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變革手冊(第2版 特別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管理
    【市場價】
    1633-2368
    【優惠價】
    1021-1480
    【作者】 美佩吉·霍爾曼Peggy 
    【所屬類別】 圖書  管理  一般管理學  管理學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52109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2521099
    作者:[美]佩吉·霍爾曼Peggy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4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作為經典暢銷書的全新升級和修訂版,《變革手冊(第2版 特別版)》包含4大類共61種方法,其中包括欣賞式探詢、世界咖啡、六西格瑪、未來探索和開放空間這一類高杠杆的變革方法。參與本書創作的每個作者要麼是方法的創始人,要麼是經驗豐富的實踐者,他們從各自精通的方法入手,在解答相關方法的常見問題之後,提供了案例和參考文獻供讀者進一步探究。書中還針對每個方法提供了一頁篇幅的濃縮介紹,以便於讀者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從中選擇更適合的引導方法,聯合組織和社區全員參與,共創更美好的未來。 
    內容簡介
    《變革手冊(第2版 特別版)》作為經典暢銷書的新版,著重介紹了61種變革引導方法及其應用,比如欣賞式探詢、六西格瑪、探索未來和開放空間等引導技術。針對自己創立或提出的方法,作者從不同的側面進行闡述,對常見問題進行了解答,同時還提供了案例分析和參考資源供讀者進一步探究。
    《變革手冊(第2版 特別版)》在組織發展和變革的主題下融彙了引導技術和教練技術等強調高參與度的技術,可以幫助人力資源從業者、引導人員和教練對組織轉型和變革進行規劃、實施和管理。
    作者簡介

    佩吉•霍爾曼Peggy Holman
    致力於向社區和組織引入生發流程,幫助他們持續改進和提升。她的工作鼓勵著人們參與共創自己所熱愛的組織和社區。

    湯姆•德韋恩Tom Devane
    全球知名的咨詢師和演講者,運用很多參與方法幫助很多公司規劃和實現了組織轉型和持續發展。

    史蒂文•卡迪Steven Cady
    鮑靈格林大學管理繫教授。組織效率研究所主任以及《組織發展雜志》的前任總編。
    佩吉•霍爾曼Peggy Holman
    致力於向社區和組織引入生發流程,幫助他們持續改進和提升。她的工作鼓勵著人們參與共創自己所熱愛的組織和社區。

    湯姆•德韋恩Tom Devane
    全球知名的咨詢師和演講者,運用很多參與方法幫助很多公司規劃和實現了組織轉型和持續發展。

    史蒂文•卡迪Steven Cady
    鮑靈格林大學管理繫教授。組織效率研究所主任以及《組織發展雜志》的前任總編。

    譯者簡介

    李龍喬
    北京創思邁格創始人,中國變革管理專業領軍人物,江湖人稱“龍爺”。全球首批變革管理人士,版權課程《變革管理與組織發展的引導技術 》和《變革英雄之旅TTT 》的開發者與設計師。她的代表譯著有2017年度全行業暢銷書《重新設計工作》。
    她擅長於引導技術、團隊教練技術、情緒智能提升,是卓有成效的變革推動和實施者,被客戶譽為“真正的變革領導者”。

    宋霆
    擁有MBA和DBA學位,有法國、香港和臺灣遊學經歷,接受過管理學和心理學的學術訓練。培訓與發展圈內朋友戲稱“校長”,美國賓大認證的人力績效改進咨詢顧問,WIAL認證的行動學習教練、INIFAC認證的專業引導師CCF,擁有多門版權課程與工作坊實施資格。目前戰鬥在互聯網新創企業,致力於績效提升和文化轉型。
    李純潔
    多年企業內部組織發展與人纔發展管理的實踐者,個人及組織學習與發展領域的探索者,人力資源管理顧問,培訓師、引導師及 ICF認證教練。

    夏濤
    國際變革管理專業協會ACMP認證變革管理專業人士(CCMP)、美國PMI認證項目管理專業人士(PMP)、美國IPMA認證專業培訓師(CPT)、美國賓大認證人力績效改進咨詢顧問、“變革管理”專業咨詢師、“卓越服務”課程認證講師。

    林琦
    DDI大中華區顧問,十多年組織發展及人力資源管理咨詢經驗,為多家全球500強企業提供服務,在金融、高科技、公共事業、醫藥、汽車、房地產等行業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禹婧
    資深管理咨詢顧問,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經濟學碩士,ACCA,PMP,CFA,擅長於制定國內外準則下的企業財務管理一體化解決方案。曾供職於IBM和埃森哲。

