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復利思維(人生就像滾雪球。絕大多數成功,是抓住了復利。一眾大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管理
    【市場價】
    574-832
    【優惠價】
    359-520
    【作者】 王智遠 
    【所屬類別】 圖書  管理  一般管理學  管理學 
    【出版社】水利水電出版社 
    【ISBN】978751709624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7096245
    作者:王智遠

    出版社:水利水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6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 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巴菲特

    • 氪CEO: 馮大剛,筆記俠創始人:柯洲,黑洞資本合伙人:楊蓉,聯合推薦!

    • 復利思維就是讓自己的每一次付出價值無限放大。

    • 思維復利、認知復利、時間復利、學習復利、成長復利、習慣復利,六大維度改善你的思維方式、做事習慣。

    • 熵增定律、邊際成本、匠人精神、無形資產、長期主義、貼現思維、財商思維、機會成本、沉沒成本、知識樹、大腦算法、分形創新等31個思維模型給你科學引導。

    • 獲得長期價值的方法論。


    • 推薦您購買文通天下其他暢銷書:














     
    內容簡介

    絕大多數成功,是抓住了復利:積小勝為大勝,積小事為大事,積小利為復利。知識就是可以復利的,可以不斷傳播的。沒有復利,即使你今天名列前茅,明天可能就會被超越。然而,大多數人是時間點的朋友,不是時間的朋友。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樸素的堅持,有時比無畏的尋求更重要。量變逼著質變,而不是量變帶來質變。隨著時間的拉長,邊際成本足夠低,收益纔會慢慢變大。這就是復利的道理,這本書將會幫助你少走彎路,快速實現人生復利。

    作者簡介

    王智遠



    • 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

    • “人生復利”實踐者,從主持人到互聯網運營成功跨界的90後。

    • 2020年榮獲商業新知·新耀之星創作者獎項。

    • 2017年後任職於楚楚街擔任市場品牌總監。

    • 2019年任職於知名美妝電商平臺“海豚家”,擔任新品研發事業部負責人。

    • 2019年擔任New media新媒體聯盟盛典主持人。

    • 2020年擔任“綠光”互聯網經濟年會主持人。

    • 36ke、虎嗅、領英等平臺專欄作者。

    目錄
    章 成長的策略——復利思維
    003  復利思維:人生就像滾雪球
    011  熵增定律:一切問題的底層規律
    020  邊際成本: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
    027  匠人精神: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035  無形資產:有價值的投資

    第二章 做一個長期主義者——時間復利
    047  長期主義:做時間的朋友
    054  貼現思維:高增長低折舊的時間思維
    062  財商思維:利用時間讓財富倍增
    069  機會成本:時間的價值
    077  沉沒成本:面對付出及時止損

    章  成長的策略——復利思維


    003  復利思維:人生就像滾雪球


    011  熵增定律:一切問題的底層規律


    020  邊際成本: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


    027  匠人精神: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035  無形資產:有價值的投資


     


    第二章  做一個長期主義者——時間復利


    047  長期主義:做時間的朋友


    054  貼現思維:高增長低折舊的時間思維


    062  財商思維:利用時間讓財富倍增


    069  機會成本:時間的價值


    077  沉沒成本:面對付出及時止損


     


    第三章  構建模型化知識體繫——學習復利


    087  知識樹:更高效更繫統的方法論


    096  大腦算法:學習力就是刺激大腦


    104  分形創新:突破認知瓶頸的方法論


    111  T型思維:好的學習是一專多能


    121  復盤思維:讓自己的努力更有價值


     


    第四章  不斷優化思考繫統——認知復利


    131  腦霧:避免反復思考


    140  能力陷阱:可怕的認知誤區


    148  逆向思考:直逼問題的本質


    157  閉環思維:讓每次付出都有價值


    165  定向思維:時間裡的經驗陷阱


    172  從眾思維:別依賴大眾行為做決策


     


    第五章  讓人生價值化——成長復利


    183  馬蠅效應:給自己一個競爭對手


    190  內驅能力:找到內在成長的動力


    198  錯位競爭:好的成長是找不同


    207  青蛙效應:成長就是居安思危


    217  鏡中我:成長的基礎是看清自己


     


