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終極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管理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田濤、吳春波 
    【所屬類別】 圖書  管理  一般管理學  領導學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7871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8678719
    作者:田濤、吳春波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9月 

        
        
    "

    編輯推薦

    推薦一: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之下,面對來自美國的重重封鎖與打壓,下一個倒下的商業巨頭會不會是華為?支撐華為強大的思想力量和意志力是什麼?《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一書圍繞華為“以奮鬥者為本”“以客戶為中心”“開放、妥協、灰度”等經營哲學給出回答。


     


    推薦二:《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第1版修訂版本,歷時3年精修原著,超過一半內容大幅度增改,新增100多位中高層近身訪談、300多萬錄音資料,再次披露任正非及華為中高層鮮為人知的背後故事。


     


    推薦三:顛覆外界對於華為的認知,研究華為及任正非的教案級著述。對華為深刻、繫統的解讀,還原一個真實、可信、立體的任正非!


     


    推薦四:柳傳志、馮侖、秦朔、牛文文、陳肜、吳曉波聯袂誠摯推薦


     



     
     
    內容簡介
    過去的30多年,華為從未一帆風順。在西方,政客和媒體從未停止過對華為的猜忌和攻擊,比如華為擁有軍方背景、國家背景等,有競爭對手甚至公然“妖魔化”華為。而今,面對美國的層層技術封鎖和貿易施壓,處於暴風眼的華為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倒下的商業巨頭? 華為要把旗幟插在全球,自然任正非和華為需要不斷向世界證明“身份”,是什麼支撐著華為強大的思想力量和意志力?
    華為是一個充滿思想力的企業。正如任正非所言:“是什麼使華為快速發展呢?是一種哲學思維,它根植於廣大骨干心中。這就是‘以客戶為中心,為奮鬥者為根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的文化。這並不是什麼背景,更不是什麼上帝。”在這個一貫秉持的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華為又進一步形成了“開放、妥協、灰度”的管理哲學並不斷地豐富和繫統化。
    任正非,這位七十多歲的商業思想家,率領著十多位企業戰略家,幾千位中高層管理者,十多萬以青年知識分子為主體的知識型勞動大軍,繼續孤獨而又果敢地行走在全球五大洲的各個角落。

    過去的30多年,華為從未一帆風順。在西方,政客和媒體從未停止過對華為的猜忌和攻擊,比如華為擁有軍方背景、國家背景等,有競爭對手甚至公然“妖魔化”華為。而今,面對美國的層層技術封鎖和貿易施壓,處於暴風眼的華為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倒下的商業巨頭? 華為要把旗幟插在全球,自然任正非和華為需要不斷向世界證明“身份”,是什麼支撐著華為強大的思想力量和意志力?


    華為是一個充滿思想力的企業。正如任正非所言:“是什麼使華為快速發展呢?是一種哲學思維,它根植於廣大骨干心中。這就是‘以客戶為中心,為奮鬥者為根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的文化。這並不是什麼背景,更不是什麼上帝。”在這個一貫秉持的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華為又進一步形成了“開放、妥協、灰度”的管理哲學並不斷地豐富和繫統化。


    任正非,這位七十多歲的商業思想家,率領著十多位企業戰略家,幾千位中高層管理者,十多萬以青年知識分子為主體的知識型勞動大軍,繼續孤獨而又果敢地行走在全球五大洲的各個角落。


     



     
    作者簡介

    田濤,華為公司高級顧問。


    吳春波,山東萊州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自1995年起任華為公司高級管理顧問至今。


     


    目錄
    華為之熵 光明之矢(代序)
    自序

    引子 企業管理哲學:華為成功的神秘力量
    時代·命運:妄想家任正非 
    道不同,共相謀:4 個男人的故事 
    傲慢的跨國巨頭們
    一代人的宿命
    叢林法則,勝者為王
    “巨大中華”,華為脫穎而出 
    神秘力量:任正非的企業管理哲學 
    自創管理教派的“壇主”
    華為成功的“葵花寶典”
    悟道·布道·踐道·殉道

