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喫透康熙領導課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一般管理學
    【市場價】
    158-230
    【優惠價】
    99-144
    【作者】 北史 
    【所屬類別】 圖書  管理  一般管理學  領導學 
    【出版社】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393621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3936212
    作者:北史

    出版社: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09月 

        
        
    "

    編輯推薦
    康熙這位8歲登基、69歲去世、在位61年的千古一帝,憑借著他過人的領導力,以登高望遠、深謀遠慮的架勢,率領整個團隊有序地做了七件響當當的大事,一步步開創了傲視天下的大格局、大場面。根子在哪兒?就在他獨到的大氣魄、大膽識、大志向、大謀略,充分顯示出一股英雄豪氣——霸氣,與往古儒家王霸精神相貫通。
    現在,不論什麼地位的領導人、管理者及其他行業者,隻要你喫透康熙大帝的領導課,都能活學活用,讓你的團隊生龍活虎起來。

     
    內容簡介
    康熙大帝,一個在臺面上文武雙全、霸氣十足的男人,靠什麼率領龐大團隊,干脆利索打開了一條通向強盛的王朝之路,締造了一個當時最牛的世界強國?
    康熙大帝在六十一年的卓越領導中,貫穿著這樣兩大主線——豪傑從來不打含糊牌,但會打出不同牌;隻有自己站得穩,纔能做大家的好榜樣。他掌控權力,心中有數,穩穩當當,在一次次行動中表現出全新的領導理念、領導品質和領導作風,被譽為“*睿智、最富霸氣的千古一帝”!
    當今越來越多的領導人物、商業領袖都在體察康熙大帝成功的奧秘:他身上具有的魅力、魄力、執行力究竟從何而來?他為何能把上下一攤子管理得井井有條?他為何能讓大家扛起責任、做事渾身有使不完的勁?這些都值得每位領導者、管理者、經營者細細去品味、去操作。
    康熙大帝的領導力之所以震撼人心,正在於他明白這條硬道理——霸氣的領導者都一貫執行這樣的行動哲學——“我什麼時候都是我!我要讓你知道我是誰!”通俗講,就是那種一肩挑天下、力撥山兮的男子漢氣魄!
    康熙這位8歲登基、69歲去世、在位61年的千古一帝,憑借著他過人的領導力,以登高望遠、深謀遠慮的架勢,率領整個團隊有序地做了七件響當當的大事,一步步開創了傲視天下的大格局、大場面。根子在哪兒?就在他獨到的大氣魄、大膽識、大志向、大謀略,充分顯示出一股英雄豪氣——霸氣,與往古儒家王霸精神相貫通。康熙大帝,一個在臺面上文武雙全、霸氣十足的男人,靠什麼率領龐大團隊,干脆利索打開了一條通向強盛的王朝之路,締造了一個當時最牛的世界強國?
    康熙大帝在六十一年的卓越領導中,貫穿著這樣兩大主線——豪傑從來不打含糊牌,但會打出不同牌;隻有自己站得穩,纔能做大家的好榜樣。他掌控權力,心中有數,穩穩當當,在一次次行動中表現出全新的領導理念、領導品質和領導作風,被譽為“*睿智、最富霸氣的千古一帝”!
    當今越來越多的領導人物、商業領袖都在體察康熙大帝成功的奧秘:他身上具有的魅力、魄力、執行力究竟從何而來?他為何能把上下一攤子管理得井井有條?他為何能讓大家扛起責任、做事渾身有使不完的勁?這些都值得每位領導者、管理者、經營者細細去品味、去操作。
    康熙大帝的領導力之所以震撼人心,正在於他明白這條硬道理——霸氣的領導者都一貫執行這樣的行動哲學——“我什麼時候都是我!我要讓你知道我是誰!”通俗講,就是那種一肩挑天下、力撥山兮的男子漢氣魄!
    康熙這位8歲登基、69歲去世、在位61年的千古一帝,憑借著他過人的領導力,以登高望遠、深謀遠慮的架勢,率領整個團隊有序地做了七件響當當的大事,一步步開創了傲視天下的大格局、大場面。根子在哪兒?就在他獨到的大氣魄、大膽識、大志向、大謀略,充分顯示出一股英雄豪氣——霸氣,與往古儒家王霸精神相貫通。
    現在,不論什麼地位的領導人、管理者及其他行業者,隻要你喫透康熙大帝的領導課,都能活學活用,讓你的團隊生龍活虎起來。

    作者簡介
    北史,北大博士,知名歷史、財經作家,主要從事歷史、財經、管理等圖書策劃和創作,長於思考深度和現實結合,被譽為具有“穿透力的思想者”,在大陸、港澳臺等地區很有影響。先後出版過《曾國藩最有影響的家書》、《胡雪岩最擅長的22個商道》、《王永慶傳奇》、《在哈佛學不到的經商課》、《李嘉誠想的和你不一樣》、《朱棣大帝》、《可怕的潮州商人》等30餘部暢銷書,累計發行量近200萬冊。
    目錄
    第一章一肩挑:抓好天下安穩的七件大事

    凡成大事者都具有很多霸氣,一肩挑起天下大任。天下事最大的關乎興亡、安危,你不拿出真本事,就會留下嚴重後患。康熙對此很清楚,站的高,想的遠,出手重,一生主要完成七件大事——除鼇拜、削三藩、收臺灣、平噶爾丹、簽《尼布楚條約》、治河道、興農業(因內容安排,以下僅舉前六件,第七件見第七章)。

    1?攢足渾身勁,搬掉鼇拜這塊絆腳石00
    2?長痛不如短痛,果敢消除三藩大隱患00
    3?絕不能丟掉領土,全力收復臺灣0
    4?殫精竭慮,解決噶爾丹等棘手問題0
    5?注重大局面,與俄國締結《尼布楚條約》0
    6?治理黃、淮、渾等河,造福天下0

    第二章布陣:強者從來不打含糊牌
    第一章一肩挑:抓好天下安穩的七件大事

    凡成大事者都具有很多霸氣,一肩挑起天下大任。天下事最大的關乎興亡、安危,你不拿出真本事,就會留下嚴重後患。康熙對此很清楚,站的高,想的遠,出手重,一生主要完成七件大事——除鼇拜、削三藩、收臺灣、平噶爾丹、簽《尼布楚條約》、治河道、興農業(因內容安排,以下僅舉前六件,第七件見第七章)。

    1?攢足渾身勁,搬掉鼇拜這塊絆腳石00
    2?長痛不如短痛,果敢消除三藩大隱患00
    3?絕不能丟掉領土,全力收復臺灣0
    4?殫精竭慮,解決噶爾丹等棘手問題0
    5?注重大局面,與俄國締結《尼布楚條約》0
    6?治理黃、淮、渾等河,造福天下0

    第二章布陣:強者從來不打含糊牌

    布陣有大有小,關鍵看你是否能深謀遠慮,還要看交手的能耐、架勢、變化。康熙布陣的氣魄大,想得深,看得遠,針對不同的對像和問題,該硬則硬,該軟則軟,該快則快,該慢則慢,先後打出不同的幾種牌,讓對手身心顫抖。他最厲害的是,把布陣當作了強項,隨意自如,指哪兒打哪兒,功夫嫻熟,就像一個老棋手閉著眼睛下盲棋,所以天下無敵手。不要說一兩個,哪怕一堆對手都不在話下。

