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智造:領先制造業企業模式創新 光華思想力書繫 張志學等著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管理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張志學馬力 
    【所屬類別】 圖書  管理  戰略管理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32991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1329917
    叢書名:光華思想力書繫

    作者:張志學,馬力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7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熱點話題深度聚焦:數智時代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
    ◎典型案例調研剖析: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智庫團隊深厚的理論基礎 扎實的企業調研,剖析中國制造業企業走向高端制造的深層邏輯
    ◎企業高管現身說法:向讀者提供豐富的真實素材,講述自身如何勵精圖治開啟智能化制造之路
    ◎中國管理理論創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研究成果,整合宏觀、微觀研究範式,推動數智時代中國管理理論創新  
    ◎兩院院士誠摯推薦: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惠彬、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曉紅、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仙輝誠摯推薦   

     
    內容簡介

    構成“世界工廠”的中國制造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如何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或者中國智造的轉型,成為近年來實踐界和學界關注的話題。本書作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成果的一部分,聚焦於中國制造業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以及應對方式,並基於此對中國若干領先制造業企業開展深入的案例研究,同時邀請案例企業的負責人闡述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實踐。全書從企業的領導力、戰略、組織、文化等多個角度揭示中國優秀制造業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過程,對於中國制造業以及其他行業企業的創新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同時也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決策參考。

    作者簡介

    張志學,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行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創新交叉學科平臺召集人,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主任。200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現任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IACMR)主席(2021—2023)、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工商管理)。
    馬力,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繫教授,副院長。在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獲得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第二期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IACMR雙年會論文獎、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等。

    目錄
    章 面向智能制造的創新:中國企業的機遇 張志學 馬力
    第二章 海爾:打造共贏生態
    海爾變革:戰略與結構的協同進化 曹仰鋒
    為用戶增值,創共贏生態——卡奧斯助力制造*業數字化升級 謝海琴
    第三章 美的:持續戰略升級
    持續創新服務客戶:美的的智造之路 馬力 王延婷
    做世界的美的——雙輪驅動,全球突破王建國
    第四章 方:永葆創新激情
    “立世三心”:方不斷創新的精神力量 馬力
    創新發展,數字賦能——方數字化實踐分享 張羽
    第五章 三一:構建數字化生產
    數智化時代制造大廠的 “絕地求生” 王政 張建君
    三一集團數字化轉型的思考與實踐 陳立軍
    第六章 隆基:重構產業鏈布局

    章 面向智能制造的創新:中國企業的機遇                張志學 馬力
    第二章 海爾:打造共贏生態
    海爾變革:戰略與結構的協同進化                           曹仰鋒
    為用戶增值,創共贏生態——卡奧斯助力制造*業數字化升級     謝海琴
    第三章 美的:持續戰略升級
    持續創新服務客戶:美的的智造之路                       馬力 王延婷
    做世界的美的——雙輪驅動,全球突破王建國
    第四章 方:永葆創新激情
     “立世三心”:方不斷創新的精神力量                   馬力
    創新發展,數字賦能——方數字化實踐分享             張羽
    第五章 三一:構建數字化生產
    數智化時代制造大廠的 “絕地求生”           王政   張建君
    三一集團數字化轉型的思考與實踐             陳立軍
    第六章  隆基:重構產業鏈布局
       “過剩論”者的堅持與創新          張志學   王路
    我和隆基的二十年             李振國
    從李振國看隆基的 “性格”          杜紅格
       “國” 光結緣,此生同行              馮曉靚
    第七章  陝鼓:推動智慧能源
    陝鼓變革十六載              張志學
    看見未來纔有未來——服務型制造是中國制造業產業升級的戰略選擇      印建安
    第八章  共享裝備:引領綠色制造
    造大國重器,引行業創新             馬力   王延婷
    聚焦鑄造 3D 打印產業化,助推產業綠色智能轉型升級         楊軍  
    第九章    企業家的身份認同與企業發展           張志學  王延婷