    華為之熵 光明之矢(代序)


    自序


     


    引子 企業管理哲學:華為成功的神秘力量


    時代·命運:妄想家任正非 


    道不同,共相謀:4 個男人的故事 


    傲慢的跨國巨頭們   


     一代人的宿命   


    叢林法則,勝者為王   


    “巨大中華”,華為脫穎而出   


    神秘力量:任正非的企業管理哲學   


    自創管理教派的“壇主”


    華為成功的“葵花寶典”


    悟道·布道·踐道·殉道  


    不隻任正非孤獨,華為也是   


    成功後,欲哭無淚   


    身份的證明   


    孤獨,學會欣賞孤獨   


     


    常識·真理:以客戶為中心


    客戶:華為存在的理由 


     “領路者”阿爾卡特的迷茫


     眼睛盯著客戶,屁股對著老板   


    被扭曲的常識  


     “偏離客戶,誰來養活我們”


    “百年帝國”的衰落   


     變化大於變革的時代   


    資本意志,還是客戶意志  


    機會主義:盛有毒酒的金杯   


     逆風執炬,必有燒手之患   


    27 年面壁:任正非論“以客戶為中心”


    1987-1994:活下去纔有未來  


    “客戶在,華為的魂就永遠在”


    “錯位的贏家”與華為的創新觀


    拒絕煽情,拒絕喧鬧與華麗


    百年老店,千年廟堂


    超物質力量:宗教與價值觀傳承


    常識推到極致就是宗教


    萬般神通皆是術


     


    第二章 常識·真理:以奮鬥者為本


    小推車推出的世界 500 強 


    華為的桶金來自哪裡


    “小毛驢拉出來的 500 強”


    商魂:任正非論“奮鬥文化”


    奮鬥的目標:以客戶為中心  


    奮鬥者剪影:“墊子文化”


     “狼文化”:視野·意志·品格


    以鄰為鋻:華為不能在舒服中死去


    羅馬街頭停擺的鐘表


    18 萬大軍,孤獨行走在世界上


    客戶是華為人的鴉片


    “篩子論”:以奮鬥者為本


    核聚變效應:工者有其股


    不上市,則有可能稱霸世界


    篩子文化:簡單驅逐復雜


    被澆注了“雞血”的“永動機”群體


     


    第三章  開放:順應者興,逆則衰


    伴隨毀滅的創造性時代 


    “他從未把華為當作家族企業”


    向美國企業學習:“剎車”在哪裡


     圍獵華為:美國怎麼了


    “四大皆空”逼出開放精神


    開放是一種思維方式


    落後也是一種優勢


    美國人將華為洗白了


    企圖獨霸世界的華為一定會滅亡


    華為的開放觀:開放但不結盟 


    拿來主義與交“買路錢”


    結盟就會把自己捆死……  


    “一杯咖啡中汲取宇宙能量”


    開放是一門思想藝術


    顯,則險矣  


    19982008:開放與封閉的錯位 10


    “更開放一些,天不會塌下來”


     


    第四章  妥協:叢林中的生存之道


    史鋻:妥協拯救了一個民族


    歷史學家錢乘旦的華為之行


    叢林智慧:妥協是金色的


    “戰”與“和”:一切基於實用主義


    要拉賓,還是要沙龍


    鐵腕與柔性,進攻與妥協


    “薇甘菊戰略”與“投降主義”


    進攻是好的防御


    聚焦客戶,而不是對手


     “不能被挑逗的紅布牽著走”


    並非一個人的奮鬥故事


     獨裁與“有益的專制主義”


    “把權力關進籠子裡”


     


    第五章 灰度哲學:欲望的激發與控制


    太極八卦:人性萬花筒


    “實事求是四個字,做到好難、好難”


    秀纔·戰士·梟雄與將軍


    坐而論道,起而奮鬥


    “蘿卜”與“坑”的辯證法


    創新之敵:黑白不兼容


    領袖胸懷:“垃圾處理廠”