    1?面對強敵,關鍵時候揮出幾記重拳0
    2?拿出有效措施,一步步制約對手0
    3?抓住時機,靠剿撫並用平定四方0
    4?忍耐有限度,該出手時就出手0
    5?韜光養晦,制定兵民屯墾戍邊的戰略0
    6?完善布防體繫,把江山牢牢穩固住0
    7?必要措施:安內纔能攘外,保邊在於安民0
    8?周密部署,不打無準備的仗0
    9?上策:發揮用仁政感召天下的力量0
    10?必須親自統轄軍權0

    第三章領導形像:自己站得住,纔能做好榜樣

    怎樣纔能做好領導、大領導?這個問題不是沒有想過,而是想到了難以做到。康熙向來要求自己立身端正,嚴於律己,勤儉節約,不玩虛套套,把“實”字擺在首位。他坐得穩,站得直,有些私念的下屬常常很緊張。這就是說:自己認真做好事情,不讓身體歪倒,就是別人的好榜樣。

    1?打好成大事的基本功0
    2?須比天下人經受更多的磨煉0
    3?一方面勤政得人心,一方面從善如流0
    4?能否納諫,是考驗合格政治家的關鍵0
    5?治國理家匡世風的一種方法:倡廉禁賭說節儉0
    6?節儉可以養廉,養廉纔能政通而人和0
    7?自己遵守尚節儉,以惜財用0
    8?功德面前要找差距,榮譽湧來要不伸手
    9?四法:求新知,尊科學,愛運動,養生健民
    10?始終恪盡孝敬,做人而不做高高在上的神
    11?想嚴以教子,正己纔能正人
    12?開胸襟:登泰山以大觀小,重人生以小見大
    13?光有理論,沒有實踐是不行的
    14?誨人律己兩點警示:謙受益,滿招損
    15?把持住自己,身正不怕影歪
    16?遇過先責己,勿推諉下人
    17?勤於政務,裁決必求至當
    18?凡事親身體驗,內行做事最順手
    19?無時無刻不以民間疾苦為念

    第四章動力法:激發下屬渾身使不完的干勁

    領導的本事不僅在自己干了多少活,還要帶動大家一起戰鬥,形成一個心連心、手拉手的高效團隊。康熙善謀大事、做大事,隨便幾下,就能讓下屬立馬扛起責任,努力做事,渾身有使不完的勁。這就叫作動力法則。

    1?消彌矛盾,讓大家平起平坐
    2?與下屬同樂,既可健身,又可鋻心
    3?關鍵時身先士卒,能使疲兵勁增百倍
    4?必要時御駕親征,確保政策不走樣
    5?凡人都有失敗教訓,貴在知過能改
    6?主張實施繫統管理,正規勝於放任
    7?讓所有的人都有條不紊地動起來
    8?允許下屬發表意見,切忌一言堂
    9?加強中央集權,及時重用立功官員

    第五章人纔是寶貝:做事的前提是要看清人、用準人

    人纔最寶貴,最值錢,古今如一。若沒有人纔團隊,怎麼可能對別人形成強大競爭力呢?充其量不過是一伙臨時湊齊的稀松平常的散幫。康熙很重視選撥人纔,委認重任,讓這些堪大用的人纔集團化,像雨後春筍,成為國家的一批批主力軍。

    1?眼亮:選出真正堪大用的人纔來
    2?善待文人學士,需要保護定國之纔
    3?求賢不拘一格,掛念他們的生活
    4?鋻別人纔要去偽存真,必須一條心
    5?激活法:知人善任,審慎放權
    6?選纔重德操,這樣的人靠得住
    7?用人標準:德纔兼備,以德為先、纔居次
    8?信任法之一:用人不置疑,王師定海疆
    9?信任法之二:待之以誠,被用者必以德報之
    10?信任法之三:投贊成票,等於給了必勝的力量
    11?任用賢纔,實施一勞永逸之計
    12?不可靠之人,哪怕親人也得舍棄
    13?給良臣改過的機會
    14?弄清楚原委,懲辦辦事不得力者
    15?任用官員須應手得心,謹防有人打
    16?有勇還須有識,戰場上需要全面素質

    第六章制度化:決不允許有人玩把戲、越雷池

    制度就是誰也不能違規的法則、條文、命令,約束言行,指導方向。康熙拿出一套套制度,擺在公案上,讓大家遵守執行,絕不允許耍把戲,更不容忍越界越雷池,其中一項就是治吏,的確,這事關重大。

    1?一要源清流潔,整頓吏治;二要寬容懷柔,善待屬國
    2?抓典型,治浮誇風氣,開一朝務實之風
    3?考察監督相結合,管好官,用好官
    4?收拾積弊,需要針針見血
    5?善辨忠奸,一定要做到大義分明
    6?對下屬,必須保持一定程度的威嚴
    7?官員是否稱職,放到災難中去考察
    8?怎樣拿捏準風聞言事法
    9?樹榜樣,勉勵清廉官員
    10?抓典型,重處貪官不留情面
    11?打擊貪贓枉法不手軟
    12?慧眼洞察忠奸,不許小人暗地裡作祟
    13?法外施一些仁懷,治罪多一些情理

    第七章民事最大:讓老百姓叫好,纔是真正的好

    “民”這個字,大如天地,是領導者心中最重的掛念之一。民情民心是杆秤,這個老話道出的至理就是,不顧民生,秤砣子就會失準,甚至沒啥大用。康熙深知民心向背之道,一開始就把為民做事當作七件開國大事之一,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供民之所需,為其政權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1?輕車簡從,出巡安民為大要
    2?民情民心是一杆秤
    3?愛民效果:贏得人心,事業持久
    4?大興農耕,可以穩定千裡流民
    5?減稅免賦,民富是興國的一項根本
    6?民為國本,賑災要不惜一切
    7?確定賦稅制度,不能不分青紅皂白
    8?征收賦稅關鍵在政策公開,防止官員胡亂攤派
    9?把“寬仁恤民”四字擺在心頭
    10?以惻隱為懷,心裡惦記生靈安危

    第八章文化建設不能丟,否則缺少精神根基

    歷代文化都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根脈,就像血源、基因。文化一斷,後果就嚴重了。這是個最基本的道理。康熙處理政務、行軍打仗,都把文化建設擺到重要位置上,作為天下大治的工具之一。康熙飽學,所以愛文化、重文化、創文化,成了文化興盛的助推器。

    1?要想天下大治,必須重視文化發展
    2?取長補短法:長我之尺為我所用,短我之寸理當棄之
    3?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4?少些冤案:學術和政治不能攪在一起
    5?文字獄並不是什麼好事

    第九章從多方面把“社會和諧”落到實處

    社會要講的東西很多,如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但如何能保持和諧則是一個重大問題。不和諧,就會出現踫撞、撕扯、戰鬥,就沒有太平日子了。康熙在社會和諧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作了重大貢獻,施行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發現問題就解決問題,不懈怠、不氣餒。抓的點、面多了,就形成矛盾較少的局面,逐步和諧起來,為“康乾盛世”開了個好頭。