    第六章  堅持微小的改變——習慣復利


     


    231  怎麼纔能:結果導向型思考


    241  門面效應:擺脫習慣補償的思維


    248  路徑依賴:利弊相交的習慣陷阱


    255  克制欲望:科學管理自己的欲望


    263  牢騷效應:遠離喋喋不休的抱怨者


     


     

    前言
    用復利,應對不確定性
    如果你正在閱讀這本書,我想你至少是一個希望自己不斷變得更好的人,想要追求“復利人生”的人,或許正是因為這樣,使得你選擇這本書,讓我們有了對話。
    我賦予這本書一個重要的使命——它要成為一本開啟“人生復利思維”結構的書。當然,這也是一本關於“思維進步”的書,進步的核心方法論便是掌握大腦中重要的東西——思考方式,同時在針對性的場景中改變自己。
    2019年年底,圖書策劃人找我約稿,問我要不要考慮寫一本和“復利”相關的書。由於工作較忙,當時我們隻是有了聯繫,並沒有真正開始想投入。但隨後趕上了2020年年初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多數人被隔離在家辦公,我看到很多年輕人過年時辭職,年後受各種因素影響而無法正常工作。所有事情由於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瞬間戛然而止。我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在家隔離辦公,盡管一切還算順利,但在我的內心中突然多了一份“恐懼感”,但初我並不知道這份恐懼感來自哪裡。
    迷茫、焦慮?好像都不是,後我和內心的自己對話,終於找到了“恐懼”的來源——不確定性。不確定性的行業變化,不確定性的未來,甚至不確定性的人生目標,等等,這些外界信息帶來的各種嘈雜聲,讓我陷入焦慮中。

    用復利,應對不確定性


    如果你正在閱讀這本書,我想你至少是一個希望自己不斷變得更好的人,想要追求“復利人生”的人,或許正是因為這樣,使得你選擇這本書,讓我們有了對話。


    我賦予這本書一個重要的使命——它要成為一本開啟“人生復利思維”結構的書。當然,這也是一本關於“思維進步”的書,進步的核心方法論便是掌握大腦中重要的東西——思考方式,同時在針對性的場景中改變自己。


    2019年年底,圖書策劃人找我約稿,問我要不要考慮寫一本和“復利”相關的書。由於工作較忙,當時我們隻是有了聯繫,並沒有真正開始想投入。但隨後趕上了2020年年初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多數人被隔離在家辦公,我看到很多年輕人過年時辭職,年後受各種因素影響而無法正常工作。所有事情由於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瞬間戛然而止。我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在家隔離辦公,盡管一切還算順利,但在我的內心中突然多了一份“恐懼感”,但初我並不知道這份恐懼感來自哪裡。


    迷茫、焦慮?好像都不是,後我和內心的自己對話,終於找到了“恐懼”的來源——不確定性。不確定性的行業變化,不確定性的未來,甚至不確定性的人生目標,等等,這些外界信息帶來的各種嘈雜聲,讓我陷入焦慮中。


    那段時間,我在家裡反思“我的職業生涯有多長”“我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做什麼纔能到達到長期復利”……經過一繫列的思考,從模糊到清晰,漸漸地我找到了答案。當我把很多碎片化思考的觀點分享到社交自媒體平臺的時候,引起了眾多讀者的反饋。他們認為我寫的有道理,能夠深入淺出地表達出思考背後的認知,給自己帶來覺醒性的啟發,而這些問題正是人們日常所遇到的,隻是沒有人能夠更加繫統而全面地表達出來。從那一刻起,我的內心多了一分力量,而這份力量也打消了我曾經埋在心裡許久的“不確定性”。於是我在策劃的幫助下,開始了這本書的寫作。


    2017年,我注冊了個人公眾號“王智遠”,但並未開始寫作,直至2019年年底,我看到很多渴望成長的人,於是決定在寫作的自我成長道路上也能夠幫助別人,開始了詳細的寫作規劃和實施。經過近兩年時間的積累,我獲得眾多付費用戶,在解決各種讀者問題的同時,探索出一套自己的方法,而這些方法也是大家為關心的。


