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第三次合力效應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管理
    【市場價】
    761-1104
    【優惠價】
    476-690
    【作者】 王宗軍 
    【所屬類別】 圖書  管理  一般管理學  管理學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809026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8090261
    叢書名:中國式創新理論與實踐研究叢書

    作者:王宗軍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3月 


        
        
    "

    編輯推薦

    本書在對次合力效應與第二次合力效應深入解讀的基礎上,結合現有相關文獻和資料,對第三次合力效應——集成創新驅動進行了細致、詳實的理論分析,從特點、形成機制、風險識別、未來藍圖等維度對第三次合力效應產生和發展做了全面的刻畫。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要內容由五個章節構成:章,合力效應——集成創新驅動的理論基礎。這一章節首先對集成創新、合力的概念和內涵進行了界定,接著全面分析了合力效應——集成創新驅動的內涵以及理論支撐,通過對國內外研究現狀的總結後簡要概括了合力效應——集成創新驅動的研究意義。第二章,次合力效應——集成創新驅動。這一章節首先從基本情況、特點、影響因素等維度對次合力效應做了細致分析,然後深刻探討了次合力效應的形成機理以及帶來的影響,從而對中國錯失次合力效應的原因進行主要分析。第三章,第二次合力效應——集成創新驅動。這一章節首先從基本情況、特點、影響因素等維度對第二次合力效應做了細致分析,然後深刻探討了第二次合力效應的形成機理以及帶來的影響,從而對中國錯失第二次合力效應的原因進行主要分析。第四章,中國創新之路。中國式創新的順利發展離不開其成熟的生產制造能力、良好的市場基礎、崛起的科研水平、創新人纔的成長、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凝聚中國力量的精神紐帶。這一章節將從上述七個方面對“中國式創新”的要素進行詳細分析。第五章,第三次合力效應——集成創新驅動。這一章節首先對第三次合力效應發生在中國的必然性進行詳細剖析,接著在此基礎上總結了第三次合力效應的形成機制、風險識別及未來的發展藍圖,後從六個方面深刻闡釋了如何更好地發揮第三次合力效應的作用並提供指導性建議。

    作者簡介
    王宗軍,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原院長、博士、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現任全國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副理事長、*科技委管理學部委員、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技術與創新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戰略研究培育基地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商科教育分會副會長、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特聘專家、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會委員、湖北省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湖北省技術經濟 管理現代化研究會理事長、湖北省社科聯委員、湖北省技術創新軟科學研究基地主任、武漢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王宗軍教授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深耕學術厚土,致力於管理學領域前沿問題研究,圍繞評價理論與方法、創新與戰略管理、金融風險管理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繫列創新性研究成果,是中國繫統研究企業技術經濟評價繫統分析、指標體繫、評價模型建立、評價繫統開發的重要學者,是深入研究創新與戰略管理的中國學派。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完成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1項,推動了湖北省創新型企業創造與發展;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為中國低碳經濟建立了多維評價體繫和可視化平臺;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863”計劃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15餘項、企業委托課題50餘項。在國內外重要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創新能力與技術戰略》、《中國式創新導論》等著作5部。調研企業600餘家,為中國20餘個地方政府及50多家企業進行診斷並制定了發展戰略、或創新戰略、或決策平臺、或相關政策,指導百餘家企業進行了企業轉型升級。授予中國技術經濟學會成立40年突出貢獻獎、獲評2014年湖北省社科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積極建言獻策,作為*戰略研究培育基地主任,上報的兩篇政策建議被*科學技術委員會《專家建議》采用刊登(2014年第2期、2021年第4期),並上報黨和國家領導人參閱;擔任武漢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為武漢市的發展提供專家建議,特別是在2020年疫情爆發後,為武漢市人民政府提供專家建議17份,有10份被采納或獲得批示,為武漢市疫情防控做出了貢獻。