    1?保障之一:全身心地安定民心,發展經濟是重點
    2?保障之二:富民強兵發展經濟,展界開海走向繁榮
    3?良好的世風:靠法律制度的約束,靠道德文明的督促
    4?法治替代人治,消彌民族矛盾
    5?突破點:注重人倫教化,淨化社會精神
    6?重點之一:京城治安關天下,綜合治理安人心
    7?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解決治安問題
    8?天下沒有皆準的教條,適情而變纔是正理
    9?給天下百姓一個自由生息的環境


    在線試讀
    第一章
    一肩挑:抓好天下安穩的七件大事
    凡成大事者都具有很多霸氣,一肩挑起天下大任。天下事最大的關乎興亡、安危,你不拿出真本事,就會留下嚴重後患。康熙對此很清楚,站的高,想的遠,出手重,一生主要完成七件大事———除鼇拜、削三藩、收臺灣、平噶爾丹、簽《尼布楚條約》、治河道、興農業(案:因內容安排,以下僅舉前六件,第七件見第七章)。

    1?攢足渾身勁,搬掉鼇拜這塊絆腳石
    怎樣掃清眼前障礙呢?這是對成大事者的一大挑戰。康熙年少老成,做事不動聲色,在玩笑進退間,從從容容除掉勁敵,使旁落的皇權歸屬皇帝。這等做法是需要大魄力的 , 鼇拜是康熙早年的四大輔臣之一,排位第四,但朝中大事往往是鼇拜說了算。按客觀情理來說,鼇拜已是資深老臣,應予關心和保護,然而,康熙卻要設計捕殺他,這要從康熙親政伊始說起。
    康熙繼承皇位時僅有8歲,14歲親政,初登政治舞臺的少年皇帝即給世人顯示了他不凡的智慧。他機智果斷地清除了自己身邊的一股邪惡勢力,整頓了朝綱,在成功統治國家的政治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康熙的父親順治帝在死前遺詔四位輔政大臣幫助康熙治理朝政,盡管這四個人都宣誓過要“協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不結黨羽,不受賄賂”等。但他們之間的矛盾很快就使誓言化為泡影,輔政大臣中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私人勢力,嚴重威脅到康熙王朝的政治前途,弄得不好,就會毀於亂世之中。
    在四名輔臣中,索尼年老早死,蘇克薩哈與鼇拜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遏必隆偏偏又追隨鼇拜。其中最危險的人物就是鼇拜,他在輔臣中排在第四位,但他為人恃功自傲,盛氣凌人。索尼一死,他便獨攬輔臣大權,連年幼的康熙也不在他的眼裡。鼇拜肆無忌憚地結黨營私,安插心腹,隨意打擊迫害不合己意者,且不止一次羅列罪名害死朝廷大臣,就在康熙親政的同時,鼇拜制造了冤殺輔臣蘇克薩哈的事件。平時的朝中大事皆由他說了算數。他經常當著康熙的面呵斥大臣,而且稍不順意,就在康熙面前大吵大鬧。康熙知道,任其下去,早晚要鬧出個大亂子來。當鼇拜提出要處死蘇克薩哈時,康熙已清楚蘇克薩哈是無辜受害者,於是堅不允請,鼇拜竟然“攘臂帝前,強奏累日”,直到逼得康熙不得不讓步為止。第一章
    一肩挑:抓好天下安穩的七件大事
    凡成大事者都具有很多霸氣,一肩挑起天下大任。天下事最大的關乎興亡、安危,你不拿出真本事,就會留下嚴重後患。康熙對此很清楚,站的高,想的遠,出手重,一生主要完成七件大事———除鼇拜、削三藩、收臺灣、平噶爾丹、簽《尼布楚條約》、治河道、興農業(案:因內容安排,以下僅舉前六件,第七件見第七章)。