    李姝
    ICF 認證教練,NASA 4D認證教練,NLP執行師,引導師。

    目錄
    目 錄
    入門和基礎精要 1
    第Ⅰ部分 變革參與方法綜述 17
    第1章 放眼全局:理解超過60種方法 18
    第2章 選擇方法:達到精通的藝術 30
    第3章 混搭的藝術:準備好混合與搭配多個方法 50
    第4章 保持成果 69
    第Ⅱ部分 變革參與方法詳述 83
    第5章 欣賞式探詢:變革領域的一種積極變革方法 85
    第6章 協作循環圈 102
    第7章 深度彙談與審議 117
    第8章 綜合清晰法:激活組織中的對話方式和對話內容 134
    第9章 開放空間 153
    第10章 參與技術 168目    錄
    入門和基礎精要    1
    第Ⅰ部分  變革參與方法綜述    17
    第1章  放眼全局:理解超過60種方法    18
    第2章  選擇方法:達到精通的藝術    30
    第3章  混搭的藝術:準備好混合與搭配多個方法    50
    第4章  保持成果    69
    第Ⅱ部分  變革參與方法詳述    83
    第5章  欣賞式探詢:變革領域的一種積極變革方法    85
    第6章  協作循環圈    102
    第7章  深度彙談與審議    117
    第8章  綜合清晰法:激活組織中的對話方式和對話內容    134
    第9章  開放空間    153
    第10章  參與技術    168
    第11章  全規模變革    182
    第12章  世界咖啡    200
    第13章  古典智慧理事會    218
    第14章  欣賞式探詢峰會    224
    第15章  會議模型    230
    第16章  共識決策    235
    第17章  傾談咖啡    242
    第18章  動態引導    248
    第19章  真誠連接項目    253
    第20章  人類繫統動力學    259
    第21章  領導力道場    264
    第22章  進化中的開放繫統理論    269
    第23章  開放空間:在線實時方法    276
    第24章  組織工作坊    282
    第25章  同事學習圈:通過協作精神營造變革    287
    第26章  想像力工作室:未來工作坊概念的進一步發展    292
    第27章  實時戰略變革(RTSC)    297
    第28章  模擬現實:超光速行動學習    302
    第29章  學習圈    307
    第30章  像天纔一樣思考:通過有意義的形式轉喻遊戲實現人的潛力    311
    第31章  網上實驗室的小組對話    317
    第32章  動態規劃與專家研討會    324
    第33章  未來探索    342
    第34章  情境思考    359
    第35章  探索會議    377
    第36章  社區峰會    393
    第37章  大群體情境規劃    399
    第38章  SOAR:一種新的戰略規劃方法    404
    第39章  戰略論壇    412
    第40章  戰略展望:洞見融入行動    418
    第41章  21世紀城鎮會議:讓公民參與治理    426
    第42章  社區編織    434
    第43章  參與式設計工作坊    455
    第44章  協同工作繫統設計    474
    第45章  全繫統方法:整個繫統一起改變和經營業務    479
    第46章  速成法    488
    第47章  六西格瑪:用於改進與組織變革    503
    第48章  行動學習    519
    第49章  行動回顧與反思    524
    第50章  平衡計分卡    530
    第51章  公民參與:通過強有力的對話實現社區復興    535
    第52章  解難循環:提升對話能力打造持久性合作    540
    第53章  員工敬業度調查流程    546
    第54章  多項目自組織法:社區精神項目框架    552
    第55章  理想化設計    558
    第56章  賦能實踐:組織中的行為改變與人纔培養    563
    第57章  價值實踐    569
    第58章  群策群力    574
    第59章  支持變革的網絡環境    580
    第60章  一人一故事劇場    600
    第61章  視覺記錄和圖像化引導:助人們明白他們的意思    612
    第62章  擊鼓咖啡:建立整體性,一擊一拍    628
    第63章  爵士樂實驗室:協奏曲    633
    第64章  學習地圖    638
    第65章  視覺探索    643
    第Ⅲ部分  展望未來    649
    第66章  從混沌到有序:激勵型組織和啟迪型社區的湧現    650
    第67章  高杠杆的想法與行動:打造未來    661
    第68章  展望未來:攜手共創更加美好的世界    673
    第Ⅳ部分  變革方法速查    687
    第Ⅴ部分  多名作者共同推薦的參考文獻    749