    前言
    前言
    為了讓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師生和國內同行了解課題的部分研究成果,我們在2021年8月25日舉辦了“北大管理論壇”。此次論壇的主題是“智造模式:中國制造業的創新”。出於疫情防控的原因,此次精心準備的論壇終改為在線上舉行。本課題的參與者都來自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繫,由張建君教授擔任繫主任的該繫是此次論壇的承辦單位之一。為了應對技術、經濟環境等變化的挑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在七個繫之外還設立了三個交叉學科平臺,鼓勵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員合作探討管理創新、大數據、人*智能等重要問題。其中由張志學擔任召集人的管理創新交叉學科平臺是此次論壇的另一個承辦單位。
    在此次論壇上,我們邀請了九家領先制造業企業的高管分享他們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的管理實踐。這些高管來自隆基、方、成飛、海爾、美的、三一、陝鼓、魚躍、共享裝備。本書收錄了部分嘉賓在論壇上的演講內容,同時也收錄了我們就七家企業所撰寫的調研文章。我們原本計劃收錄成飛高管的演講,並將張志學所撰寫的文章《成飛邁向智能制造的歷程》收錄進來,讓讀者了解承擔大國重器制造的企業當年是如何勵精圖治開啟智能化制造的。不過,在與成飛方面溝通後,我們覺得此次仍然不便收錄這些內容。再次留下遺憾。由於課題組沒有針對魚躍開展繫統而深入的研究,本書暫時也沒有收錄該公司的高管演講。

     前言


    2016年,我們申請的課題“轉型升級背景下組織創新的多層因素及動態機制研究”(71632002)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資助。那時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已經啟動,我們立志整合宏觀、微觀的研究範式,建立戰略、組織和行為之間的聯結,揭示中國若干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的管理實踐,並進行理論的總結、提煉和升華。在開展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課題組成員調研了數十家制造業企業,並深度研究了其中的部分企業。例如,張志學和仲為國獲得成都飛機*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成飛)的大力支持,深入研究企業相關文檔和海量的二手資料,揭示了成飛數十年來的發展歷程,2018年完成了一本二十多萬字的專著,也通過了成飛專家委員會的評審並獲得其肯定。隻不過由於中美關繫變化導致的敏感問題,該書並未能付梓出版。馬力和張闫龍深入研究了方的跨國並購、戰略選擇與實施等,相關成果已經以管理案例的形式呈現出來。
    為了讓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師生和國內同行了解課題的部分研究成果,我們在2021年8月25日舉辦了“北大管理論壇”。此次論壇的主題是“智造模式:中國制造業的創新”。出於疫情防控的原因,此次精心準備的論壇終改為在線上舉行。本課題的參與者都來自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繫,由張建君教授擔任繫主任的該繫是此次論壇的承辦單位之一。為了應對技術、經濟環境等變化的挑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在七個繫之外還設立了三個交叉學科平臺,鼓勵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員合作探討管理創新、大數據、人*智能等重要問題。其中由張志學擔任召集人的管理創新交叉學科平臺是此次論壇的另一個承辦單位。
    在此次論壇上,我們邀請了九家領先制造業企業的高管分享他們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的管理實踐。這些高管來自隆基、方、成飛、海爾、美的、三一、陝鼓、魚躍、共享裝備。本書收錄了部分嘉賓在論壇上的演講內容,同時也收錄了我們就七家企業所撰寫的調研文章。我們原本計劃收錄成飛高管的演講,並將張志學所撰寫的文章《成飛邁向智能制造的歷程》收錄進來,讓讀者了解承擔大國重器制造的企業當年是如何勵精圖治開啟智能化制造的。不過,在與成飛方面溝通後,我們覺得此次仍然不便收錄這些內容。再次留下遺憾。由於課題組沒有針對魚躍開展繫統而深入的研究,本書暫時也沒有收錄該公司的高管演講。
    呈現在各位讀者面前的這本書,除編者和作者以外,還有很多人做出了貢獻,我們特別表示感謝。感謝演講嘉賓分享本企業的卓越實踐;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副主任劉作儀研究員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教授撥冗在論壇上致辭;感謝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繫主任張建君教授主持會議。感謝本書各章每一位作者的傾情付出。此外,感謝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生王延婷和梁宇暢幫助整理書稿,感謝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行政中心龔小艷副主任及其團隊為論壇的召開所做的細致*作。
    張志學  馬力
    2022年7月
     前言