    1?攢足渾身勁,搬掉鼇拜這塊絆腳石
    怎樣掃清眼前障礙呢?這是對成大事者的一大挑戰。康熙年少老成,做事不動聲色,在玩笑進退間,從從容容除掉勁敵,使旁落的皇權歸屬皇帝。這等做法是需要大魄力的 , 鼇拜是康熙早年的四大輔臣之一,排位第四,但朝中大事往往是鼇拜說了算。按客觀情理來說,鼇拜已是資深老臣,應予關心和保護,然而,康熙卻要設計捕殺他,這要從康熙親政伊始說起。
    康熙繼承皇位時僅有8歲,14歲親政,初登政治舞臺的少年皇帝即給世人顯示了他不凡的智慧。他機智果斷地清除了自己身邊的一股邪惡勢力,整頓了朝綱,在成功統治國家的政治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康熙的父親順治帝在死前遺詔四位輔政大臣幫助康熙治理朝政,盡管這四個人都宣誓過要“協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不結黨羽,不受賄賂”等。但他們之間的矛盾很快就使誓言化為泡影,輔政大臣中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私人勢力,嚴重威脅到康熙王朝的政治前途,弄得不好,就會毀於亂世之中。
    在四名輔臣中,索尼年老早死,蘇克薩哈與鼇拜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遏必隆偏偏又追隨鼇拜。其中最危險的人物就是鼇拜,他在輔臣中排在第四位,但他為人恃功自傲,盛氣凌人。索尼一死,他便獨攬輔臣大權,連年幼的康熙也不在他的眼裡。鼇拜肆無忌憚地結黨營私,安插心腹,隨意打擊迫害不合己意者,且不止一次羅列罪名害死朝廷大臣,就在康熙親政的同時,鼇拜制造了冤殺輔臣蘇克薩哈的事件。平時的朝中大事皆由他說了算數。他經常當著康熙的面呵斥大臣,而且稍不順意,就在康熙面前大吵大鬧。康熙知道,任其下去,早晚要鬧出個大亂子來。當鼇拜提出要處死蘇克薩哈時,康熙已清楚蘇克薩哈是無辜受害者,於是堅不允請,鼇拜竟然“攘臂帝前,強奏累日”,直到逼得康熙不得不讓步為止。
    康熙親政前就悉知鼇拜種種惡跡,他和孝莊皇太後都深深感到必須除掉這個擅權亂政的家伙,但鼇拜在朝中勢力很大,尤其是長期以來,他在皇帝周圍的重要職位上安插了不少親戚子輩和心腹人物。比如其弟穆裡瑪是鑲黃旗滿洲都統、掌握軍隊,大學士班布爾善、吏部尚書阿思哈、兵部尚書噶諸哈、工部尚書馬賽、一等侍衛阿南達等都是他的黨羽。在這種情勢下,要想除掉鼇拜就需要十分慎重,如沒有萬全之策,一著不慎就會使天下大亂。機智沉著的康熙一面策略地抵制鼇拜的狂妄作為,一面暗中進行最後動手的準備。
    康熙五年(1666),有一次吏部官員開會議事。鼇拜的黨羽阿思哈、泰必圖按照鼇拜的意願,提出在各省督撫衙門派官監視的意見,剛直的吏部侍郎馮溥反對這種做法,泰必圖聞言當即勃然大怒,仗著鼇拜的勢力起身撲過來,瞪眼挽袖就要毆打馮溥。馮溥毫不畏懼,從容地說:“現在是開會談事,難道不許我有不同意見嗎?況且誰對誰錯也要有皇上決定,難道你就敢認定你對?”及至到了康熙面前,康熙堅定地肯定了馮溥,壓下了鼇拜黨羽的一點氣焰。
    康熙六年(1667)時,馮溥任左都御史,不久內閣有一份皇上親批過的奏折,已經拿給中書科抄寫,馬上就要發出,這時鼇拜竟想要回來改動批語。馮溥斷然制止了他,說:“奏本經過皇上批示即將發出,誰也不能再加改動。”鼇拜十分惱怒,設法要康熙治馮溥的罪,康熙卻認為馮溥做得很公正,為此告誡鼇拜,今後草擬奏章須要謹慎認真。
    為了抵制鼇拜濫施淫威,從而保護正直的官吏,在關鍵的時候,少年康熙也毫不客氣地予以駁斥。康熙六年(1667),內宏文院侍讀熊賜履曾上疏詳陳政見,提到內臣者卻有外臣之表。又說:“國家章程發度,其間有積重難返者,若不略加整頓,而急功喜事之人,又從而認為更變,隻知道目前尺寸之利以便其私,而不知無窮之弊已潛倚晴伏於其中。”熊賜履意在指出鼇拜擾亂朝綱、培植個人勢力的危害。鼇拜聞訊自然對此十分敏感,怒氣衝衝地說:“這明明是揭發我!”接著便要康熙以妄言罪處治熊賜履,進而還讓康熙下令禁止言官上書揭發壞人壞事。康熙看他太過分了,便冷冷地駁他說:“人家說他自己對治國的看法,關你什麼事呢!”把咄咄逼人的鼇拜頂了回去。
    康熙盡管有機會就抵制鼇拜的不規言行,但仍在表面上表現出對他十分尊重,用欲擒故縱手法,穩定住鼇拜。鼇拜處死了蘇克薩哈之後,康熙不僅把鼇拜和遏必隆一同封為“太師”,對班布爾善、馬賽也予晉升,照常重用。有一次鼇拜借口有病,好多天不上朝,有人說他在家密謀不軌,康熙立刻帶領侍衛到鼇拜家看望。門衛剛要進去報告,卻被康熙止住,他和侍衛徑直來到鼇拜臥室。鼇拜見皇上突然來臨,神色便不安起來。侍衛迅即走至鼇拜床前,掀開席子,隻見一把鋒利的鋼刀閃閃發著寒光。鼇拜對此十分緊張,似乎要發作,不料康熙卻笑著說:“刀不離身,是咱們滿人的故俗,何足為怪?”康熙這輕松的話語,使緊張的氣氛頓時緩和下來。康熙回到宮中,立刻以棋為名召見索額圖,研究鏟除鼇拜的具體方案。索額圖是已故輔臣索尼的次子、皇後的叔父,他是康熙除掉鼇拜的重要助手,原任侍衛,康熙七年(1668)改任吏部侍郎。康熙八年(1669)五月,忽然又自請除封解名號而效力左右,復為等侍衛。康熙加強了身邊的保衛工作之後,有了自己的主動權。這時,動手的時機基本成熟了。
    動手鏟除鼇拜的行動計劃非常巧妙有效。少年康熙準備得十分充分,表現了他的軍事和政治智薏。康熙早就暗中挑選好一批年紀和自己相當、身體強壯、手腳利落的侍衛拜康阿等人,不過是天天在一起練習射鳥、摔跤。鼇拜等人出來進去都以為皇上年少、愛好武術、在一起玩玩而已,根本沒有介意。誰知這群童子軍就是康熙的特殊衛隊,後來就成為正式的組織,名叫善撲營。
    五月十六日是鼇拜入見皇帝的日子,行動的時刻到了。康熙先召集年輕的侍衛們,大聲問道:“你們都是我的臣屬和好朋友,然而,你們是服從我呢?還是聽鼇拜的呢?”年輕的侍衛們齊聲回答:“我們隻服從皇上。”接著康熙列舉鼇拜種種惡行,部署具體的行動步驟。一會兒,鼇拜進到宮裡,康熙一聲令下,一群年輕人搶上前去,用捕網把鼇拜兜翻在地,捆綁起來,投進了牢獄。狡詐強橫的梟雄最終栽倒在少年手裡。
    接著,康熙公開宣布了鼇拜的二十條罪狀,與此同時,在索額圖的協助下,迅速清除了鼇拜和他的同黨。
    鼇拜這股邪惡的政治勢力終於被年輕的康熙徹底清除,受迫害的文武官吏也都被平反昭雪。