    在我的公眾號後臺,經常會有讀者問我:日常高效學習需要注意什麼,如何實現長期成長,怎樣專注去做一件事等,正是這些相關問題的積累,勾勒出了這本書的基本框架。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框架時,我纔發現它解決了我不確定性的原始問題:“人生做什麼纔能實現復利?”這個問題我想了許久,也詢問過很多人,但他們給我的答案都不相同,比如開連鎖店、創業、積累無形資產、做個人品牌、保持強壯的身體等。我認為這些都對,他們都站在自身角度給予我不同的反饋。在這本書中,我認為真正能夠讓人實現復利的,不單單是一則簡單的公式,也並非是投入一件小事乘以365天的努力。


    復利的核心是底層知識復利,唯有大腦中的思維模型不斷增加,然後刻意練習,讓自己擁有匠心的精神,投入當下的每件小事中,它纔可能隨著時間的拉長,使得邊際成本足夠低,收益纔會逐漸增大。當然這些不僅僅表現在金錢維度,還包括個人認知的高度以及健康等。所以我認為,讓人實現復利的是思維方式,是持續向上學習的動力,隻有擁有復利的基礎思維,大腦的認知纔能不斷被迭代,纔能讓人生在各個方面實現躍遷。在本書中,我從六個板塊盡可能多維度地概括人生中遇到的“復利場景”,橫切面包括“生活、成長、工作、商業”等;縱切面從每個思維的定義、抽離、辨別、案例、篩選、設計、反饋、繫統等維度撥開雲霧尋找本質的方法論,讓人從一團亂麻的場景中能夠理清思緒。


    個模塊:思維復利。我們每天工作其實都不是為別人而做,而是在為“資產”付出。互聯網時代,小成本撬動“能量”的方式便是趁早積累自身的無形資產,這些資產包含個人品牌、工作經驗梳理的知識體繫等。如果你是一名普通人,隻要你有能說會寫的能力,這份紅利同樣適合現在的你。


    無論你處於哪個年齡階段,都要找到3~5年的階段目標,然後把它精確到每月、每天進行量化,用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匠心精神去對待,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遇到各種嘈雜信息帶來的熵增,要有意識地去做減法,這樣纔不會每天陷入無序的狀態裡。


    第二個模塊:時間復利。如果從長期角度來思考,時間復利是否是“偽命題”,取決於個人對某件事的投入產出比,在享受時間復利的路上,你可能遇到投入帶來的“沉沒成本”,也有額外的機會紅利。假設方向正確且堅持時間夠長、壁壘夠高,那麼貼現成本將會很低。


    錢隻是努力的結果,把事情做好,纔能獲取更多收入。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絕大多數人“掙多少,花多少”,根本不考慮以後;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為他們明白要用“更多的金錢”去做杠杆投資。人生是一場“現金流”的遊戲,如果沒有趁早培養財商思維,那麼在時間的洪流中每個人就是一場“老鼠賽跑”,隻能通過拼命工作、努力加班的形式用時間來換取固定的收入。


    第三個模塊:學習復利。在學習的時候,如果能找到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那麼學習的效率就能夠有很高的飛躍。什麼是有效的學習?重要的就是設計自己的學習繫統。知識就像一棵大樹,由主干、分叉、樹葉等組成,其中樹葉就像碎片化的知識,有效學習就是把它們進行串聯,使之形成體繫。在這本書裡,我會提供一套完善的構建學習體繫的方法論,幫助你構建知識體繫。


    第四個模塊:認知復利。認知復利的核心在於閉環,學習的東西構不成閉環等於白學。每個人都有幸存者偏差,認為很多幸運的事情會降臨到自己身上,比如一直做擅長的事情,認為隨著時間的拉長就能成為企業的管理者,卻不知管理者要求的是綜合能力。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你一直在做自身擅長的事情,就會掉入“能力陷阱”中。如何纔能有效地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我從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如果堅持實踐下去,還能提高自身的幸福指數。


    第五個模塊:成長復利。和競爭對手在技能、實力水平各維度相當的情況下,不如采用錯位競爭的方式快速提高自身壁壘,本書從五個方面教你如何搭建框架、完善流程、建立體繫和底層邏輯。如果再背負點壓力,或許你會成長得更快。而這一切就是典型的“馬蠅效應”。對於階段目標設計,如同舒適區“三圈理論”,不能盲目而定,找到自己的張力很重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於“自我的認知”的認識很多來自別人的看法和多數的聲音,這纔是的危機,而對此如何有效地避免,這一章同樣也有方法論分享給你。