    源與流:包容是一種力量


    領袖要摒棄“帝王思想”


    少年創傷記憶:饑餓與共享


    華為文化:亦中亦西,非馬非驢


    從“思想雲”到“思想雨”


     “規範性權力”與“觀念性力量”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


     


    第六章  自我批判:活力是組織之魂


    黑洞現像與熱力學第二定律


    “熵理論”與組織疲勞癥


    組織黑洞:腐敗、山頭與惰怠


    冷眼看華為


    耗散結構與自我批判 


    耗散結構與基礎價值觀


    逆本能:組織管理的核心命題


    走出“組織興亡”的周期律  


    自我批判:方向、方法與節奏


    “思想批判”與“EMT 宣言” 


    中西兼蓄:太極拳與鬥牛運動


    思想批判:不可復制的文化密碼


    EMT 自律宣言”:統一硬幣的兩面


    EMT 自律宣言


    王者的滅絕與“組織批判”


    動物論:老虎、土狼、螞蟻與老鼠


    好的基因能確保節節勝利嗎?


    宿命與使命:華為何時會死去  


     


    附錄:競爭的結束意味著動力的喪失


    ——紅杉樹和熱帶雨林對組織管理的啟示  


     


    第七章  變革論(上):“八大癥候”與“七個反對”


    冰冷的刀鋒:不變則潰,則亡 


    蛻變式救贖:擺脫英雄依賴


    觀念,變革的敵人


    華為向“藍血十傑”學到了什麼


    蕭規曹隨:保守是個好東西


    “褪毛工程”:從土匪到戰士


    速成式變革是魔術


    變革的八大重要癥候


     


    第八章  變革論(下):目的高於一切


    文化是制度之母


    《華為基本法》:初次“頂層設計”


    “兵為將用”,而非“兵為將有”


     中國式變革:7 000 人“辭職門”


    這兒的變革靜悄悄


    變革的藝術:時機、節奏、成本與其他


    變革架構師任正非


    “雞飛”與“狗跳”


    變革是要付出成本的  


    咨詢不等於變革


    “見佛拜佛,見魔殺魔”


    自我批判先於並優於變革  


    “藍血十傑”批判


    冷冰冰的“外科大夫”們


    變革的目的:“多打糧食”


    理念·制度·領導者


     


    外章  未來的衝擊與中國機遇


    鳴謝  


     



     
    前言
    自序 關於華為,誰也無法自詡權威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首版印於2012年歲末,兩年多來,在國內外讀者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先後有中文繁體、韓文、英文、日文、俄文等版本面世,幾萬讀者以、微信、書、報刊等載體發表了或褒或貶的,並掀起了管理學界和企業界的“華為研究熱”。然而,耐人尋味的現像是,在華為之外此書收獲的大多是好評,但在華為內部,尤其在“心聲社區”上,筆者聽到、看到的多是批評、譏諷,一些人的言辭相當尖銳,甚至尖刻,代表性的觀點包括:
    一、 把華為寫得太好了,“有吹鼓手之嫌”。
    二、 一些事實和觀點並不準確,“有主觀想像的成分”。
    三、 書名與正文不符,“典型的標題黨……”。
    四、“此書對華為的認知太表面,失之於膚淺。”
    五、部分內容重復,結構散亂。

    自序  關於華為,誰也無法自詡權威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首版印於2012年歲末,兩年多來,在國內外讀者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先後有中文繁體、韓文、英文、日文、俄文等版本面世,幾萬讀者以、微信、書、報刊等載體發表了或褒或貶的,並掀起了管理學界和企業界的“華為研究熱”。然而,耐人尋味的現像是,在華為之外此書收獲的大多是好評,但在華為內部,尤其在“心聲社區”上,筆者聽到、看到的多是批評、譏諷,一些人的言辭相當尖銳,甚至尖刻,代表性的觀點包括:


    一、 把華為寫得太好了,“有吹鼓手之嫌”。


    二、 一些事實和觀點並不準確,“有主觀想像的成分”。


    三、 書名與正文不符,“典型的標題黨……”。


    四、“此書對華為的認知太表面,失之於膚淺。”


    五、部分內容重復,結構散亂。


    老實講,面對“心聲社區”一個階段鋪天蓋地的負評,本人內心是抵觸的,自恃對華為10多年的近距離觀察,同時閱讀了幾百萬字的公司各類公開、半公開的文獻,花了6年時間進行思考和寫作,怎麼可能會是“表面的”“膚淺的”“吹鼓手”性質的?


    本書首版的寫作,從醞釀到成稿,一直在半秘密狀態下進行。以華為長期的低姿態做派,此書是否會被任正非和公司高管們否定,並“勸說”本人將其溺斃於襁褓?這是我擔心的。事實上,之前10年左右,有幾本關於華為的著作都有被“做過工作”,但被作者拒絕了的經歷。假使華為讓我放棄寫作和出版此書,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華為總是讓我出乎意料。當《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初稿送到輪值CEO(首席執行官)徐直軍手中,並經他發給公司數十位中高層管理者審閱時,得到的反饋居然是:由作者自己決定。我突然意識到:處在全球化旋渦中的華為,要對外部世界全面開放了。之後兩年多,華為一改過去與媒體疏離的狀態,先是輪值CEO們高調地接受國內外報刊采訪,後來一貫“神秘、低調”的任正非也走到舞臺中央,幾次與國內外記者們坦率交流,直到2015年初在達沃斯論壇接受BBC(英國廣播公司)著名記者的全球直播采訪。過去兩年多,華為也許是全球規模性企業中,被各類媒體持續關注多、關注度的公司之一。


    當然,對華為來說,“脫敏”是相當成功的:充分透明化之後,人們終於意識到,這家來自中國的公司是值得尊重的,它的經營與管理哲學、文化與制度、創新與變革、多變的戰略戰術及領導力等,構成了其獨具的特質。因此,華為也成為中外商學院高度關注的案例,筆者在過去一段時間就應邀與10多家國內外著名商學院的教授有過深入交流。


    讓我格外欣喜的是,在首版面世不久,我獲得了一項“特權毫無禁忌地與華為中高層管理者進行一對一、面對面的訪談。這項浩大的工程歷時一年零七個月,涉及公司市場、研發、財務、法務、審計、行政、後勤等各個部門和各個產品線,先後接受訪談的人士有100多位,這其中包括絕大部分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每人時長在3-6小時不等,僅錄音整理的文字記錄稿就有近300萬字。至此,我可以自信地說,我是華為之外的人士中,了解華為的人,即使在華為15萬人中,我也是能夠多角度、多側面認知華為的極少數人。


    訪談過半後,我開始不安起來。全部訪談結束後,一邊翻閱訪談整理稿,一邊為首版的“不成熟”和粗糙而心底發虛,以致不敢正視首版的部分章節,也終於認可了“心聲社區”上華為人的批評和意見。20146月初,我就開始醞釀進行一次“大卸八塊”的修訂,首先是歷史脈絡的梳理,為了對同一事件進行還原,我必須從三位以上的訪談人的口述中進行比較和甄別;其次是一些結論的形成和觀點的確立,由於有大量的素材作為支撐,我也力求限度地做到嚴謹和客觀。當然,全書修訂後的結構也做了諸多調整。在原版本的基礎上,新版本増刪的內容多達2/3以上。


    此番修訂,寫作的艱難不亞於首版。確切地講,修訂本是一本新書,隻是書名和大的架構未做改變。在300萬字浩繁的故事、觀點、細節面前,我每每陷入不知所措的亂麻之中,每一章、每一節的重新布局,每一個事實和結論的對應,都使我多次徹夜難眠經常凌晨兩三點披衣而起,伏案著述,或摘錄訪談內容……幾個月不到,身體急劇消瘦,嚴重到臉部肌肉抽搐不停。


