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擺脫共情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管理
    【市場價】
    883-1280
    【優惠價】
    552-800
    【作者】 (加)保羅 布盧姆(Paul 
    【所屬類別】 圖書  管理  一般管理學  管理學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9353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3093531
    作者:(加)保羅?布盧姆(Paul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

    產品特色

    /

    編輯推薦

    • 《紐約時報》年度zui佳圖書!

    • 提出顛覆性的觀點,讓你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決策,重新審視各種社會事件背後的“推手”!


       共情背後充滿狹隘、偏見和非理性,會阻礙我們做出明智的決策;


       所謂知己,不是跟你一起笑一起哭,而是能深刻地理解彼此;


       隻有理解而非共情孩子的痛苦,纔能與孩子建立更加深度且長久的聯結;


       為什麼咪蒙等媒體總是能輕易煽動大家的情緒;


       網絡噴子的狂歡,就是共情的狂歡……



    • 提出革命性的決策和行為法則,想要做出明智的道德決策,也應該依賴理性而非共情,聽從大腦而非心髒!


       若理性不存在,則善良無意義,因而我們要學會改變、塑造、引導和制約共情 ,同時強化理性和自我控制能力,避免共情帶來的狹隘和偏見。



    • 耶魯大學超受歡迎教授保羅·布盧姆重磅新作!


       保羅·布盧姆是全球知名的心理學家,他的心理學導論是耶魯大學zui受歡迎的公開課之一,全球有上千萬人觀看、學習,而本書就彙集了他*的思考。



    • 西安交通大學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喻豐作序推薦,《出版人周刊》、《經濟學人》、史蒂芬·平克、薩姆·哈裡斯等眾多媒體、大咖鼎力推薦。

    • 湛廬文化出品。

     
    內容簡介

    • 人們通常認為,共情是善良的源泉,很多社會問題的出現都是因為人們沒有足夠的共情能力。但是,保羅·布盧姆在本書中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共情是很多不公平、不道德現像的主要誘因之一,而且相比於帶來的積極作用,共情帶來的消極作用更為普遍。

    • 當然,布盧姆並不是徹底地反對共情。他認為共情可以分為兩類,即認知共情和情緒共情。通過本書的論述,他告訴我們,情緒共情是一種非常狹隘的情緒,它迎合了人們的偏見,常常會影響人的理性判斷,甚至會導致暴力和惡行,讓世界變得更加糟糕。共情就像一盞聚光燈,帶有個人偏見,隻能照亮特殊的那一塊,而許許多多其他的事物就這樣沉入了黑暗之中。

    • 布盧姆的觀點是基於突破性的科學發現而提出的,他認為,個人和國家所做出的很多非理性的決定都是因為共情這種錯位的情感。在本書中,布盧姆以精準和有趣的文字展現了共情如何在方方面面扭曲人們的判斷,並告訴我們,想要做出更明智的行為和道德決策,我們需要:依賴理性而非情緒共情,聽從大腦而非心髒。

    作者簡介

    [加]保羅·布盧姆(Paul Bloom)



    • 知名認知心理學家和發展心理學家、耶魯大學公開課zui受歡迎教授、TED演講人。

    • 布盧姆是耶魯大學zui受歡迎、zui風趣的心理學教授之一。他的心理學導論課是耶魯大學zui受歡迎的公開課之一,全球有上千萬人觀看、學習這一公開課的視頻。

    • 布盧姆是《科學》雜志評出的Twitter上zui有影響力的50位明星科學家之一,美國哲學與心理學協會前任主席,《行為與腦科學》雜志聯合主編。

    • 布盧姆因出色的研究和教學工作而獲獎無數。他的文章屢見於《紐約時報雜志》《自然》《紐約客》《科學》等刊物。著有暢銷書《善惡之源》《快感:為什麼它讓我們欲罷不能》。

    目錄
    推薦序 我們能否理性地去共情
    引 言 別以為你真的了解共情

    第 1 章 情緒共情VS. 認知共情:感性與理性的兩面
    共情是拯救世界的良藥嗎
    共情會如何導致不公平現像
    共情不等於道德或善良
    共情的聚光燈效應
    認知共情是每個人的武器
    8 個有關共情的錯誤觀點
    行為升級:千萬別把共情當成道德指南!