    前言
    前言
    被動接受變革,讓人鬧心;主動迎來變革,讓人歡欣。
    ——羅莎貝斯•莫斯•坎特
    我們為什麼要寫第2版?
    1999年,《變革手冊》折射出一個新興的領域:打破壁壘,讓組織與社區成員(全繫統)共同參與,共創未來。在過去的7年中,共創變革這個領域經歷了一個爆炸性的增長。圍繞著許多方法,先後形成了許多個活躍的、國際化的實踐社區。行業先鋒和精英們展開了廣泛的交流,彼此的實踐相互影響和交融。受到這個藍海領域的鼓舞,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員進一步發明了多種多樣的創造性流程,使得其他領域的人更能接受這些方法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加以應用。同時,我們也從全然不同的學科中發現了新湧現出來的全繫統參與實踐,從戰略規劃和流程改進,再到街頭劇場和城區發展,不一而足。
    毫無疑問,現在是梳理現狀並促進行業大發展的黃金時期。前言
    被動接受變革,讓人鬧心;主動迎來變革,讓人歡欣。
        ——羅莎貝斯•莫斯•坎特
    我們為什麼要寫第2版?
    1999年,《變革手冊》折射出一個新興的領域:打破壁壘,讓組織與社區成員(全繫統)共同參與,共創未來。在過去的7年中,共創變革這個領域經歷了一個爆炸性的增長。圍繞著許多方法,先後形成了許多個活躍的、國際化的實踐社區。行業先鋒和精英們展開了廣泛的交流,彼此的實踐相互影響和交融。受到這個藍海領域的鼓舞,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員進一步發明了多種多樣的創造性流程,使得其他領域的人更能接受這些方法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加以應用。同時,我們也從全然不同的學科中發現了新湧現出來的全繫統參與實踐,從戰略規劃和流程改進,再到街頭劇場和城區發展,不一而足。
    毫無疑問,現在是梳理現狀並促進行業大發展的黃金時期。
    《變革手冊》(第2版)收集了來自不同學科的理論與實踐。在過去7年中,我們意識到幾個方面的影響力正在不斷加大,具體如下所述。

    世界咖啡和深度彙談等人本方法的實踐者正在尋求一種更“硬”、              六西格瑪和速成法等“硬”方法的應用者正在努力挖掘人們的潛能,
    更強調結果導向的做法,使其能夠進一步促成變革成功並得以持續發展    與    使其能夠為成功添磚加瓦

    某些組織中的人士嘗試在工作場所中引入某些社區參與方面的民主實踐,         某些社區中的人士希望將激發員工的、行動導向的方法成功
    比如說非暴力溝通和專家研討會                                    與      引入市民參與領域當中,比如說欣賞式探詢和情境規劃


    在對第2版進行調研時,我們發現,在應用這些傳統上認為或硬或軟的方法時,如果組織還把它們擴展應用於別的用途,往往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舉例來說,如果做得好,六西格瑪既可以是一種用來動員人們參與變革的實踐,也可以借助於其強大的統計工具來顯著提升組織的績效。如果做得好,深度彙談可以激發人們采用新的策略、技術工具和流程,取得之前想都不敢想的績效。
    開發公眾參與方法的人一旦遇到組織場景中的變革引導者,會引爆巨大的聚合效應,可謂“金風玉露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他們發現,彼此都在一心一意讓公民和員工廣泛參與。他們突然意識到,彼此都能為對方提供許多輸入。
    我們認為,無論眼前的情境是需要“硬”上還是“軟”來,是應用於組織中還是應用於社區中,你都可以從本書中找到合適的方法與工具。
    本書的初心一如既往:

    支持決心改變“全繫統”的人,包括組織和社區,使他們能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我們仍然致力於提供一種實用的資源。基於這個目標,我們在動手寫第2版之前先聯繫了各種各樣的讀者,包括用過本書第1版的管理人員、內部和外部顧問、學者、社區活躍人士和學生。他們的反饋如下:
    對全繫統變革的興趣在持續發酵
    保留目前的格式
    滿足以下四個訴求
    把更多方法包括進來,用變革手冊的標準格式嚴格精確地介紹其他方法
    包含更多與成果和可衡量結果相關的信息
    講述更多當下發生的故事和案例
    告訴我們不同的變革方法應該如何混合和搭配
     