    2016年,我們申請的課題“轉型升級背景下組織創新的多層因素及動態機制研究”(71632002)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資助。那時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已經啟動,我們立志整合宏觀、微觀的研究範式,建立戰略、組織和行為之間的聯結,揭示中國若干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的管理實踐,並進行理論的總結、提煉和升華。在開展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課題組成員調研了數十家制造業企業,並深度研究了其中的部分企業。例如,張志學和仲為國獲得成都飛機*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成飛)的大力支持,深入研究企業相關文檔和海量的二手資料,揭示了成飛數十年來的發展歷程,2018年完成了一本二十多萬字的專著,也通過了成飛專家委員會的評審並獲得其肯定。隻不過由於中美關繫變化導致的敏感問題,該書並未能付梓出版。馬力和張闫龍深入研究了方的跨國並購、戰略選擇與實施等,相關成果已經以管理案例的形式呈現出來。
    為了讓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師生和國內同行了解課題的部分研究成果,我們在2021年8月25日舉辦了“北大管理論壇”。此次論壇的主題是“智造模式:中國制造業的創新”。出於疫情防控的原因,此次精心準備的論壇終改為在線上舉行。本課題的參與者都來自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繫,由張建君教授擔任繫主任的該繫是此次論壇的承辦單位之一。為了應對技術、經濟環境等變化的挑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在七個繫之外還設立了三個交叉學科平臺,鼓勵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員合作探討管理創新、大數據、人*智能等重要問題。其中由張志學擔任召集人的管理創新交叉學科平臺是此次論壇的另一個承辦單位。
    在此次論壇上,我們邀請了九家領先制造業企業的高管分享他們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的管理實踐。這些高管來自隆基、方、成飛、海爾、美的、三一、陝鼓、魚躍、共享裝備。本書收錄了部分嘉賓在論壇上的演講內容,同時也收錄了我們就七家企業所撰寫的調研文章。我們原本計劃收錄成飛高管的演講,並將張志學所撰寫的文章《成飛邁向智能制造的歷程》收錄進來,讓讀者了解承擔大國重器制造的企業當年是如何勵精圖治開啟智能化制造的。不過,在與成飛方面溝通後,我們覺得此次仍然不便收錄這些內容。再次留下遺憾。由於課題組沒有針對魚躍開展繫統而深入的研究,本書暫時也沒有收錄該公司的高管演講。
    呈現在各位讀者面前的這本書,除編者和作者以外,還有很多人做出了貢獻,我們特別表示感謝。感謝演講嘉賓分享本企業的卓越實踐;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副主任劉作儀研究員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教授撥冗在論壇上致辭;感謝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繫主任張建君教授主持會議。感謝本書各章每一位作者的傾情付出。此外,感謝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生王延婷和梁宇暢幫助整理書稿,感謝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行政中心龔小艷副主任及其團隊為論壇的召開所做的細致*作。
    張志學  馬力
    2022年7月

    媒體評論

    制造業的發展依賴於基礎科學發現推動的技術創新和制造的機械化向數智化的轉變。本書對幾家知名企業的模式探索實踐的剖析對我國理工科院校建設新工科和為智能化制造培養人纔提出要求,值得理工科院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思考及借鋻。
    ——陳仙輝,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本書記錄的中國領先制造業企業的數智化轉型實踐對於企業界具有借鋻意義。作者們揭示的企業轉型中的戰略決策和組織能力建設,將會推動數智時代中國管理理論的創新。
    ——陳曉紅,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學黨委書記,中南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