    王宗軍,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原院長、博士、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現任全國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副理事長、*科技委管理學部委員、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技術與創新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戰略研究培育基地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商科教育分會副會長、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特聘專家、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會委員、湖北省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湖北省技術經濟&管理現代化研究會理事長、湖北省社科聯委員、湖北省技術創新軟科學研究基地主任、武漢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王宗軍教授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深耕學術厚土,致力於管理學領域前沿問題研究,圍繞評價理論與方法、創新與戰略管理、金融風險管理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繫列創新性研究成果,是中國繫統研究企業技術經濟評價繫統分析、指標體繫、評價模型建立、評價繫統開發的重要學者,是深入研究創新與戰略管理的中國學派。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完成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1項,推動了湖北省創新型企業創造與發展;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為中國低碳經濟建立了多維評價體繫和可視化平臺;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863”計劃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15餘項、企業委托課題50餘項。在國內外重要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創新能力與技術戰略》、《中國式創新導論》等著作5部。調研企業600餘家,為中國20餘個地方政府及50多家企業進行診斷並制定了發展戰略、或創新戰略、或決策平臺、或相關政策,指導百餘家企業進行了企業轉型升級。授予中國技術經濟學會成立40年突出貢獻獎、獲評2014年湖北省社科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積極建言獻策,作為*戰略研究培育基地主任,上報的兩篇政策建議被*科學技術委員會《專家建議》采用刊登(2014年第2期、2021年第4期),並上報黨和國家領導人參閱;擔任武漢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為武漢市的發展提供專家建議,特別是在2020年疫情爆發後,為武漢市人民政府提供專家建議17份,有10份被采納或獲得批示,為武漢市疫情防控做出了貢獻。

    目錄
    章“合力效應”研究導論/ 1

    節什麼是“合力”/ 1

    一、力/ 1

    二、合力/ 2

    章“合力效應”研究導論/ 1



    節什麼是“合力”/ 1



    一、力/ 1



    二、合力/ 2



    第二節利用“合力”思想解讀經濟社會現像的歷史淵源/ 3



    一、國內外“合力”研究綜述/ 3



    二、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中的“合力”思想/ 5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繫中的“合力”思想/ 6