    第 2 章 共情是怎麼產生的:神經科學的三大發現
    如何用神經科學研究共情

    推薦序    我們能否理性地去共情


    引    言    別以為你真的了解共情


     


    第 1 章    情緒共情VS. 認知共情:感性與理性的兩面


    共情是拯救世界的良藥嗎


    共情會如何導致不公平現像


    共情不等於道德或善良


    共情的聚光燈效應


    認知共情是每個人的武器


    8 個有關共情的錯誤觀點


    行為升級:千萬別把共情當成道德指南!


     


    第 2 章    共情是怎麼產生的:神經科學的三大發現


    如何用神經科學研究共情


    發現1:共情是鏡在起作用


    發現2:共情體驗受個人判斷影響


    發現3:理解不等於感受


    共情的動機本質上是自私的嗎


    共情能力可以測量嗎


    行為升級:別把共情能力當成評價他人的標準


     


    第 3 章    共情與決策:做好事,更要有能力做好事


    可識別受害者效應:你會為誰慷慨解囊


    選擇性聚焦:你能看到哪些人的痛苦


    小心!別掉進共情的陷阱


    方法1:做一個有效利他主義者


    方法2:減弱自己生活的分量


    行為升級:決策前,理性判斷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


     


    視角延伸1    共情會影響人的政治立場嗎


    自由派與保守派有什麼不同


    自由派人士的共情能力更強?


    共情在政治生活中扮演著什麼角色


     


    第 4 章    共情與親密關繫:考慮對方的考慮,而非感受對方的感受


    共情能力太強會讓人更不開心嗎


    多一點仁慈,少一點共情


    共情使人變成過於黏人的朋友


    共情使人變成溺愛孩子的父母


    共情使醫生的精神不堪重負


    共情使患者忽略醫生的專業能力


    與陌生人相處,關鍵是度的平衡


    行為升級:用理解取代感受,成為更好的朋友或父母


     


    視角延伸2     共情能引發利他行為嗎


    自私的基因創造出利他的動物


    共情並非利他行為的基礎


     


    第 5 章    共情與暴力:先思考再行動,而不是先共情再行動


    德化差距:純粹邪惡神話的源頭


    善的信念也會開出惡之花


    共情如何看待成本效益評估


    共情是如何引發暴力的


    精神病態的核心是缺乏共情嗎


    共情能防止去人性化嗎


    行為升級:學會改變、塑造、引導和制約共情


     


    第 6 章    共情不能讓你善良,理性纔能讓你強大


    理性能夠完全取代情緒的作用嗎


    人是物理動物,也是理性動物


    為什麼人會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行為


    非理性行為是不可避免的


    推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必要性


    政治領域的非理性與推理能力無關


    理性,我們心中的法官、行為的導師


    行為升級:保有共情,但強化推理和自我控制能力


     


    致謝

    前言
    我們能否理性地去共情

    我不是在和稀泥。
    幾周前,一組研究者在證明人們撿到的錢包裡錢多反而更容易歸還時,順手發現,中國人對丟失錢包的歸還率是全球極低的。這項研究引發了爭議,愛國學者甚至民眾都表示不忿並指責該研究的設計存在問題。毋庸置疑,凡是研究皆有問題。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項研究也能說明,中國人對陌生人的幫助相對不算多。如果看一下聯合國的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你會發現,中國近幾年都穩居中遊。在構成幸福的要素中,中國的社會支持比較好,但慷慨卻很低。社會支持通常是熟人所給予的,而慷慨的對像是陌生人。我們的文化似乎缺乏對陌生人的道德關懷,關於這一點,有一種可能是熟人容易引起共情。

    我們能否理性地去共情


     