    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業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本書介紹的創新理念非常值得理工科院校的師生學習和借鋻。
    ——徐惠彬,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


     

    在線試讀
    “過剩論” 者的堅持與創新
    張志學 王路
    導言
    “任何具有制造屬性的產業,或者任何通過人的雙手能夠制造的東西,必然會從短缺走向過剩。而過剩纔是常態。” 這是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振國於2006年正式進軍光伏產業前對光伏產業發展的基本假設和認知。在 “擁硅為王” (2005—2008) 的年代,投資光伏是市場的潮流, 其火熱程度不亞於今天的人*智能產業或者區塊鏈。2006年,同樣也是施正榮博士的關鍵年。那一年他力壓黃光裕和榮智健,成為中國新首富,迎來人生的高光時刻。光伏的致富效應迅速引發眾多光伏企業和市場投資者盲目擴產擴能,跑步進入光伏產業。資源雄厚者恨不得打通整個光伏產業的所有上下遊環節。
    市場的火爆反倒引發了李振國的猶豫。他很清楚,如果此時進入光伏的紅海,自身並沒有太大的優勢。問題並不止於此,做什麼、如何做成為他和他的團隊必須考慮清楚的問題。十多年後,當我們在西安訪問李振國,談及當年的抉擇與思考時,他纔向我們揭開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隆基與蘭州大學
    許多人次聽到西安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隆基) 時,可能會誤會其與唐王朝的皇帝李隆基有關,或誤以為是該企業創始人的名字。所謂隆基,實則指的是北京大學曾經的 (1952—1958) 黨委書記、副校長——江隆基先生。1959年,江隆基先生闊別西北故土多年後,再次回到西北,履新蘭州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1966年,江隆基先生在 “文化大革命” 中受到非人道的迫害而駕鶴西歸。
    1978年,在胡耀邦、王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力推下,江隆基先生獲得平冤昭雪。為警醒後人,紀念先生為國家和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蘭州大學在校園內敬立先生塑像。此後,江隆基先生成為蘭州大學的精神像征。數十年來,一代代蘭大學子以先生為楷模,關於先生的故事也成為蘭大學子聯繫情感的紐帶。
    1986年,李振國、鐘寶申、李文學等人進入蘭州大學物理繫學習。四年之後,他們步入社會。李振國被分配至陝西華山半導體材料廠,從事的*作是專業對口的單晶硅材料制造。李文學進入陝西華陰的一家企業,從事半導體相關領域的*作。他們所在的企業都是三線建設時期國防軍*的遺存。與 “二李” 不同,鐘寶申遠走東北,被分配到遼寧撫順的一家國有企業,從事稀土磁性材料方面的*作。