    第六個模塊:習慣復利。復利中也有一些“微習慣”是需要我們去改變的,比如,多數人在決策的時候常用的思考方式是從眾思維,即初你可能遵循自己的內心在行動,可因為周圍人的一句話就會輕易改變方向,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事。其次也要懂得克制欲望,隨著年齡的增長,不論是精神層面還是物質層面,我們內心想要的東西會不斷增加,這將大幅度地影響我們成事的能力。克制不是停止而是疏通,我從欲望產生的心理結構的角度切入,設定兩個不同的方法論來幫助改善。


    書中所有的思維模型都是經過我實踐的得出的結論。受益於這套方法論,我避開了很多陷阱,取得了多項事業的發展,也獲得了很多快樂。同樣,我相信這些東西對你們未來的成長也會大有裨益。


    《復利思維》其實是一本工具書,沒有長篇大論的教條,更像由一個個片段構成的場景圖。每個篇章都有其核心,全書並沒有圍繞一個方面聚焦,而是多維度展開表達復利場景和復利思維。


    學習的本質是“取長補短”。如果在看完目錄時,你對某個主題感興趣,可以直接跳到相關章節進行閱讀;如果時間充裕,我希望你能夠從頭開始,因為書中的部分內容是有所穿插黏帶、呈現相互作用的,它們就像積木一樣是會慢慢呈現的。


    這本書適合所有擁有向上成長思維和願意不斷進步的人閱讀,不管你從事什麼職業、扮演什麼角色,它都能在某些方面對你有所啟發。特別是對於那些目前正處於迷茫期、焦慮期,缺少長期目標又想改變自己的年輕人,讀完之後肯定會受益匪淺,找到自己底層復利的基礎認知,開啟新的視野。


    從構建框架到寫成書,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想要感謝的是我身邊的諸多社群朋友,也感謝給我提出問題的人,是他們給我帶來靈感讓我擁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創作。


    在《復利思維》的出版和傳播過程中,策劃編輯和出版社付出了諸多心血,也感謝他們的匠心精神,對專業文字編輯與細節策劃工作的執著。復利思維含義很廣泛,裡面的一些模塊必有考慮不周之處,真切希望看完此書的相關專家朋友給予更多的批判指正,以便在後續版本中加以完善。


    看到這裡,你對這本書能解決哪些復利中遇到的問題一定也有了基礎認知,因此,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你掌握正確的方法,理解復利的不同維度,少走彎路,不斷進步。願我們都能擁有真知灼見。此刻,就請你做好翻頁的動作吧,就當我們初次見面認識的一次握手:“幸會,我是智遠,很高興認識你。”

    媒體評論
    我們很多時候並不是不努力不勤奮,而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這就好像我們做企業,要找到冪定律所在。復利這樣一個商業詞彙被拿出來描述思維,再好不過。這是一種很新的描述。
    —&mda氣森林創始人 唐彬森

    在我看來《復利思維》不像一本書,更像一個人成長的方法論。不是長篇大論的教條,而是提供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可實踐的復利場景圖。不管你是從事什麼職業,扮演什麼角色,這本書都能對你有所啟發。
    ——36氪CEO 馮大剛

    我們很多時候並不是不努力不勤奮,而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這就好像我們做企業,要找到冪定律所在。復利這樣一個商業詞彙被拿出來描述思維,再好不過。這是一種很新的描述。


    —&mda氣森林創始人 唐彬森


     


    在我看來《復利思維》不像一本書,更像一個人成長的方法論。不是長篇大論的教條,而是提供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可實踐的復利場景圖。不管你是從事什麼職業,扮演什麼角色,這本書都能對你有所啟發。


    ——36CEO 馮大剛


     


    絕大多數成功,是抓住了復利:積小勝為大勝,積小事為大事,積小利為復利。知識就是可以復利的,可以不斷傳播的。沒有復利,即使你今天名列前茅,明天也會有人超越你。然而,大多數人是時間點的朋友,不是時間的朋友。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樸素的堅持,有時比無畏的尋求更重要。量變逼著質變,而不是量變帶來質變。隨著時間的拉長,邊際成本足夠低,收益纔會慢慢變大,這也是筆記俠所踐行的。這就是復利的道理,越早知道復利的道理和規律,越少走彎路。因此,推薦你閱讀這本書。