    第2版有哪些特點?
    新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超過60種方法
    從第1版的18種起步,目前的第2版包括61種方法。19種在“深入了解”那一部分介紹,另外42種放在“概要了解”那一部分講解,供有興趣的讀者大致了解。有些做法已經相當成熟,另外一些則是新的。我們相信,所有這些方法都是對全繫統變革理論和實務的進一步擴展。
    納入“深入了解”的方法中,大部分是因為它們都很成熟,有著規模可觀的、國際化的從業者社群,比如欣賞式探詢、對話與審議(深度彙談)、開放空間、參與技術、世界咖啡、未來探索、情境思考、速成法和六西格瑪。我們也認為,如果一本關於高參與度、全繫統變革的書缺失全規模變革的開創性工作,或者是沒有基於開放繫統理論的基礎性方法如探索會議和參與式設計工作坊,那它肯定是不完整的。雖然大部分方法都植根於組織發展(Organization Development,OD),但我們擴展了邊界,還囊括了來自其他學科的參與方法。比如,專家研討會起源於建築和城市規劃領域,回放劇場來自於表演藝術行業。此外,我們還收入了兩種使用頻繁的變革支持性做法,一個是在線環境,另一個是視覺記錄和圖形引導。後加入的“調料”是三個後起之秀,我們認為,它們對變革共創領域做出了令人激動的貢獻。這三種方法分別是協作圈,一種強調自己動手設計的做法;社區編織,一種起源於社區的、高度原創性的變革方法;綜合清晰方法,一種將非暴力溝通融入組織和社區工作中的精彩應用。
    納入“概要了解”章節的方法隻是一個簡單概述,展示目前已知的應用範圍。某些操作方法流傳已久,有些則是新的,雖然立足未久,卻頗有一絲新意。其中有幾個是以創新方式對成熟的共創方法進行了混搭,我們認為其中有幾個算得上是原創。還有一些是以創新方式對基本方法進行的改良,比如,情境規劃催生了大群體情境規劃,欣賞式探詢是SOAR和欣賞式探詢峰會的根源。我們的意圖是在“概要了解”章節中提供足夠的信息,好讓大家看看哪些方法也許適用於自己的具體場景,然後根據需要上網進一步學習。
    選擇指南
    參與方法超過60種,如果我們不提供一份導覽圖,是不是有些不太厚道?!因此,在各章作者的幫助下,我們創建了一個“摘要矩陣”,其中包含一些有用的特性,幫助大家從各個選項中找到適合自己的。
    新增一章內容,專門討論不同方法的混合與搭配準備事項
    我們和許多經驗豐富的從業者交流,了解他們的工作方式。結合你自己的知識,我們提供的一些洞察可以幫助你了解這個正在興起的共創變革領域。
    新增一章內容,專門討論變革的成果、可持續性和度量
    這個主題固然重要,但也充滿挑戰,非常難以搞定。融合幾十個特約作者的思想和我們自身的經驗以後,我們要為大家呈現與此相關的一些思考。
    對預測共創未來的相關內容進行全面修訂
    隨著從業者積累經驗並相互影響,共創變革這個領域的實務將會如何演進?以上這些方法將越來越民主、公開的做法帶入組織當中。在社區參與方面,這些方法聯合建立了一種新的、高度互動的模式,影響著我們對“公民”的理解。這些做法會對人類自組織的方式施加哪些影響?共創變革這個領域的未來及其對我們人類的未來有哪些含義,我們提供三個觀點供大家參考。
    當我們意識到全繫統共創變革領域在過去7年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內心是非常震驚的。我們認為,第2版新增素材的廣度和深度證明了一個事實:要讓人們廣泛參與,共創未來變革實務蘊藏著極大的潛能。
    本書包含哪些主題?
    本書的主題是有效變革。它描述了用於改變“全繫統”的種種方法,也就是說,基於兩個強大基礎假設的變革:其一是高度介入;其二是一套全繫統的改進方法體繫。高度介入意味著讓人們共同參與改變所處的繫統。之所以說是全繫統的,是因為我們必須刻意選擇,全面包含能夠影響工作或者受工作影響的人員、職能、想法。全繫統變革方法可以幫助大家在組織或者社區中發起高杠杆的、可持續的改進。之所以強調“高杠杆”,是因為在任何改進行動中,我們都希望投入回報比更高,盡可能帶來的價值。我們深信,高杠杆的關鍵在於以一種有條理的方式讓人們共同參與。本書介紹的方法可以幫助大家撬動這種“高杠杆”。大家需要決定適合自己的一種或多種方法,在組織或社區中建立大家都想要的文化。我們之所以寫書,就是希望支持你加入共創未來變革。
    本書旨在回答以下問題。
    為了應對當前組織和社區變革的需要,我們手上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不同方法之間有哪些關鍵的區別?
    如何判斷某個方法是否適合當前的組織或者社區?
    選擇一個或幾個方法以後,如何著手實施?
    為了做出明智的選擇,需要掌握一些基本信息。與其針對每種方法提供詳細說明,我們寧願對可用的方法提供概述,然後再為你準備一些工具,讓你在上下求索之路上更專注。如果需要更多、更詳細的信息,也可以通過我們提供的參考文獻進一步查找,或者通過本書配套網站www.thechangehandbook.com進一步學習。
    本書服務於哪些讀者?
    本書的目標讀者是所有需要引導人們參與共創變革的人,尤其是終生學習有效與可持續變革的人。不管大家目前屬於哪個職能或學科,在社區或組織中處於哪個位置,也不管年齡、國籍和教育背景如何,都可以從本書中發現有價值的方法指引。書中涵蓋的原則和方法有廣泛的適用範圍,在全球範圍內、在組織和社區場景中、在多種多樣的人類社會中都有應用。如果對共創未來變革感興趣,可以從本書中找到一些非常有用的原則和方法。例如,隻要希望組織或社區中有人去做下面任意一件事情,本書介紹的方法就有幫助。
    致力於實現同一個美好的願景。
    從更高的格局行為做事。
    推動變革發生。
    有擔當,行動力強。
    充分發揮創造力。
    本書的首要目標讀者是組織和社區中對顯著、可持續變革孜孜以求的人。在本書的指引下,人們可以集中精力取得更好的成果,提高生活質量,改善人際關繫,培養多面手,以求在動蕩多變的時代取得成功。本書的目標讀者是有志於建立更美好工作場所和社區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更願意參與共創未來。據我們所知,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對參與共創未來變革越來越有興趣,如下表所示。
         
