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韌性時代:重新思考人類的發展與進化 《第三次工業革命》作者 傑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管理
    【市場價】
    872-1264
    【優惠價】
    545-790
    【作者】 傑裡米·裡夫金(Jeremy 
    【所屬類別】 圖書  管理  一般管理學  管理學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4643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746433
    作者:傑裡米·裡夫金(Jeremy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12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第三次工業革命》《零邊際成本社會》作者,知名未來學家傑裡米·裡夫金重磅新作
    2.影響未來數十年發展路徑;決定個人和企業的前途命運;洞察未來發展機遇
    3.以磅礡的語言重新梳理人類文明進程,提出全新的人類社會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
    4.從追求效率到強調韌性,從征服自然到擁抱自然,勾勒全球未來發展圖譜

     
    內容簡介

    病毒不斷湧現,氣候逐步變暖,混亂程度正在不斷加劇。追求效率、進步,曾經被認為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現在正處於瀕死邊緣。一個強大的新敘事,即韌性時代,正在興起。


    在進步時代,效率是組織時間的黃金標準,刺激我們以更快的速度甚至更短的時間實現對地球資源的征用和商品化,目標是增加人類社會的財富。空間成為自然資源消耗的代名詞,而政府和社會的主要作用是將自然作為財產進行管理。這使人類成為地球的主宰,但同時也導向了自然世界的毀滅。


    在新的時代,效率開始讓位於個體的適應性,人類社會將從偏好增長轉向生態繁榮,從金融資本轉向生態資本,從生產力轉向可再生性,從過度消費轉向生態管理,從全球化轉向全球本士化。未來的人們將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與自然的共生關繫,我們每個人實際上都是一個由微生物素組成的生態繫統。支持進步時代的陳舊的科學方法也被淘汰,讓位於一種稱為復雜自適應繫統思維的新科學方法。同樣,超然的理性正在失去聲望,而同理心和親生命意識成為常態。


    在我們對未來感到迷茫的重要時刻,《韌性時代》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新世界,幫助我們重新思考人類的發展與進化。

    作者簡介

    傑裡米·裡夫金(Jeremy Rifkin)
    知名未來學家、思想家,華盛頓特區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著有《第三次工業革命》《零邊際成本社會》等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他的20多部著作被翻譯成35種語言在全球廣泛發行。裡夫金為歐盟和世界多國提供政策咨詢和建議,並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擔任講師。
     

    目錄
    部分 效率vs熵:現代辯證法
    章 口罩、呼吸機和衛生紙:適應性如何勝過效率
    • 公然失效的效率
    • 工業資本主義的瓦解
    • 效率至上信條
    • 熵的勝利:不變的真理
    • 熱力學定律:遊戲規則
    • 遠大的期望:農業的綠色革命
    • 小心“協同蔓延”
    • 我們是“化石燃料人”
    • 全球範圍內的時空閉合
    • 機械時鐘和藝術中的線性透視法:不經意間改變了歷史
    • 沉默的交流:一種新的社會化方法
    • 燒煤和排氣

    部分  效率vs熵:現代辯證法
    章 口罩、呼吸機和衛生紙:適應性如何勝過效率
    • 公然失效的效率
    • 工業資本主義的瓦解


    第二章 泰勒主義和熱力學定律
    • 效率至上信條
    • 熵的勝利:不變的真理
    • 熱力學定律:遊戲規則


    第三章:真實世界:自然之都
    • 遠大的期望:農業的綠色革命
    • 小心“協同蔓延”
    • 我們是“化石燃料人” 


    第二部分 財產化地球和貧窮化勞動力


    第四章 大顛覆:地球的時空閉合
    • 全球範圍內的時空閉合
    • 機械時鐘和藝術中的線性透視法:不經意間改變了歷史
    • 沉默的交流:一種新的社會化方法
    • 燒煤和排氣
    • 世界時間的標準化