    我不是在和稀泥。


    幾周前,一組研究者在證明人們撿到的錢包裡錢多反而更容易歸還時,順手發現,中國人對丟失錢包的歸還率是全球極低的。這項研究引發了爭議,愛國學者甚至民眾都表示不忿並指責該研究的設計存在問題。毋庸置疑,凡是研究皆有問題。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項研究也能說明,中國人對陌生人的幫助相對不算多。如果看一下聯合國的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你會發現,中國近幾年都穩居中遊。在構成幸福的要素中,中國的社會支持比較好,但慷慨卻很低。社會支持通常是熟人所給予的,而慷慨的對像是陌生人。我們的文化似乎缺乏對陌生人的道德關懷,關於這一點,有一種可能是熟人容易引起共情。


    此即保羅·布盧姆這本書的核心。布盧姆反對情緒共情而非認知上的共情,即反對感他人之所感,而非理解他心。他認為共情並非良善之源,反而會滋生不公。於布盧姆而言,共情是盞聚光燈,它焦點狹窄、偏好利己、無關權重。我想,布盧姆意欲追求一種意義上的理性,也是更加功利主義的倫理觀。誠然,理性之光輝是人之為人的核心。我贊同布盧姆的理想,但這種理想其實太過理想,完全理性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心理學是平均數學科,關心的是普通民眾而非理性的人中龍鳳。實際上,布盧姆探討的不隻是共情,而是理性與情緒、審慎加工繫統與直覺加工繫統。問題是,普通民眾的道德真的能擺脫情緒嗎?

    媒體評論
    盡管人們對共情的好處幾乎已經達成了共識,但保羅·布盧姆的研究表明,共情僅僅是對偏見的熱情接納——就像憤怒一樣,是道德困惑的一個來源。本書是一本激動人心的書,能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薩姆·哈裡斯
    新“無神論四騎士”之一,《道德景觀》《自由意志》作者

    本書的書名可能會讓你覺得很震驚,但實際上,這是一本冷靜、理性且充滿慈悲的作品。此外,你也能在閱讀中獲得很多樂趣——它溫暖、清晰且發人深省。
    ——史蒂芬·平克
    知名認知心理學家,《當下的啟蒙》作者

    盡管人們對共情的好處幾乎已經達成了共識,但保羅·布盧姆的研究表明,共情僅僅是對偏見的熱情接納——就像憤怒一樣,是道德困惑的一個來源。本書是一本激動人心的書,能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薩姆·哈裡斯


    新“無神論四騎士”之一,《道德景觀》《自由意志》作者


     


    本書的書名可能會讓你覺得很震驚,但實際上,這是一本冷靜、理性且充滿慈悲的作品。此外,你也能在閱讀中獲得很多樂趣——它溫暖、清晰且發人深省。


    ——史蒂芬·平克


    知名認知心理學家,《當下的啟蒙》作者


     


    本書是對人們固有觀念的挑釁,而且具有強大的力量。


    ——《出版人周刊》


     


    本書耀眼、有力、震撼人心,*是這個時代極具爭議性的作品之一。


    ——丹尼爾·吉爾伯特


    知名社會心理學家,《哈佛幸福課》作者


     


    關於什麼能使人成為一個好人,保羅·布盧姆挑戰了我們極為珍視的一個假設。通過優雅且幽默的文字,他揭示了這種假設錯得有多麼離譜,並以大腦的運作為基礎提出了對道德生活的新看法。


    ——卡爾·齊默


    美國著名科普作家,《演化的故事》作者


     


    一開始,我對本書持懷疑態度,但後來我轉變了態度。在我讀過的所有書中,這本是極為發人深省的、令人信服書中的一本。


    ——瑪麗亞·科尼科娃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博士,《福爾摩斯思考術》作者


     


    本書是對理性精彩、機智且令人信服的辯護,反駁了那些讓人痛苦的詆毀者。讀了這本書,你將再也不會用以前的方式思考共情、善良或者所謂的冷血的理性。


    ——拉裡莎·麥克法誇爾


    《陌生人溺水》的作者


     


    本書極具突破性、洞察性、全面性,及時對抗共情的消極作用,注定會成為心理學中的經典之作。


    ——邁克爾·謝默


    《道德是什麼》《善惡科學》的作者


     


    共情是我們的文化中一種極其普遍存在的神聖之物,而本書就是對共情的一次重新評估,令人振奮、切中主題,而且非常有趣。


    ——《紐約時報》


     