    目標讀者                 工作內容
    中層經理和項目經理        找到經過驗證的方法來完成高難度的任務,成功實施變革並使其可以持續
    社區領袖和積極分子        尋求有效的方法,實現可持續開發和公民主動參與
    高層經理                全權負責取得卓越的組織績效
    內部的組織發展顧問        為全繫統、大規模的變革尋求經過驗證的方法
    內部的全面質量管理顧問        尋求有意義的、可靠的方法,使組織長期處於持續改進的狀態
    內部的企業流程再造群體        通過“變革的人”來加強流程再設計工作,提升個人動力、忠誠度與績效
    大型信息繫統項目的項目領導  尋找方法讓人們參與變革,使新技術更有效地落地,個人生產力更高
    流程再造中某流程的負責人    尋求可以提升流程績效的方法
    外部顧問                運用高杠杆方法幫助客戶,從而顯著提升組織績效或促進社區發展
    學習變革的人                了解哪些方法可以用於在組織和社區中建立影響



    發現和選擇當前各種方法
    發出方法征集倡議之後,我們收到並審核了100多種方法。我們用10條評價標準來決定哪些方法可以入選本書。前面8條標準來自對成功的、可持續變革努力的回顧。入選的每個方法都具備以下特征。
    使人們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參與,加強與提升個人和集體的意識與關聯。
    使人們發現和創造與其工作方法和共事方式有關的共同假設,促成集體思維和行動的湧現。
    至少實踐過5年,有良好的過往記錄。
    是一種全繫統變革方法。
    在人員時間和其他資源投入適度的情況下,成效顯著、持久。
    有若干個支持來源,如書籍、文章、網站、從業者網絡、用戶會議、用戶群體與社區、培訓項目和材料等。
    已經應用於若干種不同的環境、文化和行業。
    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對變革領域貢獻過強大的理論和實務。
    此外,從整體考慮,入選的方法要具備以下特征。
    從多學科領域入手來實施變革,例如繫統性思考和動力學、質量改進、組織發展、創意學等。
    要體現出國籍和性別的多樣化。
    雖然很多方法都植根於組織發展領域,但其餘入選者也都是家世顯赫的天潢貴冑。它們來自社區發展、全面質量管理、社會科學、繫統動力學、公共參與、原住民文化的智慧以及對智力、創造力和藝術的多項研究。這些不同學科領域的從業者紛紛體現了前述標準。它們帶給組織和社區變革領域的啟示意義深遠,因為來自不同學科的這些變革實務相互影響,對一個豐富的、發展中的實踐領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許多方法都滿足我們的所有標準。為了在它們中間做出艱難的選擇,我們著重考慮了兩個因素:該方法是否有一個生機勃勃的實踐社區?它是否有慷慨的精神和分享的意願?
    在我們看來,多層次的支持(包括書籍、網站、正式或非正式的從業者協會、培訓以及咨詢實踐)就表明對關鍵知識和支持的準入是慷慨大方的。在幾個例子中,雖然有專有權限制,但隻要我們覺得該方法對變革領域的理論和實務做出過某些重要的貢獻,同時至少還有一些自學工具,我們也會考慮選入。考慮到前景,我們也選了幾個存續時間不滿5年的方法。遴選過程的確很困難,希望我們的結果後能讓你滿意。
    如何用好本書?
    為了幫助讀者快速方便地獲取信息,我們精心設計了這本書。《變革手冊》是一個工具,一個接地氣的參考指南,解答的是高杠杆變革的問題。我們鼓勵你隨意翻閱這本書。可以讀前幾章,先讓自己對全繫統變革有個基本了解;也可以看後面的快速總結,每個方法都有一頁篇幅的方法概述;還可以瀏覽每章後的參考文獻;或者就隻看自己感興趣的方法。本書分為5個部分。
     
    第Ⅰ部分:變革參與方法綜述
    這部分為變革方法的選用提供了一個指導性框架。第1章是一張全景圖,交代如何分門別類地思考各種方法。它包括一個概要矩陣,綜述了一些有用的特性,幫助大家從諸多方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第2章講的是選擇方法和顧問時的注意事項。第3章提供的洞察可以幫助大家對不同的方法進行混搭。第4章考慮的是成果、可持續性和度量。
    第Ⅱ部分:變革參與方法詳述
    根據其根本目的,我們將61種方法細分為5類:普適類、規劃類、架構類、改進類和支持類。每個類別又細分為兩組:“深入了解”和“概要了解”。每組按照方法名稱的英文字母順序排列。在選擇每個方法如何應用於具體的組織或社區時,我們提供了一些具有參考意義的問題。
    每章都包括以下內容。
    一個故事,關於方法實操
    想像一下這個場景如何在自己身邊發生?
    如何使其發生?
    基礎知識問答
    故事中描述的成果對我們有用嗎?
    這種方法對我們有何價值?我們能明確說出一個案例嗎?
    應用實例一覽
    我們如何描述身邊的情況?
    從此處所列的場景中我們能學到什麼,即使它們與我們身邊的情況不同?
    關於作者
    在我們看來,作者的背景對他們的工作有何影響?
    上一個問題的答案對我們身邊的情形有什麼啟發?
     