    “過剩論” 者的堅持與創新
    張志學  王路
    導言
      “任何具有制造屬性的產業,或者任何通過人的雙手能夠制造的東西,必然會從短缺走向過剩。而過剩纔是常態。” 這是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振國於2006年正式進軍光伏產業前對光伏產業發展的基本假設和認知。在 “擁硅為王” (2005—2008) 的年代,投資光伏是市場的潮流, 其火熱程度不亞於今天的人*智能產業或者區塊鏈。2006年,同樣也是施正榮博士的關鍵年。那一年他力壓黃光裕和榮智健,成為中國新首富,迎來人生的高光時刻。光伏的致富效應迅速引發眾多光伏企業和市場投資者盲目擴產擴能,跑步進入光伏產業。資源雄厚者恨不得打通整個光伏產業的所有上下遊環節。
    市場的火爆反倒引發了李振國的猶豫。他很清楚,如果此時進入光伏的紅海,自身並沒有太大的優勢。問題並不止於此,做什麼、如何做成為他和他的團隊必須考慮清楚的問題。十多年後,當我們在西安訪問李振國,談及當年的抉擇與思考時,他纔向我們揭開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隆基與蘭州大學
    許多人次聽到西安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隆基) 時,可能會誤會其與唐王朝的皇帝李隆基有關,或誤以為是該企業創始人的名字。所謂隆基,實則指的是北京大學曾經的 (1952—1958) 黨委書記、副校長——江隆基先生。1959年,江隆基先生闊別西北故土多年後,再次回到西北,履新蘭州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1966年,江隆基先生在 “文化大革命” 中受到非人道的迫害而駕鶴西歸。
    1978年,在胡耀邦、王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力推下,江隆基先生獲得平冤昭雪。為警醒後人,紀念先生為國家和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蘭州大學在校園內敬立先生塑像。此後,江隆基先生成為蘭州大學的精神像征。數十年來,一代代蘭大學子以先生為楷模,關於先生的故事也成為蘭大學子聯繫情感的紐帶。
    1986年,李振國、鐘寶申、李文學等人進入蘭州大學物理繫學習。四年之後,他們步入社會。李振國被分配至陝西華山半導體材料廠,從事的*作是專業對口的單晶硅材料制造。李文學進入陝西華陰的一家企業,從事半導體相關領域的*作。他們所在的企業都是三線建設時期國防軍*的遺存。與 “二李” 不同,鐘寶申遠走東北,被分配到遼寧撫順的一家國有企業,從事稀土磁性材料方面的*作。
    畢業臨別前,他們同聚在江隆基先生塑像下,立誓將來如果創辦自己的企業,必將冠以 “隆基” 之名。兩年之後,鐘寶申率先創建了瀋陽隆基。此時的李振國開始不安於國有企業的環境。他說:其實*作的年我還是學了很多東西的,但一年過去之後就覺得可以學的知識變少了。我想繼續深造報考研究生,但是單位以各種理由拒絕給我開離職證明。” 在那個單位制的年代,沒有單位出具的離職證明就無法報考研究生。負氣之下,他有了離職的想法。這一年,恰逢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感召於改革開放的第二次浪潮,下海經商成為敢於冒險的一批人的本能反應。和鐘寶申一樣,李振國也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輾轉黃河兩岸
    從陝西華山半導體材料廠離職之後的李振國,回到山西創辦了一家小企業——聞喜信達電子配件廠。 “我太太是山西人,所以我們當時就到了山西。” 回首次創業的情景,他感覺就像昨天剛剛發生的事情。企業規模非常小。他說: “有點 (手*) 作坊的性質。”
    1995年,不滿足於現狀的李振國再次返回陝西西安,出任陝西機械學院 (西安理*大學的前身) 單晶爐實驗基地主任,負責單晶爐的設計和建造。對他來說,單晶制備纔是他的專業與專長。1990年,他已成功研發出多晶硅硅碳分離方法——磁場單晶技術。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很多國有企業和單位為了求生存,開始面向市場放開資源。在他出任單晶爐實驗基地主任一年後,該實驗基地也開始對外轉包。他意識到這是一次機會,於是拿出所有積蓄單獨承包了基地僅有的兩臺單晶爐,並接到了美國西門子太陽能電池事業部的單晶硅棒訂單。1997年,他獲得的利潤,收獲了人生的桶金。這一年,他剛剛28歲。
    這一時期的單晶硅材料非常昂貴,生產單晶硅棒具有很大的獲利空間。如此運作了幾年,羽翼漸豐的李振國決定單飛。2000年,李振國在陝西西安創立了西安新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隆基的前身),以半導體材料以及半導體設備的開發、制造和銷售為主要業務,正式開啟了隆基進軍單晶硅產業的步伐。