    2015年春節前,修訂稿全部殺青,我又連續細讀了5遍以上(部分章節反復細讀),從大年初三開始,又將後兩章推倒重來,因為一位重要朋友閱讀完修訂版後,認為有點“虎頭蛇尾”。茲後,又將修訂版發給華為內外幾十位人士,在大量反饋的基礎上,又進行了長達三個月的五次修改。如果讓我對首版和修訂版打分的話,首版勉強60分及格,而修訂版則可以達到80分。為什麼不可以更高分呢?原因很簡單,華為的文化與歷史實在太豐富了,關鍵是,華為充滿了變化。當你自以為抓住了所謂“終極真理”時,從另一種視角看,你也許抓住的是謬誤,或者它正被變化了的觀點和新模式摒棄,所以你永遠不能自視為所謂“權威”;而且,當我真正與100多人進行了訪談後,我恰恰更加不自信了——不僅對事實而言,對部分結論也同樣不敢自信“正確”。


    這也促使我有了另一種“自信”:既然自知有缺憾,有諸多志忑,還不如開放一些,請15萬華為人,包括幾萬前華為人,以及一切關注華為的朋友和廣大讀者,一起參與對本書修訂版的“評頭論足就書中的每一個細節與觀點提出批評和意見,以使下一版本的修訂更趨客觀、真實。


    我的郵箱:tiantao2015@sina.com


    2015612


    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媒體評論
    約翰·奎爾奇 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教授
    即使在中國*成功、*國際化的企業中,華為也是一個佼佼者。這部作品提供了對華為的獨到見解,能夠讓西方讀者真正了解華為,了解它的管理哲學和文化,以及任正非的獨特領導方式。

    歐偉博 前北電網絡首席執行官
    這本書很好地講述了華為故事:員工持股,謙遜的創始人和領袖,與眾不同的哲學。在變幻莫測的世界裡,這種哲學有助於我們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對於很多MBA學生來說,本書是講述真正戰略的教材。

    佩德羅·雷諾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成為基金創業學教席教授

    約翰·奎爾奇 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教授


    即使在中國*成功、*國際化的企業中,華為也是一個佼佼者。這部作品提供了對華為的獨到見解,能夠讓西方讀者真正了解華為,了解它的管理哲學和文化,以及任正非的獨特領導方式。


     


    歐偉博 前北電網絡首席執行官


    這本書很好地講述了華為故事:員工持股,謙遜的創始人和領袖,與眾不同的哲學。在變幻莫測的世界裡,這種哲學有助於我們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對於很多MBA學生來說,本書是講述真正戰略的教材。


     


    佩德羅·雷諾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成為基金創業學教席教授


    這是一項了不起的調査研究,它分析並客觀描述了一個非常復雜的真實情境和一位非凡的企業家。這部無價之作能讓我們理解,在這個紛繁世界裡,何謂企業家精神。


     


    楊賢  新加坡國立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華為定義了21世紀現代組織應有的特質並展現了偉大的領導力。這本“書”能幫助我們全面認識這家現代模範企業和推動組織演進的領導理念。這部超越普通商業書籍的管理哲學論著,將讓讀者受益良多。


     


    陳春花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管理學教授


    讀完本書感到震撼,一方面源於任正非本人的感召力,一方面源於田濤對於任正非,以及任正非所生活的這個時代的深刻理解;更源於田濤和任正非所表現出來的這一代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吳曉波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這本書對任正非管理哲學和華為企業文化進行了深度剖析,讀來激動人心。


     