    更多信息
    這些資源(書籍、組織機構、網站等)對我們有何幫助?
    針對這個方法,我們怎樣做進一步學習?自學,還是借助於他人之力?
    此外,“深入了解”章節還包含以下內容。
    啟動準備
    我們如何應用作者的建議在具體環境中順利地破冰起航?
    指導原則對我們努力實現的目標是否有幫助?
    角色、責任及其關繫
    項目發起人是否準備好承擔起自己的職責?
    手頭是否有技巧嫻熟的引導者?到哪裡找到他們?費用如何?
    在我們的文化中,外聘的引導者效果如何?
    成功要訣
    當前環境是否具備變革成功的先決條件?
    如果沒有,應該如何創造條件?值得一試嗎?
    理論基礎
    理論和我們的文化如何匹配?
    我們是否能解釋清楚需要什麼纔能繼續下去?
    保持成果
    我們的文化是否支持變革成果的可持續?哪些行動可以幫助提高成功率?
    要想保持成果,我們需要什麼類型的領導力以及什麼樣的領導力發展手段?
    緊要問題
    哪些問題是迫在眉睫、亟待當前解決的?
    這些迫在眉睫的問題給我們自身提供了哪些啟示?
    我們能夠提出哪些可以產生更大影響的問題?
     
    收尾思考
    讓我們退後一步,想想都讀了什麼?對此有什麼反應?
    如果有好幾種方法看似都行得通,可以通過哪些標準來幫助做出好的選擇?
    雖然有些作者可能會用不完全相同的字眼,但隻要看圖標,大家都明白自己在看什麼內容。
    第Ⅲ部分:展望未來
    過去七年,通過我們自己的工作,也通過和眾多先行者交流互動,我們收獲了許多深刻的洞見。我們要在這裡呈現對未來的某些猜想。
    第Ⅳ部分:變革方法速查
    我們設計的參考工具可以為每種方法抓取一張快照,為常見問題答疑,內容包括:方法的示意圖、目的、成果、一個簡略的例子、何時使用、何時不該使用、參與人的數量和類型、典型的持續時間、工作的歷史發展脈絡,此外還有一個鏈接,供讀者進一步探索。每個方法有一頁的篇幅,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第Ⅴ部分:多名作者共同推薦的參考文獻
    雖然針對各個具體方法的每章都指出可以從哪裡找到更多信息,但我們仍然認為,你也許很想知道哪些參考文獻是多名作者共同認為有價值的。這部分將所有這些高價值的參考文獻彙總在一起。此外,所有從事全繫統變革工作的人,還可以通過本書配套網站進一步了解各種方法以及如何選擇,我們也建議大家加入自己喜歡的實踐社群。
    配套網站

    在一個新興的、發展中的領域,存在一個不可避免的事實:這邊廂你剛剛做出一個取舍決定,那邊廂可能就“duang”一下,冒出一些蘊含著巨大潛力的新鮮事兒。當本書進入編輯的終階段時,有一個強大的方法及其新興實踐社群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它就是奧托•夏莫(Otto Scharmer)開發的U型理論。雖然在書中再增加一章為時已晚,但換個角度想,卻是個完美的案例,讓我們建立一種方法來持續追蹤領域內不斷湧現的實踐。因此,我們邀請你訪問網站www.thechangehandbook.com,看看我們對U型理論的介紹。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預計還有其他很有前途的實踐脫穎而出,並被收入我們這本書的配套網站。
    關於作者
    參與本書的95名特約作者曾經在全球範圍內幫助企業、政府、非營利組織、社區以及社會團體實現它們的目標。他們加入了我們的事業,打造了這樣一本關於全繫統變革的、豐富精彩的著述。他們每個人的簡介收錄在他們各自所寫的章節中。
    HDC(佩吉•霍爾曼、湯姆•德凡恩和史蒂文•卡迪)是幾個變革方法的從業者。他們服務於美國知名的一些組織和社區,為他們提供實戰經驗和咨詢建議。佩吉負責構想和設計全書,在寫書的過程中一直牢記著從業者的需要。湯姆在產業界和咨詢界有多年從業經驗,為本書貢獻了強大的理論基礎和來自高管的觀點。史蒂文在第2版的時候加入我們的隊伍,在我們這個HDC三人組合中,他帶入了自己身兼學者和從業者的視角。
    我們希望,這本書大家可以反復閱讀,直到把它“讀破”,因為它不僅很好用,還解答了重要的變革相關問題。我們希望,這本書可以加快大家的步伐,早日把自己身邊的組織和社區打造成自己希望工作和生活於其中的場所!