    第五章 後的劫掠:商品化地球各圈、基因庫和電磁頻譜
    • 地球的財產化
    • 岩石圈:我們行走的土地
    • 水圈:把水私有化
    • 基因庫的市場化
    • 駕馭電磁波:全球定位繫統,地球的大腦和神經繫統
    • 重新連接人類大腦
    • 算法治理:可知並已知的、可知還未知的,以及不可知的未知
    • 卓越:防患於未然


    第六章  資本主義的第22條軍規
    • 提高了效率,減少了工人,消費者更加負債累累
    • 消費危機
    • 鄉下的亞瑟王宮
    • 就業的終結
    • 抵押未來
    • 效率遊戲浃髓淪肌
    • 終局之戰
    • 遊戲化:讓服務變得有趣 


    第三部分  我們如何到達這裡:重新思考地球上的進化


    第七章  生態自我: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種耗散模
    • 成為人類
    • 關於存在的反思:從對像和結構到過程和模式
    • 我們都是微生物的共生體


    第八章  一個新的起源故事:助力同步和塑造生命的生物鐘和電磁場
    • 生物鐘:編導生命之舞
    • 生命的建築師:電磁場和生物模式


    第九章  超越科學方法:復雜的適應性社會/生態繫統(CASES)
    • 用於研究狂野地球的新科學
    • 從預測到適應
    • 智人的思維:為適應而生
    • 
    第四部分  韌性時代:工業時代的流逝


    第十章  韌性革命的基礎設施建設
    • 基礎設施變革的社會學
    • 從工業革命到韌性革命
    • 工業時代的沒落
    • 美國的灘頭堡
    • 韌性社會:一種新的社會契約


    第十一章  生物區治理的優越
    • 分裂的熱潮
    • 反向移民:重返農村社區
    • 生物區治理的到來
    • 先行者:卡斯卡迪亞和五大湖生物區


    第十二章  代議制民主讓位於分布式同行治理制度
    • 重新定義自由:自治 VS包容性
    • 同行治理思想的內涵
    • 參與式預算:治理的演變
    • 學校的社區控制
    • 同行治理制度和社區對治安的監督
    • 分布式治理與去中心化治理的區別
    • 兩種同行治理的方法:英國和法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分歧
    • 跳躍式的政治革命


    第十三章  熱愛生命天性的回歸和意識的興起
    • 安慰寶寶:足夠好的育兒方式
    • 同理心和依戀:這就是我們之所以成為人的原因
    • 重新融入自然
    • 重新思考幸福
    • 大自然的教室
    • 解決同理心悖論
    • 我參與,所以我存在
    • 回家 

    媒體評論
    人類文明正在從以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進入到“生態自覺”時代。我們已經明白:人類需要地球,而地球上可以沒有人類。
    ——劉燕華 原科技部副部長、國務院參事
    ——傅軍 北京大學教授
    ——李曉東 中國科學院互聯網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互聯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周宏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陳新華 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總裁
    —&mdas豐
    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交通大學碳中和科技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吳世春 梅花創投創始合伙人

    人類文明正在從以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進入到“生態自覺”時代。我們已經明白:人類需要地球,而地球上可以沒有人類。 
    ——劉燕華  原科技部副部長、國務院參事


    承前啟後,溫故知新,傑裡米·裡夫金的新作橫跨並集成了多個學科,看出了單一學科往往看不到的許多知識漏洞和盲區;站在人類發展的轉折點上,它敲響了新的警鐘,提出了新的問題,提供了新的視野,引發了新的思索。縱橫馳騁,引人入勝 。
    ——傅軍 北京大學教授