     
    在線試讀
    華為之熵 光明之矢(代序)
    熵和生命活力,就像兩支時間之矢,一頭兒拖拽著我們進入無窮的黑暗,一頭兒拉扯著我們走向永恆的光明。
    可以說,下面所講的,是到目前為止對華為發展之道 不為人知的一個視角。
    魯道夫·克勞修斯發現熱力學第二定律時,定義了熵。 在自然社會裡,任何時候都是從高溫自動向低溫轉移的, 如果一個封閉繫統,終達到熱平衡,沒有了溫差,就再 不能做功。那麼,這個過程就叫熵增,其後狀態就是熵 死,也稱熱寂。
    熵原本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卻被任正非用於研究企業的發展之道,也是貫穿任正非管理華為的思想精華。 華為之所以不易被人理解,一個重大原因就是任正非 的思想源頭擺脫了商學院式的理論框架,仿佛黃河源頭的
    “九曲十八彎”,既有觀察現實世界、不斷實踐的人性感悟,
    也有橫貫東西方的科學和哲學洞察。
    經濟學的很多理論和計算方法都來源於物理學的啟發,但鮮活 的生命並不是經濟學意義上的理性人和有限理性人。在人性和社會
    (人性的群體化)的復雜性面前,經濟學已經落後甚至潰敗,而熵的 理論透過物理學和生命活力,直指人心。
    任正非把物理學、人性和哲學理念直接引入企業管理中,成就 了華為獨特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和發展戰略。所以說,華為的發展 不是偶然的,任正非開創性的管理思想和戰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華為之熵
    熵為何物
    在這兒,我們稍微探討一下熵的物理學概念(不想燒腦的讀者請直接跳到下一段落,不影響理解下文)。熵首先是物理學概念,熵 的單位是焦耳 / 熱力學溫度。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一個孤立繫統的熵一定會隨時間而增大,終達到極大值,這時該繫統達到 無序的平衡狀態,因此熱力學第二定律也被稱為熵增定律。1850 年, 熵增定律誕生的時候就有兩種表述,後來不同學科、不同科學家又 發表了很多不同的表述。相比較而言,筆者更喜歡量子物理學和現 代生物學的奠基人歐文·薛定諤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綜合性描述:

    華為之熵 光明之矢(代序)


    熵和生命活力,就像兩支時間之矢,一頭兒拖拽著我們進入無窮的黑暗,一頭兒拉扯著我們走向永恆的光明。


    可以說,下面所講的,是到目前為止對華為發展之道 不為人知的一個視角。


    魯道夫·克勞修斯發現熱力學第二定律時,定義了熵。 在自然社會裡,任何時候都是從高溫自動向低溫轉移的, 如果一個封閉繫統,終達到熱平衡,沒有了溫差,就再 不能做功。那麼,這個過程就叫熵增,其後狀態就是熵 死,也稱熱寂。


    熵原本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卻被任正非用於研究企業的發展之道,也是貫穿任正非管理華為的思想精華。 華為之所以不易被人理解,一個重大原因就是任正非 的思想源頭擺脫了商學院式的理論框架,仿佛黃河源頭的


    “九曲十八彎”,既有觀察現實世界、不斷實踐的人性感悟,


    也有橫貫東西方的科學和哲學洞察。


    經濟學的很多理論和計算方法都來源於物理學的啟發,但鮮活 的生命並不是經濟學意義上的理性人和有限理性人。在人性和社會


    (人性的群體化)的復雜性面前,經濟學已經落後甚至潰敗,而熵的 理論透過物理學和生命活力,直指人心。


    任正非把物理學、人性和哲學理念直接引入企業管理中,成就 了華為獨特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和發展戰略。所以說,華為的發展 不是偶然的,任正非開創性的管理思想和戰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華為之熵


    熵為何物


    在這兒,我們稍微探討一下熵的物理學概念(不想燒腦的讀者請直接跳到下一段落,不影響理解下文)。熵首先是物理學概念,熵 的單位是焦耳 / 熱力學溫度。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一個孤立繫統的熵一定會隨時間而增大,終達到極大值,這時該繫統達到 無序的平衡狀態,因此熱力學第二定律也被稱為熵增定律。1850 年, 熵增定律誕生的時候就有兩種表述,後來不同學科、不同科學家又 發表了很多不同的表述。相比較而言,筆者更喜歡量子物理學和現 代生物學的奠基人歐文·薛定諤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綜合性描述:


    “一個非活的繫統被獨立出來,或是把它置於一個均勻的環境裡,所 有的運動由於周圍的各種摩擦力的作用都將很快地停頓下來;電或化學勢的差別也消失了;形成化合物傾向的物質也是如此;由於熱傳導的作用,溫度也變得均勻了。由此,整個繫統終慢慢地退 化成毫無生氣的、死氣沉沉的一團物質。於是,這就達到了被物理學家們稱為的熱力學平衡或‘熵’—這是一種持久不變的狀態,在其中再也不會出現可以觀察到的事件。”


    熵是個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好在我們並不需要真正了解熵這個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經典物理學含義,隻需要知道其社會學意義即可。 筆者對此做了個總結:熵就是無序的混亂程度,熵增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發展的自然傾向都是從井然有序走向混亂無序,終滅亡。這在經典力學上的寓意更容易理解,即世界上沒有永動機,終會 走向平衡靜止,即熵死。


    任正非在一次與中國人民大學黃教授交流管理話題時,黃教授把熱力學第二定律發給了他。任正非發現,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有著同樣的規律。對於企業而言,企業發展的自然法則也是熵由低到高,逐步走向混亂並失去發展動力。因此,任正非經常把華為和滅亡兩個詞關聯起來,也就不足為奇了。從此,任正非在考慮企業管理時,會把熵增作為一個重要視角。


     


    生命的活力


    拋開遙遠的宇宙周期論和膨脹論,我們肉眼可見的現實世界顯 然也有生機勃勃的一面,那麼它和熱力學第二定律所描述的萬物走 向混亂的差距何在?或者說對抗熵增,讓世界有序繁榮的東西是什 麼?答案之一就是生命活力。


    1943 年,薛定諤在三一學院的講臺上,面對愛爾蘭總統等一眾嘉賓,在“生命是什麼”的主題演講中提道:“自然萬物都趨向從有 序到無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過不斷抵消其生活中產生的 正熵,使自己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負熵為生。”1944 年,薛定諤把這一演講主題寫作成書,即《生命是什麼》,引導了以 DNA(脫氧核糖核酸)為標志的現代生物學的發展。


    薛定諤將生命活力稱為負熵,使得自然萬物與熱力學的熵增反向運動。同理,企業要保持發展動力,需要依靠的就是人的生命活力。


    任正非說,(企業)要想生存就要逆向做功,把能量從低到高抽上來,增加勢能,這樣就發展了(於是誕生了厚積薄發的華為理 念);人的天性就是要休息、舒服,這樣企業如何發展?(於是推動發展了以奮鬥者為本、長期艱苦奮鬥的華為理念。)任正非正是通過洞察人性,激發出華為人的生命活力和創造力,從而得到持續發展 的企業活力。


    過去 5 億年,遺傳信息的數量增加了 1 億比特。人類的 DNA 裡也記錄了人從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就可以被追溯的本能、貪婪、懶惰和自我欣賞,而這正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之源。


    作為一個透徹理解人性的企業家,任正非深知如何用金錢把人類的貪婪轉化為動力,從而驅趕懶惰的魔鬼,讓十幾萬華為人在自 我欣賞中向著同一個目標前進。這個道理,西方管理學也早已洞悉,但矛盾在於,哪個創始人可以克服自己的貪婪?


    為什麼猶太教經典《塔木德》中說,世界上難做的事情容易做成?