    此時的李振國還不知道太陽能光伏會成為清潔能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安新盟所開展的業務中,基本上屬於以多晶硅料、單晶硅棒貿易為主的資源中介型業務。由於硅材料的稀缺性,多晶硅料、單晶硅棒貿易仍然具有一定的獲利空間。市場的穩定與向好,激發了李振國的膽氣。
    2003—2005年,具有冒險精神的李振國逐年擴大產能。他說: “2002年業務做得還比較順利。延續到2003年的時候,自信心就膨脹。於是決定同時上馬四個項目。” 然而此時的隆基還非常單薄,缺乏配套的組織和資源,盲目擴產終導致四個項目同時夭折。但是,這一次得幸運女神眷顧,並沒有給公司帶來致命性的傷害。 “事情是這樣的。” 他說: “2002年,公司向烏克蘭一家硅材料企業出口兩貨櫃的多晶硅料,市場價值20左右。貨櫃到埠,買方檢查之後以質量不合格為由,拒絕接收貨品。” 這對於處於創業起步期的李振國來講無疑是一次比較大的打擊。這也是他次做交易時間長、交易節點難以控制的遠洋貿易項目。不過,膽氣過人的他並沒有因此而退縮,反倒繼續不斷擴展業務。而與此同時,貨櫃被拒收後,沿著返航路線在海上漂了約一年時間,直到2004年4月纔返回中國。此時的多晶硅料市場價格已經翻了三番,貨櫃剛剛抵達港口就被其他買家全部接手。
    蓬勃發展的光伏產業
    帶給李振國好運的也許並不是什麼幸運女神,而是一個逐漸綻放光芒的產業——光伏產業。所謂光伏,是指利用陽光照射特定介質而產生的光電 (轉化) 效應,又稱光生伏特效應。光伏發電具有無污染、資源充足等特征,因此光伏是一種良好的清潔能源。
    事實上,人類利用太陽能資源的歷史由來已久。西漢時期的 《淮南子•天文訓》 記載: “故陽燧見日則燃而為火。” 陽燧利用的是光的反射聚合和光熱效應,使陽光轉換為熱能。然而,人類真正利用光電效應不過六十多年的時間。1954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研發出塊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為6%。貝爾實驗室的太陽能電池技術實則來自取代晶體管技術的半導體PN結型電子管。從此,硅材料成為半導體技術的載體。例如,20世紀60年代研發的IC (集成電路) 即以單晶硅片 (晶圓) 為載體進行刻蝕。伴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太陽能電池的主材料已經從單晶硅、多晶硅發展到非晶硅、砷化鎵等。
    技術在逐漸成熟的同時,光伏的應用場景也開始得到擴展。從初被裝載到人造衛星上,到作為一種普遍的新興清潔能源,光伏被人類認識和認可竟然花了近半個世紀的時間。
    真正推動人類認可光伏發電的因素,很大程度上源於20世紀90年代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 (又稱地球首腦會議)。1992年6月,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簡稱UNFCCC) 在巴西裡約熱內盧舉辦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獲得通過。UNFCCC的終目標是將溫室氣體控制在一個 “人類活動不會擾動氣候變化” 的穩定水平。1997年12月11日,UNFCCC締約方第三次大會在日本京都召開。149個締約方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通過了 《京都議定書》,並將其作為UNFCCC的補充條款。 《京都議定書》 提倡全人類使用包括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源在內的清潔能源,以減緩整個地球的碳排放。
    其中,發達國家作為碳排放大國,被要求主動承擔起減少碳排放量的責任。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率先在2004年頒布 《上網電價法》,以立法的形式將光伏作為一種電力資源並網運行。此後,許多發達國家也紛紛響應。正因為如此,進入2004年,全球光伏產量急速增加。2007年,全球光伏產量是4 000兆瓦,2010年迅速增長至15吉瓦。與此同時,面對海外蓬勃發展的光伏產業,中國的光伏產業開始覺醒。
    這也就是李振國的貨櫃漂蕩回國後立刻被買家以三倍高價搶購的原因。直到這個時候,他纔如夢初醒,慢慢領略到光伏的魅力。與此同時,施正榮博士已經帶著無錫尚德擠進世界光伏產業前三強,並準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了。