    裡夫金先生用它特有的恢弘的歷史視角和深邃的洞察能力,給我們帶來了一本可以觸發我們深度思考的著作,其思維的深度和知識的寬度讓我嘆為觀止。在如此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和危機四伏的人類命運面前,裡夫金先生是一個清醒的人,他也希望帶給人類清醒的頭腦,因為的他的心中有一個韌性的世界! 
    ——李曉東 中國科學院互聯網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互聯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以小說的風格寫出了韌性時代的議題,十分難得;給人以歷史的縱深,詳細介紹了相關技術進步及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並且提出了新的概念。 
    ——周宏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如果您看過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並對人類的未來充滿疑慮,您可以在裡夫金的《韌性時代》中找到答案。
    ——陳新華 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總裁


    人類正面臨聯合國指出的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和生物多樣性喪失三重星球危機以及全球治理等多種危機。裡夫金這本書深刻分析工業革命兩百多年人類發展造成這種文明危機的原因,指出人類需要進入“韌性時代”、重塑人與自然關繫,這對正處在十字路口的人類文明具有重要啟示。
    —&mdas豐
    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交通大學碳中和科技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韌性時代這個概念非常適合當下全球發展的基調,它讓我們更加意識到人類與自然的共生關繫,無論是個人、企業、組織或者政府都應該在韌性時代更多投入對生命科學和大自然的研究、維護。
    ——吳世春 梅花創投創始合伙人


    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正在對人類的秩序帶來深刻的影響與衝擊,它們注定會帶來深遠的政治與社會效應。未來究竟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該如何應對?在這種時代躍遷之際,極為需要我們打開想像力。這些想像未必全都靠譜,但卻都可以幫我們打破既有觀念,為未來清掃出思維空間。本書便是這樣一種值得閱讀的著作。
    ——施展 歷史學者,《樞紐》作者

    在線試讀
    前言
    接下來的篇章是對人類歷史進程的一個回顧—從亞當和夏娃直立行走開始,到我們的祖先走出非洲大峽谷,來到開闊的大草原,然後再從那裡徒步穿越各大洲。
    我們這個物種是地球上偉大的旅行者,但我們追求的不僅僅是溫飽。我們內心蘊藏著更深層次、某種更加不安分的東西在躁動——這種感覺是其他生物所不具備的。無論承認與否,我們在不懈追尋的正是我們存在的意義。這就是促使我們行動與改變的東西。
    但是在旅途的某個地方,我們迷失了方向。對於人類在地球上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這個物種——像所有其他物種一樣——找到了不斷適應周圍環境的方法。後來,在一萬年前,隨著後一個冰河時代的結束和溫帶氣候的開始——這個地質世代被命名為全新世——我們開闢了一條普羅米修斯新路,迫使大自然適應我們人類。隨著五千年前農業帝國的興起,以及離我們更近一些的中世紀晚期的原始工業和現代工業革命(我們稱之為文明),對自然世界的統轄變成了人類進程的顯著特征。現在,我們的成功——如果我們可以稱其為成功的話——是用一個驚人的統計數據來衡量的。雖然人類隻占地球總生物量的0.5%,但到了2005年,我們使用了來自光合作用的淨初級產量的 24%。從目前的趨勢看,到2050年我們可能會使用地球多達 44%的淨初級產量,隻剩下56%的淨初級產量供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使用。6這顯然難以維持下去。我們全體人類已成為地球生命中的一個異類,而且正在將其他生物一道帶向新興人類世[2]地質時代的集體墓地。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這個物種與其他生物不同,具有羅馬兩面神的面孔。如果我們是攪局者,我們也是救贖者。幸好我們的神經回路具備一種特殊品質——共情衝動——它已經顯示出自身的彈性和無限延展的能力。正是這種稀有而珍貴的屬性得到進化,人類纔能在攪局者與救贖者角色轉換的起伏跌宕中一次次攀上人性。近年來,年輕的一代人開始將共情衝動擴展到我們這個物種之外,擴展到其他生物身上,它們都屬於進化家族的成員。這就是生物學家所說的親生命意識——這是一個前方新征程上充滿希望的跡像。
    人類學家告訴我們,人類是地球上適應性的物種之一。問題是,我們是否會利用這一決定性的屬性來同化回歸自然,並順從自然的規律,以謙遜、正念和批判性思維,重返大自然的懷抱。這將允許我們人類和延展的生物大家庭再現繁榮。從使自然適應我們人類到人類適應自然的巨大轉變要求我們放棄傳統的培根式的科學研究方法,這種方法強調攫取自然的秘密並視地球為人類專屬消費的資源和商品。取而代之,我們需要掌握一種全新的科學範式——新一代科學家稱之為復雜的適應性社會/生態繫統思維(簡稱CASES)。這種新的科學觀方法論把自然視為“生命之源”而不是“資源”,把地球視為一個復雜的自組織和自進化繫統,這個繫統的運行軌跡終無法提前知曉,因此需要的是一種預期和警覺謹慎的適應而不是先入為主。