    H佩吉•霍爾曼  
    D湯姆•德凡恩  
    C史蒂文•卡迪  

    在線試讀
    第1章 放眼全局
    理解超過60種方法

    凡事力求簡,而不是更簡。
    ——愛因斯坦

    全繫統變革方法(whole system change method)的認可度、種類和應用都在不斷增長中。本書第1版隻包括18種方法,然而在短短幾年之後,第2版中包含的方法就超過了60種。這種創造性爆發提供了許多很好的機會,幫助我們進一步深入組織和社區,讓人們共同參與,做出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改變。
    我們假設你需要有所改變,為此,你已經考慮過各種方法,現在正好遇到這本載有超過60種方法的“變革綱目” ,你會從哪裡著手呢……某種方法和另一種相比,又有哪些不同?怎麼理解所有這些方法和工具呢?怎樣以一種睿智的方式談論它們,幫助客戶、同事、員工、社區成員、利益相關者及領導理解其中的差別?怎麼做纔好?本章定義了7個特性來幫助你放眼全局,看清楚可以選擇用於支持手頭工作的一整套變革工具和方法。這7個特性收入一個“概要矩陣”當中,供你快速瀏覽,隻需輕輕瞥上那麼一眼,就能對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和對照。

    理解備選項:可以考慮的7個特性
    任何事物,但凡涉及分類,都很棘手。一方面,我們會想方設法用模型、範疇和分類來簡化我們的世界。另一方面,簡化制約著並可能破壞(我們努力想要更理解的)本質概念。分類並不僅僅隻是區分而已。它是我們考慮的起點。輔以精心描述,加入來龍去脈,此後,呈現出一個更全面的圖景。接下來要介紹的框架就如同一組透鏡,供你探究這幅圖景。再加上本書其餘部分所提供的信息,我們相信,究竟哪一種或者幾種方法對你有幫助,你已經具備足夠的信息來做出合理決策。具體每個方法分別對應61個章節,第Ⅳ部分“概覽”以及每章結尾的參考文獻,將提供可以進一步考察各種可能性的方法與手段。
    目的第1章  放眼全局
    理解超過60種方法

    凡事力求簡,而不是更簡。
        ——愛因斯坦  

    全繫統變革方法(whole system change method)的認可度、種類和應用都在不斷增長中。本書第1版隻包括18種方法,然而在短短幾年之後,第2版中包含的方法就超過了60種。這種創造性爆發提供了許多很好的機會,幫助我們進一步深入組織和社區,讓人們共同參與,做出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改變。
    我們假設你需要有所改變,為此,你已經考慮過各種方法,現在正好遇到這本載有超過60種方法的“變革綱目” ,你會從哪裡著手呢……某種方法和另一種相比,又有哪些不同?怎麼理解所有這些方法和工具呢?怎樣以一種睿智的方式談論它們,幫助客戶、同事、員工、社區成員、利益相關者及領導理解其中的差別?怎麼做纔好?本章定義了7個特性來幫助你放眼全局,看清楚可以選擇用於支持手頭工作的一整套變革工具和方法。這7個特性收入一個“概要矩陣”當中,供你快速瀏覽,隻需輕輕瞥上那麼一眼,就能對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和對照。
     
    理解備選項:可以考慮的7個特性
    任何事物,但凡涉及分類,都很棘手。一方面,我們會想方設法用模型、範疇和分類來簡化我們的世界。另一方面,簡化制約著並可能破壞(我們努力想要更理解的)本質概念。分類並不僅僅隻是區分而已。它是我們考慮的起點。輔以精心描述,加入來龍去脈,此後,呈現出一個更全面的圖景。接下來要介紹的框架就如同一組透鏡,供你探究這幅圖景。再加上本書其餘部分所提供的信息,我們相信,究竟哪一種或者幾種方法對你有幫助,你已經具備足夠的信息來做出合理決策。具體每個方法分別對應61個章節,第Ⅳ部分“概覽”以及每章結尾的參考文獻,將提供可以進一步考察各種可能性的方法與手段。
    目的
    劉易斯•卡羅爾的《愛麗絲漫遊奇境》中,柴郡貓說:“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哪裡,那麼走哪條道路也就無所謂了。”目的可以確保我們到達想要去的地方。它回答了以下問題:我們工作的重點和目標是什麼?我們為此設計了哪些方法?我們確定了5個包羅萬像的目的維度,如下圖所示。規劃、重組和改進所描述的方法是為完成一個特定的目的而設計的。普適類方法(adaptable method)涵蓋所有這些目的。支持類方法則從旁協助,旨在增強工作成果,無論目的為何。
    普適類方法在組織或社區中可以用於各種各樣的目的,包括規劃、架構和改進。這組方法所使用的原則和實踐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調整。
    規劃類方法可以幫助社區和組織中的人員共創未來。這些方法通過諸如自我分析、探索、願景制定、價值澄清、目標設定和行動發展等活動,來制定戰略方向和核心身份。
    架構類方法可以將繫統組織起來,創造理想中的未來。它們依靠於一個有效的計劃,導致的結果是重新界定人與人之間的關繫和重新設計過的工作實踐。
     