    ——筆記俠創始人 柯洲


     


    智遠是我的朋友中邏輯性和繫統性很強的一個,讀完《復利思維》這本書,更為他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所震撼。在我看來,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方法論,也包含著價值觀。期待更多的讀者學習完本書,可以養成復利思維的習慣。


    ——鏡湖資本創始人 吳幽


     


    復利思維這本書要告訴大家的是,不要懼怕現在擁有的東西過於瑣碎和細小,這些都是未來某一刻的財富。不要覺得滾雪球就必須在厚重的雪地裡纔能變成大的雪球,隻要是積累足夠多,雪球依舊滾得成。


    ——夢餉集團高級副總裁 巨穎


     


    信息泛濫的當下,如果有作者能努力貢獻一本“不讓人茫然,不知所措”的邏輯清晰的作品,真的很慶幸。智遠的《復利思維》推薦閱讀,這本書把日拱一卒的行動力為什麼會獲得巨大獎賞的邏輯說清楚了。曾國藩的“結硬寨,打獃仗”看起來笨,可為什麼會贏?還得了半個聖人的稱號?看完這本書,就能搞明白這個邏輯。復利是常識,常識比知識更重要。


    ——豆盟科技創始人 楊斌


     


    看完這本書後,我真的很意外。感嘆於他對知識架構的理解,也驚喜於他一直在不斷思考的成果。他的思維模式一直貫穿於他自己的工作中,這本書集合了他多年工作和學習中的經驗與思考,並用復利這樣一個新型的知識構架闡述出來。


    ——黑洞資本合伙人 楊蓉

    在線試讀
    復利的根本是底層知識
    一提到復利,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財富。從事物本質的角度來說,復利不單單是指財富,在我看來,復利的內在核心其實是思維方式,是對知識的認知。一次投入、持續收益是每個人都想要的,我們花時間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一魚多喫”的思維。那麼,如何擁有復利思維呢?
    我認為擁有復利思維重要的是建立知識體繫。決定思維是否持續成長,知識體繫的輸入產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識體繫類似於技術開發,可以分為底層、中層、應用層三個層面。 底層是思維進化的過程。從成長角度來說,我們每天都在更新大腦,通過新知識的輸入,不斷為大腦下一次思考累積素材,從而讓知識能夠不斷以復利的方式迭代,後達到自我認知的提高。如果我們沒有很高的視野,就意識不到其實身邊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沉澱形成復利。
    我們的大腦學習的過程是外界信息經過短期記憶(思考)後,進入長期記憶的過程,短期記憶過程中會把外界信息和長期記憶的信息放到一起進行加工,然後存儲到長期記憶中。這時,如果大腦裡沒有相關內容的基礎概念和認知,就無法對新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呈現的形態便是“難以理解”,譬如小時候死記硬背的文章、復雜的物理公式等。如果我們有很多相關的背景知識,理解與思考的時候就會容易得多,學習新東西的速度也會很快,這整個過程就是一個正面反饋。所以,在我們的認知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習慣用已知理解未知。背後的原理其實就是這樣。可見,底層知識是支撐大腦運轉的基礎。
    中層帶來能力圈的放大。知識體繫就像一張蜘蛛網,在網上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個知識點的串聯和它們所起的作用。而自己知識體繫的擴張能讓碎片化知識不再成為孤島,可以在大腦中進行更多的排列組合,這一繫列的過程就像是打地基,一旦基礎打牢,後面的認知升級就不再是線性級的增加,而是指數級的發展,從而構建起你的中層知識體繫。
    知識體繫越廣,能力圈就越大,所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當自己從“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升級到“知道自己知道”的時候,自己的認知能力便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應用層帶來知識的變現。能力圈背後是知識的儲備,在知識結構中,學習的底層知識和應用知識要有一個合理的比例,在此畫等號的是時間。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有一個投資理財的規劃,每年賺10%左右,年底就會有一個利潤分配的問題,通常你會拿出一部分花掉,然後再拿出一部分繼續進行投資。而花掉的就是應用層的知識,再投資的部分就是你的底層知識,這個比例在你人生不同的階段中屬性也是不同的。

    復利的根本是底層知識


    一提到復利,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財富。從事物本質的角度來說,復利不單單是指財富,在我看來,復利的內在核心其實是思維方式,是對知識的認知。一次投入、持續收益是每個人都想要的,我們花時間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一魚多喫”的思維。那麼,如何擁有復利思維呢?