    第三節“合力效應”的提出/ 7



    一、“合力論”思想/ 7



    二、“合力效應”的界定/ 8



    第四節為何要引入合力效應來研究經濟社會重大變革?/ 8



    一、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增進理論創新的自覺性/ 8



    二、總結合力效應運行規律,為第三次合力效應的實現獻言

    獻策/ 9



    三、從“合力”視角為中國崛起把脈問診,符合經濟發展需要/ 9



    第五節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次合力效應已箭在弦上/ 10



    一、第三次合力效應的形成是大勢所趨/ 10



    二、中國有能力引領第三次合力效應/ 11





    第二章歷史上前兩次合力效應的內在邏輯/ 13



    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經濟運行制度體繫支撐/ 15



    一、次合力效應與英國制度體繫的發展歷程/ 17



    二、第二次合力效應與美國制度體繫的演進邏輯/ 21



    第二節重商主義社會氛圍的培育/ 26



    一、次合力效應中英國重商主義社會氛圍的培育/ 26



    二、第二次合力效應中美國重商主義社會氛圍的培育/ 30



    第三節生產制造能力與水平的穩步提升/ 35



    一、次合力效應中英國制造能力與水平的提升/ 36



    二、第二次合力效應中美國制造能力與水平的提升/ 37



    第四節時代機遇下科學技術的進步/ 40



    一、次合力效應中英國科學技術的發展/ 40



    二、第二次合力效應中美國科學技術的發展/ 42



    第五節思想文化的有力引領/ 45



    一、次合力效應中英國的新經濟思潮/ 46



    二、第二次合力效應中美國移民文化、精神理念及外交

    政策/ 49



    第六節經濟社會的新一輪大重構/ 52



    一、次合力效應對英國與世界經濟社會的影響/ 52



    二、第二次合力效應對美國及世界經濟社會的影響/ 56



    第七節合力效應的復雜性、動態變化性/ 59



    一、合力效應的復雜、動態變化性特征/ 59



    二、次合力效應到第二次合力效應的跨越/ 61







    第三章中國與前兩次合力效應及李約瑟之謎/ 64



    節由盛轉衰的近代中國:中國錯過了什麼?/ 64



    一、古代中國的繁盛/ 64



    二、近代中國的落後/ 67



    第二節中國的落後——中國與前兩次合力效應/ 69



    一、中國錯過次合力效應的原因分析/ 69



    二、中國錯過第二次合力效應的原因分析/ 78



    第三節中國的覺醒——中國的發展奇跡/ 84



    一、中國工業革命的爆發/ 85



    二、中國道路的探索/ 86







    第四章為什麼第三次合力效應將首先發生在中國/ 87



    節第三次合力效應的實踐基礎——中國式創新的

    發展/ 89



    一、成熟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 89



    二、良好的市場基礎與有效的市場戰略/ 90



    三、不斷提升的科研水平/ 91



    四、政府的支持與推動/ 92



    五、創新人纔成長與創新生態體繫構建/ 94



    六、凝聚中國力量的精神紐帶/ 95



    第二節第三次合力效應的催化劑——中國的比較優勢/ 96



    一、世界工廠地位難撼,生產制造能力強大/ 96



    二、市場規模龐大,大國經濟效應凸顯/ 98



    三、產業化能力強大,產業鏈供應鏈完整/ 101



    四、有為政府推動,制度優勢顯著/ 103



    五、人纔紅利厚植,創新集群彙聚/ 105



    六、民族精神鍛鑄,中國力量凝聚/ 106



    第三節第三次合力效應形成的作用機制/ 108



    一、第三次合力效應的發展基礎/ 110



    二、第三次合力效應的動力之源/ 112



    三、第三次合力效應的重要保障/ 113



    四、第三次合力效應的精髓與紐帶/ 113







    第五章積極促成第三次合力效應的應對之策/ 115



    節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搶占科技制高點/ 115



    第二節培育超大規模國家競爭優勢,建立全國統一大

    市場/ 118



    第三節科學精準實施宏觀調控,深化“放管服”改革/ 120



    第四節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構建新發展

    格局/ 121



    第五節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持續推進協調發展與共同

    富裕/ 122



    第六章第三次合力效應與中美英三國國力預測分析/ 123



    節中美英經濟實力對比預測分析/ 123



    一、中國經濟機遇與挑戰並存/ 123



    二、中美英等國家GDP增速預測/ 125



    第二節中美英科技實力對比預測分析/ 128



    一、中美英科技實力對比分析/ 129



    二、中美英科技實力預測分析/ 133



    第七章第三次合力效應的未來藍圖/ 135



    節世界經濟格局大重構/ 135



    一、世界經濟區域化趨勢增強/ 135



    二、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上升/ 136