    ……


    耗散結構——開放的繫統


    生命都是需要新陳代謝的,都是開放的繫統,也都是典型的耗散結構。


    熱力學第二定律展示的,是封閉繫統的規律,它告訴我們避免熵死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耗散結構。耗散結構是普利高津在研究不違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情況下,如何闡明生命繫統自身的進化過程時提出的新概念,他因此獲得了1977 年諾貝爾化學獎。


    耗散結構是一個遠離平衡的開放繫統,通過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在耗散過程中產生負熵流,從原來的無序狀態轉變為有序狀態,這種新的有序結構就是耗散結構。


    人類社會和群體既是一個遠離平衡的結構,也具有非線性發展的特征,而且可以具有開放性,完全符合耗散結構的三個特征。因此,耗散結構的動力學模型應該適合人類社會。這是普利高津在 20 世紀 80 年代進一步發展耗散結構時提出的重要觀點。


    任正非在 2011 年的公司市場大會上說道:“公司長期推行的管 理結構就是一個耗散結構,我們有能量一定可以把它耗散掉,通過耗散,使我們自己獲得新生。什麼是耗散結構?你每天去鍛煉身體、跑步,就是耗散結構。為什麼呢?你身體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變成肌肉了,就變成充滿活力的血液循環繫統了。能量消耗掉了,糖尿病也不會有了,肥胖病也不會有了,身材也苗條了,漂亮了,這就是簡單的耗散結構。那我們為什麼要耗散結構呢?大家說,我們非常忠於這個公司,其實就是公司付的錢太多了,不一定能持 續。因此,我們把這種對企業的熱愛耗散掉,用奮鬥者,用流程優化來鞏固。奮鬥者是先付出後得到,與先得到再忠誠有一定的區別,這樣就進步了一點。我們要通過把我們潛在的能量耗散掉,從而形 成新的勢能。”


    任正非一直批評華為自主創新,因為自主創新就把華為變成了一個封閉繫統。(於是推動發展了開放、合作的華為理念。)


    普利高津在《探索復雜性》一書中寫道:“簡單與復雜、無序和 有序之間的距離遠比人們通常想像的短得多。”


     


    光明之矢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到 2017 年華為就 30 年了,任正非重提華為如何避免熵死。光明之矢,正是要讓華為避免走向熵死的黑暗。封閉繫統終究是要熵死的,沒有活力的封閉企業必將滅亡。那麼,任正非如何把華為打造成一臺耗散結構的開放活力引擎?


    企業要想長期保持活力,就要建立耗散結構,對內激發活力,對外開放,與外部交換物質和能量,不斷提升企業發展勢能,不斷拓展業務發展的作戰空間。


    從 1969 年普利高津提出耗散結構理論至今,又過去了 40 多年,這個理論逐步發展成為復雜的繫統科學,並仍處於不成熟、不完善的發展階段。不過,實踐經常走在理論的前面。


    自然科學屬性無法和社會學嚴格地一一對應,這源於人類社會的復雜性。與天馬行空的理論相比,任正非似乎更喜歡探索實踐,不斷進化。


    下面的華為活力引擎模型(見圖 1)隻是筆者對過去華為實踐的不完整觀察,供大家一起探討。


    開放性、遠離平衡、非線性是耗散結構的三個特征。ICT(信息、通信和技術三個英文單詞的詞頭組合)產業本身的發展規律就充滿了非線性發展的不確定性和挑戰,無須為企業刻意營造非線性環境。因此,本文重點探討華為耗散結構中的開放性和遠離平衡。


    一方面,華為通過企業的厚積薄發、人力資源的水泵實現遠離平衡的耗散結構特性,使企業逆向做功,讓企業從無序混亂轉向有序發展。


    另一方面,華為通過企業的開放合作、人力資源的開放實現耗散結構的開放性,從模型的入口和出口吐故納新、吸收宇宙能量,為企業帶來有序發展的外來動能。


    下面為了方便敘述,作者把華為活力引擎分成企業宏觀和個人微觀兩個層面來探討。 企業宏觀層面,把華為視為一個生命整體,要從企業整體運作的戰略高度解決熵增。即利用企業的厚積薄發和開放合作,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組織惰怠、流程僵化、技術創新乏力、業務固化守成等問題。


    個人微觀層面,華為是無數個體的人組成的,因此重在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探索如何激發生命的活力,從而解決人的惰怠和熵增。華為這臺活力引擎的軸心是客戶,是否為客戶創造價值是判斷有序無序、熵增熵減的標準和方向。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