    前言


    病毒還在肆虐,氣候持續變暖……地球隨時會展現出它猙獰的一面。我們一直以為自己可以強迫大自然屈服於我們這個物種,然而現實是我們不得不去適應不可預測的自然世界,人類真該為自己的自大無知感到羞恥。我們這個物種對於大自然逐漸顯現的威脅並沒有充分的準備。


    眾所周知,人類是地球上年輕的哺乳動物,隻有兩萬年的歷史。在這段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95% 以上),我們的生活幾乎就跟我們的靈長類同伴或其他哺乳動物一樣——在這片大地上覓食和捕獵,不斷適應季節的變化。我們在地球上留下的印記微不足道。1 是什麼發生了改變?我們怎麼變成了幾乎讓大自然屈服的掠奪者,而現在大自然正咆哮著要將我們驅逐?


    讓我們回頭看一眼有關人類這個有著特殊命運的物種的陳年往事。在 1794 年法國大革命的黑暗時期,哲學家馬奎斯·德·孔多塞 (Marquis de Condorcet) 提出了對未來的宏偉願景。其時,他正因“串通暴徒奪取法國政權”的罪名等著被送上斷頭臺。他在筆記中這樣寫道:“人類的纔能可以無限提升……人可以不斷地完善自己……這種對完美性的追求,從此將衝破一切阻礙它的力量,再也沒有什麼可以束縛住它,它將與天地同在。”


    孔多塞的斷言為後來的所謂“進步時代”提供了本體論的基礎。今天在我們看來,孔多塞對人類未來的展望顯得幼稚,甚至可笑。其實,進步隻不過是“人類是萬物之靈”這個古老信念的更新版本罷了。雖然我們勉強承認智人也是從遠古池塘中的微小生命進化而來的,但我們喜歡認為自己與眾不同。


    進入到現代,我們已經淡化了大部分的宗教色彩,但還是保留了上帝對亞當和夏娃的應許,即他們和他們的子孫後代將“統治海中的魚和空中的飛鳥,還有牛和土地,以及在地上爬行的所有動物”。3 我們仍然牢記著上帝對亞當和夏娃的承諾,卻拋棄了對上天應有的敬畏,這導致我們這個星球的生態繫統瀕臨崩潰。


    如果的確有什麼變化發生,那就是我們開始意識到人類從來沒有真正主宰過什麼,大自然的力量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大得多。當我們把自己放在“地球”這個更大的背景中看的話,人類這個物種的確微不足道。


    現在,世界各地的人都惶恐不安。殘酷現實面前。我們開始覺醒,人類這個物種對遍及地球的恐怖戕戮難辭其咎,洪澇、干旱、野火和颶風正在破壞和削弱世界各地的經濟和生態繫統;人們隱約感到,一些比人類更強大的、難以被傳統手段制服的自然力量從此環伺在人類左右且揮之不去,森氣逼人;人們開始意識到,自然界中的生物——包括人類這個物種——正越來越接近一個環境深淵,而且回頭無望。