    對於康熙的少年老成,聰明機智,法國人白晉後來說了一番很到位的話:“這位皇帝雖然年輕,但是治理和決策方面所做的一切,卻已像一位很老練的皇帝了。”
    可以這麼講,正由於康熙的高度智慧和勤懇努力,除掉鼇拜、穩住了手中的權力,康熙的雄纔大略也都一步步展現出來。
    關於鼇拜其人,下面還有所涉及。
    2?長痛不如短痛,果敢消除三藩大隱患
    人們常說:“勇者必狠,智者必詐。”你要想成大事者,必登高而望遠,處事果斷,若猶猶豫豫、當斷不斷,必貽誤戰機。康熙治亂抓根本,針對“三藩”擁兵自重、權勢日張、把持財源、魚肉黎民、與清廷形成的日益尖銳的矛盾,康熙認為無德必亡、唯德必危。為此他說:“吳三桂等蓄謀久,不早除之,將養瘤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發。”因此,他斷然決定撤藩,要堅決消除“三藩”大隱患。
    (1)什麼叫“三藩”
    所謂“三藩”,即順治年間清廷派駐雲南、廣東和福建的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當時,他們奉命南征、擊敗南明政權及農民軍餘部,曾為統一中原作過貢獻。與此同時,他們的勢力也隨之惡性膨脹,至康熙年初,已發展成為新的地方割據勢力,成為危害國家統一的嚴重癥結。
    關於這一點,史書記載:“耿、尚二藩所屬各十五佐領,綠旗兵備六、七千,丁口各二萬。吳藩屬五十三佐領,綠旗兵萬有二千,丁口數萬。”雲南每年耗費最多時達九百餘萬兩銀子,平時也不下數百萬。所以當時有“天下財賦,半耗於三藩”之說。而且三藩分別專制一方,嚴重侵犯中央集權。吳三桂以功晉封親王,總管雲南、貴州兩省的文武軍民一切事務。他還委派部下親信到他省任職,稱為“西選”,“西選之官幾滿天下”。由於吳三桂散財結士,人人得其死力。“日練士馬,利器械。水陸要衝,遍置私人,各省提鎮,多其心腹。子為額駙,朝政纖悉,旦夕飛報。詭稱蒙古侵奪麗江、中甸地,及調兵往,又稱寇遁,挾邊防以自重。”耿繼茂、尚可喜二人雖不如吳三桂那樣飛揚跋扈,然亦“擅署置官吏”,壟斷地方大權,各為一方之患。
    吳三桂的可怕處,在於他“踞(朱)由榔所居五華山故宮為藩府,增廓崇麗;籍沐天波莊田為藩莊;假浚渠築城為名,廣征關市、榷稅、鹽井、金礦、銅山之利,厚自封殖”。他不僅占據明代名將沐氏全部莊田,又圈占明代衛所軍田,將耕種這些土地的農民變為自己的佃戶,恢復明末各種苛重的租稅和徭役。此外還以放牧、狩獵等各種借口,強征人民土地,霸占其產業。
    尚可喜、耿繼茂二人也不是省油燈,他們二人早在順治七年(1650)十一月便攻占廣州。二藩同駐一城,創設“總店”,征收苛捐雜稅。或巧立名目不入正賦,或雖入正賦又加私抽之稅目,均由“總店”征收,“大自鹽鐵,小及雞豚,城市鄉村,列坐抽剝,有司莫能法,百姓莫敢言”。“王莊之外有官莊焉,皆藩屬也,占耕民田輒千百頃”。花山之東從化縣,“有水南頭,名曰王應,例免差徭。附近圍堡與捕賊望風影射五十餘圍。額稅遂之其半,合邑苦之”。所謂的王莊,也就是兩位藩王圈占的莊田。王莊的發展,既侵欺國課,又加重當地人民負擔。此外,兩藩還興建王府,競相鬥奢,廣征材木,工役無度。
    順治十六年(1659)正月,曾任廣東高要縣的兵科給事的楊雍建上疏反映廣東人民的苦難,“請移一藩於他省,俾害民蘇息”。吏部議復此疏時認為:“藩王應約束弁兵,勿干預印官委署、累商害民,請旨飭禁。”然而順治帝生怕觸怒藩王,並未加以飭禁,僅僅解決了“兩藩並鎮”問題,將耿藩撤走,“改鎮福建”。湖廣道御史郝浴、四川道御史楊素蘊,也曾先後劾奏吳三桂擁兵觀望、驕橫跋扈,擅自題補官員等罪,但都因遭到三桂反噬而被流徙和解職,直到吳三桂反叛後纔被重新起用。清廷的優容和遷就所釀成的“三藩”隱患,是康熙聽政以來日夜懸念的大事,不得不考慮撤藩。
    康熙親政和擒拿鼇拜之後,認真學習歷史典籍,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三藩”不能與宋初的開國功臣相比,而是屬於唐末藩鎮之流,勢在必除。因此,更加緊進行撤藩的準備。他整頓財政,籌措經費;擴編佐領,加強訓練,提高八旗兵的戰鬥力;采取緩和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措施、以爭取民心等,都是準備工作的組成部分。此外,他還關心因反對吳三桂而遭到處罰的官員。康熙九年(1670),將因揭發三桂“陰謀不軌”而被判死刑候斬監禁的原甘肅慶陽府知府傅宏烈免死,遣戍廣西梧州;康熙十年(1671),康熙東巡至奉天,又親自召見了因劾奏吳三桂而被流徙尚陽堡的郝浴。郝浴向皇帝“具陳始末”使年僅十八歲的康熙聽後為之動容,“慰勞良久”,深表同情。
    不久,又有南明遺臣查如龍竄至雲南、煽動吳三桂反叛朝廷。向吳三桂上血書說:“天下督撫提鎮及幫中大臣皆有同心,待王為盟津之會。王,華人也,當年之事出於不得已,今天下之機杼在王,王若出兵以臨中原,天下響應,此千古一時也。”此人事洩被解京處死,從此朝廷對吳之懷疑更深。年輕的皇上運籌帷幄,決心已定。三藩必撤之勢已成,隻待有利時機。
    (2)擒賊先擒王,明確主戰場
    在平叛戰爭中,康熙一向認定吳三桂是主要敵人,湖南是主要戰場,他曾說:其他戰場報捷“朕不為喜”,“吳三桂乃賊首,惟破嶽州、澧州方可喜耳”。因此,他自平叛戰爭開始以來,就把主要精神投入到了湖南戰場。
    即便在處置陝西緊急事變中,康熙也始終在思考湖南問題,擬定一項新的作戰方案,即改正面進攻為迂回包圍。他認為,吳三桂長期占據嶽、澧等地,主要軍糧源於長沙、衡州,因而欲滅三桂,必攻長沙,斷其餉道。
    在給嶽樂的諭旨中,他闡明了攻取長沙的重要意義:“一以斷賊餉道,一以分賊兵勢,一以扼廣西咽喉,一以固江西門戶。”而且認為,陝西發生叛亂,“川賊必通揚(來嘉)、洪(福)二賊,窺我鄖襄,擾我南鄧,侵我荊州後路,揆其大勢,進兵湖南,斷不容緩”。正緣於此,康熙十四年(1675)正月二十九日,康熙命嶽樂“將江西要地速行整理,稍有就緒,即進取湖南”。
    同年九月,湖廣總督蔡毓榮也提出一項類似的作戰方案,上疏康熙說:“若楚省大兵由荊、嶽諸路進,而江省大兵亦由衰州諸路會期進攻,使賊三面受敵,首尾不能相顧,則我兵之勢合而賊兵之勢分,一舉而膚功立奏也。”而在此時,皇帝的方案早已下達,且論證遠比總督蔡毓榮更為充分。可見康熙對前線情況了如指掌,並且有高明的戰略思想。
