了兩千多年的砍殺史。在所有的歷史時刻,這些人從來沒有當過主角,甚至在所有的史料記載中,他們要麼被忽略不計,要麼就躲在後的那個黑暗角落。不過在另外的意義上,正是這些工商業者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從一把池鹽到一塊麻布,從一把鐵刀到一座城池……
    我無意為他們代言,我隻是完成一次漫長的陳述。我所希望做到的是,以活在當代的立場,書寫昔日的國家,與發生過的歷史重建關繫,與已逝的前輩溝通,並試圖以私人的方式詮釋中國的企業史。
    逝去的人們已不再歸來,正在出發的我們卻需要尋覓到自己的記憶。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