    “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正在把地球引向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現在,這種警告開始從社會邊緣的聲音轉變成了主流。政府領導人、商界、金融界、學術界和廣大公眾開始全面質疑自己過去的生活理念。對這些理念我們曾經習以為常,也曾用它們來解釋我們存在的意義,靠它們去理解維護生存和安全這樣簡單的事實。


    “進步時代”正成過眼雲煙,無論意圖所在和目的所期,等待著歷史的評價和剖析。如今,世界各個角落出現了新穎、耳聞能詳且更加確定無疑的認知,即人類這個物種——應該重新思考一切……思考我們的世界觀、我們對經濟的理解、我們的治理形式、我們在時空裡的位置、我們人類基本的驅動力是什麼以及我們與地球的關繫。


    目前,這場討論充其量隻是剛剛開始,糟糕的是它可能無果而終。重新全面思考一切對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們有一條線索:我們用諸多不同的方式提出關於如何“適應”即將來臨的災難的問題,餐桌旁也好,我們工作、娛樂和生活的社區也罷,人們都在談論這個問題。


    反過來,“韌性”已成為我們無數場合聽到的定義性的新概念。這也是在一個“兵臨城下”、吉兇未卜的未來世界中我們如何重新定義自己的方法。“進步時代”已經讓位於“韌性時代”。重新思考我們人類的本質及其在地球上的位置標志著一次新旅程的開始,而今天的大自然恰是這個課堂。


    從進步時代到韌性時代的巨大轉變,已經觸發我們物種如何看待周邊世界在哲學、心理和思維上的廣泛調整。轉變的本質是我們物種在地球上全面重新定向時空。


    在時間維度上左右整個進步時代的是“效率”——追求優化對“自然資源”的侵占、消耗和摒棄,如此一來,增加社會的物質富裕,速度越來越快,用時越來越短,但代價是自然資源本身的枯竭。我們個人的時間取向和社會的時間節奏無不以效率為準繩。正是效率讓我們登上了地球優勢物種的制高點,但也是效率讓我們把自然世界推向毀滅。


    近,學術界甚至公司董事會和政府紛紛首次發聲,挑戰這種一度神聖的效率價值觀,這表明它對社會時間帶寬的鐵腕控制正在扼殺我們。那麼,我們如何重新思考我們的未來?


    如果說進步時代與效率觀念是如影隨形的,那麼韌性時代對時間的要求則體現出適應性。從效率到適應性在時間維度的急速變向成為人類物種的“重新入境卡”,遠離對自然世界進行分割和剝削,回歸到與讓地球生機盎然的各種環境力量的和諧相處的關繫中——它標志著在這個越來越難以捉摸的星球上重新定位自己。


    這種時間維度上的重新定線已經在影響到一些我們根深蒂固的假設,比如應該如何管理、衡量和評估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生活。從效率到適應性的轉變伴隨著經濟和社會的根本變化,例如,從生產力到再生性、從追求增長到促進繁榮、從所有權到使用權、從賣方-買方市場到提供方-用戶網絡、從線性過程到控制論過程、從縱向整合的規模經濟到橫向整合的規模經濟、從集中式價值鏈到分布式價值鏈、從知識產權到開源知識共享、從零和遊戲到網絡效應、從全球化到全球本土化、從消費主義到生態管理、從國內生產總值 (GDP) 到生活質量指標 (QLI)、從負值的外在性到循環性,以及從地緣政治到生物圈政治……


    近興起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在鋪設覆蓋整個地球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把人類從傳統的官僚制度中解放出來,也讓人類重新嵌入地球自身固有的“基礎設施”——水圈、岩石圈、大氣圈和生物圈,這些“新型”基礎設施讓人類集體超越工業時代。在21世紀的後半葉和更遠的時代,在新出現的經濟範式中,像“金融資本”這些工業時代的核心要素很可能將被以“生態資本”為基礎的新經濟秩序所超越。