    果如康熙所料,吳三桂企圖乘王輔臣之變進犯荊、襄。他留兵七萬守長沙、醴陵、萍鄉,以擋嶽樂江西之師;又分兵七萬,守嶽、澧諸水口,扼荊、嶽大兵咽喉,以拒江北之師;又潛分其眾據彝陵東北之鎮荊山,糾王會、楊來嘉、洪福等叛將掠谷城、鄖城、均州、南漳,以逼襄陽,並通西北之師;而他親赴位於荊州上遊的松滋縣,居中調度。康熙四處調兵,堅守荊襄,並命簡親王喇布帶兵進駐江西,催促嶽樂從江西進兵湖南。
    嶽樂於康熙十五年(1676)二月攻占江西宜春後,又收復萍鄉縣,然後揮師西進,按照皇上意圖進軍湖南。至此,康熙已將六名大將軍中的三名投入湖南戰場。吳三桂了解此情,急忙調集十八名將軍、十餘萬兵力,挑壕立樁,全力據守長沙。康熙早料到吳三桂將親援長沙,而其嶽、澧等處守軍會減弱,所以立即布置,親命荊、嶽大將軍等人“飭勒兵馬,時加偵探,乘機進剿”。
    然而,尚善與勒爾錦分別於三月初九和三月十八日渡江,之後進展非常遲緩。勒爾錦於三月二十九日再戰太平街失利,便“退兵荊州”。因而失去一次進取的大好時機,迂回包圍計劃未能立即奏效。康熙事後惋惜地說:“若大兵數路並進,吳逆斷無如許偽將賊兵,隨處備設壕樁,以與大兵相抗,其滅亡可翹足而待矣。”
    諸王、貝勒擁兵自重,踟躕不前,貽誤戰機,嚴重影響盡快收復湖南計劃的實現。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康熙在平定王輔臣之後,不以部落嫌隙度人,大膽破例任命署前鋒統領穆占為實授都統,佩征南將軍印,率精兵出征湖南。穆占是滿洲正黃旗人,姓那拉氏,為葉赫貝勒錦臺什的後代,初任侍衛兼佐領,後以功升授滿洲副都統、署前鋒統領。穆占身上有著葉赫那拉氏族勇敢善戰的特征,自入陝以來,在歷次戰役中,他都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康熙對穆占寄以最大希望,在他出征之前,特召來京、面授機宜。
    00吳三桂為擺脫在湖南三面被圍之困境,於四月率眾往衡州,派遣將軍七人率兵三萬至湖南南部的宜章,妄圖進犯廣東東昌,並分兵進犯江西南安州,圖謀兩粵。康熙一面命令將軍莽依圖、覺羅舒恕分別守韶州、南安,協助湖南戰場;另一方面又令穆占會合簡親王喇布規取衡州、永興。他在諭旨中說:“遏賊後路!”
    穆占遵旨,於擊敗郭應輔等、收復茶陵州及攸縣之後,乘勝南下,復安仁、酃縣。康熙十七年(1678)初,穆占又連克郴州、旌陽,招降桂東、興寧、宜章、臨武、蘭山、嘉禾、永興等城,徹底粉碎了吳三桂進犯廣東的企圖,並欲同他在湖南戰場進行主力決戰。但因新收復之地增多,諸王不予配合,穆占不得不分兵防守,自駐郴州,以都統宜裡布駐永興。六月,吳三桂集中馬寶、王緒、胡國柱等優勢兵力強攻永興,戰鬥異常激烈,晝夜不息。都統宜裡布、護軍統領哈克山等戰役前鋒統領碩岱率兵入城死守,浴血奮戰,情況十分危急。康熙為此憂心忡忡,“現於詞色”。直到敵人得知吳三桂死訊撤退,戰局纔轉危為安。
    簡親王和穆占均不敢丟下駐地馳援永興,事後彼此相互抱怨。康熙則居中調解,勸他們“彼此和衷”,並總結永興失利教訓,指出:“賊以大軍攻永興,‘有必死之形’,我方‘兵勢太分,以致失利’。”他進一步概括戰略戰術的原則,指出:“凡摧寇破城,必審量己力,可擊則擊之。如賊眾我寡,即宜調集諸路合為一軍,壯其聲勢,以圖攻剿。倘株守新復城池,以已經駐鎮,憚於旋師,遲留疑畏,於大事殊無所濟。”
    在作戰中,吳三桂特別重視廣西的郁林、湖南的郴州、永興等地,而忽略湖北的嶽州。針對這一態勢,康熙在派遣穆占橫掃衡、永等地同時,決定乘賊之虛進攻嶽州。康熙十七年(1678)閏三月,他優封在湘潭率眾投誠的吳三桂的親軍水師將軍林興珠為侯爵,授建義將軍,“留安親王軍前,剿撫賊黨”。林興珠建議水陸聯合困嶽州,以半數船隻泊於君山,斷常德之道,其餘船隻泊於香爐峽、扁山、布袋口諸處,並沿九貴山陸路立營,以斷長沙、衡州之道。如此,“賊可不戰而斃”。康熙認為他說得有理,於是欣然采納,認為:“擊破逆賊,規定湖南,在此一舉。”康熙為此調荊州、陝西、河南、安慶等地軍隊參加圍攻嶽州之役。共集中鳥船百艘,沙船四百三十八艘,兵丁三萬,實力超過敵人。
    吳三桂軍事上喪失主動權,形勢日絀,於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在衡州匆匆稱帝,聊以自慰,八月十七日病死,因其子被絞,由其孫吳世藩繼立。然而此時吳軍部下渙散,軍心動搖。康熙利用這一大好時機,命大將軍貝勒察尼“水陸夾擊,速取嶽州”,並發江南子母炮一千,調荊州水師營張忠標兵、嶽樂軍每佐領二、三人,及江西總督董衛國軍二千五百人赴援。敵軍實力不足、餉運不繼,十月下旬以後多次突圍均未得逞。
    在加強軍事進攻同時,康熙又派偽水師將軍杜光學之子杜國臣去招降其父。事洩,杜光學被殺。招降雖未成功,但加劇了敵人內部矛盾,吳三桂的總兵王度衝、將軍陳珀等人於康熙十八年(1679)正月十八日率部投降,吳應麟等棄城逃遁,“遂復嶽州”。康熙聞訊後喜不自勝,特賦長歌以舒其懷。他於詩序中寫道:“今賴皇天之眷佑,祖宗之威福,群臣盡力,將士用命,前後恢復閩海、兩粵,以至湖南嶽陽諸處,擒斬賊魁殆盡,望風歸正不可勝數,所餘小丑勢如破竹,解吾民之倒懸,行有日矣。”
    為了加快在湖南主戰場取勝的步驟,康熙令各路大將軍、王、貝勒:“剿撫兼施,賊有悔過投誠者,免罪敘功錄用,將此恩意,概行曉諭。”由於策略正確,正、二月間,湖南戰場上出現了諸路並進之大好形勢。長沙吳軍潛遁,嶽樂立即率部入城,並乘勝南下,收復湘潭。察尼進兵湘陰,湖廣提督桑峨、固山貝子彰泰等進占華容、石首二縣,勒爾錦派兵渡江,收復宜都、澧州、常德府等地。簡親王喇布派前鋒統領希佛夜襲衡州,繼取來陽。吳三桂的總兵、巡撫等紛紛率眾投降。
    湖南既定,康熙為準備進兵四川、雲、貴,重新部署了各路大軍的方位與任務:命勒爾錦回駐荊州,調度荊、嶽、彝陵、襄陽等處軍務,進兵湖北秭歸、巴東等地,撲滅山賊,規取興安,以配合陝西軍隊進占四川;察尼進取沅陵、芷江,調度澧州以南軍務,以打通進黔要路辰龍關;嶽樂進取寶慶府、武岡州等地,攻取另一進黔門戶楓木嶺;喇布與穆占合兵平定永州等地,並撥精兵每佐領三四名,由希佛率赴將軍莽依圖軍前,支援廣西,以開闢新的入滇路線。嶽樂進攻武岡楓木嶺,因廣西巡撫傅宏烈由後路斷敵餉道,進展順利,八月楓木嶺克復。