    我認為擁有復利思維重要的是建立知識體繫。決定思維是否持續成長,知識體繫的輸入產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識體繫類似於技術開發,可以分為底層、中層、應用層三個層面。 底層是思維進化的過程。從成長角度來說,我們每天都在更新大腦,通過新知識的輸入,不斷為大腦下一次思考累積素材,從而讓知識能夠不斷以復利的方式迭代,後達到自我認知的提高。如果我們沒有很高的視野,就意識不到其實身邊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沉澱形成復利。


    我們的大腦學習的過程是外界信息經過短期記憶(思考)後,進入長期記憶的過程,短期記憶過程中會把外界信息和長期記憶的信息放到一起進行加工,然後存儲到長期記憶中。這時,如果大腦裡沒有相關內容的基礎概念和認知,就無法對新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呈現的形態便是“難以理解”,譬如小時候死記硬背的文章、復雜的物理公式等。如果我們有很多相關的背景知識,理解與思考的時候就會容易得多,學習新東西的速度也會很快,這整個過程就是一個正面反饋。所以,在我們的認知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習慣用已知理解未知。背後的原理其實就是這樣。可見,底層知識是支撐大腦運轉的基礎。


    中層帶來能力圈的放大。知識體繫就像一張蜘蛛網,在網上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個知識點的串聯和它們所起的作用。而自己知識體繫的擴張能讓碎片化知識不再成為孤島,可以在大腦中進行更多的排列組合,這一繫列的過程就像是打地基,一旦基礎打牢,後面的認知升級就不再是線性級的增加,而是指數級的發展,從而構建起你的中層知識體繫。


    知識體繫越廣,能力圈就越大,所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當自己從“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升級到“知道自己知道”的時候,自己的認知能力便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應用層帶來知識的變現。能力圈背後是知識的儲備,在知識結構中,學習的底層知識和應用知識要有一個合理的比例,在此畫等號的是時間。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有一個投資理財的規劃,每年賺10%左右,年底就會有一個利潤分配的問題,通常你會拿出一部分花掉,然後再拿出一部分繼續進行投資。而花掉的就是應用層的知識,再投資的部分就是你的底層知識,這個比例在你人生不同的階段中屬性也是不同的。


    隨著時間的拉長,你的底層知識可能是不變的,但應用層知識在不斷地增加,比如,在工作中你學會了怎麼做運營、怎麼做營銷、怎麼搞定客戶。但這些隻能作為你的能力的表現。那麼怎麼讓能力的表現變成底層知識呢?答案就是打造高效的體繫。比如,一個新手編劇寫劇本時往往是大俗大雅地模仿前人的套路,你看完後也許會說:“要是我,結尾一定要寫的足夠震撼。”但一個資深編劇寫東西則是采用經典的三幕劇:在幕的建構上一般是普通人的視角,然後再露出主角光環,提供足夠的情節張力,後結尾。同一個領域,新手和專家的知識區別其實很大, 新手往往看到的是表面特征,專家看到的是本質能力。所謂的專家,就是學習任何事物背後的基本邏輯,然後歸納成為體繫進行輸出,後達到放大的效果,此時應用層的知識變成了底層知識,能力圈也就增加了。


    隨著能力圈的增加,再回歸到應用層,其變現的方式也就多樣化了。比如,從原本的隻能靠“單一販賣時間”工資的形式,發展到化“販賣時間”,比如顧問、咨詢、培訓等,這些都適合普通人。而有的人則是通過更多的收益,進行資金的再分配,比如買股票、基金、開店等。這一切的原理其實就是“底層應用層知識”分配的機制。所以,可變現方式少是因為你沒有掌握靈活的分配機制以及存在認知的瓶頸問題。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