    改進類方法用於從周期時間、浪費、生產力和人際關繫等方面提高效率和創造運營效能。在使用這些方法時,對組織運作方式的基本假設通常保持不變,但在流程、關繫、個人行為、知識、分布式領導等方面有所突破。
    支持類方法指的是這樣一些實踐,它們能提高其他變革方法的效果,使其更加生機勃勃,適宜具體的環境和參與者。它們就像食物中的調味品,可以進一步豐富其他方法來滿足客戶的獨特口味。它們和其他方法交織在一起,往往會變成別的方法中不可素。
    繫統類型
    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哪些人?哪些人要走到一起謀劃未來呢?我們如何看待正在經歷變革的繫統?一個簡單有用的區別是分清組織和社區。
    組織有著可識別的界限以及層級清楚的關繫,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哪些員工、職能、組織層級、客戶和供應商應該納入所倡導的變革當中。
    社區則更加松散,往往涉及一繫列可能的參與者:公眾、不同級別的政府、協會、機構、媒體以及其他,等等。這些繫統通常是圍繞著某種共同紐帶而形成的實體,這種紐帶有時基於一個目的,有時基於某些關繫。聯盟、城市、協會、公共住宅組和活躍分子集會,就是地理社區、利益社區和從業人員社區的一些例子。
    活動規模
    在變革的旅程中,大部分方法都安排有一次或者一繫列活動。盡管所有方法都聚焦於全繫統,其中的某一些需要一次性讓大量的人參與進來;另外一些方法則每次涉及比較小的人群,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步普及;還有一些則利用技術跨時間和空間把人們聚在一起。哪種方法適應你的情況?規模大小在很多方面都有影響,既有戰略上的,也有實用性的。我們是一次性讓全繫統卷入,還是選擇性地找某個有意義的開始?需要什麼樣的設施?會有多少人參加?人均成本可能是多少?我們又能負擔得起多少?既要將繫統盡可能多地包括進來,又要符合空間、時間和成本上的約束條件,這是個艱難的抉擇。
    持續時長
    決定使用什麼方法時,時間始終是一個考慮因素。緊迫感有多強烈?組織或社區可以接受怎樣的步調?人們聚在一起可以多頻繁?無論使用的方法屬於什麼性質,都需要時間來進行準備,操辦活動和事後跟進。這通常很難描述清楚,因為它高度取決於所倡導變革的復雜性。本書特約作者基於其方法典型的使用經驗,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範圍。
    周期
    有些方法本來就有明顯的開始和結束;其他方法則適用於一定時期的規劃周期;還有一些則會成為“我們這裡的做事方式”。我們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界定周期。
    隨需。這些方法旨在實現一個既定的目的,通常不會安排時間再做一遍。有時隻使用一次,然而,如果新的目的出現了,它們也可能再次使用。
    定期。這些方法通常用於規劃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重復使用,例如每隔幾年來一次。
    持續。對於某些方法而言,其目標乃是使事件活動本身不再僅僅隻是一次性事件。隻有方法的應用成為日常實踐,纔算是實現了全部價值。
    從業人員的準備工作
    人們常常會問:“我多快纔能開始獨立使用這種方法?”表面上看,一些方法似乎很簡單,隻要“去做就好”。然而,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其中的細微差別,需要長期浸淫,纔能慢慢掌握。事實上,幾乎任何方法,要想真正精通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都要傾盡一生的心血。變革的工作越復雜,越需要明智地選擇並獲得技術支持。不過,得知新的從業人員需要經歷多少磨練纔能準備好之後,我們可以得到深刻的見解,知道變化可以傳播多快、多廣。新的從業人員需要做多少準備呢?我們提供了下面幾個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自主學習。在具備團體工作背景的前提下,借助於一本書、一段視頻、來自從業人員社群的支持(可能是通過互聯網)或者一些面對面的教練輔導,新手從業人員就已經可以獨立跨出他或她的步。因為這些做法看起來如此簡單,以至於我們後面的提醒顯得尤為重要:從簡單直接的應用開始,不要抖機靈,以為可以走捷徑,玩什麼新花樣!
    常規的培訓。在嘗試獨立運用特定方法之前,先參加工作坊,或者與可以熟練運用此方法的人共事。在某些情況下,培訓工作坊可以提供後續的現場操作經驗,讓你有機會以支持團隊成員的身份開展工作。
    進階培訓。在獨立操作之前,這些方法需要你多參加培訓,多進行實習。通常,這意味著正式的培訓,從管理機構獲得認證以及導師的指導。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