    在現在這個後真相時代,保羅·布盧姆的這本書提出了重視事實的呼吁,簡直是對這個時代的挑釁。


    ——《經濟學人》


     


    我無法放下這本爭論激烈的書。


    ——蔡美兒


    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虎媽的戰歌》《起火的世界》作者


     


    聰明的逆向投資者……


    ——《紐約郵報》


     


    本書是對善意的危害的清晰論述。


    ——《聲音》


     


    本書就像一個難以破解的案件,反對我們大多數人早已形成的有關修復世界的關鍵觀點……它將合法地改變你對世界和自己的道德感的看法。


    ——《紐約雜志》


     


    布盧姆教授無疑是正確的,共情本身確實會導致糟糕的政策:雖然它可以激勵我們去關心他人,但我們更需要理性來幫助設計和實施旨在減少痛苦的政策。


    ——《華爾街日報》


     


    本書對一些令人擔憂的灰色領域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探索。


    ——《自然》


     


    本書令人耳目一新。


    ——《圖書館雜志》

    在線試讀
    我們能否理性地去共情

    我不是在和稀泥。
    幾周前,一組研究者在證明人們撿到的錢包裡錢多反而更容易歸還時,順手發現,中國人對丟失錢包的歸還率是全球極低的。這項研究引發了爭議,愛國學者甚至民眾都表示不忿並指責該研究的設計存在問題。毋庸置疑,凡是研究皆有問題。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項研究也能說明,中國人對陌生人的幫助相對不算多。如果看一下聯合國的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你會發現,中國近幾年都穩居中遊。在構成幸福的要素中,中國的社會支持比較好,但慷慨卻很低。社會支持通常是熟人所給予的,而慷慨的對像是陌生人。我們的文化似乎缺乏對陌生人的道德關懷,關於這一點,有一種可能是熟人容易引起共情。
    此即保羅·布盧姆這本書的核心。布盧姆反對情緒共情而非認知上的共情,即反對感他人之所感,而非理解他心。他認為共情並非良善之源,反而會滋生不公。於布盧姆而言,共情是盞聚光燈,它焦點狹窄、偏好利己、無關權重。我想,布盧姆意欲追求一種意義上的理性,也是更加功利主義的倫理觀。誠然,理性之光輝是人之為人的核心。我贊同布盧姆的理想,但這種理想其實太過理想,完全理性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心理學是平均數學科,關心的是普通民眾而非理性的人中龍鳳。實際上,布盧姆探討的不隻是共情,而是理性與情緒、審慎加工繫統與直覺加工繫統。問題是,普通民眾的道德真的能擺脫情緒嗎?
    我想不能,哪怕經歷了無數次啟蒙也不能。
    ,情緒也許也是人之為人的基礎。從達爾文伊始,心理學家便同意情緒是有其進化淵源的,人類有基本情緒,靈長類動物也有。但理性不同,動物的理性能力與人之間的差距太大。不過,低人化(Infrahumanization)理論卻認為,人之為人不在於這些基本情緒,而在於人的次級情緒,比如尷尬、敬畏等。的理性會造就英雄,但有時這樣的英雄頗為冷酷,缺乏情緒而完全計算者有時也會被普通人知覺為沒有人情味,因為在普通人的認知裡,情緒是抹不去的。
    第二,情緒在生活實踐中太難抑制。普通人雖然知道情緒抹不去,但他們依然向往將愛與恨藏在心裡。這很矛盾是嗎?覺得完全理性者沒有人情味,又向往成為這種人。無它,想得卻不可得者,是詆毀之對像。在人們心裡,尚不談理性,能做到壓抑情緒就已然是人上之人,泰
    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太難做到了,所以,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正因為情緒消除如此困難,纔有了各種情緒管理方法與實踐的盛行。

    我們能否理性地去共情


     


    我不是在和稀泥。


    幾周前,一組研究者在證明人們撿到的錢包裡錢多反而更容易歸還時,順手發現,中國人對丟失錢包的歸還率是全球極低的。這項研究引發了爭議,愛國學者甚至民眾都表示不忿並指責該研究的設計存在問題。毋庸置疑,凡是研究皆有問題。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項研究也能說明,中國人對陌生人的幫助相對不算多。如果看一下聯合國的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你會發現,中國近幾年都穩居中遊。在構成幸福的要素中,中國的社會支持比較好,但慷慨卻很低。社會支持通常是熟人所給予的,而慷慨的對像是陌生人。我們的文化似乎缺乏對陌生人的道德關懷,關於這一點,有一種可能是熟人容易引起共情。