    三、新興經濟體加速崛起/ 137



    第二節中國經濟順勢騰飛/ 138



    一、中國經濟邁向重質量新階段/ 138



    二、中國經濟的“後來者優勢”/ 139



    三、中國經濟的比較優勢/ 140



    第三節科技創新跨越發展/ 141



    一、科技創新激活經濟動能/ 141



    二、數字智能賦能轉型發展/ 142



    三、理念變革引領創新風潮/ 143



    第四節綠色生態經濟轉型/ 144



    一、世界綠色生態經濟轉型/ 144



    二、綠色技術創新助推綠色發展/ 145



    三、中國綠色生態經濟轉型/ 146



    四、邁向全面綠色發展的生態社會/ 148





    參考文獻/ 149

    前言
    葉恩華教授在《創新驅動中國:中國的下一個戰略優勢》中指出:中國式創新的形成離不開三大重要因素的合力,即成熟智能的生產制造能力、規模龐大的本土市場和迅速崛起的科研水平,由此造就了中國的崛起,也將繼續推動中國走向繁榮。葉恩華教授還指出,在人類近代史上,這種合力效應隻出現過兩次:次工業革命後的英國和二戰後的美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經濟社會變革之際,我認為人類歷史上“第三次合力效應”的星星之火已然聚集。我從葉教授“合力論”中獲得了啟發。我認為:引入“合力效應”這一全新概念來研究科技革命背景下的經濟社會變革,從全新視角豐富了現時代後發國家超越追趕路徑的研究,為我國在“第三次合力效應”中實現突破式發展提供了現實啟示。本書以“第三次合力效應”為研究主題,不但統籌考慮了科技新範式對經濟社會的變革性作用,而且將科技、市場、制造業、政治、人纔、國際環境等多方面、多維度因素整合到一個理論分析框架中,旨在獲得創新性理論發現。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經濟不穩定、不確定性程度增加,世紀疫情仍未結束,經濟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包括社會穩定、能源安全、地緣政治在內的多個方面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重創現行的國際分工體繫。人類正面臨著自二戰結束以來史無前例的全球性經濟、政治、健康等多重危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蓄勢待發,並成為經濟社會破局、刺激經濟復蘇以及重塑全球經濟社會結構的關鍵要素。每一次危機都是對既有格局的重塑,每一次變局也孕育著新的機遇。在人類歷史上的次合力效應與第二次合力效應中,中國遠離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與世界科技強國差距顯著,而今的第三次合力效應將為我國提供躋身世界創新強國的歷史契機。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爆發之際,我認為世界史上第三次合力效應已箭在弦上,而第三次合力效應的主導國家將是擁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國。中國既具備第三次合力效應形成的實踐基礎,又在市場、制造業、人纔等方面具備特有的比較優勢,加之中華兒女千百年來鑄造的喫苦耐勞、奉獻犧牲的民族精神所積聚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國正以獨具特色的集成創新驅動人類歷史上第三次合力效應的形成。本書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運用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積極進行理論創新,引入“合力效應”這一全新的概念來探究科技革命背景下經濟社會重大變革規律,力求探究次合力效應與第二次合力效應發生的作用機制,總結歸納英美兩國在這兩次合力效應中的經驗與教訓,試圖在“合力”思維的視域下找出次工業革命後的英國以及二戰後的美國成功之經驗,以助於打開我國“第三次合力效應”的“大門”。本書共分為七章。章為“合力效應研究導論”。這一章闡述了利用“合力”思想解釋經濟社會現像的歷史淵源,開創性界定了“合力效應”的內涵,解釋了本書引入合力效應來研究經濟社會重大變革的原因,後提出了中國正在引領人類歷史上“第三次合力效應”的重大論斷。第二章為“歷史上前兩次合力效應的內在邏輯”。這一章研究了歷史上前兩次合力效應的內在邏輯。第三章為“中國與前兩次合力效應及李約瑟之謎”。這一章探討了在前兩次合力效應中中國落後於世界的根本原因,以及中國在僅僅一代人的時間裡追趕上前兩次合力效應水平的秘訣。第四章為“為什麼第三次合力效應將首先發生在中國”。這一章探究了中國在第三次合力效應形成過程中的實踐基礎和比較優勢,從發展基礎、動力之源(催化劑)、作用機制等方面進行了解讀。第五章為“積極促成第三次合力效應的應對之策”。基於前文的分析,這一章提出了關於中國有效促成第三次合力效應的對策建議。第六章為“第三次合力效應與中美英三國國力預測分析”。這一章結合第三次合力效應的演變趨勢,對未來中美英三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進行了預測分析。第七章為“第三次合力效應的未來藍圖”。這一章描繪了第三次合力效應中經濟、社會、科技等多方面的未來藍圖。本書由我提出寫作大綱,經研究團隊討論後確定了全書的章節結構。前言和章由我撰寫;張弦參與了第四章、第五章的撰寫;羅文藝參與了第二章、第三章的撰寫;張弦、羅文藝、張悅朋、嚴欽豪共同參與了第六章、第七章的撰寫。感謝幫我審讀書稿的博士生李承釗、汪鵬,碩士生張洗月,他們提出了很多寶貴建議,提高了本書的可讀性。