    毫不奇怪,新的時間觀念伴隨著基本空間的重新定位。在進步時代,空間是被動的自然資源的代名詞,而治理就是把大自然作為財產進行管理的代名詞。而在韌性時代,空間則是由地球的各個“圈“組成,它們之間相互作用而建立起一個不斷進化的地球的過程、模式和流程。


    我們也剛剛開始明白,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命,都是以過程、模式和流動的形式存在的。處於科學探索前沿的新一代物理學家、化學家和生物學家們正在重新思考一個觀念,即我們這個物種是一種“自治”的存在,彼此之間相互作用,同時,也作用於自然界。他們開始發掘關於人性本質的不同故事,在此過程中也挑戰我們傳統上的“自治的自我”信仰。


    所有生物都是地球各個圈的延伸。岩石圈中的礦物質和營養物質、水圈中的水和大氣圈中的氧氣都以原子和分子的形式不斷地在我們體內快速流動。我們的DNA早已立下規定素在我們的細胞、組織和器官中隻是暫時存在,在我們生命的各種間歇點被不斷替代。盡管可能會讓人感到意外,但構成我們身體的大部分組織和器官在我們的一生中都會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例如,一個人的骨骼大約每10年就幾乎全部更新一次;人類肝髒大約每300到500天更新一次;胃內壁的細胞每5天內更新一次;腸道潘氏細胞每20天更新一次。一個成熟的成年人,從嚴格的物理角度來看,可能隻有十歲的年齡或更年輕。


    即便如此,我們的身體也不獨屬於我們自己,而是與許多其他生命形式——細菌、病毒、蛋白質、古生菌和真菌——共享的。事實上,人體組成中有超過一半的細胞和大部分DNA不是人類單屬,而是屬於寄生於我們體內各個角落和縫隙的其他動物。關鍵是地球上的所有物種和生態繫統並非“停滯”在我們體外,而是不斷地流入、流出我們的身體。我們每個人都是半透膜。無論從字面上看還是打比喻,我們都屬於這個星球——“人類在某種程度上與自然界分離”這樣的觀念應該被徹底擊破。


    我們與自然流動密不可分更加惟妙惟肖。像所有其他物種一樣,我們體內設置了大量的生物鐘,這些生物鐘不斷調整我們身體內部的節律,來適應晝夜變化,以及因地球每日自轉和每年繞太陽運行而造成的月球節律、季節變換和年度節律。近,我們還了解到,內源性和外源性的電磁場在人體內縱橫交錯於每一個細胞、組織和器官,也穿透整個地球。這些電磁場對建立模式至關重要,基因模式、細胞排列、身體形態都由這些模式決定,同時也協助維持身體機能。


    從存在的筋絡角度來說,我們屬於地球。就像我們重新思考時間性一樣,作為一個物種,我們對延伸的空間性的新理解也迫使我們重新評估人性的本質、我們與其他生物的關繫以及我們在地球上的位置。


    接下來,我們要對治理的本質以及我們如何將自己視為一個社會有機體進行新思考。在韌性時代,治理的性質已經從對自然資源的“主權”占有轉變為對區域性生態繫統的管理。就其本身而言,生物區域治理變得更具分布性,社區承擔著適應和管理地球生物圈上下延伸19公裡範圍的責任,這裡有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也是地球上的生命綻放區域。


    在這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我們打破文明與回歸自然之間的壁壘。長久以來,代議制民主一直被認為是公平和包容性的治理模式,現在,它被認為不斷背道而馳,令我們物種的每一個成員距離親近自然的要求漸行漸遠。隨著年輕一代成為生態區域治理的積極參與者,“代議制民主”已經開始逐步地為“分布式同行政治”讓路。


    在這個思潮新興的時代,原來勤勞高效的公民作為治理的旁觀者,的任務是投票給一小群民選官員,讓他們來代表自己的利益,如今,這些公民將部分權力交給了致力於管理他們所居住的生物區域的那些積極的同行所領導的公民大會。這已有先例,比如許多國家傳統上都建立了公民陪審團制度,陪審員們被要求在刑事和民事案件中對同為公民的被告做出有罪或無罪的判斷。