    此即保羅·布盧姆這本書的核心。布盧姆反對情緒共情而非認知上的共情,即反對感他人之所感,而非理解他心。他認為共情並非良善之源,反而會滋生不公。於布盧姆而言,共情是盞聚光燈,它焦點狹窄、偏好利己、無關權重。我想,布盧姆意欲追求一種意義上的理性,也是更加功利主義的倫理觀。誠然,理性之光輝是人之為人的核心。我贊同布盧姆的理想,但這種理想其實太過理想,完全理性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心理學是平均數學科,關心的是普通民眾而非理性的人中龍鳳。實際上,布盧姆探討的不隻是共情,而是理性與情緒、審慎加工繫統與直覺加工繫統。問題是,普通民眾的道德真的能擺脫情緒嗎?


    我想不能,哪怕經歷了無數次啟蒙也不能。


    ,情緒也許也是人之為人的基礎。從達爾文伊始,心理學家便同意情緒是有其進化淵源的,人類有基本情緒,靈長類動物也有。但理性不同,動物的理性能力與人之間的差距太大。不過,低人化(Infrahumanization)理論卻認為,人之為人不在於這些基本情緒,而在於人的次級情緒,比如尷尬、敬畏等。的理性會造就英雄,但有時這樣的英雄頗為冷酷,缺乏情緒而完全計算者有時也會被普通人知覺為沒有人情味,因為在普通人的認知裡,情緒是抹不去的。


    第二,情緒在生活實踐中太難抑制。普通人雖然知道情緒抹不去,但他們依然向往將愛與恨藏在心裡。這很矛盾是嗎?覺得完全理性者沒有人情味,又向往成為這種人。無它,想得卻不可得者,是詆毀之對像。在人們心裡,尚不談理性,能做到壓抑情緒就已然是人上之人,泰


    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太難做到了,所以,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正因為情緒消除如此困難,纔有了各種情緒管理方法與實踐的盛行。


    第三,道德可能大部分是情緒的結果。道德發展觀始終強調理性,他們認為人類的道德行為與判斷都是基於審慎的道德推理做出的。孩子做出道德判斷與行為必然是基於某種考量,要麼是媽媽這樣說了,要麼是我想做個好公民,要麼是我就認定某條規則。但喬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等人的社會心理學視角卻認為,理性真的是情緒的奴隸,大部分的道德思考,都是事後解釋。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是先經由情緒做出決策,然後再去為這個決定找理由。確實,很多時候,硬幣一旦拋向了空中,沒等硬幣落地拋硬幣的人心裡其實就已然有了答案。這是情緒的作用,人是為情緒去合理化事情的動物。其實人不怕做錯事,怕的是沒有做錯事的理由。


    第四,情緒是給人貼道德標簽的依據。如果一個人經過理性計算做好事,那人們會認為他不如情緒化地做出好事的人好;當然,理性地做壞事的人,人們也覺得不如情緒化地做壞事的人壞。似乎是情緒而非理性,讓人們作為給他人貼標簽的依據。這就是為何相比於比諸葛亮為


    善,人們覺得張飛為善更善;相比於諸葛亮作惡,人們覺得張飛作惡更惡。也有更多研究發現,其實快速決策甚至能更加道德,這一點在布盧姆的書中也論及。


    第五,情緒可能纔是推測真我的標杆。為何人們會覺得情緒化地直覺決定為善要好於審慎理性地為善?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相信情緒化地、直覺地做出良善行為就表明這個人就是個好人,他沒有戴面具、非常真誠,換句話說,他的真我是善的。特朗普幾年前能成功打敗成熟政客希拉裡,我想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因為其情緒化的表達遠勝希拉裡理性的言談,讓普通民眾覺得他很真實,而實際上,這種真實是虛假的,因為特朗普的言語誇張,誇張就是一種不真實。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