    攻取辰州辰龍關的戰鬥進行時間較長,於康熙十九年(1680)三月攻克,守軍潰遁,吳三桂辰州知府、將軍等率眾投降。如此,為進軍川、雲、貴,徹底殘滅叛軍修好了棧道。
    (3)調虎離山,謀不厭詐,先撫後斬,實現撤藩
    經過一段馬拉松長跑式的征戰平叛,撤藩的條件已基本成熟,但這畢竟是一次傷筋動骨的大手術,康熙“慎重圖維,詳細商榷而後定”,終使這一項大的政治改革順利完成。
    撤藩,為鞏固清朝統治之需,勢在必行,但年輕的康熙一紙通令,三藩並撤,未免過於簡單。這場曠日持久的大規模戰爭,使他受到鍛煉,趨於成熟。他總結自己戰爭前後的變化是:“前者,凡事視之以為易;自逆賊變亂之後,覺事多難處。”因此,他在戰後撤藩中采取了區別對待、分期分批的辦法,穩步進行。
    康熙十九年(1680)三月,四川、湖廣、廣西已平定,即將進兵雲貴時,康熙暗中著手處置尚、耿二藩問題。
    尚可喜的兒子尚之信歸順朝廷後,康熙原指望他能出兵湖南,協助滿洲大兵剿滅吳三桂,然而他卻心懷二意,不肯出力。據平南王下護衛張永祥、張士選赴京告發,尚之信降賊歸正後“仍懷兩端”,有擅殺無辜、“毀訕乘輿”諸罪狀。廣西巡撫傅宏烈也上疏論劾,說尚之信歸正後賣官虐民,抄家充餉,重斂橫征,及不服調遣等罪,因而建議“削之信藩封,遣散所屬”,“庶兩廣得以久安”。
    考慮到尚可喜及其他諸子一貫忠於朝廷,僅以尚之信上述罪狀,還不足以作為撤藩的依據,康熙乃於三月初六命刑部侍郎宜昌阿、郎中宋俄托等,以巡視海疆為名赴廣東,會同平南將軍賴塔秘密處理此事。藩下都統王國棟領會意圖,偽造尚之信之母舒氏、胡氏的《告變疏》。尚之信其弟尚之節一怒之下殺死王國棟,尚藩八千藩兵亦於五月十三日夜從廣西遁歸。將軍賴塔以此為口實,立即率滿兵擒拿尚之節等人,經審訊,“悉得其狀”。為了安撫尚藩軍心,穩定局勢,康熙於八月十三日以假言相欺,宣布:“令尚之信來京是為了核實情況,並非欲治以法;不欲解散藩兵,尚之信來京期間,藩兵暫屬尚之孝;令諸官兵常念國恩,釋去疑慮,各保身家妻子。”
    及至半月之後,即八月二十八日,準備就緒,纔對尚之信及有關人員作出處理。即:尚之信不忠不喜,法應當斬,但因曾授親王,從寬,賜其自縊;逆黨尚之節、李天植等按律正法。但對一向忠於清廷的尚可喜,則不因其子反叛而受株連。康熙以其“航海歸誠”,“不肯從逆”,而對其妻舒氏、胡氏從寬免死,並免於沒收財產。對尚之孝、尚之璋、尚之隆等也從寬,免革職枷責。
    由於掌握時機、注意策略、區別對待,因而未大動干戈就順利解決了尚之信。康熙稱贊經理此事的侍郎宜昌阿、將軍賴塔等“所行事宜,俱各得當”。
    接下來,康熙又著手撤銷尚藩建制。於閏八月十二日決定:“將尚之信標下十五佐領官兵分入上三旗,令駐廣東,另設將軍、副都統管轄,”其三總兵標下兵丁,裁一留二,亦“令新設將軍管轄”。然後,又批準和碩額附尚之隆、隨內大臣班尚之孝的請求,令其前往廣東,搬取尚可喜骨骸及家口,遷往海州。在這一過程中,康熙下再表彰尚可喜忠誠、堅守臣節之美德,以使其諸子忠於朝廷;順從地接受撤藩安置。此後,又將尚之孝、尚之隆等家下所有壯丁分為五佐領,隸漢軍鑲黃旗下。
    康熙對耿精忠的處理更為謹慎。早在康熙十六年(1677)十一月,藩下參領徐鴻弼等即遣人赴部,首告耿精忠歸順之後仍蓄謀反叛,列罪狀五款。康熙留疏不發;策劃調虎離山之計。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初六諭令康親王傑書設法勸耿精忠自動要求赴京,但“不可輕舉”。傑書遵旨開導,耿精忠於四月上疏自請陛見。康熙立即準其來京,並借機削奪其兵權,授耿藩所屬都統馬九玉為福建將軍,統福州府靖南藩下官兵。
    同年八月,耿精忠至京後,康熙將以往有關耿精忠罪狀的留疏交法司勘問,但並未按部議立即黜爵磔死。康熙二十年(1681)九月,平叛戰爭接近最後勝利時,康熙將耿氏家口編為五佐領,連同耿精忠之弟耿昭忠、耿聚忠,一並歸入漢軍正黃旗下。直到次年正月,方纔以逆黨之罪將耿精忠磔死。
    通過上述步驟,撤藩基本完成。康熙為消除隱患,於平定雲南之後,令將分布在福建、浙江、廣東等地的耿精忠、尚之信屬下旗員撤回京師,重新安置。一般均革職入旗,以原品隨旗上朝,世職不準承襲;遇到旗下有缺時,其中個別“堪用之人”“酌量補用”;馬九玉在耿精忠反叛時曾哭勸再三,歸正後又對清廷盡忠效力,故“以原官解任來京”。這充分表明康熙此時仍堅持區別對待的原則。
    從康熙的整個政治生涯來看,此次平叛和撤藩對加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發展都大有裨益。而對康熙人生體驗來說,實為一筆不算太小的精神財富。
    關於削藩的其他細節,下面還有所涉及。
    3?絕不能丟掉領土,全力收復臺灣
    對一個國家來說,領土完整是最重要的大事之一,古時如此,今天同樣。康熙很重視臺灣,時刻關注收復臺灣的戰事,深知勝利得之不易。針對有人把這個大事“視以為易”,康熙則說:“彼此乘船對敵困難;倘對敵之際,倏而登岸交鋒,更難且險”,可見憂心所在,最終得以收復臺灣,使國家領土完整。這在今天看來,都是意義重大的一件事。
    (1)攻心勝於攻堅,一手要硬,一手要軟
    無論從政、從商還是從軍,以攻心為上者,必勝。在清、鄭反復的較量中,康熙以撫為主,贏得了民心,從而爭取了戰略主動權,為最終實現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
    吳三桂、耿精忠叛亂之後,在臺灣的鄭經與之呼應,乘機竄擾大陸沿海。但最初清、鄭並無接觸。因為鄭經並未按吳三桂指令,“大引舟師,經取金陵,或抵天津,斷其糧道,絕其咽喉”;亦未采納耿精忠所謂“水陸配合,攻取江、浙”的建議,而是返回父母之邦、自己最熟悉的閩南地區。這樣就不是和清軍直接交戰,而是侵占、蠶食耿精忠的後方。這在另一方面也證實了臺灣與大陸的無法割裂的血肉聯繫。在祖國的閩南地區,從臺灣重新殺回的鄭經勢力迅速發展,兩三年間竟占有泉州、漳州、興化、邵武、汀州、潮州、惠州等七府之地。其中除潮州、惠州二府原屬廣東尚藩外,其他五府都屬耿精忠。鄭、耿二人於是發生衝突,火並迭起。在這種情況下吳三桂一再派人調解無效,耿精忠被迫於康熙十五年(1676)十月接受康熙招撫,再次降清。康熙令其“隨大兵征剿海逆,圖功贖罪”,數月之間即收復全閩。鄭經退守廈門沿海島嶼後,清、鄭開始再次對話。