鋻於本書涉及的內容包羅萬像,且充滿了不確定性,本書的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葉恩華教授在《創新驅動中國:中國的下一個戰略優勢》中指出:中國式創新的形成離不開三大重要因素的合力,即成熟智能的生產制造能力、規模龐大的本土市場和迅速崛起的科研水平,由此造就了中國的崛起,也將繼續推動中國走向繁榮。葉恩華教授還指出,在人類近代史上,這種合力效應隻出現過兩次:次工業革命後的英國和二戰後的美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經濟社會變革之際,我認為人類歷史上“第三次合力效應”的星星之火已然聚集。我從葉教授“合力論”中獲得了啟發。我認為:引入“合力效應”這一全新概念來研究科技革命背景下的經濟社會變革,從全新視角豐富了現時代後發國家超越追趕路徑的研究,為我國在“第三次合力效應”中實現突破式發展提供了現實啟示。本書以“第三次合力效應”為研究主題,不但統籌考慮了科技新範式對經濟社會的變革性作用,而且將科技、市場、制造業、政治、人纔、國際環境等多方面、多維度因素整合到一個理論分析框架中,旨在獲得創新性理論發現。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經濟不穩定、不確定性程度增加,世紀疫情仍未結束,經濟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包括社會穩定、能源安全、地緣政治在內的多個方面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重創現行的國際分工體繫。人類正面臨著自二戰結束以來史無前例的全球性經濟、政治、健康等多重危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蓄勢待發,並成為經濟社會破局、刺激經濟復蘇以及重塑全球經濟社會結構的關鍵要素。每一次危機都是對既有格局的重塑,每一次變局也孕育著新的機遇。在人類歷史上的次合力效應與第二次合力效應中,中國遠離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與世界科技強國差距顯著,而今的第三次合力效應將為我國提供躋身世界創新強國的歷史契機。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爆發之際,我認為世界史上第三次合力效應已箭在弦上,而第三次合力效應的主導國家將是擁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國。中國既具備第三次合力效應形成的實踐基礎,又在市場、制造業、人纔等方面具備特有的比較優勢,加之中華兒女千百年來鑄造的喫苦耐勞、奉獻犧牲的民族精神所積聚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國正以獨具特色的集成創新驅動人類歷史上第三次合力效應的形成。本書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運用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積極進行理論創新,引入“合力效應”這一全新的概念來探究科技革命背景下經濟社會重大變革規律,力求探究次合力效應與第二次合力效應發生的作用機制,總結歸納英美兩國在這兩次合力效應中的經驗與教訓,試圖在“合力”思維的視域下找出次工業革命後的英國以及二戰後的美國成功之經驗,以助於打開我國“第三次合力效應”的“大門”。本書共分為七章。章為“合力效應研究導論”。這一章闡述了利用“合力”思想解釋經濟社會現像的歷史淵源,開創性界定了“合力效應”的內涵,解釋了本書引入合力效應來研究經濟社會重大變革的原因,後提出了中國正在引領人類歷史上“第三次合力效應”的重大論斷。第二章為“歷史上前兩次合力效應的內在邏輯”。這一章研究了歷史上前兩次合力效應的內在邏輯。第三章為“中國與前兩次合力效應及李約瑟之謎”。這一章探討了在前兩次合力效應中中國落後於世界的根本原因,以及中國在僅僅一代人的時間裡追趕上前兩次合力效應水平的秘訣。第四章為“為什麼第三次合力效應將首先發生在中國”。這一章探究了中國在第三次合力效應形成過程中的實踐基礎和比較優勢,從發展基礎、動力之源(催化劑)、作用機制等方面進行了解讀。第五章為“積極促成第三次合力效應的應對之策”。基於前文的分析,這一章提出了關於中國有效促成第三次合力效應的對策建議。第六章為“第三次合力效應與中美英三國國力預測分析”。這一章結合第三次合力效應的演變趨勢,對未來中美英三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進行了預測分析。第七章為“第三次合力效應的未來藍圖”。這一章描繪了第三次合力效應中經濟、社會、科技等多方面的未來藍圖。本書由我提出寫作大綱,經研究團隊討論後確定了全書的章節結構。前言和章由我撰寫;張弦參與了第四章、第五章的撰寫;羅文藝參與了第二章、第三章的撰寫;張弦、羅文藝、張悅朋、嚴欽豪共同參與了第六章、第七章的撰寫。感謝幫我審讀書稿的博士生李承釗、汪鵬,碩士生張洗月,他們提出了很多寶貴建議,提高了本書的可讀性。鋻於本書涉及的內容包羅萬像,且充滿了不確定性,本書的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在線試讀
    創新是國家發展和民族進步的直接動力。作為後發國家技術追趕的代表,中國的創新成果已然受到世界的廣泛認可,“中國式創新”也成為業界和學界中的熱詞。然而,目前針對“中國式創新”的探討尚處於起步階段,學界並未就“中國式創新”的定義、內涵及要素等給出權威的解釋。有人認為“中國式創新”就是簡單的模仿和復制,與傳統原始創新的概念有很大差別;也有人指出,“中國式創新”根植於中國的特殊情境,依托於廣闊的本土市場,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創新模式。為了深化業界和學界對“中國式創新”的理解,中國式創新理論與實踐研究叢書擬從理論架構、案例分析、評價分析以及生態繫統分析等維度出發,對“中國式創新”進行一個完整且清晰的詮釋。本研究叢書目前包括以下書目:《中國式創新導論》《中國式創新的典型案例》《中國式創新評價》《中國式創新的生態繫統》等。