    2000年成立的無錫尚德,發展速度很快,2004年產量已達540兆瓦。一年之後,無錫尚德正式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融資額約為。次年, 施正榮力壓黃光裕和榮智健, 成為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的中國首富。
    進軍光伏產業的前夜
    光伏產業的致富奇跡迅速引起國內外眾多企業和投資者的注意。天合光能、天威英利、中電電氣、江蘇林洋、浙江向日葵等一大批光伏企業迅速緊跟其後,展開追逐。而決定這場競爭成敗的關鍵是上遊的硅材料。
    李振國說: “當時市面上的光伏電池主要以單晶硅和多晶硅為主,光伏的下遊客戶群體以歐美和國內的光伏組件制造商為主。硅材料價格一時猛漲。” 因此,誰擁有了硅材料誰就擁有了行業的話語權。李振國稱這一時期為 “擁硅為王” 的年代。他說: “當時無論做晶硅的哪一個環節,一般都會成功。” 無錫尚德年產量300兆瓦,成為中國頂大的光伏企業。
    然而,此時中國的光伏產業仍然將發展重點放在下遊的電池組件上,鮮有企業從事科技含量更高的晶硅制造。光伏產業有一個特點,即越往上遊企業數量越少,技術要求越高,*藝難度也越大。
    如果光伏電池組件由單晶硅片組成,那麼它的*藝難度更大。單晶硅是對多晶硅的提純和加*,其純度要達到99.9999%以上。單晶硅的完整晶體結構可以有效避免光伏電池組件受到電學和機械傷害。
    事實上,光伏產業由三種主要的技術路徑組成,包括單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單晶硅具有的光電轉化效率,但制造成本高。多晶硅的光電轉化效率相對較低,但具有制造成本優勢。非晶硅的光電轉化效率更低,但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弱光性。在中國市場和歐洲市場,主要以多晶硅技術為基礎;美國市場則以非晶硅技術為主,代表企業為First Solar。
    初入光伏
    面對火熱的光伏市場,李振國開始考慮是否投身其中。2005年,同樣對光伏產業感興趣的鐘寶申決定和李振國共同投身其中。鐘寶申考慮合伙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光伏產業在當時被廣泛認為是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產業; 另一方面, 李振國在晶硅制造方面具有多年的技術經驗。
    對李振國而言,經歷過先前冒進的歲月,他深知單槍匹馬管理企業的困局。他說: “企業由一個人說了算,對決策者來講當然很爽。這意味著你的決策效率會很高,企業的執行力也會很強,但同時還意味著你的正確決策會被很好地執行,錯誤決策也會被很快地執行。100個決策中,即使有99個正確的決策,也架不住一個重大的錯誤決策帶來的損失。” 基於企業長期發展的考慮,李振國接受了鐘寶申加入公司的提議。2007年,西安新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西安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2 5。2008年,西安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再次更名為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擁有分別於2006年創立的寧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2007年創立的西安通鑫半導體輔料有限公司兩家全資子公司。
    正式更名前,李振國和鐘寶申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主營業務和發展策略都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及討論。光伏產業上下遊涉及多個環節。產業上遊是硅材料—*業設備制造—多晶硅料—單晶硅棒,中遊是切片加*—其他輔料,下遊是電池組件—光伏電站繫統及其他配套產業。那麼,他們會如何選擇切入光伏產業的路徑呢?
    如前文所述,光伏產業下遊的電池和組件業務是中國光伏企業重點搶占的環節,而上遊的硅材料和晶硅制造卻很少有企業願意投入其中。科班出身的鐘寶申和李振國決定以晶硅制造為切入口。他們選擇的技術路線是當時較為冷門的單晶硅技術。囿於較高的制造成本和技術門檻,國內的光伏電池制造企業很少采用單晶硅技術。如果上遊的單晶硅片價格高,價格會進一步傳導給用戶,終導致單晶硅電池組件缺少價格優勢。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