    康熙十六年(1677)四月,康親王傑書修書一封,派僉事朱麟、莊慶祚前往廈門招撫。信中寫道:“倘轉禍為福,歸順本朝,共享茅土之封,永奠山河之固,傳之子孫,豈不世世食報無疆哉?”然而鄭經故態復萌,在復信中仍堅持照朝鮮事例的無理要求,並指望有朝一日,重返大陸。康親王見信中前後矛盾,荒謬無理,雖怒不可遏,但因武力征剿條件尚不具備,隻好於同年秋復遣泉州知府張仲舉、興化知府卞永譽,各加卿銜,會同泉州鄉紳黃志美、監生吳公鴻等人,再次去廈門談判。重申康熙八年(1669)的條件,令其讓回各島,許為題請,以息兵安民。
    在這次談判中,鄭方提出須以漳、泉、惠、潮四府為交換,說:“安民必先息兵,息兵必先裕餉,果能照先藩之四府裕餉,則各守島嶼,而民自安矣”。張、卞不敢做主,辭回復命。康親王又正式致書鄭經,再次作出重大讓步,允許以“如朝鮮故事”代為題請,歲時納貢,通商貿易,以全其名節;但也勸其不要“大言誇詞,要地請餉”,否則,事窮勢蹙,人心動搖,“雖欲全師而歸,恐不可得”。為集中力量消滅吳三桂,清廷寧願對鄭方再次讓步,以換得沿海地區的和平與安寧。但鄭經自回大陸以來,得到糧餉補給,實力有所增長,因此,在滿足過去所提不登岸、不剃發、照朝鮮事例等條件之後,又得寸進尺地提出新的要求,堅持沿海諸島由鄭軍占據,軍隊糧餉由福建供應。對此清廷當然不能同意。康親王為此向皇帝奏報“鄭錦(即鄭經)無降意”,康熙則看得更遠,堅持實行招撫政策,對康親王答復說:“鄭錦雖無降意,其附逆人民有革心向化者,大將軍康親王仍隨宜招撫。”康熙這一著重招撫鄭經下屬官兵民眾的思想,為新任福建總督姚啟聖所貫徹。
    姚啟聖於康熙十七年(1678)六月初接任署事,當時面臨的形勢極為嚴峻。鄭經麾下劉國軒部於六月初十攻破久圍未下的海澄,並乘勝北上,攻下同安,圍泉州,分遣部將連克南安、永春、德化、安溪、惠安等屬邑。鄭軍另一將領吳淑,率軍攻占漳州府的長泰及龍岩州的漳平。
    在清軍將領人心惶惶的情況下,姚啟聖不以為意,反而高興地說:“賊這樣做,正是愚蠢之舉!”問其故,姚啟聖回答:“劉國軒下海澄後,以漳州兵多,不攻漳州而攻泉州,舍近圖遠,棄瑕攻堅,豈能勝乎?”又說:“賊兵不過三萬人,集合起來自然勢力強大,但現在攻占了許多城池,一定會分兵把守;而一分則成了弱勢。失去了優勢,就容易被破毀了。”姚啟聖進一步闡釋說:“此兵法所謂‘兵多貴分,兵少貴合’者。”眾人都很佩服他的這一高論。姚啟聖以對敵情的分析為基礎,上朝廷十疏,密陳方略,提出破敵之計。康熙看後,十分滿意,親降璽書予以褒獎,並充滿信心地對閣臣說:“閩督今得人,賊且平矣!”也就是說福建總督選對了。
    為爭取鄭軍官兵投誠,姚啟聖特別注意對其家屬、親族落實政策,並注意團結和任用海上投誠人員。原總督郎廷相認為閩人大多數與鄭軍官兵有各種各樣的聯繫,因而普遍不予信任,且時有挾怨陷害者。姚啟聖的做法與郎廷相明顯不同,他在上任伊始即廣布告示,嚴行禁止。申明:“海逆蔓延,歷有年所,漳泉何地何族無與之為黨者?豈可以一人而株連無辜?”況且有些人雖然曾經“從逆”,但能棄邪歸正,應當不予追究。對曾經“從逆”而改邪歸正的人,姚啟聖擇其“技勇邁眾者”,大膽任用,酌給俸餉,全都委任以參將、遊擊、都司、守備等職,“或就地御侮,或隨行征剿”。
    這一保護鄭氏官兵族屬、團結海上投誠人員的政策產生了巨大的效果。例如,福建漳浦人黃性震,曾任鄭成功手下百夫長,鄭成功死後,他投降清朝回歸福建,但他並沒有立即任職,而是換上道士服裝,靜觀政局。自姚啟聖任閩督之後,他見政府尊重投誠人員,便主動入見,獻計獻策,對招撫鄭氏、收復臺灣作了寶貴的貢獻。
    姚啟聖還重視整頓充實綠旗兵的工作。過去“鎮將各官,多以食糧兵丁充伴當、書記、軍牢等役,至臨陣十不得七”。因此,他首先從直屬總督的督標做起,將“軍牢等役俱行全革,另募入伍以足兵額”。康熙得知,認為此舉“有裨剿御,可嘉”,令推廣其他各省。
    由於姚啟聖采取有力措施,福建軍事形勢大為好轉。至康熙十七年(1678)九月二十日,他與將軍賴塔、重新降清的靖南王耿精忠等於漳州附近大敗鄭軍主力,相繼收復長泰、同安。此後,又連敗鄭軍於江東橋、潮溝等地,劉國軒狼狽逃回海澄。姚啟聖見海澄深溝高壘,難以猝攻,便大力開展招撫工作。派遣漳州進士張雄持書去廈門談判。鄭經以“海澄為廈門門戶,不肯讓還”。姚啟聖於十八又遣泉州紳士黃志美齎書再往廈門勸諭。鄭經仍拒不受撫。
    除遣使說服鄭經之外,姚啟聖還采納了黃性震的建議,在漳州設修來館,大力招撫鄭經部下官兵,以“高位厚祿,買散人心”。規定:“文官投誠,即以原銜題請,準照職推補。武官投誠,一面題請換扎,一面保題現任。兵民如果頭發全長者,每人賞銀五十兩;如頭發短者,每人賞銀二十兩;願入伍者,立撥在營,給以戰餉;願歸農者,立送回籍,飭府縣安插,不許強豪欺凌,宿怨報仇。”
    此外,姚啟聖還吸取過去對歸降者安置不當、歸降後重新為盜的教訓,特別注意做到官有俸、兵有餉、歸農者有土地。而且,當他得知投誠官兵不願到外省屯墾,便奏請皇帝,將界外無主田地給予投誠官兵屯種。由於他言而有信、政策兌現,受到鄭軍官兵的歡迎,紛紛來降,“至者如歸”。康熙十七年(1678)六月至十一月,來投誠的鄭軍軍官即有1337員,士兵多達11639名。翌年初,鄭軍五鎮大將廖琠、黃靖、賴祖、金福、廖興及副總兵何遜等各帶所部官兵來歸;文武官共374員,士兵13124名。此後,木武鎮陳士愷、牛宿鎮鄭奇烈、總兵紀朝佐、楊廷彩、黃柏、吳定芳等人也相繼率所部官兵投誠。攻心政策起到了瓦解敵堅的威力。
    康熙十八年(1679)五月,康親王傑書見劉國軒固守海澄,難以攻取,便采納中書蘇埕的建議,派蘇埕趕赴廈門與鄭經談判:蘇埕轉達康親王的意思,說:“若貴藩以廬墓桑梓、黎民塗炭為念,果能釋甲東歸,照依朝鮮事例,代為題請,永為世好,作屏藩重臣。”鄭經原則上表示同意,但又按侍衛馮錫範提議,另加兩項附加條件:一是“將海澄為往來公所”,二是“年納東西兩洋餉六萬兩”。並遣賓客司傅為霖跟隨蘇埕到福州面謁康親王。康親王以地方重務,責任全在總督,令其抵漳見姚啟聖。姚啟聖說:“寸土屬王,誰敢將版圖封疆輕議作公所?”且“無此廟算”,即以皇帝無此意圖為由,予以拒絕。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