    《中國式創新導論》以我國的創新背景、創新環境和發展歷程為切入點,結合現有相關文獻和資料,對“中國式創新”進行細致、翔實的理論分析,從特點、要素和趨勢等維度對“中國式創新”的產生和發展進行全面的刻畫。此外,該書還通過中西創新模式的對比,發掘“中國式創新”所暴露出的問題,並從多個主體層面提出了改良建議。與其他“中國式創新”理論書籍相比,《中國式創新導論》不僅試圖解釋“什麼是中國式創新?”,更致力於揭示“中國式創新”的內涵及要素,力圖為國家創新政策制定者、企業創新推行者和廣大投身於創新創業的群眾提供一個清晰的“中國式創新”理論框架,以確保各個創新活動參與者能夠正確認識中國式創新的特質,並積極投身於“中國式創新”的浪潮中。


    創新是國家發展和民族進步的直接動力。作為後發國家技術追趕的代表,中國的創新成果已然受到世界的廣泛認可,“中國式創新”也成為業界和學界中的熱詞。然而,目前針對“中國式創新”的探討尚處於起步階段,學界並未就“中國式創新”的定義、內涵及要素等給出權威的解釋。有人認為“中國式創新”就是簡單的模仿和復制,與傳統原始創新的概念有很大差別;也有人指出,“中國式創新”根植於中國的特殊情境,依托於廣闊的本土市場,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創新模式。為了深化業界和學界對“中國式創新”的理解,中國式創新理論與實踐研究叢書擬從理論架構、案例分析、評價分析以及生態繫統分析等維度出發,對“中國式創新”進行一個完整且清晰的詮釋。本研究叢書目前包括以下書目:《中國式創新導論》《中國式創新的典型案例》《中國式創新評價》《中國式創新的生態繫統》等。