    在這個人類從進步時代向韌性時代邁進的歷史性轉折點,這些變化隻是冰山一角。隨著我們重新思考人類在這個高度生機勃勃的星球上的主導感,世界還會出現其他深不可測的變化,但如果我們要生存和繁榮,就必須適應這些變化。
    接下來的篇章是對人類歷史進程的一個回顧—從亞當和夏娃直立行走開始,到我們的祖先走出非洲大峽谷,來到開闊的大草原,然後再從那裡徒步穿越各大洲。


    我們這個物種是地球上偉大的旅行者,但我們追求的不僅僅是溫飽。我們內心蘊藏著更深層次、某種更加不安分的東西在躁動——這種感覺是其他生物所不具備的。無論承認與否,我們在不懈追尋的正是我們存在的意義。這就是促使我們行動與改變的東西。


    但是在旅途的某個地方,我們迷失了方向。對於人類在地球上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這個物種——像所有其他物種一樣——找到了不斷適應周圍環境的方法。後來,在一萬年前,隨著後一個冰河時代的結束和溫帶氣候的開始——這個地質世代被命名為全新世——我們開闢了一條普羅米修斯新路,迫使大自然適應我們人類。隨著五千年前農業帝國的興起,以及離我們更近一些的中世紀晚期的原始工業和現代工業革命(我們稱之為文明),對自然世界的統轄變成了人類進程的顯著特征。現在,我們的成功——如果我們可以稱其為成功的話——是用一個驚人的統計數據來衡量的。雖然人類隻占地球總生物量的0.5%,但到了2005年,我們使用了來自光合作用的淨初級產量的 24%。從目前的趨勢看,到2050年我們可能會使用地球多達 44%的淨初級產量,隻剩下56%的淨初級產量供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使用。6這顯然難以維持下去。我們全體人類已成為地球生命中的一個異類,而且正在將其他生物一道帶向新興人類世[2]地質時代的集體墓地。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這個物種與其他生物不同,具有羅馬兩面神的面孔。如果我們是攪局者,我們也是救贖者。幸好我們的神經回路具備一種特殊品質——共情衝動——它已經顯示出自身的彈性和無限延展的能力。正是這種稀有而珍貴的屬性得到進化,人類纔能在攪局者與救贖者角色轉換的起伏跌宕中一次次攀上人性。近年來,年輕的一代人開始將共情衝動擴展到我們這個物種之外,擴展到其他生物身上,它們都屬於進化家族的成員。這就是生物學家所說的親生命意識——這是一個前方新征程上充滿希望的跡像。


    人類學家告訴我們,人類是地球上適應性的物種之一。問題是,我們是否會利用這一決定性的屬性來同化回歸自然,並順從自然的規律,以謙遜、正念和批判性思維,重返大自然的懷抱。這將允許我們人類和延展的生物大家庭再現繁榮。從使自然適應我們人類到人類適應自然的巨大轉變要求我們放棄傳統的培根式的科學研究方法,這種方法強調攫取自然的秘密並視地球為人類專屬消費的資源和商品。取而代之,我們需要掌握一種全新的科學範式——新一代科學家稱之為復雜的適應性社會/生態繫統思維(簡稱CASES)。這種新的科學觀方法論把自然視為“生命之源”而不是“資源”,把地球視為一個復雜的自組織和自進化繫統,這個繫統的運行軌跡終無法提前知曉,因此需要的是一種預期和警覺謹慎的適應而不是先入為主。


    一個再野化過程中的星球將考驗我們人類集體的勇氣和奮鬥精神。希望在這個韌性時代,我們現在踏上的這個旅程會引導我們前往一個新的伊甸園,但這一次我們不是作為主人,而是與其他生物為血緣之親,在那裡,我們共享地球家園。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