    《中國式創新導論》以我國的創新背景、創新環境和發展歷程為切入點,結合現有相關文獻和資料,對“中國式創新”進行細致、翔實的理論分析,從特點、要素和趨勢等維度對“中國式創新”的產生和發展進行全面的刻畫。此外,該書還通過中西創新模式的對比,發掘“中國式創新”所暴露出的問題,並從多個主體層面提出了改良建議。與其他“中國式創新”理論書籍相比,《中國式創新導論》不僅試圖解釋“什麼是中國式創新?”,更致力於揭示“中國式創新”的內涵及要素,力圖為國家創新政策制定者、企業創新推行者和廣大投身於創新創業的群眾提供一個清晰的“中國式創新”理論框架,以確保各個創新活動參與者能夠正確認識中國式創新的特質,並積極投身於“中國式創新”的浪潮中。









    基於中國式創新的發展現狀,《中國式創新的典型案例》擬從典型企業和代表性成果兩個維度篩選相關的研究對像,並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案例分析。其中典型企業將重點介紹華為、海爾、小米、海康威視等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歷程以及它們對“中國式創新”的詮釋,力圖提煉出中國式創新企業成長軌跡中的共通點。代表性成果則主要以共享單車、移動支付、高速鐵路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產出為例,挖掘這些成果產出背後的故事,並據此總結“中國式創新”的主要特點。通過對這些典型案例進行細致分析,不僅可以幫助創業者們更好地把握時機,同時也為傳統老牌企業的中國式創新轉型提供新思路。不同於已有的案例書籍,該書在進行案例研究時將更多地采用對比分析的方式,且在必要之處引入簡單的實證分析,以更好地佐證案例分析的結果。

    《中國式創新評價》致力於構建“中國式創新”的科學評價體繫,並通過對“中國式創新”的各個層面進行定量評價,揭示“中國式創新”中的各行業和各地區之間的差異性,挖掘“中國式創新”中存在的弊病。此外,基於“中國式創新”的評價分析,該書擬從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為“中國式創新”的發展獻計獻策。與其他關於創新評價的書籍不同,《中國式創新評價》將分別從宏觀及微觀兩個維度構建“中國式創新”的評價體繫,其中微觀層面的評價體繫主要用於對企業的中國式創新能力進行評價,宏觀層面的評價體繫則用於對行業和區域的中國式創新能力進行評價。對於評價指標的選取,該書將以《中國式創新導論》中所歸納的六大要素為基礎,結合中國的創新情景,分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進行指標提取。需要強調的是,采用單一的評價建模方法所得出的評價體繫可能並不完善,因此該書擬結合多種建模方法,構建集成評價模型。

    《中國式創新的生態繫統》擬將生態繫統理論引入“中國式創新”的研究,以求更好地揭示“中國式創新”的演化趨勢,提高“中國式創新”的可持續性。需要指出的是,由於中國式創新生態繫統與傳統的創新生態繫統有顯著的差異,因此,在構建繫統的過程中,該書計劃將“情景因素”及“精神因素”等引入繫統模型。具體來說,該書將重點探討以下兩方面的內容:其一,建立中國式創新生態繫統的繫統動力學模型,並設置繫統中各要素之間的作用關繫和大小;其二,運用繫統仿真技術,分析中國式創新生態繫統的演化趨勢,並預測繫統中各要素的發展進程。通過對中國式創新生態繫統的研究不僅有助於政府及監管部門更好地把握中國式創新的發展趨勢,並據此設置合理的創新扶持政策,同時也可以為企業家和創業者提供中國式創新的發展方向,以便形成推動中國創新發展的合力。

    中國式創新理論與實踐研究叢書是一套學術性論著,因此更加適合創新管理的研究者及相關專業的學生閱讀。該研究叢書對“中國式創新”的相關理論基礎進行了全面的解釋和說明,並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探討“中國式創新”的評價體繫及生態繫統,為學界對“中國式創新”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鋻於“中國式創新”已經成為社會各界中的熱詞,為了提高本叢書的普及度,讓更多的讀者深刻認識“中國式創新”的內涵,筆者盡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語句進行論述。然而,“中國式創新”是一個相對新穎的概念,可參考的文獻及觀點較少,因此,本叢書尚存在某些錯誤和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9年10月於武漢喻家山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